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术语。脾胃虚弱含义比较笼统,包含了
脾气虚、
脾阳虚、
脾不统血、
中气下陷、
胃阳虚、
胃气虚、
胃阴虚及
脾胃虚寒等中医证候。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
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
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脾气虚”一词出于《
内经》,如《灵枢·天年》篇中有“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的论述。其后历代医家对脾气虚证进行深入研究及发挥,指出
脾主运化,是
气血生化之源,为非先天之本。若先天
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非先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胃;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养,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
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病因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
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都可以导致
脾胃虚弱证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
腹胀,溲不利,
身重苦饥,
足痿不收……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
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
肠鸣 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
二为劳累过度;
以上诸因,耗伤脾胃,导致脾胃不足,运化失健,形成脾胃虚弱证。
临床表现
脾胃虚弱的常见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
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如表现为脾气虚则见:
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
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
浮肿,
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如表现为
脾阳虚则见: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
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
如表现为
脾不统血则见: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
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一为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
尿血,
月经过多,
崩漏等。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
下血,
血便混杂,或
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如表现为
中气下陷则见:
面色淡白,
眩晕易汗,
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
小便浑浊如米泔等。多见于
胃下垂、
肾下垂、
子宫下垂、脱肛及
慢性腹泻等病。
如表现为
胃阴虚则见:见
口干唇燥,嘈杂,
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
脉细数等。
如表现为脾胃虚寒则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
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辨证施治
1.治疗原则:脾胃虚弱的为健脾益气,助运化湿。
主要方剂:
六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常用中药有
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
焦山楂、
焦神曲、陈皮、
砂仁(
后下)。可
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如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
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
炮姜、
肉豆蔻、
益智仁;
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
脱肛,加黄芪、升麻、
葛根;兼夹
湿热,
口苦舌黄,或大便夹黏冻,加
黄连、
马齿苋。
2.主方运用:
(1)六君子汤:适于脾虚诸证。
若泄泻而兼腹中
冷痛、手足不温者,可加炮附片、干姜;
或
咳嗽、痰涎较多且有呕恶、
头晕者,加
竹茹、枳壳克;
若久
咳痰多而清稀,气短乏力者,加炙
紫菀、款冬花、
白前。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
炒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
桔梗。
若兼见
带下色白质稀量多者,可加苍术、车前子、泽泻、柴胡;若白带日久不止,尚可再加
金樱子、芡实、煅龙牡。
小儿疳积,服用此方,再加鸡内金、神曲、
麦芽、山楂,为细末,每次服3克,1日3次。
针灸疗法
取穴内关、
中脘、
足三里、
脾俞、
胃俞、
关元、
建里等,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用
补法或平补平
泻法。轮流取穴。对小儿疳积,用三棱针点刺中指第一指节掌面,以稍出血或黄包黏液为宜。4天1次,5次为1疗程。
取穴中脘、足三里、
神阙、胃俞、脾俞等。用
艾条或
隔姜灸,日1次。
取交感、
神门、肺、胃配
十二指肠等穴。每次选2~3穴,隔日1次。
预防
1.脾胃虚弱的一般饮食要求: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
寒证的
胃痛、
腹痛、
泄泻等,应
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
枣、
山药、
扁豆、
芡实、
莲子肉等。而
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
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
萝卜、佛手、
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2.常用食疗方法:
(1)
益脾饼白术、
干姜、
鸡内金、熟枣肉。将前三味轧细焙熟,共合枣肉,同捣为泥,作成
小饼,炭火上炙干,晨起
空腹,细嚼咽之。
(2)蜂蜜蜂蜜
隔水蒸熟后,于食前空腹一次服下,每日2~3次,坚持每日服用。
(3)
薏米莲子粥薏
苡仁、莲子肉(去皮心)、
冰糖适量。
先煎苡仁,继入莲子肉,待粥成后加入冰糖,作早点食用。
(4)
山药扁豆糕鲜山药、扁豆、陈皮、红枣肉。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再将枣肉切碎,共合均匀后
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
(5)大麦汤
羊肉、
草果、大麦仁。羊肉切片后,与草果熬汤,过滤后用汤煮大麦仁,熬熟,加盐少许即成,亦可在滤汁后与肉同煮食之。
3.小儿脾胃虚弱的饮食补养
(1)
红枣小米粥取红枣,小米,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
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
消化不良伴有
厌食的
脾虚小儿。
(2)
莲子山药粥取莲子,山药,
粳米。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
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消瘦、
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3)
沙参麦冬扁豆粥取
沙参,
麦冬,扁豆,粳米。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适用于
手足心热、
便干的
脾阴虚小儿。
4.生活调养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情绪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创伤。
(2)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必要时经常在腹部戴一块棉
肚兜。夏季亦不可贪凉露宿。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地作内养气功,
保健操和太极拳。
5.禁忌食物
(1)凡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均为禁忌食物,如
苦瓜、黄瓜、
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
茭白、莴笋、金针菜、
柿子、
香蕉、
枇杷、梨、
西瓜、绿豆、豆腐、
莜麦等。
(2)
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
鸭肉、
猪肉、
甲鱼肉、
牡蛎肉、牛奶、
芝麻等。
(3)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
荞麦;
山楂、萝卜、香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