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縻,汉语词汇。拼音:jī mí 释义:1、系联。2、笼络;怀柔。3、束缚;控制。4、拘禁。5、指
羁縻州。
汉语词汇
释义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引申为笼络控制。汉、唐、宋、元、明、清诸朝对承认当地土著头目,封以王侯或许以厚禄,纳入朝廷管理的制度。
所谓“羁縻”,就是一方面要“羁”,用
军事手段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经济和物质的利益给予抚慰。清·徐珂:《
清稗类钞》:“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各署皆有匾,上书某年谕满大臣等,宜时至大内某宫敬谨阅看某朝所立御碑。后各部多失去,其存者,亦大率以纸糊之。
光绪时,某部尚书某以其署翻造大堂,乃见之。旋知宫中所立碑,乃专谕满大臣,略谓本朝君临汉土,汉人虽悉为臣仆,而究非同族,今虽有汉人为大臣,然不过用以羁縻之而已。我子孙须时时省记此意,不可轻授汉人以大权,但可使供奔走之役而已。”
出处
《史记·卷二五·律书》: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汉书·卷六一·张骞传》:大宛以西皆自恃远,尚骄恣,未可诎以礼羁縻而使也。
例句
亦作“羁靡”。亦作“羇縻”。
1、系联。
《史记·
孝武本纪》:“天子益怠厌
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弗绝,冀遇其真。”
《汉书·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
蓬莱者终无验,公孙卿犹以大人之迹为解。天子犹羁縻不绝,几遇其真。”
颜师古注:“羁縻,系联之意。马络头曰羁也。牛靷曰縻。”
2、笼络;怀柔。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
《汉书·匈奴传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靡不绝,使曲在彼,盖圣王制御蛮夷之
常道也。”
《旧唐书·徐坚传》:“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羁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远涉。”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蛮荆久在化外,
宣王始讨而服之。每年止贡菁茅一车,以供祭祀缩酒之用,不责他物,所以示羁縻之意。”
清
陈康祺 《
郎潜纪闻》卷一:“盖本朝龙兴之初,喇嘛效顺最早,而其术盛行东土,又夙为蒙古诸部落所崇信,故优礼彼教,政以羁縻外藩。”
清
龚自珍《对策》:“臣考三代之于荒服,羇縻之而已。”
3、束缚;控制。
三国 蜀
诸葛亮《答法正书》:“文法羁縻,互相承奉。”
唐
高适《奉和鹘赋》:“嗟日月之云迈,犹羁縻而见婴。”
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二》:“古者洪荒之世……政刑未备。羁縻所及,大者百里而已。”
4、拘禁。
宋
文天祥《后序》:“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清
李渔《蜃中楼·授诀》:“朕见他是个有用之才,不忍加之屠戮,羁縻在洞庭东海之间。”
5、指
羁縻州。唐
皮日休《
忧赋》:“是以先王谓之荒服,后嗣谓之羁縻。”
宋
欧阳修《序》:“唐之
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羁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参见“羁縻州”。
相关历史
秦汉
秦汉时期对境内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采用以夷制夷,利用当地的头目,封以“王”、“侯”、“邑长”,纳入朝廷管理。通过这种政策,处理中央与地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关系,以维系
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
南北朝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天下兵争,豪强地主或官僚贵族聚众筑垒以武装自守,因未有朝命,故称
垒主。亦有被推为垒主者,如晋
李矩,素为乡人所爱戴,乃被推为垒主。“元海命勒与刘零、阎熊等七将率众三万寇
魏郡、顿丘诸垒壁,多陷之。假垒主将军、
都尉,简强壮五万为军士,老弱安堵如故。军无私掠,百姓怀之”②。这些被征服的“垒壁”,原来很可能属于民间自保组织,但是被石勒征服之后就成了石勒的部属,垒主拥有了石勒的将军、都尉头衔,被政治组织化,内部自成体系,但需要承担调兵及供粮。《
晋书》:“今素秋将及,行师令辰,公侯、牧守、垒主、乡豪,或戮力国家,乃心王室,各率所统,以孟冬上旬,会大驾于
临晋。”
唐朝
唐朝
羁縻制度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在唐朝
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徵性的进贡,但是负有一些责任,如忠於中原政府、不吞并其他羁縻单位和内地州县,以及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等等,实际上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一种是所谓的内
属国,如
南诏、契丹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著自己的领土范围,但是其首领的
政治合法性来自於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一种是所谓的“敌国”和“绝域之国”,如吐蕃、日本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
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
宋朝
宋朝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第一种情况的
羁縻州、县的控制,在部族首领之外,加派中原政府任命的监管官员。
元朝
世侯是指辽宋金元时期管理北方汉人的特殊制度。辽朝时指汉人佐命功臣及汉人世豪;宋朝指
常胜军;
金朝指
猛安谋克、
九公封建;元代指汉人万户、千户及百户。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开始对于纳土归降的汉族地主武装头目授予行省、
都元帅、州尹、县令等
官衔,利用他们间接地治理新征服的汉地农耕区。同时还引入蒙古兵民合一的万户、千户制度,给这些人另加万户、千户官衔。这些汉族万户就成为军民兼领、有土有民、世袭罔替的世侯军阀。元代儒臣逼迫除
蒙古贵族外,所有的汉人、女真、契丹世侯必须交出治权,开始画境,仅剩岭北、云南的
分封制度及
土司制度。
明朝
源自秦汉,发展自南北朝,完善自元朝,鼎盛至明朝,需要承担调兵及供粮等任务。
清朝
原为明朝新军统领,后又降清,成为清朝大将的
孔有德、
尚可喜、
耿仲明、
吴三桂这四人被封为实权王,清廷为了安抚掌握欧式火炮部队的山东三矿徒,
封孔有德为恭顺王(后改定南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后改定平南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后改靖南王),分别被封在广西、广东、福建。吴三桂则被封在西南。后被康熙废除,雍正帝等人又趁机在西南土改归流。
总结
经历明代及清代大规模的撤除
世侯、撤除
三藩、
改土归流,实际上将羁縻地区纳入了中原政权的领土之中。
民国後,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正式废止
羁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