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罗马帝国(英语:Western Roman Empire),286年被
戴克里先把政权一分为二建立
四帝共治制,罗马开始有东西两部分。公元395年,最后一位统一罗马帝国的皇帝
狄奥多西一世驾崩,将罗马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分别继承,从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这一年也往往被认为是西罗马帝国的正式建立之年。西罗马帝国正式名称与
东罗马帝国相同,均用罗马共和时代的国名“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
历史背景
在共和时期的对外扩张中,都是以
罗马城作为中心,却也导致无法控制较偏远的省份,通讯以及交通成为帝国首要的问题,新的入侵、暴动、天灾和传染病爆发,往往借助船舶或者驿站传到罗马的各个省份,因此罗马必须在每个省份派驻
总督。
在帝国建立初期的疆域是承袭自共和时期
后三头同盟的领土:
马克·安东尼、屋大维以及
雷必达(
拉丁语:M·AEMILIVS·M·F·Q·N·LEPIDVS,约前89年前12年或前13年)。
安东尼占据的帝国东方的亚该亚行省、
马其顿行省以及伊庇鲁斯行省(相当于21世纪的
希腊、
阿尔巴尼亚和部分
克罗地亚)、比提尼亚行省、本都行省以及
亚细亚行省(21世纪的
土耳其)中今日的土耳其、叙利亚行省、塞浦路斯行省,这些领土涵盖了古代
马其顿帝国所征服的领土,因此多数贵族都来自希腊境内,安东尼所辖之处特别是都市地区都受到希腊化的影响。
屋大维则占据着帝国西方的意大利行省(今日的意大利)、高卢行省(今日的法国)、
高卢比利时(今日的
低地国家)以及西班牙行省(今日的
伊比利半岛),其领土包含了希腊等地的
地中海沿岸地区,
凯尔特人的居住地,例如:高卢人以及凯尔特伊比利亚人,还有占据
阿非利加行省部分地区(今日的
突尼斯),另外还有西西里行省(今日的
西西里岛)。
在击败安东尼之后,胜利的屋大维统一罗马,当时帝国充斥着各种地方文化,这被称作罗马化,当东方的
希腊文化碰上了西方的
拉丁文化产生了融合后,影响了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发展,最后帝国的分治也是因此而划分。
公元284年,
罗马帝国内乱不断,外敌也纷纷入侵,而且军人专横,频繁干预皇帝废立。所以新皇帝
戴克里先上任后,自知一人无力对付遍布全国的
奴隶起义及帝国东部边疆潮水般的异族入侵,于是把罗马帝国西半部(即
意大利、
西班牙、
高卢、
不列颠、
中欧、
北非)交由其好友
马克西米安管治,自己则管治罗马帝国东半部(即
巴尔干半岛、
东南欧、
小亚细亚、
巴勒斯坦、
叙利亚、
黎巴嫩、
约旦、
埃及)。两人也分别设立副职,并由四人合治国家,史称
四帝共治制。
其后罗马帝国皇帝
君士坦丁一世迁都
君士坦丁堡并统一罗马,但在公元3世纪至公元5世纪之间东西帝国断断续续的存在并时分时合。
公元395年,最后一名罗马帝国的统一皇帝
狄奥多西一世立下遗言,把帝国照戴克里先的分法分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东部分给长子阿卡狄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分别治理。西罗马帝国定都梅蒂奥拉努(Mediolanum,今米兰)。
东罗马帝国(后称
拜占庭帝国)则定都君士坦丁堡(今
伊斯坦布尔)。自此之后
罗马帝国永久分裂。
西罗马帝国一建立起来便被哥德人首领
阿拉里克不断入侵。
东罗马帝国则忙于与汪达尔人、
波斯的战争而无法救援。
公元408年
阿拉里克带兵进攻
意大利半岛,并兵临罗马城,皇帝霍诺里乌斯躲了起来,于是阿拉里克的蛮族军队包围罗马,令罗马城爆发了瘟疫,
元老院不得不交出5000磅黄金、30000磅白银和众多的金银珠宝来求和。
公元409年阿拉里克再次包围罗马城,赶走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里乌斯,幸好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卡狄乌斯念手足之情支援他,霍诺里乌斯才侥幸保住皇位。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攻陷罗马城,蛮族军队在城内杀掠三天,大获而归。而罗马城则遭到了严重的毁坏。
公元423年至公元425年,Joannes被西罗马军队拥立为皇帝,招致东罗马的强烈不满。
东罗马帝国名将Aspar率军击败了西罗马军队,并扶立
瓦伦提尼安三世成为西罗马帝国皇帝,使得西罗马政局平稳了30年。
但至公元439年汪达尔人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后,阿兰王国的海军力量强大,不停从海路袭击西罗马帝国。他们于公元455年再度攻进罗马城,罗马城遭受毁灭性破坏,此次劫后余生的罗马城还剩下7000人。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杀。
发展历程
政治发展
征服地叛乱以及起义遍布各地在帝国末期是普遍的情形,被征服部落以及城市常会爆发起义,军队也时常自我冲突以及起义酿成军变,在和平之际可能只是个简单的镇压过程,但是在战争时期无疑火上加油,最好的例子就是
犹太战争。
在战争全面爆发时率领军团的将领(例如:
维斯帕先)通常比和平时多更多,为了确保指挥官的忠诚,会挟持其家人做为人质,最后尼禄控制了
图密善、昆图斯,他们分别是
维斯帕先的儿子以及妹夫,尼禄统治到最后仅剩的禁卫军也起义背叛了他,以致尼禄的皇位最终也只能落入塞尔维乌斯·苏尔皮基乌斯·加尔巴手中,禁卫军最常引用的譬喻是:“
达摩克里斯之剑”,也被视作忠诚堪虑的代表,由此可知位处边疆的军团往往会加入内战。
控制原本罗马帝国的西部领土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日耳曼人并不像安息人一样内部团结,但无论如何在两边都爆发战争时都是难以控制的,皇帝如果身在东部当然对该区的控制力比较强而对西部较弱,反之亦然,战争的确为不少皇帝执政带来危机,却也为不少皇帝开创未来。
三世纪危机
235年3月18日开始皇帝
亚历山大·塞维鲁被暗杀,罗马陷入长达五十年的内战,这段期间史称“三世纪危机”。勇猛善战的
萨珊王朝发迹于
帕提亚,取代
安息帝国成为罗马东部的心腹大患,随着危机的白热化,皇帝
瓦勒良在259年东征波斯却兵败被俘,其长子
加里恩努斯继承皇位并再次对东方展开攻势。日耳曼地区的总督波斯图穆斯发动叛变,在基帕拿(今日
科隆)杀死
加里恩努斯之子
萨洛尼努斯,并建立
高卢帝国与罗马对峙。
高卢帝国建都于基帕拿并且迅速的掌握日耳曼以及高卢行省,甚至是
伊比利半岛及不列颠尼亚,并设有
元老院及执政官,基本上维持了罗马的宗教、语言以及文化,对日耳曼部落的战绩不亚于罗马,然始终不能获得罗马帝国本身的承认,被视为西部帝国的大患而全力清剿。
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268年到270年在位)在击退蛮族的入侵后,经过多轮激战,终于收复了独立将近十年的高卢帝国之部分领地,与此同时帝国东部的数个省份又被自立为女帝奇诺比亚统治的巴尔米拉王国攻陷。
272年皇帝奥勒良收复东部失土,俘虏奇诺比亚,在稳定东方的局势后他将矛头转向西方,在一年内把高卢帝国收复,高卢帝国的皇帝
泰特里库斯一世及其子二世心向罗马,期望重回帝国的怀抱,在一夜的密谈中泰特里库斯的军队投降,奥勒良重新把三分的罗马帝国统一。
四帝共治制
罗马无限度的扩张最终使自身陷入三世纪危机之中,在275年奥勒良被暗杀到
戴克里先继位之间的十余年,至少有八位皇帝被杀,而凶手都是其所属的军队。
在戴克里先以后罗马帝国的政治发展有很大的转折,285年他任命
马克西米安为副帝并授予奥古斯都的头衔,与其共治罗马而马克西米安治理帝国西部,在293年
伽列里乌斯以及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被任命为凯撒(副皇帝),戴克里先缔造了第一次四帝共治制,这体系把帝国分成四大区块也建造了四个有别于罗马的帝都,以避免三世纪的窘境重演。在西部马克西米安定都于米兰,君斯坦提乌斯定都
特里尔,在东部的首都分别是西锡尔米乌姆以及尼柯米底亚。305年5月1日两位奥古斯都同时逊位,由他们原先的凯撒升任,并由新任的奥古斯都任命新的凯撒,缔造了第二次四帝共治制。
君士坦丁大帝
四帝共治制在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于306年逝世后产生重大转折,其子
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在不列颠继任
奥古斯丁,企图接掌整个帝国西部。308年东部的奥古斯丁
伽列里乌斯召开会议命令
李锡尼为西部名义上的奥古斯丁,然而
君士坦丁的雄心不止于帝国西部,而是想统一整个罗马,在东西方进行了争夺
统治权的一系列战役后,在314年君士坦丁和
李锡尼分别统治帝国的两边,324年君士坦丁在
亚德里亚堡战役中击败李锡尼统一罗马。
四帝共治制虽然结束但这个统治的理念却留下来了,罗马最终分成两个帝国,
贤君圣主可以把帝国回归到单一的统治下,却在帝王死后一次次的分成东西两部。
二次分裂
此次分治是
君士坦丁大帝在各地分封凯撒,从左到右分别是:
君士坦丁二世、
君士坦斯一世、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337年5月君士坦丁大帝逝世,三人瓜分帝国,而其他亲属全遭君士坦提乌斯杀害。
317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诞生于
潘诺尼亚,是为君士坦丁大帝所生的三个儿子之一,也是和大帝第二任妻子法乌斯塔所生,而法乌斯塔则是马克西米连之女,君士坦提乌斯于327年11月13日被其父封为凯撒,罗马重新回到一个皇帝的统治下,但却在337年再度结束统一,内战在大帝三个儿子之间爆发,帝国也因此三分,直到350年君士坦斯被部下马格嫩提乌斯所弑,随后马格嫩提乌斯于353年败于君士坦提乌斯。
君士坦提乌斯的根据地主要分布于东方,也被认为拜占廷的首任皇帝,在其统治下拜占廷逐渐成为
君士坦丁堡,直言之就是东部帝国首都,361年君士坦提乌斯病逝,原本被任命为凯撒治理西部的堂弟
尤利安继位,363年尤利安在远征波斯
萨珊王朝时战死,364年
约维安继位。
最终分裂
364年约维安逝世,
瓦伦提尼安一世继位,他把帝国再次分割并把东半部给予其弟
瓦伦斯。然而稳定并未能维持多久,冲突因为外力侵入而来,376年西哥特人被从南俄草原西迁过来的匈人一路击退,最后被允许进入帝国东部生活,然而事态终究失控而爆发
阿德里安堡战役,瓦伦斯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从此国界改变,帝国的国情以及对外关系也不再相同。
瓦伦提尼安一世逝世后,他的儿子及继承人
格拉提安在379年任命狄奥多西为东部皇帝。格拉提安在383年遭受马克希穆斯的背叛而死,狄奥多西未具实力与马克希穆斯一战,故先与其议和。
然而政局并未稳定,388年狄奥多西击败马克希穆斯,西部名义上改由
瓦伦提尼安二世统治,但东部的狄奥多西一世却想要整合权力,392年瓦伦提尼安骤逝,狄奥多西顺理成章的成为统一罗马的皇帝。
394年狄奥多
西平定帝国内乱,直到隔年他过世帝国都维持统一,他也是使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维持统一的皇帝,其长子
阿卡迪乌斯接掌帝国东部,幼子
弗拉维乌斯·奥古斯都·霍诺留接掌帝国西部,此时帝国的文化已经罗马蛮族半掺,此影响却也是之后东部存在较为长久的因素,在狄奥多西逝世后两国依亚德里亚海分界而治。
之后西帝国无力阻挡跨越莱茵河来犯的
日耳曼人,408年
西哥特人更兵临城下。
衰弱与灭亡
在408年
斯提利科被谗言所害后,皇帝
弗拉维乌斯·奥古斯都·霍诺留也在423年撒手人寰,他维持的疆域也随之崩溃,早在410年
西哥特人亚拉里克一世就曾予以帝国以沉重打击,在罗马城内奴隶的配合下一举占领罗马城。此举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罗马旧国都终于在5世纪时被异族攻陷,甚至直捣
西西里岛以及
非洲,之后也有蛮族攻陷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君士坦丁三世(406411年)在407年下令不列颠的军队跨海回防高卢,遗弃了在不列颠岛上的罗马公民。
霍诺留逝世后,拜占廷扶植瓦伦丁尼安三世为帝,西罗马帝国已经无力维持军队规模,适逢匈人西迁至西欧地区,于是在407年与匈人结盟击败了勃艮第人的入侵,于433年击败萨伏依人,尽管在强力的盟友协助下重新控制了部分地区,在此世纪结束之际西罗马帝国已经消耗太多的国力,勃艮地地区随即再次被夺走。
在非洲地区,汪达尔人
盖萨里克在429年从西班牙跨海攻击,并于435年兵不血刃的占领迦太基,于439年建立起独立的国家并成立强大的海军,瓦伦丁尼安派遣舰队与其贸易,
汪达尔王国控制了地中海西部绝大多数的岛屿以及海岸。
444年匈人领袖
阿提拉和西罗马帝国同盟,并同意迎娶公主也是皇帝的姐姐霍诺利亚,以准备攻击西哥德王国。
面对强劲的对手
西哥特王国,加上出尔反尔的西罗马帝国,阿提拉翻脸攻击高卢地区,双方爆发了著名的
沙隆战役,哥德和罗马联军虽然胜利但是西哥特王迪奥多里克却阵亡。匈人尽管因为战败而退出高卢,但是阿提拉很快的整军直捣意大利本土,教宗
利奥一世出面乞和,才保住了罗马。
453年阿提拉骤逝,留下庞大的帝国被继任者分裂,最终迅速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然而动乱未因此而停止,多数蛮族看清了西罗马帝国的虚弱本质,更加猖獗的潮水般涌入帝国。455年汪达尔人攻陷罗马,利奥再次出面调停。
多数蛮族因为在西罗马帝国的庇护下免于被匈人所灭,但蛮族文明低端,出于掠夺本性的暴露,4世纪50年代日耳曼人反而很快发动对西罗马帝国入侵,之后的二十年间西罗马帝国的皇帝不断被蛮族领袖所俘、驱逐或是被弑,从被阿提拉流放的瓦伦丁尼安,到末代皇帝尼波斯结局都差不多,蛮族领袖甚至扶植自己的儿子为帝。
468年的
卡本半岛海战堪称为地中海世界的
赤壁之战。在这场会战中,两大
罗马帝国,尤其是
东罗马帝国的海军遭到重创。而对于西罗马帝国而言,这同时也是其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因为此战之后,西罗马帝国最后的战斗力量基本上消耗殆尽,经过连年战乱的西罗马帝国经此重创,以后再无力发动大规模战役,一蹶不振。
475年
欧瑞斯特赶走西罗马帝国皇帝尼波斯,扶植自己的儿子
罗慕路斯·奥古斯都为西罗马帝国皇帝。476年
奥多亚塞杀死欧瑞斯特,废黜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自立为意大利国王,这也象征了西罗马帝国的覆亡。
在476年后三个并立政府出现,有以下势力号称自己是罗马正统的政府:前任被放逐的皇帝尼波斯,他控制达尔马提亚直到480年被杀;割据在高卢北部的行省,该省长直到487年被杀前仍效忠罗马;北非的罗马阿兰行省,该地同时臣服于汪达尔人,直到533年拜占廷打败汪达尔人,才重回罗马的管辖。
末代皇帝
西罗马帝国一般认定的灭亡日期是476年9月4日,
奥多亚塞罢黜
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然而缺乏具体史料让细节仍为谜团。
尼波斯当时依旧自称西罗马帝国皇帝,且所剩一块无足轻重的领地,并向
拜占廷帝国的皇帝
芝诺保有相当的平等关系,在高卢北部也有一块飞地,行省首脑仍效忠罗马。
奥多亚塞在自封意大利的领袖后效忠芝诺,芝诺也册封他以承认奥多亚塞的合法性,然而奥多亚塞依旧遥尊尼波斯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在意大利的货币上很长一段时间依旧是尼波斯的肖像和名讳,只是皇室的威严早就大不如前,也没有恢复统治的可能性了。奥多亚塞在领地内持续掌握大权,直到480年尼波斯遭受暗杀,统治的合法性完全被奥多亚塞的意大利王国取代。
灭亡影响
493年东哥特国王
狄奥多里克挑战
奥多亚塞,他联合拜占廷皇帝
芝诺来对付宿敌奥多亚塞,在诱杀奥多亚塞后他被
拜占廷帝国册封为总督,尽管实际上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地位是和拜占廷平起平坐的。
526年
狄奥多里克大帝逝世之后,原先西罗马帝国的境内被各个
日耳曼民族统治,这些日耳曼民族也逐渐开始使用
罗马法,而拜占廷此时正值
查士丁尼王朝统治,第二任皇帝
查士丁尼一世有意恢复罗马帝国,故向意大利半岛进攻并收复该地。
在古代晚期到中世纪初期的时间,东罗马帝国(又常称作拜占廷帝国)企图收复西部那些被外族占领的地区,在6世纪拜占廷更设法占据西罗马帝国极盛的版图,其中最具成就的是查士丁尼一世麾下
贝利撒留,先收复被汪达尔人占据的北非,并收复迦太基,此役乃收复意大利半岛的前哨站,之后更完全收复该地,接着收复
伊比利半岛的南部,然而在568年查士丁尼逝世后,意大利就被伦巴底人所攻陷。
尽管日后拜占廷的皇帝都企图收复西罗马帝国的失地,却没有一个成就可以比拟查士丁尼,此后欧洲的东西部分治也导致日后的命运各不相同,在查士丁尼逝世之后拜占廷努力守护既有传统的边界,7世纪后拜占廷的军力已经大不如前,尽管东西欧的命运是大不相同的,然而东西罗马帝国的结局却如出一辙。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亡,新进的
日耳曼民族占据原本罗马的行省份而治之,此举也延续罗马法及其传统,原先的
日耳曼部落大多已经基督化,属于
阿里乌教派,在侵入罗马后纷纷改归天主教,以获取当地罗马公民的效忠,也同时转为支持较具实力的天主教会,尽管他们保持了部落既有的法律,却无法避免
罗马法的影响。
罗马法系由查士丁尼一世汇编的民法大全为主要架构,是为古代的私法也是现代的
大陆法系的基础,而
海洋法系则是基于日耳曼人的英格兰萨克逊法演变而来。
拉丁文也影响了
日耳曼语族例如:英文、
德文以及
荷兰文,甚至包含了
凯尔特语和
阿尔巴尼亚语,也涵盖了
斯拉夫语系的
波兰语和
捷克语,还有和
印欧民族毫不相干的
匈牙利语。
拉丁字母也发展出新的字母如J(从I发展而来)、U(从V发展而来),
日耳曼语和波兰语还发展出了W,这些影响涵盖当今地球上拼写字母系统,
罗马数字自今仍被使用,然而其地位遭受阿拉伯数字的挑战。
政治思想也被罗马的皇帝制度有所影响,皇帝兼任宗教领袖(先是罗马的多神信仰的大祭司,后成为基督教皇帝)因此成为最高唯一的统治者,尽管到了中世纪,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仍坚持自称为继承西罗马帝国的帝位以维护统治的
正当性,而这又是缘于800年教宗良三世向
查理曼大帝求援,在事成后封其为“罗马人的皇帝”,而神圣罗马帝国可以在中世纪以帝号自居(其他国家大多称王),是因为罗马政治的共治制,该国认定
拜占廷帝国是帝国的共治者,而两国是古罗马的继承人,此举直到1806年结束,法国在
路易十四时代国力大幅增加以使法国具有帝国的地位,为拿破仑一世称帝奠基基础,而拿破仑在该年击败以奥地利帝国为首的
第四次反法同盟,迫使其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号。
西罗马帝国的遗产还包含了天主教会,天主教会逐渐取代西罗马帝国的权威,成为西欧最具权威的组织,也稳定5世纪罗马覆亡后的乱世,也借此强化法律、人民以及行政资源,因此出现安波罗修之类的宗教强人,在罗马遭受日耳曼部落入侵后的大黑暗时期(910世纪),天主教会成为最高的权威,影响力也逐渐到了
北欧。
800年法兰克国王
查理曼被教宗
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被称作
查理曼大帝以继承西罗马帝国,从此以后又多一个新的皇室,之后演变成
神圣罗马帝国,所以之后的
德意志皇帝都以继承西罗马帝国皇帝自居。
总结一下西罗马帝国的覆亡,有对以下层面重要的影响:
社会: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完结了西欧、北非等地的奴隶社会。
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重大影响,所以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衰落后,一般也被划分为古代欧洲的终结,并进入了
中古时代。
民族:后来由外族瓜分的西罗马帝国,成为今天一些欧洲国家的前身。
政治:欧洲之后不再有统一政权。
经济
结构
罗马以及
意大利半岛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工业以及资金纷纷移出,在二世纪初期在意大利之外省份出身的皇帝,他们执政期间导致意大利行省经济的败坏,例如:
图拉真、
哈德良,持续扩大的经济问题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
层面
在西部低度的都市化加上人口扩张,增加帝国晚期部分行省的经济负担,南部的意大利与北部的高卢,甚至西班牙部分地区都难以维持驻军,然而富饶的东部就没有贫库的问题,最好的例证就是
君士坦丁大帝和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凭借著东方统治整个罗马帝国,因此替拜占廷提供了职业军人也替他们招募到佣兵,于此同时西罗马帝国就无法负荷此等财力,在防御方面拜占廷就可以负担,而西罗马帝国不能,因此凸显出差异也导致结局不同。
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促使拜占廷资源集中也维持该国的安定,他们在军事要冲以及贸易路线设置防御据点,然而无能为力的西罗马帝国版图终究支离破碎,402年帝都最后迁至拉文纳,主因在于拜占廷的舰队容易驰援,但该地位处沼泽之中,经济力仍被罗马政府以及元老院的贵族掌控,特别是意大利以及非洲地区,皇帝
加里恩努斯在三世纪危机把被军队控制的元老院夺走后,元老院就丧失最大的利益所在军队,5世纪初叶元老院内的地主阶级在很大的层度上被限制服兵役,但仍够借着大的财力维持在帝国西部的实力,在4世纪帝国西部的高卢以及莱茵河沿岸部属重兵防御蛮族,当时
特里尔聚集超过帝都的资源以防御法兰克人,394年
狄奥多西一世与叶夫根尼(Eugenius)之间爆发内战,刚建立不久的西部帝国调离不列颠以及莱茵地区的兵力来防御意大利,从此以后局势逼变,西部再也无法防止
蛮族越界侵入。
西罗马帝国的资源相当贫瘠,也缺少人力筹备武装力量,只好招募蛮族的部队来负责防务,然而政府却无力给付薪资,以至蛮族一步步入侵领土,政府被迫增加税金来应付军费开支。
随着中央势力衰弱终使帝国边疆行省丧失,最后只能控制沿
地中海的地区,罗马皇帝试图维持领海权,不料汪达尔人却征服北非地区,帝国深陷蛮族包围只能掌握鲜少的资源,丧失非洲的行省后意大利半岛形同孤岛,经济无力稳定而崩溃。
外交
罗马一开始只和周边的一些小国进行贸易,范围小。直到前138年至前119年,
汉武帝两次派遣
张骞出使西域,并通过
丝绸之路间接同罗马展开贸易;东汉
班超派遣
甘英出使
大秦,但仅到达
波斯湾一带便无功而返;166年,罗马帝国派遣使臣到达汉都洛阳,并送上犀角等礼物,东西方才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西汉用
丝织品、茶叶、瓷器来换取安息、希腊、罗马和马其顿的宝石、香料、药材和玻璃器具。除了经常进行访问外,双方还彼此输送自己的物产和技术,推动了东西方
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交流,使东西方人民受益匪浅。汉代时云南可走水路沿
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出
孟加拉湾航行到印度。与
印度洋航道连接起来。《魏略·西戎传》记载,大秦国水道通
益州永昌郡,当由
缅甸海岸登陆而达永昌。《厄立特里业海航行记》关于印度东海岸以东地方的描述也可以印证这条路线。英国历史学家哈威在《缅甸史》中说,公元前2世纪以来,中国以缅甸为商业通道,“循伊洛瓦底江为一道、循
萨尔温江为一道,尚有一道循弥诺江(chindwinr,今
亲敦江)经
曼尼普尔(Mannipur)乘马需三月乃至
阿富汗。商人在其地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宝石、翡翠、
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
君主世系
高卢帝国
四帝共治
东西部各有两帝,一为正职,称奥古斯都,一为副职,称凯撒。正职退位后由副职补上,但这种承继制度在戴克里先死后无人执行。
君士坦丁
瓦伦丁尼安
西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