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顾名思义,即理性的概念。“管理理念”即管理在
理性方面的
概念。“管理理念”的提升就是对管理的进一步认识,简而言之,就是对管理的
重新定义。
要素介绍
道德标准
在解读所谓
道德标准的时候,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道德。道德,本身其实就是一种
行为规则,是在行为中充满行为人、
行为环境中人、物的
情感为基调行为均衡。而道德标准,是以道德为基础来衡量行为或结果的一个尺度。
在处理内、外部关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水平的
道德标准,这是实现最大成功的关键;
道德标准高尚的企业与水平较低的
竞争者相比主要有三大优势:
道德标准高的企业更能激发员工的干劲;道德标准高的企业更容易吸引到高水平的人才,从而拥有了基本的
竞争优势和获利保障;道德标准高的企业可以与客户、
竞争对手和公众建立起更好的关系,从而更有利于企业追求利润。
决策
决策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思考---即以事实为根基的全面决策;
以事实为根基的
工作方法一旦得以充分发展并贯穿组织的上上下下,就会成为强有力的管理武器。其意义将体现在以下方面:
决策质量更高;灵活性更高;士气更高。
环境
业务经营应不断按照企业所处环境的各种作用因素进行调整。
业绩考核
评判员工应以业绩出发,而不应以性格特征、教育程度、个人特点和技能高下考核员工;
成功的企业在评判一个人时看他的行为和成就,而不看他们的个人素质与技能。业绩评估是公司理念中影响巨大的要素,它有据可依,也没有素质与
技能评估那么主观,因此,它与以事实为根基的工作方式密不可分。
紧迫感
经营中应保持竞争的紧迫感。
(1)有竞争紧迫感的企业领导人会抓住机会,利用机会,会更愿意建立优势而不会在不足的地方投入、支撑。
(2)有竞争紧迫感的企业领导人会寻找问题、直面问题。
(3)有竞争紧迫感的企业领导人不会在困难的人员安排问题上退却。
(4)有竞争紧迫感的企业领导人会致力于在保持赢利的前提下扩大
市场份额,他所采取的所有行动都是从长远着眼,为的是建立更为强大的
竞争地位,但他们的行动却是从现在开始的。
发展趋势
生产为本
工业经济时代,土地、劳动、资本是最基本的
生产要素,
企业管理思想是以物为中心的。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派,特别是
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给管理学新的
研究视角,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代替以物为本的
管理思想。
知识为本
在新环境中,知识及知识的主要载体人员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管理要求围绕企业的人员及知识展开管理。以知识为本的
管理思想表明了
企业知识资源是创新的源泉,为了
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的
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
知识生产,需要企业建立
组织学习的机制,并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各种
组织培训活动以及与外部知识资源的关合。这样,才能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融入产品或服务及其
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
实施步骤
均衡利益
在企业的
经营管理中需要处理复杂的
利益关系。例如,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其他合作者之间、劳资之间、股东与经理人之间,控股者与普通股民之间等等。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将取决于企业在
经营活动中所维系和建立的利益关系或格局是什么?这种
利益格局是否对于各种
利益相关者具有
经济价值。因此,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维系和构建有价值的利益关系是
企业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
不能否认的是,在这种利益关系中,企业的
核心利益是资本的利益,这是商品
经济制度的本性所决定的。但是,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仅仅为资本谋取利益,资本的利益是生存在其他人的利益之中的,企业的发展意味着为越来越多的人谋取越来越多的利益。企业能否在经营中维持一个良好的利益关系,其关键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他们有能力安排和调整
利益矛盾)处理利益矛盾时的基本态度。他们对待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的态度是什么?这种态度决定了企业基本的
道德观。一个没有核心利益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动力的,而一个没有
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
总之,企业的核心利益是否能够稳定持续的存在和增长,这将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安排的同其他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是什么,而这进一步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基本的道德观是什么。
控制风险
企业的
核心利益是资本的利益。资本可以在社会中获得平均水平的收益,例如利息。而企业带给资本的回报则应该高于这个水平,否则企业就会亏损。那么,企业为资本获取高于社会
平均收益的原因是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利润是对冒险的回报。在现实的
分配关系中,
企业利润一个直观的解释是最后的剩余是所有人的要求权,这也是其他
确定性的收益支付后所剩下的最不确定的收益。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企业的回报是在利益关系中承担风险的回报。
企业在经营中总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控制和降低风险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也就是说,面对充满风险的世界,控制和降低风险恰恰就是企业的专业能力之一,因此,对于非专业的企业而言是
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对于专业企业而言却是低风险的。进一步言之,为了寻求新的商机,企业需要进行一些自身也并非完全有把握的冒险,但是,企业可以冒险的程度应该与其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关系。
企业的天职是
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在这方面的能力决定着企业所能获取的利润。企业因其“艺高”所以才“胆大”,进而“利高”。我们的一些企业家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了解利润和风险的这种内在联系,只看到了别人“胆大”和“利高”之间的关系,即只看到了别人的“高风险和高收益”,而没有看到别人“艺高 ”和“利高”之间的关系,因此误认为只要敢于冒险就可以获取高收益。实际上,没有一定的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冒险的结果只能有一个,不是获利的机会更大,而是损失的机会更大。
但在现实中,企业也可以利用其他人对不确定事物判断上的失误来获取利润,这就是“投机”行为了。例如企业可以“炒热”某个产品并从中获利,其实质不过是利用了消费者对
产品品质的“幻觉”,当企业获利时,消费者却承担了风险。再例如,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虚假的
财务报告或者其他
虚假信息给股民造成错觉,炒热股票套取现金收益,当他们获利时,广大的股民却遭受了损失。
不能否认,投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的活跃和发现具有一定意义,并且也确实可以在短期内为一些个人和机构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是从社会整体而言,
投机行为的本质必然是一种零和的
赌博游戏,其过度的繁荣是现代社会力图铲除的
毒瘤。
没有什么人能够成为赌场上的常胜者,一次失败足以让上百次胜利毫无意义。企业的天职是控制和承担风险,这应该是企业基本的
道德规范。
创新
企业的生存发展要求企业具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超越市场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活动。企业冒险精神的一个具体内容就是企业的学习和
创新精神,也就是不断超越
市场环境和向
未知领域挺进的精神。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才是企业的利润的源泉。
笔者认为,企业在学习和创新中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学习和创新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表现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提高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企业的
产品竞争力;通过对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检查
企业计划的执行结果不断提高企业制定并实施计划的能力等等。
其次,企业在学习和创新中应该具有一个务实的态度,未必只有搞出
高科技产品才算创新,也未必只有知
名企业的
管理模式才值得学习。企业应该把学习和创新看作是不断提高
企业能力的手段,看作是不断满足市场需要和适应社会变化的手段。最后,企业的学习和创新不仅仅是企业成员的
个体行为,更应该是企业的
整体行为。例如,为了提高企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就需要让企业成员具有一定的
共同知识,因为共同知识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而这些共同知识的构建应该是企业作为一个
整体学习的重要目的。再例如,企业的
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中个别成员提出的新想法能否被其他人所重视,能否转变成企业的决策,并且被企业成员积极地执行。这些都需要企业成员具有愿意接受新物、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
积累财富
财富具有各种存在方式,劳动力是财富,
专利技术是财富、厂房和机器是财富,货币、债券和股票也是财富。但是,企业家必须认识到,劳动力、技术、资金和设备堆积在一起并不能形成一个企业。企业的本质是一个比市场更为有效率的组织生产的单位。而企业本身作为一种具有不断获取收益能力的稳定组织,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家如果希望企业常胜衰,就必须创造企业的
组织价值,重视企业的组织建设。
如何建立一个有持久价值的组织呢?这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作风有着很大的关系。事必躬亲的领导作风实际上妨碍了企业的持久发展,因为这种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的存在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存在。一旦企业管理者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企业的继续生存就依赖于新的管理者是否有足够威信和能力维持组织的稳定。因此,一个对
企业发展真正负责任的企业家应该学会通过制度来构建组织,而不是通过个人来承载企业的组织价值。
进一步讲,个人的
组织能力总是有限的。组织的发展以及组织价值的增加不应该仅仅依赖于管理者的活动,还应该依赖于更多的企业成员的活动。如果企业建立了通过
制度构建组织的理念,企业成员在经营活动中对制度的不断完善就可以不断推动
企业组织的发展,提高企业的
组织价值,从而将全体企业成员学习和创新的成果通过制度的完善继承下来,这样,企业的发展就具有了更多的动力。例如,如果一个企业的
财务结算完全由老板一个人来决定,执行老板指令的财务人员即使发现老板有不妥之处也未必愿意和能够纠正,因为其所纠正的不仅是错误,而且还包括老板本人。但是,如果财务结算是财务人员根据企业确立的
财务制度来进行,财务人员一旦发现问题就更愿意指出错误,而老板和财务人员也都更愿意通过完善制度来解决问题。
总之,企业家应该对企业的
组织价值有更多的偏好。他们应该明白自己的权力不是表现在有多少人必须根据其命令行事,而是体现在有多少人愿意按照其所建立的
游戏规则生存和发展。
核心理念
方向
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讲的就是要把行动的目的和环境协调起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
社会环境可以包括政治和
经济制度、市场(产品、劳动和资本)以及人的观念等等。企业和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各自的发展目标。
现实
中国经济无论是在经济制度、市场还是人的观念上都是不完善的。我国刚刚加入了
世贸组织,这虽然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融入到
世界经济之中,但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毕竟还存在着相当的隔阂。这就是中国企业生存环境的基本特点。这种环境对具体的中国企业而言是利弊并存的。
一方面,这些环境限制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例如对
劳动力流动的限制、
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
信用体系的不完善、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不合理的行业进入限制以及与
世界市场的隔阂等。
另一方面,这些不完善的环境又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了一种特殊条件,甚至可以使得一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快速成长。例如,一些企业可以利用政府的特别支持,利用区域性市场的分割或极为低廉的劳动力,甚至利用
消费者心理的不成熟(例如通过高额广告投入来创造销售奇迹)等条件迅速壮大。
从总体上讲,市场不完善所导致的弊端要远远大于它为个别企业带来的利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迅速的变化。中国企业必然是在适应和挑战这种变化中成长。首先,中国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一个相对不完善的环境,学会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其次,中国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赖以生存的条件中哪些是落后的,是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必须认识到任何力图维系这些条件的
寻租行为在长期都无法拯救企业,企业应该积极地适应市场变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