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武陵山北部,
清江中上游,介于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之间。总面积3971.58平方千米。2023年末,恩施市常住人口89万人,共有4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4个,主要是
土家族、
苗族、
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1.12%。截至2023年6月,恩施市辖5个街道、6个镇、7个乡。市政府驻
小渡船街道。
历史沿革
据《尚书•禹贡》载,恩施古为
荆州、
梁州的交界地区。
汉,属
南郡巫县南境,隶荆州。恩施建县始于吴永安三年(260年),置沙渠县,隶
荆州。
晋太康元年(280年),沙渠县改属
建平郡。南北朝时,宋、齐沿袭。
北周建德二年(573年),沙渠县境内置
施州及
清江郡治所,分沙渠部分地为乌飞、盐水二县,乌飞属施州,盐水置
亭州及资田郡。
隋开皇初,废清江、资田二郡,改乌飞县为开夷县。开皇五年(585年),改沙渠县为清江县,隶荆州总管。义宁二年(618年),废清江郡,复置施州,领清江、开夷二县。
唐武德初,置
江州,盐水县属之。武德四年(621年),废盐水县,入
清江县。贞观元年(627年),清江县属
江南道。麟德一年(664年),废开夷县入清江县,清江县为施州治所所在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清江县属
黔中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施州为
清化郡。
五代,属蜀。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隶夔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清江入州,属四川行省。
明洪武初裁施州。洪武十四年(1381年),恩施县隶
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都司,后改湖广都司。
清朝初年,依循明制,属湖北
荆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改为
恩施县,隶属
归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恩施县隶属
施南府。乾隆元年(1736年),以原境设恩施县为附郭首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恩施县属
湖北省直管。民国四年(1915年),恩施县属
荆南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恩施县归
施鹤道,为施鹤道治所。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存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鄂西行政区,恩施县为行政区治所。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恩施县归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管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第十行政督察区为第七行政督察区,恩施县为附郭县。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湖北省政府迁恩施近8年,恩施成为湖北省临时省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1月6日,恩施县解放,11月7日,县人民政府成立,为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恩施市(县级)。
1982年4月30日,恩施市正式成立。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县,并入恩施市。翌年1月4日,市、县合并。
1983年12月1日,恩施地区改名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属之。
1993年4月,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易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解放,7日,县人民政府成立,下设龙凤、新塘、鸦鹊、屯堡、芭蕉、城关6个区。
1950年3月,增设桅杆、红土、杉木、茅坝区。
1951年5月,建立第一区(七里)和第二区(红庙),城关区改为城关镇,全县辖11个区和1个镇,区、镇置人民政府。
1952年3月,撤销茅坝区和第二区(红庙),新建三岔、济安、沙地、太阳、木贡、白果区,全县设16个区和1个镇。
1953年4月,撤销济安区、七里区,新建白杨区,区人民政府易名为区公所。
1954年12月,撤销杉木区,全县设13个区和1个镇。
1956年,撤销沙地区和太阳区。1957年8月,复设沙地和太阳区。
1958年11月,撤销区公所建制,建立14个公社和1个镇,即灯塔、龙凤、白杨、东风、新塘、芭蕉、红土、清江、鸦鹊、太阳、屯堡、沐抚、红星、光辉公社和城关镇。
1961年5月,恢复14个区,即灯塔、龙凤、白杨、三岔、新塘、芭蕉、红土、沙地、鸦鹊、太阳、屯堡、沐抚、白果、大吉区,区置区公所。
1966年9月,撤销龙凤区,成建制并入灯塔区,全县辖13个区和1个镇。1975年8月,撤区并社,全县设22个区级人民公社和1个镇、1个药材场。
1976年10月,全县辖龙凤、红庙、七里、三岔、新塘、双河、红土、石窑、沙地、鸦鹊、白杨、熊家、太阳、屯堡、罗针、龙马、沐抚、板桥、大山顶、白果、干溪、芭蕉、大集23个公社和城关镇。1981年9月,鸦鹊公社更名为崔坝公社,白杨公社更名为白杨坪公社,大集公社更名为盛家坝公社,城关镇更名为施南镇。
1982年4月,恩施市划恩施县施南镇、红庙公社和七里公社的七里、猫儿槽、鸭子塘、洗爵溪4个大队区域,置舞阳坝、六角亭、小渡船3个街道和红庙人民公社,总面积168平方千米。恩施县保留熊家、大山顶、板桥、龙凤、三岔、白杨坪、七里、龙马、红庙、沙地、崔家坝、红土、石窑、双河、新塘、太阳、沐抚、屯堡、罗针、白果、芭蕉、干溪和盛家坝22个公社,总面积3804平方千米。
1984年6月,废人民公社,恢复区、乡建制,全市设红庙、七里、三岔、新塘、双河、红土、沙地、鸦鹊、白杨坪、太阳、屯堡、龙马、沐抚、板桥、白果、芭蕉、盛家坝17个区,崔家坝、龙凤2个市辖镇,六角亭、小渡船、舞阳坝3个城区街道。
1985年10月,鸦鹊区并入崔家坝镇。
1989年3月,划出红土区石灰窑、漆树坪、龙角坝和大河沟4乡,设置石灰窑区。1992年11月,成立恩施红庙经济开发区,划红庙区红庙镇、金子乡及州农科所下官田为开发区,直属恩施自治州管理。红庙区撤销,所属旗峰乡划入小渡船街道,高桥坝和头道水乡划入六角亭街道。
1996年11月19日,恩施市划出芭蕉区干溪、米田、天桥3乡,设置黄泥塘侗族乡。1997年1月,撤区建乡,区公所更名为乡政府。
2001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22个乡、镇、街道并为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双河乡成建制合并到新塘乡,石灰窑乡成建制合并到红土乡,七里坪乡茅坝管理区合并到三岔乡,鸭子塘、核桃坝管理区合并到舞阳坝街道,龙马乡茶山管理区合并到太阳河乡,龙马、佐家坝、碾盘、青堡、猫子山管理区合并到龙凤镇,沐抚乡前山管理区合并到板桥镇,大庙、沐抚、木贡、高台管理区合并到屯堡乡。黄泥塘侗族乡成建制合并到芭蕉乡,更名为芭蕉侗族乡。
2019年,撤销盛家坝乡,设立盛家坝镇。
2021年,设立金子坝街道、七里坪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恩施市下辖5个街道、6个镇、7个乡:
舞阳坝街道、
六角亭街道、
小渡船街道、
金子坝街道、
七里坪街道、
龙凤镇、
崔家坝镇、
板桥镇、
白杨坪镇、
三岔镇、
盛家坝镇、
新塘乡、
红土乡、
沙地乡、
太阳河乡、
屯堡乡、
白果乡、
芭蕉侗族乡,另有1个管理处:
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共172个行政村、36个社区。市人民政府驻小渡船街道市府路2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恩施市位于
湖北省西南部,
武陵山北部,
清江中上游,东邻
建始县,西接
利川市,南毗
鹤峰县、
宣恩县、
咸丰县,北连
重庆市奉节县。介于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之间。东西长86.5千米,南北宽90.2千米,总面积3971.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恩施市境内为鄂西南山地,属中国地势第二阶梯末端,云贵高原东延部分。西北、东南高,中部低,呈东北至西南纵裂地带走向。西北部板桥镇的石门子海拔2078米,是全市最高点;东部红土乡的绵羊口海拔262米,是全市最低点。境内沉积岩分布广泛,多山间槽坝;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溶洞天坑较多,伏流断涧,奇峰异石,构成秀丽壮观的自然风光。主要山峰有大山顶、猫儿山、笔架山、牛鼻子山、马鬃岭、前山、五堡山、麻山、高峰尖、石岩山等。境内大山顶、石灰窑、太山庙一带,呈小型高原地貌分布。
气候
恩施市属中纬度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山河交错,高低悬殊,引起光、热、水的再分配,构成错综复杂气候资源,呈现出垂直气候的分带性和局地气候的特殊性。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相对湿度82%,年降雨量1400~1500毫米,年空气优良天数300天以上。
水文
恩施市境内可供开发利用河流58条,主要河流有
清江、带水河、
马水河、
马尾沟河、
云龙河、
太阳河、米田河、
芭蕉河、
车坝河等,水能理论蕴藏量75.6万千瓦。
自然资源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恩施市常住人口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4.73万人,乡村人口34.2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49%,比上年提高0.7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752人,全年死亡人口5834人,人口出生率4.24‰,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2.36‰。
截至2023年末,恩施市户籍总人口82.3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03万人,女性人口40.3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4.1:100(女性为100)。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02万人,占总人口的21.9%,较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恩施市有4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4个,主要是
土家族、
苗族、
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1.12%,其中土家族31.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38.98%、苗族5812人,占0.72%、侗族1.09万人,占1.35%,回族530人,占0.07%。其它少数民族都在500人以下,有的只一人或几人,多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新增加的人口,来源有婚嫁、经商、就学,就学的多半是湖北民族大学的学生,大多是短期在恩施居住。
政治
经济
综合
2023年,恩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8.27亿元,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39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7.75亿元,同比增长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2.13亿元,同比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1:37.2:52.7。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699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恩施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民间投资下降4.9%。
2023年,恩施市商品房施工面积577.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3%;竣工面积8.67万平方米,下降82.8%;销售面积84.28万平方米,增长3%,其中住宅销售78.26万平方米,增长5.4%。待售面积23.62万平方米,增长41.6%。商品房销售额48.4亿元,同比增长1.4%。
人民生活
2023年,恩施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22元,增长6.6%;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913元,增长8.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65元,增长6.1%;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665元,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311元,增长8.3%;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786元,增长10.1%。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45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8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财政收入
2023年,恩施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6.94亿元,同比增长33.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1亿元,同比增长3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6.64亿元,同比增长6%。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5.71亿元,同比增长40%。
2023年,恩施市不含高新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34.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2亿元,同比增长3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4.31亿元,同比增长3.4%。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2.29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教育支出15.17亿元,同比增长0.8%;卫生健康支出5.995亿元,同比增长2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3亿元,同比增长3.5%;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0.52亿元,同比下降26.1%;农林水支出15.44亿元,同比增长82.0%。
第一产业
2023年,恩施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52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4.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51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61亿元,同比增长2.5%。
2023年,恩施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0.99万亩,同比增长0.2%,其中夏收粮食面积31.16万亩,增长0.2%;秋收粮食面积59.83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21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夏粮产量5.92万吨,增产1.7%,秋粮产量15.08万吨,增产1.9%。
2023年,恩施市蔬菜(含魔芋)产量70.76万吨,增产3.3%;油菜籽产量1.86万吨,增产9.4%;烟叶产量0.69万吨,减产11.3%;茶叶产量2.68万吨,增产5.8%;水果产量3.68万吨,减产0.5%。
2023年,恩施市猪牛羊禽肉产量8.64万吨,同比增长4.7%;其中猪肉产量7.92万吨,增长5.2%。禽蛋产量0.49万吨,同比下降2%。全年生猪出栏101.06万头,增长2.2%。水产品产量700吨,增长3.6%。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恩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家(不含恩施烟厂、州市供电公司,下同),实现工业总产值89.56亿元,同比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全市工业增加值161.45亿元(含恩施烟厂、州市供电公司),同比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0.56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润总额1.9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45亿元。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9618人,同比下降8.9%。
建筑业
2023年,恩施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31亿元,同比增长1.8%。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6.49亿元,同比增长7.5%。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恩施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58亿元,同比增长9%。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7%,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9%,饮料类增长0.3%,烟酒类下降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日用品类增长12.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1.6%,家具类增长275.7%,通讯器材类下降11.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5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1%,汽车类增长23.5%。
对外贸易
2023年,恩施市亿元以上签约项目72个,其中工业项目52个,占比72%;省外项目64个,占比89%。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开业42个,入统24个。
2023年,恩施市实际使用外资438万美元。进出口总额7035万美元,增长30.8%。其中,出口额6885万美元,增长29.9%。
金融
截至2023年末,恩施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74.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6.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54.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
通讯
2023年,恩施市光纤宽带用户49.41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25.23万户。
旅游
2023年,恩施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057.94万人次,同比增长37.1%。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55亿元,同比增长47.2%。
交通运输
318国道、
209国道在恩施市境内交汇,
宜万铁路和
沪渝高速纵贯恩施市全境。
2023年,恩施市境内拥有四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5136公里,按管理级别分:国道288公里、省道358公里、县道421公里、乡道2550公里、村道1519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一级公路32公里;二级公路444公里;三级公路107公里;四级公路4553公里。
2023年,恩施市拥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数232辆(291.4标台),营运线路32条,营运线路总长度1258.53公里,全年客运量2343.4万人次,实现营运收入3782.66万元。市内客运出租汽车840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恩施市拥有幼儿园137所,小学107所,初级中学29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级中学10所(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2023年,恩施市学前教育幼儿园在园人数22859人,小学在校学生54107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31164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6762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1022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453人。
2023年,恩施市学前教育拥有教职工3093人,其中专任教师1344人。小学教育拥有教职工3623人,其中专任教师3337人。初级中学拥有教职工2846人,其中专任教师2457人;高级中学拥有教职工2521人,其中专任教师1879人;中等职业学校拥有教职工380人,其中专任教师305人;特殊教育学校拥有教职工31人,其中专任教师30人。
科学技术
2023年,恩施市高新产业实现增加值30.78亿元,同比增长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全年组织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113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12家。新增州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9个(累计达到25个)、新增州级星创天地3个、新增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个(累计达到3个),新增州众创空间、中试基地各一个;征集并推荐州级项目技术需求15项,组织3项成果参加州科技成果转化“轻骑兵”活动,组织硒科技成果拍卖会签约成果两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9.63亿元;成功对接省级“三区”科技人才15名、“科技副总”2名,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征集州科技特派员需求并完成对接52个,新建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个(总数达到6个),吸纳科技特派员近60人。
2023年,恩施市获得专利授权944件。其中,发明专利49件。全年商标申请总量2766件,注册总量1410件,年末有效注册商标总量14996件。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恩施市图书馆。国家三级博物馆:
恩施市博物馆。
医疗卫生
2023年,恩施市拥有卫生机构396个,乡镇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卫生室179个、民营医疗卫生机构205个、其他机构(医务室、社区服务站)15个。市域内开放床位数9937张、注册执业(含助理)医师3428人、注册护士5024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恩施市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6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3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6.8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2.21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6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2.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1万人。
2023年,恩施市纳入最低生活保障14961户30180人。其中,城市低保1389户2114人,农村低保13572户28066人; 纳入城乡特困供养(分散供养)3023人,其中城市特困74人,农村特困2949人;实施城乡临时救助1987人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据同治《恩施县志》:“明设施州卫,雍正六年称施县,雍正七年改称恩施。”即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名,取皇恩泽布施地之意,故名恩施。
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恩施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3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76项。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13名、州级64名、市级162名。全市建成了18个非遗传承基地、5个非遗传习所、5个传统工艺振兴示范基地、9个传统工艺振兴工作站、9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学校。
风景名胜
恩施市共有5A级景区1个(恩施大峡谷)、4A级景区3个(女儿城、梭布垭、土司城),3A级景区4个(龙鳞宫、枫香坡、二官寨、望城坡)。
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