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
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各种文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
文学简介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清代文人作家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伟大和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一般认为,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鸦片战争(1840)以前告终。鸦片战争之后,开始
近代文学阶段。
从政治上看,统治国家的是一个民族征服者的政权,不仅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有所加强,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民族统治的色彩.一方面,它残酷镇压各民族的反抗,厉行剔发易服,如“
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就是这种血腥屠杀政策的集中表现;一方面又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和宗教,麻痹人民斗志.一方面大兴文字狱,严厉压制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反抗;一方面又承袭明代以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不但扩充录取名额,还增定捐纳制度,康熙时又开设“
博学鸿词科”.来
罗致“名士”,以更广泛地羁糜知识分子.因此,清代社会的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就有其新的特征。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充分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性.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市民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非常激烈。这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主题,也给作家们的思想以深刻的影响一。从经济方面说,清王朝统一中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赦罪14税,招民恳荒,劝生丁口,兴修水利以及禁圈土地等等.这样,人民在多年的战乱之后,有了喘息的机会。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耕地面积扩大,人口逐步增加,农业经济欣欣向荣。随之城市工商业也活跃起来,一度被摧残的
资本主义萌芽又开始发展。封建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十八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一方面给当时戏曲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一方面也促进新思想的出现,如
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以及
戴震等对
程朱理学的批判等等。这些,对清代的
文学理论和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乾隆、嘉庆时期,考据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乾嘉学派在森严的文网之下,逐渐改变了清初
顾炎武等人倡导的“当世之务”的学风,脱离现实,埋头于
故纸堆中,虽然他们在整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方面有所贡献,但却被统治者所利用,使知识分子走上了复古的道路,因而文学创作的复古倾向也更为严重.如桐城派古文和浙商派的词就都倾向于复古.
文学特点
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学 清朝统治者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镇压了以
李自成、
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消灭了南明政权,残酷地屠杀反抗的汉人。为了巩固统治,清王朝对于知识分子,严禁结社,大兴文字狱。表面上,内阁六部,满汉官员分设复职,实际上,权力掌握于满族议政王大臣之手,最后裁决于皇帝,形成带有种族歧视的封建专制。国内地主阶级的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初期又有朝廷亲贵与旗兵的大规模掠夺汉人土地的“圈地”行动。这一切,形成了统治者和汉族及各族人民之间的尖锐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但同时,清朝统治者又采取一些缓和矛盾和怀柔笼络的措施,如经济上免除明末加收的“三饷”;奖励垦荒,屡次豁免灾区的多年赋税;康熙亲政以后,下令禁止“圈地”;改进明朝的“一条鞭”地丁税收制度,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使农民减轻负担。在政治、文化上,继续推行科举考试,另开博学鸿词科,以
功名利禄笼络知识分子,提倡程、朱理学,宣扬
纲常名教,以削弱人们的反抗意识。康熙后40年出现了安定局面,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突出的民族思想
清初的文人学者,不满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较普遍地存在反对清廷的民族思想,有些人还有进步的民主思想。这时期的诗文作家,即以抱有这种思想的明遗民为主体。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三人是这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的散文,以深厚的功力,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思想和不同程度的民主思想,超越晚明散文的成就,显示了崭新的面貌;他们诗歌的风骨亦高。重要的遗民诗人,还有归庄、杜□、
吴嘉纪、
阎尔梅、
钱澄之、
屈大均、
陈恭尹等。
遗民诗的重要主题,是反映民族矛盾,表现爱国思想;阎尔梅、钱澄之、吴嘉纪又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阶级矛盾。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
以
明臣而仕清的
钱谦益和
吴伟业,也是清初的两个重要作家。他们的身份不同于遗民,而作品内容却有相似之处。钱谦益学问渊博,文章气概恢宏,在黄、顾、王三家之前,已开始转变晚明散文的格局,扩大其规模。其诗兼学唐、宋诸大家,入清后的作品,也好写兴亡之感,以
自托“不忘故国”。吴伟业诗,多写明末清初的史事,其七言歌行,词藻绵丽,感情恻怆,音节谐美,有很强的感染力。 著名的散文作家,还有
魏禧、
侯方域、
汪琬等人。魏禧是遗民,其文有较浓厚的民族感情和较强的形象性。侯方域文奔放有气势。汪琬文流畅简洁。在钱谦益、
顾炎武等人的影响下,清初文人,多博览群籍,典实丰富,所以也多善于写作骈文,以
陈维崧所写的才气横溢的骈文为最著。
对于艺术技巧的追求
康熙后期,统治巩固,文士又多是在清朝成长的,其身世与明遗民不同。这时期的诗歌,就不再以表现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为主,而是致力于艺术技巧的追求,内容以抒情吊古和模写山水为主。著名诗人有
施闰章、
宋琬、
王士□、朱彝尊、
查慎行、
赵执信等。王士禛为神韵派领袖。查慎行诗刻划精工,成就较大。赵执信则比较注重反映现实。
清初词坛,也呈振兴之概。
陈维崧效法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作品数量多,为阳羡派词的代表作家。朱□尊编选《词综》,提倡南宋
姜夔、
张炎一派清空雅洁的词风,为
浙派词的开山祖。纳兰性德词擅长白描,神似南唐李煜。他们对后来都有较大的影响。
由于文学本身的演变和城市生活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等原因,元明以来,新兴的戏曲、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渐超过当时的诗歌、散文。清代文学,也还继续着这种趋势,戏曲、小说的成就比较突出。
清初的戏曲,如
吴伟业的《秣陵春》、
李玉的《牛头山》等,抒写国家衰亡之痛,是当时民族矛盾的曲折投影。李玉等人合作的《清忠谱》,揭露宦官当政的黑暗,把市民群众的斗争搬上舞台;情节人物比较集中,减少明代传奇戏曲头绪纷繁的毛病,内容和形式都值得肯定。
朱□(素臣)的《十五贯》、叶稚斐(时章)的《琥珀匙》,内容也有可取。接着出现了洪□的《长生殿》和
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杰出的传奇。《长生殿》把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
安史之乱前后的背景上描写,抨击了封建政治和李、杨生活的腐朽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矛盾;在歌颂真挚爱情方面贯注了作者的理想。虽在对主题思想和主人公性格的处理上有着自相矛盾的缺点,但此剧情节动人,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成就还是较高的。《桃花扇》以
侯方域、
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主线,抒写南明福王弘光朝覆灭,以至明室300年隳败的兴亡之感,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比较成功的结合。它直接写到清兵入关前后的史事,和现实斗争的联系比《长生殿》密切。全剧结构紧密,表现了身居被侮辱、被压迫地位而有高贵品格的李香君,塑造了一个坚守
民族气节的爱国妇女形象。它的主要局限性是对于
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敌视。
清初的长篇章回小说,如
陈忱的《水浒后传》、
钱彩的《说岳全传》,通过写前代故事,反映了阶级斗争、民族矛盾,表现爱国思想。但艺术成就较高的,还推蒲松龄的短篇
文言小说集《
聊斋志异》。它借花妖狐魅等故事,揭发封建吏治和八股取士制度的黑暗,歌颂青年男女对于幸福与爱情的追求。它用流畅的文言文来写,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善于把非现实世界的人物,赋予浓厚的现实生活的人情味。
风格多样,屈服于压力
雍正、
乾隆时期的文学 在康熙后期政治、经济形势上升的基础上,雍正、乾隆时期就进入清朝的“盛世”。被破坏了的明中叶以来萌发的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封建经济呈现最后阶段的繁荣。但在清廷夸耀其文治武功都取得胜利的同时,土地集中,官吏贪污,统治者奢侈腐化和穷兵黩武,又逐渐激化暂时缓和的社会矛盾。在文化、思想方面,继续厉行钳制政策:雍正朝的
吕留良遗书,乾隆朝的
胡中藻、
彭家屏等文字狱,仍然株连广泛,刑戮残酷;统治者在提倡程、朱理学之外,又奖励考据学,实际上起着引导文人学者钻入脱离现实斗争的学术研究中去的作用;乾隆朝利用编修《四库全书》的机会,大量销毁、窜改不利于清廷统治的书籍。
这时期的诗文作家,屈服于朝廷的钳制压力,迷惑于“盛世”的表面承平,继续康熙后期的倾向,创作上反映社会矛盾的内容薄弱。但诗说、诗派颇为活跃。著名诗人有持
格调说的
沈德潜,持性灵说的袁枚,还有与袁枚齐名和创作主张相近的
蒋士铨、
赵翼、
张问陶;风格以
幽秀取胜的
厉鹗,以生新取胜的
钱载,以
奇峭取胜的
黎简,以清迥倜傥取胜的
黄景仁;以及描写人民疾苦的郑燮等等。诗人众多,风格多样化,艺术技巧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形成了元明以来所没有出现过的盛况。
散文方面,产生了以
方苞、刘大□、
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方苞讲求义法,姚鼐讲究文章的阴阳刚柔。思想上守程、朱理学的正统观念,风格以
清真雅正为宗,适应当时的政治背景。他们的简淡有风神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缺乏宏伟的气魄和规模。这时期的骈文作家也不少:接轨六朝唐宋,以
才藻富丽取胜的,有胡天游、袁枚、
吴锡麒、
孔广森等人;效法魏晋,以风格高雅取胜的,有
汪中、
洪亮吉、
邵齐焘等人。
长篇小说在本时期放射出特有的巨大的光彩,这就是
吴敬梓的《
儒林外史》与
曹雪芹的《红楼梦》两部巨著的出现。《
儒林外史》对
八股取士的封建考试制度的摧残人才,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它虽采用夸张的手法,却体现“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深刻的现实性。它的具有幽默感而又朴素的语言艺术,也能做到“戚而能谐,惋而多讽”,富有含蓄性。它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红楼梦》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府由盛到衰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官僚地主生活的腐朽,表现了具有叛逆性格青年的民主思想与传统意识形态的冲突,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势。它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提炼描写,塑造了一大群具有深刻典型意义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细腻,气氛浓郁,语言优美多姿。它以思想和艺术的伟大成就而成为
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短篇文言的笔记小说,有
纪昀的《
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新齐谐》等,成就都不及前期的《
聊斋志异》。
新兴文学崛起
嘉庆、道光时期的文学
乾隆后期政治上的腐败,使社会矛盾激化起来。从嘉庆初年到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之前(1796~1840),社会矛盾继续发展,更加尖锐。清朝的“盛世”趋于没落,中国的封建社会也日益走向衰亡。人民的反抗斗争随着生活的日趋贫困而加强,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的大规模起义。当时的文人,眼看“盛世”面貌的逐渐幻灭,又挣不脱思想上所受的钳制,处在暴风雨前夕的沉闷、窒息的空气中。文坛上有一些小的变化,但蓬勃的气象则已不如前一时期。
在散文方面,有
恽敬、
张惠言、
李兆洛等提倡文章要合汉魏六朝与唐宋之长,合骈、散两体之长,想以健茂的气格,救桐城派的薄弱,称为
阳湖派。阳湖派在写作实践方面的成就,并不能超过桐城派,其影响也不及桐城派的深广。桐城派在这时期的代表作家,还有
梅曾亮、管同等人。
张惠言与稍后的
周济等,宣扬词的比兴意义和社会作用,宣扬词要写得深美
闳约、质实厚重。在理论上有较大的贡献,推动了清词的进展,其影响直接延伸到近代,称为常州派。但他们的创作,虽想“以
国风、《离骚》之旨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实际上受
温庭筠、
周邦彦、
吴文英的影响较深,颇偏于□艳,而且缺乏有深广现实意义和积极精神的内容。比诸浙派和阳羡派,并没有真正的高下之别。在常州派风靡词坛的时候,有不为此派风气所囿的词人,如郭□、
项鸿祚,其作品写得清隽哀婉,别有风韵,也为论者所推重。
诗的方面,著名作者有
王昙、
孙原湘、舒位等,被称为继袁枚、
蒋士铨、
赵翼“
乾隆三大家”之后的“
后三家”。舒位诗善于剪裁成语,富有奇气;孙原湘诗写得清丽,富于巧思,也有精彩的作品。
以上诗、文、词的作家,虽都在嘉庆时期去世,但有的创作活动,在乾隆后期已开始,所以文学史上,也曾把
恽敬、
张惠言、王昙、孙原湘等人放在上一时期的作家之列。预感暴风雨即将到来,期待迎接新时代的曙光的代表作家是
龚自珍。他生活于本时期,但他的带有启蒙主义思想、富有瑰奇璀璨色彩的诗词散文,开创新的风气,对
近代文学的影响更大,所以文学史上又常把他列为近代文学的先锋。
小说、戏曲,在本时期走向低潮。长篇章回小说较著名的是
李汝珍的《镜花缘》。它在妇女问题上有一些进步见解,体现出民主思想,但也有不少封建说教和庸俗内容,艺术上也有明显的缺憾。传奇在《长生殿》、《桃花扇》之后,内容上已逐渐趋于宣扬封建道德和适应士大夫娱乐的需要;形式上也多冗长、堆砌,趋于僵化,优秀的作品少见。代之而起的比较有新的生命力的是各种地方戏曲。
讲唱文学如评书、鼓词、弹词等,品种多样,在城市和农村都相当活跃,显示了它们的民间色彩和生命力。
文体概况
清诗概况
清初诗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抗清爱国志士,如顾炎武、
黄宗羲、王夫之,他们的诗表现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气节。另一类是仕清又忏悔者,如
钱谦益、
吴伟业,他们的晚年在痛苦中度过,思想矛盾都表现在诗中。
康熙年间的诗坛领袖王士祯创立神韵说,影响极大。
乾隆年间的袁枚创
性灵说,
沈德潜创
格调说,
翁方纲创
肌理说,他们的创作和理论都有各自的特点。
清词概况
陈维崧为宗主的阳羡词派、以
朱彝尊为领袖的
浙西词派、以
张惠言 清散文概况
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等学者主要写经世致用之文。另外较重要的散文作家有
侯方域、
魏禧、
汪琬都较有成就。
康熙至
乾隆年间产生的桐城派,是清代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
方苞、刘大櫆、
姚鼐,他们的古文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清代的骈文在乾隆时期得到复兴,以
阮元为代表的文笔派为文尚骈尚偶,为骈文力争正统地位。经过论争产生了不拘骈散之论。
清戏概况
清代戏剧作家作品数量都十分可观。杂剧数量1300种左右,传奇数量约在1100种左右。杂剧数量虽多于传奇,但清代戏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传奇方面,而又以清初传奇为重头戏。
清初传奇创作主要有三种流派:以
李玉为首的苏州派,其身份和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以
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较强的案头化倾向;以
李渔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清初以后,戏剧创作的质量急转直下,
乾隆时期的杂剧传奇多平庸之作,只有
蒋士铨的传奇和
杨潮观的杂剧有较高的价值。
清小说概况
小说创作的繁荣代表了清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从数量来看,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和其他材料的统计,清代白话通俗小说的数量大约在400种左右;据《中国
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清代文言小说数量大约在500种左右。这个数字超过明代,居历代之首。
从题材类型看,白话小说在明代
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神魔、世情四大小说类型的基础上,又衍变出
才子佳人小说、
才学小说、讽刺小说、
公案小说等新题材。文言小说在
志怪、
志人到清代,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已十分成熟,一些优秀作家认识生活和概括生活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产生了《
聊斋志异》《红楼梦》《三侠五义》《
儒林外史》等小说史上的颠峰之作。
清代小说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是
中国小说史上继明代之后又一个小说创作和传播的高峰时代。明代许多伟大优秀的小说在这时都得到了重印以及更广泛流传的机会。清代文人作家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伟大和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清代文学也是和这三部作品的名字密不可分的。
红楼梦
《
红楼梦》是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
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
石头记》、《情僧录》、《
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
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
曹雪芹。现通行的续作是由
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
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红楼梦》在流传初期是通过名为《
石头记》的
手抄本形式流传。现流传至今的手抄本仅有八十回(根据有些学者的研究,流传下来的手抄本实为79回,今存手抄本的第80回仅仅只是79回后半节,被后人割裂,以凑足八十回的整数;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今79、80二回本均为续作混入)。自
乾隆年间始,各种关于《红楼梦》的续作纷纷出笼。据有关学者统计,《红楼梦》的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
女娲炼石补天,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已通灵性,大小随心,来去任意,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和尚
茫茫大士、道士
渺渺真人见其可爱,便将它携至“昌明隆盛之邦、
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
温柔乡走了一道”。不知多长时间以后,
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
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
姑苏阊门外有个
葫芦庙,乡宦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他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谐音真应怜)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遭白眼,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又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
急忿怨痛”、“贫病交迫”,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
跛足道人走过来,嘴里叨念着一些词句。士隐听了便问道人,知道是《
好了歌》之后,便将《好了歌》解注作答。经道人指点后,甄士隐彻底醒悟,便随跛足道人出家了。
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
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
林黛玉读书。京城起复
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
荣国府帮助:林如海的岳母
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如海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
贾赦之妻
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
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
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
贾宝玉。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黛玉没有玉,认为玉不识人,便砸自己的
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雨村在
应天府审案,英莲被拐卖。买主为
皇商之家、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之子
薛蟠。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住下。
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
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
午觉,住在
贾珍儿媳
秦可卿卧室,梦游
太虚幻境,见“
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
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云雨私情。
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熙
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
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
打秋风。王熙凤接待,给了二十两银子。
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
金锁治病,以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
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贾珍之父
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因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
姑苏,他的族弟
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最终因思念成疾而死。
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
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
妙玉也进荣府。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能作一首。袭人娇嗔说要离开宝玉,深感遗憾的宝玉求袭人别走,
袭人趁机规劝宝玉读书“干正事”。宝玉和黛玉
两小无猜,情意绵绵。又因有薛宝钗或其他小事。二人常争吵,在不断争吵中情感愈深。
宝钗过生日唱戏,小旦像黛玉,贾母娘家孙女史湘云口快说出,宝玉怕黛玉生气阻拦、结果惹得二人都生宝玉气。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便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居住。进园后,宝玉更成天和这些女孩子厮混;书童将《
西厢记》等书偷进园,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这是经典的一回。
为凤姐庆生辰,从贾母起,各人出分子办席。凤姐饮酒过多,想回家休息,撞到贾琏正勾引仆妇。凤姐哭闹,逼得仆妇上吊,贾母迫使贾琏向凤姐赔礼。
荣国府矛盾重重。
贾环在宝玉处见到擦癣的
蔷薇硝,想要些,宝玉丫环芳官却给贾环一些
茉莉粉。
赵姨娘到宝玉处大闹一场。芳官又给她干娘一些
玫瑰露,引出她干娘的侄儿偷
茯苓霜。几件事闹得大乱,险些打破仆人间的平衡。正当宝玉生日欢宴时,贾敬吞丹丧命。尤氏因丧事繁忙,请母亲和妹妹
尤二姐、尤三姐来帮忙。贾琏见二姐貌美,要作
二房,
偷居府外。二姐和贾珍原有不清白,贾珍还想搅浑水,贾琏又想把三姐给贾珍玩弄。尤三姐却正气凛然,将珍、琏大骂,并说她已有意中人,即毒打薛蟠的
柳湘莲。贾琏为柳提媒,柳答应。到京城后,柳先向三姐之母
交订礼,遇宝玉闲谈尤氏一家而起疑,又去索礼退婚,
尤三姐自刎,柳出家。凤姐知道贾琏偷娶之事,装成贤惠。将二姐接进府。请贾母等应允。贾琏回来,因办事好,贾赦赏一妾。凤姐借妾手逼使尤二姐
吞金自杀。
粗使丫鬟
傻大姐在园中拾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被邢夫人正好撞见,也正好借机难为当家的王夫人,王夫人大怒;在王善宝家的撺掇下抄检
大观园,王熙凤挂帅,惜春胆小懦弱,在看见从入画(惜春的丫鬟)箱中搜出来的男人(其实是入画哥哥)的袜子等时,便不分青红皂白嚷着要处罚入画,且当王熙凤说可以饶恕入画时,惜春还说她不许(这里充分体现了惜春的懦弱,也从侧面写出王熙凤处事的圆滑);探春大闹、又因王善宝家的掀她衣服,而怒煽王善宝家的一耳光;惜春这时和哥哥嫂子断绝往来。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贾宝玉无可奈何,写《
芙蓉诔》祭她。薛蟠娶妻夏金桂后,在夏挑唆下,薛毒打香菱,薛姨妈不准。
夏金桂和婆婆吵闹。薛蟠无法在家。只得外出。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简称《
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
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另有相关同名电视剧和电影等。
《
聊斋志异》,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章回体小说 是
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蒲松龄的同乡好友
王士祯则为《
聊斋志异》题诗:“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士祯对《
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书也有不合常理之处如:《医术》中载:“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
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根据现代医学,伤寒最忌腹泻。
《
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 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
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
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
聊斋志异》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
儒林外史
《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
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也称章回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所作),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二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实际描写了康乾时期
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作品简述 《
儒林外史》是中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
讽刺小说,大约在1750年前后,作者50岁时成书。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
精神面貌。
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冯沅君、
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
大醇小疵”。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根据
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
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春帆集》收《怀人诗》十几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吴敬梓字敏轩。”全诗最后四句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
稗说传。”),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
金兆燕给他刊刻了出来。这个刻本,今已失传。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伪作。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映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简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
讽刺文学的典范,
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
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现在,《
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