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产,分为
公益性生物资产和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企业对其进行
经营管理从而谋求资金增值得手段。
特征
概述
作为一种
经济资源,生物资产和
其他资产一样都是企业对其进行
经营管理从而谋求资金增值得手段,而使收回投资时的资金大于
原始投入,在这一点上,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对于企业的意义是相同的。但由于生物资产与其他资产的形式不同,价值转化机理也不一样,因此生物资产不但具有一般资产的特征,且基于它具有动植物的
自然再生产和
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点,生物资产还具有与其他资产不同的生物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因此其自身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退的
自然规律,它依靠这些自然规律和人的劳动的推动来实现自身的转化,如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又由于生物资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因此生物资产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
自然增值。
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殊生长规律,其生长都要经历从繁育、成长、成熟、蜕化、消亡等几个阶段,即是具备
生命周期的资产。并且不同的生物资产其生命周期也存在差异性,有的生物资产周期很长,如林木,长达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有的生物资产周期又很短,如一般的农作物,在一年以内。
多样性
不同的生物资产具有各自的生长、发育特点,而且差异非常明显,如植物和动物就具有完全不同的
生长发育规律。
动物和植物均依赖于
自然环境而存在,不同地区
自然条件导致了生物资产的
地域性。如农作物和森林资产是在地球的某一
地理位置上生长,因而附属于该地域的温度、湿度、光照、降水、土壤肥沃程度等自然条件的差异都将影响到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潜力和未来产品的数量、质量上。因此,不同地域的生物资产呈现出地域差异性。
提供副产品的特性
某些生物资产可以提供多种农副产品,如奶牛就提供牛奶这种副产品。但是同一种类的动物或植物提供的副产品在数量、质量上都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生物资产作为活的动物或植物,一般具有与其附着物不可分割的特性。如
森林、农作物依附着土地,鱼类、
海洋生物依附着江河水系等。一旦这些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分开,它们将不再属于生物资产的范畴,如生物资产的收获和死亡。
双重资产特性
生物资产具有
流动性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和
长期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和
公益性生物资产)的双重特性。并且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如牛、羊等生物资产在人类以取得肉、皮等产品为目的时,这些牛羊只能利用一次,价值一次性地转移,即具有流动性资产的性质;当人类以取得毛、乳等产品为目的时,这些牛羊可以反复利用,价值逐步转移,即具有长期性资产的性质;但是一般来说,公益性资产都具有长期性资产的性质,如
防风固沙林、
水源涵养林等,都是具有很长的
生长周期和价值收回期。
生物资产在
存续期间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农作物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洪水、飓风等
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
生长发育以及产出有很大的危害,
动物疾病的发生等也使得生物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
税务处理
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1.生物资产分为
消耗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和
公益性生物资产。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可计提折旧。
①消耗性生物资产(相当于存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农田作物、蔬菜、
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
牲畜等;
②生产性生物资产(相当于
固定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
经济林、
薪炭林、
产畜和
役畜等;
③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
防风固沙林、
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①外购的
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②通过捐赠、投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该资产的
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3.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
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①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②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
预计净残值。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①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
②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
计量模式
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对于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除了与
其他资产公允价值 对于生物资产,IAS41第12段规定,除了在第30段所述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外,在初始确认和各个
资产负债表日,生物资产
均应按其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
费用计量。从企业生物资产上收获的农产品,IAS41第13段规定应按其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如果生物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
市场价格或价值无法去定,并且
公允价值的其他估计明显不可靠,生物资产应该按照其成本减去
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旦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应该按照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且这种例外只有在初始确认时才可能存在,企业一旦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生物资产,即使它后来将无法可靠地确定公允价值,它也应继续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直至处置该生物资产。
由此可见,在
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下,企业对生物资产的计量没有可选择性,只要公允价值能可靠确定,就只能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我国会计准则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是入世之后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但我国又缺乏合适的生物资产
会计准则对
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同时,随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展
国际合作,需要提供相关的
会计信息,以消除
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农业
财务报表的误解和怀疑。因此,适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在2005年下半年发布了
新会计准则的
征求意见稿,并于2006年2月对外正是发布了最新的38项
企业会计准则且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在这最新的38项准则中就包括了生物资产的会计准则。
我国最新《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在第六条中明确规定: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
初始计量,并在第七条至第十五条分别说明了各种生物资产的初始成本如何计算。在第十七条至第
二十一条中,对生物资产
后续计量的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规定。仅在第二十二条中说明: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
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
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2)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采取的是
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
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提供的
财务信息是过去发生的,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但是随着
客观环境的变化,这些信息可能与现实不符,即
相关性较弱。而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正好弥补了其相关性不足的缺陷,但同时由于在计量的过程中存在估计、判断,因此又降低了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我国最新的
会计准则中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仍然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而仅在特定条件下才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其原因是:
1、我国
农业企业总体上看是数量多,规模小,以家庭经营为主,这类企业通常不要求也没有能力对外提供
财务报告。而我国以农业为主业的
农业类上市公司仅40多家。因此,我国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
公允价值模式还不现实。
2、我国的农业
市场体系尚不健全,
产品市场和
要素市场都很
不发达,
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不适合采用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取得公允价值需要有充分发育的市场。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从农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取得有用的信息还比较困难,因而无法确定公允价值。所以我国直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还不合时宜。
3、我国的
资本市场还不规范。只有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完整的
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完善的
债务重组法律法规等外部条件支撑下,
公允价值的计量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否则,企业以
公允价值计量的差额作为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的处理结果会对
企业资产价值的稳定性以及企业的损益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粉饰
会计数据的手段,从而降低
会计信息的质量。
4、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职业判断能力有待提高。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
会计人员具有高超的职业判断能力。要获取高质量的公允价值信息,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素养,还需要会计人员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而在我国现有的
会计从业人员中,其整体素质不高将直接影响职业判断水平,从而制约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效果。
5、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在我国的一些公司经常出现一人兼任董事会与
监事会的职务、
股东大会对高级经理层的
约束力名存实亡等现象,这就造成了董事会和
高级财务经理对
会计工作的实际控制权,而
会计信息具有对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能力、业绩、
道德水平监督和评价的功用。因此,在使用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就很容易出现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为了私利而操纵会计数据的情况。
6、诚信机制的建立尚需完善。诚信虽然是
道德标准,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中如果缺乏了诚信,即使
会计制度、企业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等其他条件都达到完美,也无法阻挡造假行为的发生。
中介机构及企业本身的诚信水平和专业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建立对诚信负责的机制,明确诚信的评判标准及违背诚信标准应付出的成本。而在我国,诚信机制的建立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违背诚信的事件还时有发生,这对
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是非常不利的。
7、在市场上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因此,在选择计量模式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原则。若取得公允价值的成本过高,则企业很可能会放弃采用公允价值而采用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在我国还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相信随着
宏观环境(农业市场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诚信机制的建立等)和微观条件(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的不断完善,以公允价值模式为主来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必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对象
IAS41认为“农业活动是指企业对生物资产转化为出售生物资产、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
生物转化过程的管理。”指出农业活动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例如,
畜禽饲养、林木培育、果树种植栽培、花木培植、
水产养殖(包括养鱼)、一年生或多年生生物的收获等。生物资产作为一项重要的
特殊资产,需要对其会计核算与
信息披露作出合理规范。但是,规范的对象究竟是什么?为了能够
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对生物资产的
经营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大家知道,生物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经营主体多样、产业归属复杂,可以从事生物
资产经营的行业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林牧业,又有生物资产经营的“新生代”,如花卉业、
医药工业、
食品工业等。在生物资产经营中,既有IAS41所认为的“农业活动”能够涵盖的、无围墙的农林牧
生产方式,也有“农业活动”无法涵盖的、纯粹是工厂化,甚至是无土化的生产方式,如无土栽培、
生物合成等。事实上,在我国有着大量的不同类型的
企业会计主体,甚至一些事业单位都在从事生物
资产业务,其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农业企业的范畴,也超出了IAS41所认为的“农业活动”,同时,由于其经营对象的生物特性,这些企业的
经营活动又与一般制造业的特点不同。所以,为了能够确实规范所有的生物资产业务,使得各种以生物资产为经营对象的企业的
会计核算规范不出现缺位的情况,需要制定适合于各种企业会计主体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即能够包涵“农业活动”以内和“农业活动”以外的所有生物资产的准则。也就是说,生物资产会计准则规范的对象不能仅仅是局限于“农业活动”或“
农业生产”,而应该是针对所有的生物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