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简称施州卫,是明代和清初设置于今湖北省
恩施市的军政机构,“兼理军民”,是全国20个军民指挥使司之一。此地宋元时设有
施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设立施州卫,隶属于
湖广都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废州存卫。雍正六年(1728)改为
恩施县。施州卫下辖众多
土司,对安抚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
沿革建制
洪武初设
明洪武四年(1371),明朝用兵西南,十二月以施南道宣慰使
覃大胜为首的施州众土司归顺明朝,于是明朝设置施州宣慰司(从三品,即
施南土司)及五个长官司(正六品)。
洪武十四年(1381),峒酋覃芳诸等攻破施州城,知州李才、同知孙明用、通判王杰、吏目李毓秀全部牺牲。同年(1381)四月,复置施州(领
建始县), 六月,设施州卫指挥使司,初隶属于
四川都指挥使司,十二月改隶
湖广都指挥使司。
洪武十八年(1385),改施州宣慰司为施南宣抚司,隶属于施州卫。
洪武二十年(1387),安福蛮
夏得忠率诸蛮攻城,知州胡士能遇害。
洪武二十三年(1390),撤销施州、建始县改隶
夔州,施州卫指挥使司改为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增设大田军民千户所
洪武二十三年(1390)四月,设置
大田军民千户所,隶属于施州卫。当年二月,凉国公
蓝玉镇压了
散毛土司叛乱,于是上奏说:散毛土司、镇南土司、
大旺土司、
施南土司等洞蛮叛服不常,黔江和施州虽然有卫所官兵,但相距遥远难以应援,如今官军所占领的散毛大水田正与众土司相连,建议在此设置
千户所防御。于是朝廷命千户石山等领酉阳土兵一千五百人于大水田置千户所守御。
增设支罗镇守百户所
嘉靖三十三年(1564)支罗土寇
黄中之乱被平定。次年(1565)在今
利川市增设上下支罗镇守
百户所。
隆庆五年(1571),
金峒土司覃璧之乱被平定。因荆州距离施州卫险远难管,而
夷陵以西有明初
傅友德开辟的取蜀故道“百里荒”,至施州卫仅五百多里,于是将巴东的石柱巡检司移到野三关、施州卫的州门驿移到河水铺、三会驿移到古夷铺,并在百里荒和东卜陇创设两个哨堡,用一员千户监督夷陵、长宁两所官军各百人轮番驻守。裁撤抚夷通判、改设同知,严禁官员横征暴敛。
金峒土司由安抚司降为峒长,听支罗百户杨伟管辖。
明中后期施州卫逐渐腐化,明朝灭亡后施州卫成了
南明政权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清代被废
清康熙四年(1665),占据施州的
南明荆国公王光兴向清朝投降,清朝接管施州卫。
康熙十二年(1673)
吴三桂起兵反清,施州响应,到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死亡,康熙二十年(1681),
周总兵赵克礼投诚,清朝恢复施州卫城。
雍正六年(1728)八月,施州卫与大田所被裁撤,设恩施县,隶属于归州直隶州。清廷保留施州卫建置至雍正六年(1728), 某种程度上即表明了施州卫在鄂西南的不可替代性,更是其在鄂西南长期发展根基牢固使然。“施州卫、大田所的世袭卫、所官和他们三百年来在鄂西繁衍的子孙 结成了许多山区望族,这一群既得利益并享有特权的人们对赐福给他们的明朝十分依恋和怀念。”
大事记
洪武十六年(1383)七月乙巳,
石柱溪洞蛮寇施州,被
黔江守御官军击破。
洪武十七年(1384)八月,修筑施州卫城。
正统十年(1445)八月,施州卫指挥
佥事陶敏因迎春行礼时有百户喧嚣失仪,次日陶敏在公堂上责问,并将其殴打至死,
法司认为该依法判杖刑并恢复陶敏官职,
明英宗说:“陶敏因这等小事就把人殴打致死,如此凶狠,不能按通常情形处理,将其贬到广西边疆去。”
正统十年(1445)十月,设大使一员,专管粮仓。之前粮仓由施州卫委任官员管理,但收支上常有欺诈。
成化十九年(1483)三月,朝廷以施州卫地方孤悬边境,于是让守备都指挥佥事彭瑛专门驻扎于施州。弘治四年(1491)九月,湖广镇巡等官弹劾守备施州都指挥柴皞不在任,于是朝廷命前守备都指挥佥事夏仕麒代任。
清康熙四年(1665),占据施州卫的
南明荆国公王光兴,率领都督等官四百六十五员、兵七千余名、家属一万余人,向清朝投诚,被授左都督、加太子太保。
康熙二十年(1673),清朝恢复被
吴周占领的施州卫城。
雍正六年(1728)八月,施州卫和大田所被裁撤,设
恩施县,隶属于归州直隶州,施州卫原管的十五土司由恩施县管辖。
名宦
施州卫世袭指挥佥事
童辅,合肥人,永乐四年(1406)调任施州卫指挥
佥事,为
世袭官。童辅传童钟,童钟在天顺年间平定孙居士之乱,受到川湖两省嘉奖。童钟传
童璋,童璋传童昶。童昶,字明甫,征调有功,升任靖州
参将,及淮安
总镇的委任状下达而其已经去世,于是入
靖州乡贤祠,生前著有《施州卫志》、《大田所志》、《周正考》、《樊川诗集》,但都毁于兵灾。童昶子孙:(1)童希高,童希高为指挥同知,嘉靖年间因功升靖州
守备。童希高传童养廉,童养廉传童天宠,童天宠传童复元,童复元以功升麻阳参将。(2)童希赐,以孝闻。(3)童希益,嘉靖中
黄中之乱,其上安边十二策,授参军职,与卫经历汪泽等同去招降黄中,乱平后请以其功赎
宗子童养廉违法之罪。童希益之孙童天阅,崇祯三年(1630)举人,开始在部为官,南明
弘光政权中历任三部
尚书。(4)童希达,贡生,会城修书。(5)童天衢,篡修卫志。(6)童天申,字禄所,任
蕲水县训导,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之攻城时牺牲。
施州卫指挥
李忠,
蠡县人,宣德二年(1427)调任施州卫指挥,
世袭。传十世。
赵浩,
房县人,宣德元年(1426)调任施州卫指挥。传十三世。
周斌,
怀远人,洪武三十年(1397)调任施州卫指挥。三世周溥,成化年间因功升湖广都司佥事;十世周历远,升鼓铸
参将。传十世。
唐全,
沛县人,永乐十三年(1415)调任施州卫指挥。三世唐贵,原为施州卫千户,成化年间以征大藤峡和靖州苗,升卫指挥佥事;八世唐一麟,原为指挥同知,以征讨
播州有功,升守备。传九世。
冯端,泺州人,宣德六年(1431)调任施州卫指挥。传十一世。
孙荣,
清丰人,洪熙元年(1425)调任施州卫指挥。传十二世。
马昇,
邳州人,成化元年(1465)调任施州卫指挥。传八世。
石巗,
寿州人,洪武二十年(1377)调任施州卫指挥。七世石岳,原为指挥同知,嘉靖中因功升
靖州守备;十一世石美中,指挥、常印,升守备。传十二世。
邓善,
麻城人,永乐元年(1403)调任施州卫指挥。传九世。
孙演,
无锡人,洪武十七年(1384)调任施州。传九世。
陶铸,
合肥人,洪武三十一年(1398)调任施州。传十二世。
杜忠,
宛平人,宣德六年(1431)调任施州。传十世。
耿全,
汝阳人,大田千户,三世耿忠升卫指挥佥事。传八世。
黄溥
黄溥(1411-1479),江西
弋阳人,历任广西道监察御史、四川按察使,后因得罪权臣
石亨而于天顺元年(1457)被贬谪为施州卫经历。在施州卫,他大力推行诗书礼乐教育,当地民风为之一变。成化四年(1468),谪居十余年的黄溥被洗清冤屈,起用为广东按察使。
周之麟
周之麟(1553-1631),字瑞卿,号心宇,施州卫指挥
佥事。祖籍山东
鱼台,始祖周能世在洪武年间因功任施州卫正千户,周之麟乃其八世孙。其任内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屯田地方法规。其与其父周汲泉建造了南门石桥“成志桥”和巴公溪上的济政桥。
地理
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的区域,大致相当于今日的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至荆州府
巴东县界五百里,西至
酉阳宣抚司九百里,南至安定峒六百余里,北至
石柱宣抚司七百五十里。”
功能
明廷设置施州卫主要是为了监控鄂西南
土司,维护地区安定。此地土司势力强大,史料记载“李才知
施州,洪武十四年,洞酋覃芳诸等攻破州城,公与州同孙明用、州判王杰、吏目李毓秀皆死之”。
明朝设立施州卫,从发达地区派遣了大量的永久性移民进山,促进了鄂西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汉族与土家两族的
民族融合,清朝改土归流才有实现的可能。卫的军队实行军籍世袭制,即一人入军世代为军人,明政权为了防止军人逃散与打仗不力,又强令军人眷属随军,而卫军大部分屯田,促使了恩施外来移民和屯田的增多。今
恩施市北乡的大屯堡、小屯堡、军寨都是明代施州卫军队屯田的遗址,其范围内居民在恩施的起始祖先多为明朝军人。
下辖土司
明代
(《明史》地理志中施州卫下辖土司隶属关系表)
施州卫下辖土司众多,且各朝有较大变动,表1是根据《明史·卷四十四·地理五·湖广》之记载所绘制的土司隶属关系表。隶属关系非一直不变,《明史》说明如下:
木册长官司,元代为木册安抚司,洪武四年废,永乐四年三月复置,属高罗安抚司,宣德九年六月改直隶施州卫。
水浕源通塔坪长官司在《大明官制》中隶属于高罗安抚司,《明史》中则隶属于容美宣抚司。原来,“其先水浕源系散毛司之属,分茅土地大约在散毛领近,因唐氏买管长阳所属之安宁乡上三甲,移住此地,相隔遥远,容美有属司沙溪者,与散毛比近,故相调换。”
盘顺土司在《元史》中即有记载,明代洪武时曾置盘顺长官司,后为安抚司,盘顺司亲舍向明德还曾参加过万历年间的
平播之战,但随后即消失于明末清初的激烈动荡中。其位置,《大清一统志》中记载是位于鹤峰州西。《大明一统文武诸衙门官制》中记载盘顺安抚司隶属于施南宣抚司,《万历湖广通志》则记载盘顺安抚司隶属于容美宣抚司。亦有文章认为
卯峒土司即盘顺土司之后。
清代
经过明末清初的剧烈动荡,鄂西南地区土司之间实力发生了较大变化。容美宣抚司实力大增,升为容美宣慰司;盘顺土司消亡;明末出现
沙溪土司、
漫水土司,并有疑似自立的
卯峒土司、百户土司。
图1为《康熙皇舆全揽图》中施州卫土司分布情况。
文物遗迹
明洪武施州卫中千户所百户印
印通高8.5 长宽为7.1 厚1.4 钮长7.2 钮宽上2.9 下3.8 厚上1.1 下1.7。该印是明洪武二十三年四月朝廷颁发给地方政权机关的印章,印为铜质正方形,印正面篆书阳文“施州卫中千户所百户印”,扁圆形钮,印背面阴刻楷书,右边是“施州卫中千户所百户印”,左边是“礼部造 洪武二十三年四月□日”,左边边上是“莅字三十二号”。该印1984年8月23日出土于
利川市南坪乡梁雾山李从树的菜地里,由不法分子走私至建始县城,被公安人员查获,移交到建始文管所收藏。
大日如来佛铜像
为明天启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容美宣抚使司宣抚使信官
田楚产施铜一千斤铸造,送给施州卫的。铜像分三节:佛像高92厘米、莲花座高28厘米、须弥座高60厘米,通高180厘米,重八百斤。 铜像背后刻有铸造时间、
容美土司和施州卫官员名。
清代旧戎将军墓碑
2017年3月,发现于恩施市屯堡中学,是雍正年间旧戎将军左所大夫总兵官都督佥事的墓碑。残存的墓碑上刻有如下字样:“雍正五年岁次丁未(1727年)……旧戎将军左所百……大夫总兵官都督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