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隶属山东省
济宁市。地处鲁西南,位于鲁苏两省交界处,
微山湖西岸,因境内遗有
鲁隐公观鱼处而得名,素有“
鱼米之乡、
孝贤故里、滨湖水城”之美誉。面积654平方公里,人口48万,辖9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234个行政村。
建置沿革
春秋鲁隐公二年(公元前721年),极地入
鲁国,置
棠邑。
战国初期,置方与邑,属宋国。
楚顷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合灭宋,方与邑改属魏。随之
楚国置
湖陵邑。
秦代,置
方与县(治所在今张黄镇古城集)、湖陵县,属
薛郡。
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湖陵县更名为胡陆县。
东汉初年,胡陆县复名湖陵县,章帝时又称胡陆县。东汉永平二年(59年),胡陆县、
橐县并入
东平国。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
山阳郡为
高平国。东晋,改高平国为
高平郡,胡陆县、
方与县属之。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裁撤胡陆县,其境域大部归
方与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方与县属金州。武德五年(622年),改金州为
戴州,方与县属戴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戴州,方与县改属
河南道兖州
鲁郡。宝应元年(762年),因境内有
鲁隐公观鱼处,
方与县更名为鱼台县。元和四年(809年),县治迁至黄台(今
旧城海子)。
五代,后梁鱼台县时属兖州鲁郡,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属
单州。
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鱼台县改隶
经州。至元二年(1265年),废鱼台县,并入
金乡县。(1266年),复置鱼台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鱼台县属
徐州。洪武七年(1374年),改属
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济宁府降为
济宁州,升
兖州为府,鱼台县属
兖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鱼台县属山东布政使司
济宁直隶州。(1730年),改属
兖州府。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因洪水灌城,县治迁至
董家店(今鱼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复属
济宁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鱼台县署改称县公署。民国二年(1913年),鱼台县属山东省
岱南道,县公署改称县知事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属
济宁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兖济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鱼台县直属山东省;县知事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52年11月,撤销平原省,鱼台县随
湖西专区划归山东省。
1953年7月,撤销湖西专区,鱼台县改属
济宁专区。
1964年11月,恢复鱼台县建制,属
济宁专区,县治驻谷亭。
1967年7月,济宁专区改为
济宁地区,鱼台县属济宁地区。
1983年10月,撤销济宁地区,设立地级
济宁市,鱼台县属济宁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明代,鱼台县设二十七里社:坊廓社、林丘社、降丘社、文香社、西方社、武台社、相里社、赵桥社、白沙社、东单社、垤斛社、冯庄社、班村社、义城社、湖陵社、向村社、永丰社、永安社、崇福屯、眉丘屯、苗村屯、朱村屯、大村屯、秦旺屯、马陵屯、张庄屯、武台屯。
清康熙年间,归并为十五里社:坊廓社、班村社、义安社、林丘社、降丘社、文香社、西方社、武台社、赵桥社、沙向社、冯胡社、相里社、东垤社、眉福社、西屯社。后又分里社为八方,以
八卦冠方名。乾隆中期,将八方之名由八卦改为“孝弟忠信仁义礼智”;同时,全县划分为一个城区、七个乡区(人和乡、罗屯乡、王鲁乡、谷亭乡、南阳乡、古村乡、三乡乡),与八方相互重叠、交错。
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城区,7个乡区不变。
民国十九年(1930年),将原7个乡改划为7个区,下设81个乡、8个镇。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将各区乡名分别以“和平奋斗救中国”7个字为首字命名,全县辖7个区,37个乡、3个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日伪鱼台县政权下设7个区:第一区(城关)、第二区(李阁)、第三区(谷亭)、第四区(王鲁)、第五区(南阳)、第六区(古村)、第七区(阎集)。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设7个区:一区(城关)、二区(罗屯)、三区(谷亭)、四区(王鲁)、五区(南阳)、六区(古村)、七区(老砦)。
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第六区(古村)和第五区的南阳一带划归湖东县委。同年,日伪将第六区(古村)划归邹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罗屯区(二区)、武台区(四区)和合集区划入金济鱼抗日办事处;8月,城关区(一区)、谷亭区(三区)、老砦区(七区)划入丰鱼县,鱼台县撤销。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撤销丰鱼县和金济鱼抗日办事处,复设鱼台县,城关区、谷亭区、老砦区、武台区和罗屯区的万福河以南地区划归鱼台县。鱼台县设第一区(城关)、第二区(罗屯)、第四区(武台),改三区为谷亭区,新设李阁区、湖上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增设旧城区、
谷亭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济宁县合集区、相里区划归鱼台县,将相里区并入罗屯区;8月,撤销李阁区,并入城关区,撤销谷亭镇,并入谷亭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国民党鱼台县政府撤销区级建制,合并乡和保。调整后,鱼台县辖3个镇、10个乡(大同镇、谷亭镇、南阳镇、李阁乡、周堂乡、相里乡、王鲁乡、武台乡、宋寨乡、罗屯乡、黄山乡、古村乡、老砦乡),163个保。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程子庙、大孙庄、坝上3个自然村划归沛县;10月,复置李阁区;12月,湖上区、合集区合并为临湖区,撤销老砦区,并入谷亭区。调整后以序数称谓为一区(城关)、二区(李阁)、三区(罗屯)、四区(武台)、五区(旧城)、六区(谷亭)、七区(临湖)。
1952年7月,从第六区划出11个行政村,第七区划出4个行政村,设立第八区(老砦)。
1953年1月,区下建乡;10月,鱼台县七、八区位于湖区的7个乡81个自然村划归微山县。
1955年11月,区名由序数改为地名称谓,即城关区、李阁区、罗屯区、武台区、旧城区、谷亭区、临湖区、老砦区。
1956年3月,撤销老砦区、临湖区、李阁区,撤销鱼台县,并入金乡县。原鱼台区域的谷亭区辖15个乡,武台区辖14个乡,旧城区辖7个乡,鱼城区辖13个乡(含金乡县的周大庄、谢集、大李楼3个乡),罗屯区辖13个乡(将姜庄乡并入金乡县高河店区)。
1957年5月,
嘉祥县新万福河以南的王台、李早、小王庄、北刘楼、小吴、南陈、朱庄、军城、车楼、北倪庄、南倪庄、陈庄、董庄、大武等14个自然村划归金乡县。
1964年11月,鱼台县从金乡县析出,并县前原属鱼台县的王庄、刘油坊、刘心田、姜井、姜庄、金鱼店、殷楼、东夹河滩、西夹河滩、东李庄、北张庄等11个自然村划归金乡县,鱼台县辖谷亭、王鲁、鱼城、王庙、相里、罗屯、李阁、老砦8个人民公社。
1966年7月,析王鲁公社82个自然村,设立武台公社;析相里公社64个自然村,设立东张公社;析罗屯51个自然村,设立石集公社;析鱼城公社46个自然村,设立陈楼公社;析王庙公社64个自然村,设立周堂公社;析谷亭公社61个自然村,设立唐马公社。全县辖14个人民公社。
1982年1月,谷亭人民公社改为
谷亭镇;2月,东张公社更名为张黄公社,相里公社更名为清河涯公社。
1984年5月,实行乡镇制。鱼城公社改为
鱼城镇,清河涯公社改为
清河镇,其余11个人民公社改为乡。鱼台县辖3个镇、11个乡,389个行政村,共有930个自然村。
2000年12月,撤销武台乡,并入王鲁镇;撤销石集乡,并入清河镇;撤销李阁乡、陈楼乡,合并设立
李阁镇;撤销周堂乡,并入王庙镇。
2007年12月,王鲁镇的原武台乡区域划归张黄镇。
2010年6月,撤销谷亭镇,设立
谷亭街道、
滨湖街道;撤销唐马乡,设立
唐马镇;撤销老砦乡,设立
老砦镇。
2016年10月,王鲁镇的佃户李、七所楼、大李庄、于屯、吴集、陈年、后聂、大聂8个行政村划归
滨湖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鱼台县辖2个街道、9个镇。县人民政府驻
滨湖街道观鱼大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鱼台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东临
南阳湖、
昭阳湖,南与
江苏省沛县、
丰县毗邻,西与
金乡县接壤,北以新
万福河为界与
任城区隔河相望。县域地处东经116°23′—116°49′,北纬34°53′—35°10′之间,南北最大距离23.5千米,东西最大距离37.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653.07平方千米。
地质
鱼台在
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华北陆台组成部分,处于
尼山凸起西部凹陷区。境内无
基岩显露,
整合覆盖
新生界第四系松散
沉积物。
地质年龄距今约200万年。
二迭系至
石炭系有煤系地层,在下
第三系含
岩盐地层。第四系
陆相沉积堆积较厚,375—400米之间多为
砾石、沙、粘土。主要
岩性为粘土、
亚粘土。受
燕山运动影响,境内
断层较发育,有鱼台断层、凫山断层、菏泽断层、孙氏店断层、济宁断层5条断层过境。
地形
鱼台县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北部,地势西南部略高,东北部稍低,地面坡降为1/10000—1/15000。平均海拔35米,最高点在鱼城镇,海拔37.3米,最低点在东部沿湖地区,海拔33.3米。东西相对高差3.5米,南北相对高差2.3米。全县可划分为西南岗坡区、中部微斜平地区、东北部近湖洼地区3个地貌分区。
气候
鱼台县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季回暖快而变化剧烈,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夏季为暖湿的东南气流所控制,炎热多雨,多有雷雨大风;秋季光照充足,气候宜人,昼夜温差较大;冬季为寒冷的西北气流所控制,低温干燥,雨雪稀少。年平均 气温14.2℃;7月平均气温30.9℃,1月平均气温4.9℃;极端最高气温40.1℃(1988年7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17.0℃(1990年2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672.4毫米,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40.6%。年均相对湿度72%。平均无霜期21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90.2小时。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492.1千焦/平方厘米。常年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冬季多北风、西北风。自然灾害以干旱、雨涝、低温、干热风为主,各类灾害性天气频繁。
水文
鱼台县境内河流属
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共有大小河流17条,境内长度267千米,河网密度0.41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0.46亿立方米(年提湖水量1.8亿立方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道京杭运河、东鱼河、新万福河、老万福河、惠河、西支河、
复新河、姚楼河8条,总长155.58千米;二级河道有白马河、鱼清河、东沟、幸福河、苏鲁边河、金鱼运河6条,总长88.97千米;三级河道有苏河、俞河、郭河3条,总长20.1千米。最长河流为京杭运河,沿南四湖斜贯县境东北部,境内长度32千米,流域面积19.84平方千米。
东鱼河为1967年新开挖的一条大型排水河道,总长172千米,流域面积59.23平方千米,其中境内长度30.7千米。
土壤
鱼台县土壤共有2个
土类、3个亚类、6个
土属、33个
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鱼台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2834万立方米(不含跨区调取水),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96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1974万立方米,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为4103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81.45立方米/人,多年平均入境水量约为19470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32304万立方米。
鱼台县当地水资源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11354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可利用量8376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2978立方米,过境客水可利用量为19470万立方米,合计总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0824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15193.2万立方米。2021年鱼台县供水总量2.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9395亿立方米,地下水0.2941亿立方米(含中水回用0.085亿立方米)。 2022年鱼台县供水总量2.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9404亿立方米,地下水0.4246亿立方米(含中水回用0.0884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21年,鱼台县土地总面积65309.41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51095.23公顷(耕地39018.62公顷),占总面积的78.24%;建设用地面积11783.75公顷,占总面积的18.04%;未利用地面积2430.43公顷,占总面积的3.72%。
矿产资源
鱼台县矿产资源种类较少,至2022年底,已发现矿产4种,按矿产性质和主要工业用途可分为:能源矿产煤、建材类非金属矿产石膏、砖瓦粘土、非金属矿产岩盐。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2种,煤和砖瓦粘土,主要分布在东鱼河两岸、罗屯镇随集村等地。砖瓦粘土分布广泛,但禁止开采,粘土矿全部关闭。鱼台——王鲁石膏远景区位于鱼台县城及其以北,面积约63.2平方公里,是石膏成矿有利地区。岩盐资源调查区位于鱼台县城西部李阁镇及周边地区。煤炭是鱼台县优势矿产,含煤面积6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1.8%,主要分布在张黄、清河、老砦镇等地,煤种以气煤、气肥煤为主;已查明资源储量6.68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26亿吨,是济宁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后备基地之一。
人口
人口数量
元末,鱼台县地旷人稀。明洪武、永乐年间,有山西之民迁入。1855年黄河决口,郓城、巨野数千灾民迁居老砦一带。1919年,鱼台县人口195631人。1941年,鱼台县东北部湖区和凫山地区的6个乡约3万人划出。1949年,全县共有206261人。1953年,将沿湖81个村7772人划归微山县。20世纪60年代中期,微山县湖区村庄迁入鱼台县2939人。50年代中前期、60年代中后期有两次人口增长高峰。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增长势头放缓。1976年人口超过30万,1991年突破40万。
2022年,全县常住人口41.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68万人,农村人口22.97万人。据计生部门统计,2022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6.3‰,人口死亡率为6.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
民族构成
鱼台县绝大多数人口为汉族。2022年有少数民族人口2820人,占总人口的0.669%;其中回族2498人,主要聚居在谷亭街道古亭社区、鱼城镇中西南村、唐马镇杨宅子村和郭楼村、王庙镇旧城里村、李阁镇满庄村等地.
经济
综述
2022年,鱼台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33.17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02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39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8.75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7:27.6:46.7,服务业占比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9%、23.7%、56.4%,分别拉动GDP增长1.6、0.8、2.0个百分点。
2022年,鱼台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17个,实现投资83.34亿元。房地产市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和积累,商品房总量已达一定规模,房地产行业迎来新的挑战。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06亿元,降低7.8%;商品房施工面积106.01万平方米,下降21.8%;商品房销售面积61.47万平方米,下降6.4%。
2022年,鱼台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60亿元,增长8.5 %,其中税收收入9.97亿元,下降5.5 %。地方财政支出32.88亿元,增长5.7%。金融信贷运行平稳有序。全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3.19亿元,比年初增加33.8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12.04亿元,比年初增加24.7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6.73亿元,比年初增加14.85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30.07亿元,较年初增加55.87亿元。
2022年,鱼台县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1元,增长7.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97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92元,增长7.8%。
鱼台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5月,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先后荣获“济宁市创新驱动示范区“、“山东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中国工业防爆潜水泵创新示范区”、“山东省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园区”等称号。2020年完成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大部制管理和全员聘任绩效考核制。实施一区多园,将鱼台经济开发区、张黄化工产业园(含老砦分园)、长青生物科技产业园进行优势整合,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一区三园”格局,规划面积由8.93平方公里增加到17.41平方公里,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41亿元。
第一产业
综述
2022年,鱼台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7.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其中农业产值完成63.90亿元,增长4.0%;林业产值完成3.00亿元,增长22.6%;牧业产值完成9.42亿元,增长6.3%;渔业产值完成21.90亿元,增长16.4%;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9.67亿元,增长9.5%。粮食产量达到38.36万吨,棉花产量7821吨;畜牧业发展平稳,全县生猪、羊、家禽出栏分别为20.41万头、7.34万只和167.37万只;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为2.04万吨、1.69万吨和751.32吨。
农业
2022年,鱼台县全年粮食产量达到38.36万吨;棉花产量7821吨。
渔业
2022年,鱼台县全年水产放养面积8.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5356吨。
林业
2021年,鱼台县人工造林面积503公顷,育苗面积133公顷。全县森林面积为2244.0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9%。
第二产业
综述
2022年,鱼台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2.09亿元,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17家,达到1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1.1亿元,增长8.9%;实现营业务收入189.3亿元,增长5.8%;实现利润总额3.8亿元,下降43.7%。
2022年,鱼台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9家,完成总产值21.36亿元,增长11.7%,期末从业人员4846人,房屋施工面积65.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0.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贸易
2022年,鱼台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9亿元,增长0.6%。其中,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2.3亿元,增长26.5%。从用于GDP核算的四大行业销售额看,全县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99.9亿元,增长37.6%;零售业实现销售额8.7亿元,增长16.3%;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2亿元,增长56.3%;餐饮业实现营业额0.8亿元,增长37.9%。限上批零住餐四个行业增势强劲,成为推升GDP增长的“主引擎”。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鱼台县教育经费总收入97565万元。共有在编教师3987人,其中中小学教师3464人(高中500人,初中1143人,小学1821人),幼儿教师326人,职专教师173人,特校教师24人。高中阶段在校生为8184人,初中在校生为14441人,小学在校生为30156人。针对镇、村学校师生明显减少的现实问题,探索实施以资源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重点做好城区、镇驻地教育布局规划调整和农村中小学资源整合,大力发展镇街中心小学、中心中学,在总结完善先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大部分初中进城、多数小学入镇目标。
医疗卫生
2022年,鱼台县拥有卫生机构401个,其中,医院6个(含民营)、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13张,卫生技术人员254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45人,注册护士1065人。2021年以来,鱼台县深入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工作,先后整合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组建县总医院,分设为南、北、西院区,构筑起以县总医院为龙头、11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县乡村一体联动、分级诊疗、资源共享。2022年,鱼台县域医共体建设被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评为省深化医改十大创新举措,鱼台县被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评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
社会保障
2022年,鱼台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410人、45829人、2823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4320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2981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0006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5776人。2022年为全县8784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4563万余元,为2265名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发放供养金3373万余元,为206户乡困难家庭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112万余元。
交通
公路
鱼台地处
淮海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区,滨湖大道和济徐高速纵贯南北,枣菏跨湖高速彻底打破了东西跨湖的天堑。
截至2022年,鱼台县公路通车里程1326.3公里,其中国道36.3公里,省道48公里,高速公路49.8公里,县道115.3公里,乡道327.6公里,村道749.3公里;按照技术等级,一级公路100.2公里,二级公路105.2公里,三级公路140公里,四级公路980.9公里。县城到各乡镇及各乡镇之间全部实现了由三级以上公路相连接,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出租车150辆,长途公共汽车26辆,城际、城乡公交车216辆,公交线路44条。
济徐高速公路鱼台段全长26.7千米,途经清河、罗屯、李阁、王庙镇29个村庄,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千米/小时,设金乡东、鱼台西2个互通立交,1个服务区,与江苏交界处设有鲁苏界主线收费站,2016年12月通车。
岚菏高速公路鱼台段全长23.1千米,途经张黄、清河、王庙、李阁16个村庄,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千米/小时,设鱼台北1个互通立交,2020年8月通车。
G237国道(原S251,济宁—鱼台)鱼台段长36.3千米,途径清河、石集、武台、王鲁、鱼台东环、鱼台南环、唐马、苏鲁边界,为济宁至鱼台的干线公路。2012年金乡界至王鲁段改建为一级公路,2016年自西刘庄改道至蒋庄接348省道。2016年底升级为国道237(济宁—宁德)。
S318省道郯兰线(原S348,枣庄—曹县)境内长35千米,途径老砦、鱼台县城、王庙、鱼城等地,为二级公路。
S328省道丰长线(原S346,东明—丰县)自鱼城镇杜庄村西入境,向西南经鱼城至胡阁村南出境,境内长13千米,为二级公路。
滨湖大道鱼台段全长26.53千米,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面宽20米。2013年建成通车。2016年南延至江苏徐州界。
县道有鱼清线(鱼城—清河)、武张线(武台—张黄)、清陈线(清河—陈店)、金清线(金乡—清河)、皮淳线(皮店—淳集)、鱼丰线(鱼台—丰县)、王周线(王鲁-周堂)、老砦-滨湖大道、滨湖路等9条道路。
水路
截至2022年,鱼台县有合法港口7个,作业区3个,泊位16个,吞吐能力650多万吨,各类运输船舶180余艘,水运企业7家,造船厂1家。各作业区临近煤矿,以长航运输船舶南运煤炭为主,下行至江浙沪一带;短途运输船舶主要从微山、邹城等地途径鱼台向金乡、沛县、丰县运输砂石。港口码头分别是:鲁泰港、融孚港、盛源港、金顺港、金福港、福兴港、捷达港。渡口有14个分别是:谷亭街道西姚渡口、高庄渡口;王鲁田庙渡口、李集渡口;张黄大王渡口、陈店渡口、梁刚渡口、张集渡口、袁洼渡口、小吴渡口;清河大王渡口、张集渡口、杜屯渡口、鉴洼渡口等。客运码头1个,位于龙虾广场西侧,惠河航道上,拥有客运船舶7艘,客位196个,航线可达微山南阳古镇、滕州红荷湿地、济宁北湖景区等。
鱼台水资源丰富,现有河道17条,紧邻京杭大运河,水路通航里程达220公里,千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长江各口岸,形成北融济宁“半小时经济圈”、南依徐州“一小时经济圈”的黄金区位,鱼台逐步迈入区域“交通枢纽”时代。目前,通航航道有6条,其中老万福河,新万福河为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复新河,西支河,白马河为四级航道,可通航500吨级船舶;惠河规划为四级航道,目前用作旅游观光航道。另有姚楼河、鱼清河、苏鲁边河等支流航道,暂未实现通航,根据发展需要,经疏浚后可实现通航。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栖霞堌堆遗址:位于李阁镇满庄村西约300米,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及商周遗址,还是一处汉墓群,具有珍贵的考古价值。出土的大唐方与县故栖霞寺讲堂佛钟经碑为国家二级文物,其碑文书法体现了唐代隶书碑刻多样的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现展陈于鱼台县博物馆,遗址高出地面约14米,顶部南北长38米,东西宽26米;底部东西长110米,南北宽90米,顶面积9900平方米。顶端原有栖霞寺一座,曾列为鱼台县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栖霞返照。”寺已不存在,仅存唐碑一块。碑文为《大唐方与县栖霞寺讲堂佛钟经碑记》。进士登仕郎朱怀隐撰文,宣德郎骑都尉徐伯兴书。顶侧8米以下为灰褐土、深灰土、红烧土,夹有大量陶片、兽骨、鹿角、石器、蚌器等。出土文物有石锛、穿孔石斧、半月形一面刃石刀、长条形一面刃石镰、穿孔蚌刀、蚌镰、骨锥、骨匕、夹砂红陶鬲、高柄杯、弧形杯、灰陶瓶、白陶鬶、鸟面鼎及0.6~0.8毫米厚的黑色蛋壳陶残片。1980年经鉴定遗址顶侧8米以下为龙山文化遗址,8米以上至顶端1.5米为商至周代文化遗址,顶端至1.5米处为汉至唐代文化遗址。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乡故城遗址:位于罗屯镇驻地西南5.4千米。为商代至汉代文化遗址。据考,此村春秋时为重馆,后建重乡邑。明代改称文香社,后因此地残存旧城海子,故又称香城海。遗址高出地面0.5米,长60米,宽50米,面积3000平方米。土质为灰褐土、红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豆把、甑口沿、陶壶、陶罐、陶马、陶人、铜镜、铜佛像等。
鱼台孔庙大殿:坐落于鱼城镇中心中学院内。始建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部分建筑材料从原县城文庙(位于鱼台县王庙镇旧城海子)拆运而来。主体建筑大成殿长23.7米,宽15.3米,高15.5米,占地面积362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脊歇山式,七楹四十二柱,每柱径42厘米。单层飞檐,上覆绿色琉璃瓦,前侧正中有黄色琉璃瓦饰成的菱形图案,飞檐饰以陶制飞兽,殿脊两端“二龙”对峙,内外施斗拱,平拱双昂,五彩缤纷。殿两侧东、西两庑各9楹,前有戟门、棂星门各三楹。中为泮池,东西列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节孝祠。殿东北有启圣祠,后有明伦堂,堂后有敬一亭。文庙四周筑有围墙,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饰有九龙、二凤图案,形象生动。照壁前有青云桥,桥南沿鱼城东西大街北侧建有文明坊,飞檐彩绘,上书“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军攻打县城时,炮火摧毁了大成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鱼台县孔孟学会捐资修复。1945—1948年附属建筑相继拆毁,今唯余大成殿及附属碑刻四块,即唐楼台出列图,康熙御碑,孔子赞碑,龙头碑,其中尤以唐楼台出列图和康熙御碑比较珍贵。2004年,由市县财政出资40余万元对大殿进行了抢救维修。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修复孔子及四配(包括颜回、曾参、孔己、孟轲)塑像。2017年修复神龛、天花、藻井。2021年以来,先后开展孔庙大殿防雷工程、安防工程、消防工程。1985年10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闵子祠:位于张黄镇大闵村,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钦赐“门宗孝行”匾额,悬挂于闵子祠大殿正中,闵子祠主殿东西长14米,南北宽8米,高12米,重梁起驾,雕梁画栋,六根巨大圆柱顶梁,系典雅宫殿式古建筑,正殿两侧为磙龙脊暗楼,院内存有清代碑刻三通,分别为重修鞭打芦花碑、重修闵子祠碑、闵子祠祭田碑,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闵子骞是孔门著名弟子,十二哲之首,古二十四孝子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并称。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樊子迟遗址(
樊迟墓):位于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西南20米处,墓暴露在地面为土丘状,高出地面0.8米,周长10米。樊子名须字子迟,春秋末年鲁国人(亦说齐国人)出生于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庄(今济宁任城区南张镇).当地现存有樊三公(樊子六世祖)冢,樊子父亲樊皮等樊氏汉墓群,俗称樊家堌堆。汉代樊迟十一世孙樊宗、樊岩在樊迟墓旁修建了樊庙、樊府、樊林,树碑于墓前,规模可观,历代祭奠。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演武坡:唐·贞观17年(公元644年)李世民不纳朝臣意见,执意御驾东征。是年太宗派大将张亮、薛礼率战舰500艘,士兵四万三千人;派李绩率步骑兵六万及一部分胡兵,合势东征,在此练兵,这里就是演武坡故事的发源地,给此地留下一个带有历史印迹的名字——演武坡。
梁子祠:梁子祠位于张黄镇梁岗村,是祭祀鱼台梁氏祖先梁鳣(字叔鱼,系孔子弟子七十二贤第三十二位贤人)的场所。2012年被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占地约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多平方米,是一座由大殿、门楼和院墙等组成的晚清建筑大院,建筑风格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孝贤文化在这里融合,文化氛围浓厚,其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武棠亭遗址:武棠亭遗址位于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西。是春秋时期棠邑治所。公元前718年(春秋隐公五年),鲁隐公在武棠亭观鱼。现遗址面积1.2公顷,南北长125米,东西宽96米,高3米。土层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细绳纹陶器片等。北部断崖处,曾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部顶至1.5米处,曾挖出石匣墓,墓中有汉代陶器和汉画像石。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亭内有超化寺,坐落于武棠亭遗址顶端。始建于864年(唐咸通五年)。先时殿宇僧舍峻整,僧众几百。迨明弘治初年,寺倾圮过半。僧人宗昭(俗姓樊)费资百金重修,正德年间建伽蓝殿3间。未及塑像而流寇火其方丈。至嘉靖初年,樊骥以己资工塑伽蓝神像,建方丈三间。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伽蓝殿为霪雨倾坏,骥之弟骐,亦出已资命匠修建,并于殿侧立碑记之,名为“重修超化寺殿记”,邑人王秀民撰文(此文见鱼台县志,康熙版)。1990年唯余伽蓝殿。2006年重修伽蓝殿,现檐阿华彩而轩翔,为鱼台唯一现存唐建古刹。观鱼台上现存“鲁隐公观鱼处”碑,碑阳文字是崇祯九年(1636年)所刻,而碑阴所刻“重修武棠亭鲁侯观鱼处记”却是清雍正三年(1725年)撰文。明、清两代相隔89年同树一碑,实属罕见,堪称美谈。台上原有古柏一百多棵,历经沧桑,现存14棵。为加强对该遗址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安排专人看管,并植松、柏、花、草进行绿化,现已成为一处集文物保护和旅游观瞻为一体的园林式风景胜地。景区距鱼台县城10公里,距武张公路300米,距济徐高速鱼台段1.5公里。
旧城遗址:旧城遗址位于王庙镇旧城里村一带。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1400米,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以水面为主。旧城原为《左传》所载之郎城,又称郎台,原城邑毁于楚汉争霸时期,后讹称黄台,或因黄水不没而易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迁县治于此。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黄河决口于铜山县的孙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沦为湖泊。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县治所迁至董家店(即今鱼城)。1985年公布被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俗文化
又名“平调三弦”、“平调清腔”,是山东省内稀有曲种之一,流传并盛行于鱼台及周边地区。主要乐器是
钢板、钢棍,伴奏使用
扬琴、
大阮、
坠胡、
二胡、
木鱼等,主要板式和曲牌有起板、评调、大小清腔、
串子、大小曲
溜子、平头、彩腔9种,经典剧目有《刘公案》《白蛇传》《盗灵芝》《雷峰塔》《合钵》《三省庄》《莺莺听琴》等以及新编剧目《买嫁妆》,故事有头有尾、短小精悍,情节曲折连贯,唱词通俗易懂。山东清音曲调过于委婉,适于唱短小精悍的故事,难唱大书,经典剧目多是中篇唱段,逐渐被琴书、坠子取代,其传承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2016年,山东清音被列入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闵子骞传说
闵子骞是孔门四大弟子之一,被列为圣门十二哲之首,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也是历史上十二哲中唯一入选二十四孝人物之一,是2500年以来闻名华夏的著名孝子,是中华传统伦理、孔子孝道文化、与时俱进先进文化的生动艺术体现。2007年,闵子骞传说入选济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8年,闵子骞传说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木版年画
鱼台木版年画有手绘、木板套印、木印填色三种表现方式,以线条粗犷、色彩绚丽、造型简练、构图饱满、装饰性强为特色。装饰手法上突破传统,丹作底色,色彩强烈富丽,人物衣饰上的花纹用线条流畅的写金描银渲染,俗称“写花”,极富民间画的韵味,且可印制大幅作品,为其他地区民间年画所罕见,具有鱼台本土文化的显著特征。流传至今大多已失传,唯有李阁镇陈集村陶家依然在传承着这项濒危的传统技艺。2007年,木版年画入选济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夯歌
鱼台夯歌起源久远,是本地劳动人民和民间曲艺者的合成创造,流行于微山湖西平原及周边地区,是在建房打夯时人们喊的具有一定的音乐节奏的劳动号子。夯号分为大中小三级韵律,大部分夯号演唱者是夯把式,也有的夯把式因年老体弱,不能再扶夯把,只演唱夯号。其节拍规整,音域适中,对比度很强,音乐坚定有力。一般以一个领,众人合的形式来表现。2009年,夯歌入选济宁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坠子
绾结葫芦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以葫芦为主体,衍生出多种艺术,其中绾结葫芦是一项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绾结葫芦在民间被称为“打结葫芦”或者“系扣葫芦”,唐朝就已出现,清朝曾风靡一时。由于绾结葫芦技艺难度高、只在家族内传承等因素,造成绾结葫芦技艺在民国后几近失传。张黄镇赵庙村村民赵银刚是这项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的传承人。2011年,绾结葫芦入选济宁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湖滨大鼓
宋代时说唱大鼓已在山东境内流传,明代流行于鲁西南地区,在微山湖西岸融合本地的文化特征后形成独具特色的大鼓说唱形式,清中叶始称“鱼台大鼓”。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整理发掘后称“湖滨大鼓”。湖滨大鼓的演唱形式多为单人站唱,演唱时演员左手操简板(或月牙板、梨花板),右手执鼓楗击小盘鼓,演唱多用慢腔、平腔、快口等。演唱风格明快有力,唱腔简洁,似说似唱,韵味独特。非常鲜明生动地表现了鲁西南湖区人民率真、豁达、明朗的性格特点。演出时也可有专人操弦伴奏,伴奏乐器主要为:扬琴、三弦、二胡、阮、琵琶等。2015年,湖滨大鼓入选济宁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古琴制作
古琴作为中华先贤的修身之器,是推行礼乐文化的重要工具,它“形神兼备,天人合一,德艺相容,心声契合”,从萌发阶段起,就不只是一件单纯的乐器,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古琴长约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六合;面为弧形,象征着天圆;底板为平,象征着地方;琴面有十三个徽位,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由五条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条弦,武王伐纣时,为了提升士气又增一弦,所以古人又称“文武七弦琴”,后加的文武二弦又象征君、臣之合恩。2018年,古琴制作入选济宁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锔瓷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讲得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
锔瓷。锔瓷是一种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针一样的锔钉修复起来的技艺。锔瓷作为民间传统技艺,展现给世人的不仅仅是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拜与对自然资源的珍视,也体现了长久秉持的一种保物惜福的生活态度,同时它还蕴藏着中华民族恪守千年的勤俭美德。2018年,焗瓷入选济宁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布贴画
布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手工艺,它以粗布为原料,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用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创作出画面具有浮雕感的画面。鱼台布贴画是在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以剪代笔,以布为色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布料的天然纹理和花纹,选取轻薄到厚实的布块,用布贴的形式表现类似工笔画的艺术韵味,具有笔墨不能取代的奇效,集工艺性、艺术性为一体。2018年,布贴画入选济宁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抡铁花
抡铁花是鱼台县鱼城镇中东北村元宵节的传统节庆活动,属于民间烟花会中的一种,在中东北村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当时是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免于火灾而祭祀“火神”。 作为一种传统节庆活动,抡铁花表演时,先慢慢转动花架,使花筒内燃烧的木炭产生离心力向四周甩溅铁花,随着转动的速度增加,花筒内温度升高,碎铁融化、铁花飞溅,整个场地中央金花四射、流光溢彩,形成一座光线交织的光环,景象壮观。抡铁花须在夜晚进行才能达到最佳视觉效果。表演时,先由3至5人慢慢摇动,出现“繁星”闪闪;接着出现“小鱼儿”飞窜;大约30分钟左右开始甩花,当火燃烧正旺时,摇动花架的速度逐渐增加,平均6至8人一组轮流转动,随着速度的加快,金色的铁水被一层层地甩出来,火树银花,耀眼夺目,气势磅礴,景象之美之壮观,令人惊叹。2018年,抡铁花入选济宁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梁公砚
梁公砚是古代澄泥砚的一个品种,是古代澄泥砚中的名砚,梁公砚质地坚细,表面滑腻,色泽蕴润,造型多样,烧制工艺较精,常见的有三足鼎形、四足长方形等,砚背多有铭文,铭文内容多以崇儒劝学为主,存世量稀少,以其制作精良、品貌华贵为世人所称道钟爱,且价格昂贵。2014年秋,谷亭街道银都小区工地施工时,集中出土10多方款识为梁公砚的残砚。为切实传承发掘保护利用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谷亭街道从2020年4月组织文化站及研发团队进行复原研发,一块梁公砚的成型需要经过22道工序,找泥、晾晒、沉浮、浸泡、雕刻、打磨、烧制、水磨、包装等,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从一块胶泥到精美的梁公砚,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实验,终于用当地的胶泥烧制出做工精美、原汁原味的梁公砚。
孝贤文化
鲁隐公观鱼过去200多年,孔子的三位高徒,在这儿又演绎出一段“五里三贤”的历史佳话。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皆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中人。孔子去世后,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三人返乡,在当时的鲁国棠邑即今山东省鱼台县设帐讲学,弘扬儒家学说,从学者数百人。因他们的居所相距不过五华里,故称“五里三贤”。
闵子骞,今张黄镇大闵村人,孝行突出,被列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相传闵子早年丧母,后母冬天以芦花为其絮衣。被父亲鞭打后发现,即欲休妻。闵子跪父力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从而感动了后母和家人。孔子对他大加赞赏:“孝哉,闵子骞!”
樊子迟来到鱼台后,不但积极办学,还关心当地农业生产,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宓子贱故居在今大闵村西,曾为单父宰,鸣琴而治,人民安乐,贤士遗风传于后世。
闵氏先祖是鲁国第四代国君鲁闵公,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居鲁国武棠邑闵染坊(今鱼台县张黄镇大闵村)隐耕为农。相传,闵子骞七岁时,其生母姜氏病故。不久,继母乐氏进门,又生二子。一年临近年关,其父携三子外出访友,闵子骞赶车,行至半路,天气骤变,寒风刺骨,闵子骞手指冻僵,将牛缰绳和鞭滑落在地,牛车翻倒。其父见状非常生气,以为闵子骞懒惰无用,拾起牛鞭抽打,不料鞭落衣绽,露出芦花,芦英纷飞,其父见此惊奇不已。撕开其他两个儿子的衣服,皆是丝絮。这才恍然大悟,急忙返家,鞭打后妻,当场写下休书。闵子骞长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赶走后母,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闵父遂罢,继母深受感动,痛改前非,待三子如一。
五里三贤、五里三进士
闵子骞十五岁时,投师孔门,成为孔子的首批弟子之一。孔子逝世,弟子守墓三年后,为躲避战乱,
闵子骞同樊子迟(
樊迟)、
宓子贱自鲁国都城(今曲阜)迁移至棠邑(今鱼台)设坛讲学,从学者数百人,因三人居所相距不过五里,故称“五里三贤”。
明代天启年间,旧城北王集的王四聪乡试、会试连中,声名籍甚,初任户部郎署,后迁永平知府,顺治八年奉旨入乡贤祠。清顺治十五年,旧城里刘芳声与同乡朱之玉同榜中进士。世人称王、朱、刘为“五里三进士”。
后世纪念
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位帝王对闵子骞嘉封,其中
宋度宗封其为“
笃圣”,清康熙三十八年封闵子骞第65代传承人为世袭翰林五经博士。为弘扬孝贤文化(“孝”是精心侍亲,“贤”是德才兼备),2008年以来,鱼台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鱼台)孝贤文化节。2017年举办了纪念闵子诞辰2553年公祭活动暨2017年中国(鱼台)孝贤文化论坛。
稻改精神
1964年以前,鱼台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在鱼台县委的“稻改”号召下,1964年冬到1965年春,全县大干150多天,付出劳动日286万个,开挖干支
斗渠7296条、2753千米,完成土方工程1500万立方,砖石工程8.5万立方,修建渠系建筑物3500余个,疏通旧河道4条、100多千米,新建、改建排灌站46座,把荒湖涝洼建设成体系的排灌系统。1965年即取得大丰收,每亩平均收成330斤,总收成1.15亿斤以上,鱼台县由解放以来一直靠吃统销粮的缺粮县一举变成了余粮县。1968年,鱼台县被评为山东省模范县,成为全省农业学习的典型。1973年12月1日,《
人民日报》报道鱼台县1970年以来粮食总产以40%的速度增长,1972年粮食总产达到2.63亿斤,亩产第一次上纲要,提供商品粮6320万斤,是山东省人均向国家贡献商品粮最高的县。四十余年来,鱼台县整挖了十七条河流,建排灌站182座,打机井万余眼,渠系联网配套,形成湖、河、站、井、沟、渠、路、林、田一体化格局。“稻改”见证了鱼台人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艰苦创业、改变现实、造福后代的实践,居弱图强、同心同德、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稻改”精神成为鱼台的精神符号。
鱼台县濒临南四湖,地势低洼,水涝频发,群众饱受自然灾害之苦,鉴于当时的条件制约,一时无法改变现状。面对绝境,1964年12月,刚刚恢复鱼台县建制后的县委领导班子提出了改水“患”为水“利”、旱田改水田、种植水稻的决策。当时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全县大干150多天,开挖干支斗渠7396条、2753公里,完成土方工程1500万立方,砖石工程8.5万立方,修建渠系建筑物3500余个,疏通旧河道4条、100多公里,新建、改建排灌站46座。搬动的土石方,如果筑成1米高的土坝,可以绕赤道一周半。1965年,35万亩水稻喜获丰收,人均500斤,外出逃荒的7万群众全部返乡,“稻改”取得了历史性胜利。鱼台“稻改”是在特殊困难时期,鱼台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改造自然的生动实践,集中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党性、奉献的精神、优良的传统和扎实的作风。
鱼台“稻改”是从创造群众的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现实要求出发,在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和耕作制度上做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突破,是在特殊困难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具有史诗意义的壮举。其内涵是:解放思想、实事求的时代风范;居弱图强、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大局观念;不畏艰险、拼搏奉献的担当精神。其最本质、最主要的思想精髓可概括为:“居弱图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拼搏奉献”。
鱼台“稻改”,记载了鱼台人民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见证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实事求是、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以来,“稻改”精神已成为鱼台的一个“精神符号”,是历史留给全县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新时代,大力弘扬“稻改”精神,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激发干群撸起袖子加油干,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和谐幸福的现代化鱼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著名人物
闵子(前536—前44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德行与
颜回并称,被尊为“
笃圣”。有“
鞭打芦花”(
芦衣顺母)的典故。孔子逝世后为避战乱,与樊子迟、宓子贱迁至棠邑(今鱼台)办学,定居于今大闵村。大闵村建有
闵子祠。
樊迟,名须,字子迟,通称樊迟。春秋鲁国(一说齐国)人。孔子弟子。曾任“
车右”,在伐
颛臾之战中立下战功。后从孔子学。孔子逝世后定居于今樊庄村。武台村有樊迟祠、
樊迟墓。
宓子,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孔子逝世后定居于今侯堂村后的宓家堌堆。
屈万里(1907—1979年),字翼鹏,东华村人,
图书馆学家、
目录学家、
经学家。先后任鱼台县立图书馆馆长、
山东省立图书馆馆员、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助理研究员、国立中央图书馆编纂及特藏组长等职。1949年赴台湾,历任
台湾大学教授、“中央图书馆”馆长、“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等。著有《诗经释义》《
尚书释义》《古籍导读》《尚书今注今译》《汉魏石经残字校录》、《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记》等。
聂补吾(1908—1989年),原名继昌,大聂村人。1932年考入北大数学系。1938年回乡参加革命。历任鱼台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长、冀鲁豫边区抗日联合会政治部秘书、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湖田局局长、
平原省文教厅视导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参与创建
平原大学(今
河南师范大学),先后任学校党组书记、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校长等职。
金灿然(1913—1972年),原名金心声,编辑出版家,唐马镇梁庄村人。1936年考入
北京大学历史系。1938年赴延安。历任国家出版署编审局办公室主任、图书期刊司副司长、出版局局长、文化部出版局局长、国务院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
中华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等职,创办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主持了一大批重要古籍点校和影印出版工作,使中华书局成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中心。
董小吾(1920— ),原名董慎吾,谷亭和平村人,现代
剧作家。1938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后又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历任晋西北八路军120师359旅剧社副社长,晋绥野战军战斗剧社副社长,
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团长,
总政文工团第一副团长兼歌舞团团长等职。作品有话剧《南京与重庆》、歌剧《新旧光景》《
刘胡兰》、歌曲《黄继光》等。
郭路生(1948— ),笔名
食指,籍贯王庙镇程庄寨村,生于朝城县(今并入
莘县),当代诗人,
朦胧诗代表人物。其作品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传。2001年获第三届
人民文学奖诗歌奖。代表作《
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等,被称为“
新诗潮第一人”。
李贯通(1949— ),王庙镇三教堂村人,当代作家,80年代文坛鲁军代表作家之一。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任鱼台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后调入省作家协会,任作协理事、创作室副主任。1988年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出版诗集《正是梁上燕归时》《洞天》《
天下文章》《天缺一角》《鱼渡》《
无边波澜》《水性》《
迷蒙之季》等。
苏小明(1957— ),山东鱼台人,
海军政治部歌舞团演员,
歌唱家。在北京海军大院长大。1975年进入海政歌舞团。1980年在北京“金秋新星音乐会”上演唱《
军港之夜》一曲成名。
此外,还有革命烈士
马霄鹏、
郭耕夫、
聂峨亭,教育家
赵紫生等。
所获荣誉
2017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毛木耳之乡”荣誉称号。
2017年,被国家粮食局确定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
2017年,获评“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名县”。
2017年,被确定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
2017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0个“千年古县”。
2018年,被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省宪法主体宣传先进县”“省级‘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
201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济宁市生态环保工作先进集体”“济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集体三等功”。
2018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龙虾之乡”。
2018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机械化管理司授予“全国第三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19年10月,被列为全国残联基层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县。
2019年,被评为“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和“全省‘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
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2019年,鱼台大米荣获“2019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
2019年,被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授予“中国工业防爆潜水泵产业创新区”,被省工信厅授予“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健康促进县。
2020年7月,山东省政府通报表彰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鱼台县获得“专项评价先进县”。
2020年12月,被评为第六届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
2020年12月30日,入选“第六届山东省级文明县(市、区)”名单。
2021年4月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6月,入选山东省2022年现代农业强县名单。
2022年,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
2022年,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2023年2月,被评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
2023年3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2023年5月,被评为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2023年5月,鱼台县被确定为“中国计生协会第五批地方计生协综合改革试点”。
2023年6月,鱼台县入选“第四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2023年6月,入选山东省2022年现代农业强县名单。
2023年6月,鱼台县入选“2023年全省供销系统农资流通服务示范县培育名单”。
2023年,鱼台县被山东省工商联表彰为“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
名优特产
鱼台大米:坚持“绿色、生态、营养、健康”的理念,选用鱼农1号等优质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稻谷收获后进行清理(磁选)、去杂、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白米精选、色选、抛光、白米分级、检验、包装、入库等流程。米粒呈半透明,有光泽,垩白小,垩白率低,外形呈短椭圆形。米饭饭粒洁白完整,有油光,软而不粘、有韧性,气味清香,软硬适口,凉后仍能保持良好口感。1985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奖。2008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09年,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认证;同年,“鱼台大米”在中国(武汉)第九届稻博会上被评为金奖;2016年,“鱼台大米”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全国优质大米的代名词;2017年,创新提出“五统一”绿色稻米发展理念;2019年,发展“五统一”绿色稻米生产基地112处、面积突破10万亩。2022年,“鱼台大米”成功入选“好品山东”品牌,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目前,鱼台县境内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6万亩,平均亩产稻谷在650-750千克,年产稻谷约24万吨。
鱼台甲鱼:体色为黄褐色或土黄色,腹部呈黄白色,体形椭圆,裙边大而薄,爪尖而长,体质健壮,翻转灵活,蒸煮后,肉质鲜香富有韧性。2011年,“鱼台甲鱼”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1年,鱼台甲鱼保护水域面积23.7万亩,年产量1000吨,产值1亿元。
鱼台龙虾:个体大长,头胸甲、腹甲及螯足、步足呈褐色,体表光洁,无附着物,腹部洁净,肠管清晰可见,蒸煮后甲壳呈鲜红色,壳薄而光滑,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自2017年起,连续6年举办了“龙虾节”。2011年,“鱼台龙虾”被农业部登记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鱼台县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龙虾之乡”称号;2020年鱼台小龙虾特色农产品入选第三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年“鱼台龙虾”品牌获得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2022年鱼台龙虾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
鱼台毛木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县毛木耳种植面积7900亩,产值13.62亿元,从业人员约7.7万人,年产鲜耳42.56万吨,为全国毛木耳生产规模最大县。2015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优秀主产基地县”。2016年,获得农业部“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认证。2017年底,鱼台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中国“毛木耳之乡”称号。2018年5月,我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鱼台)毛木耳产业发展大会暨2018全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进一步扩大了鱼台毛木耳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0年,入选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鱼台杞柳:杞柳常年种植面积3万余亩,现有杞柳深加工企业30余家,从事加工农户8900余户,专业技术工人600余人,产品研发人员100余人,带动20000余人就业。产品主要以柳帘、柳篱笆、伸拉帘、柳屋、柳亭等园艺品为主,柳编工艺品为辅,产品形成200多个系列近1000个品种,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鱼台县被国家经济林协会评定为“中国杞柳之乡”,2015年,山东润柳牌产品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2019年,鱼台杞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鱼台辣椒:常年种植面积6万余亩,种植品种为三英椒、艳椒、天宇、艳红、天问等。辣椒烘干企业有30余家,辣椒烘干量占据全国总量的40%,是鲁西南最大的辣椒烘干交易市场。产品畅销全国,直供“老干妈”等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