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隶属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来宾市东部。东靠大瑶山邻
金秀瑶族自治县,西邻
柳江区、
兴宾区,南连
武宣县,北接
鹿寨县,总面积1898.4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象州县下辖8个镇、3个乡。2022年,象州县户籍人口36.58万人,常住人口28.19万人。
历史沿革
秦以前,今县境属古百粤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岭南设
南海郡、
象郡、
桂林郡,今县境属桂林郡。秦亡属
尉佗,称郁林郡。
汉代原为
潭中县、中溜县地,元鼎六年(前111年),今象州境内设
桂林县,属郁林郡。
三国吴凤凰三年(274年),从郁林郡分出置
桂林郡,今象州县设
武安县,为桂林郡治。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武安县更名为武熙县,改属
郁林郡,今县境设武熙、桂林2县。东晋太兴元年(318年),分郁林郡设
晋兴郡,武熙、桂林2县属晋兴郡。
南朝宋、齐,武熙县改属桂林郡,初为郡治,后迁往中溜。齐复将郡治迁回武熙,今县境设武熙、桂林2县。武熙位于今县境东北,桂林位于今县境东南。梁、陈,在今县境地设韶阳郡,辖阳寿、武化、长风、准阳4县。阳寿县治在今象州县城,亦为韶阳郡治;武化县位于今县城境东北及桐木、修仁一带;长风县位于今县境东部;准阳县位于今县境西南部。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桂林、韶阳等郡废,置
象州。今象州县境设准阳、桂林、西宁3县。准阳县位于今县境西南部;桂林县位于今县境东南部;西宁县位于今县境南部。开皇十八年准阳改名阳宁。大业二年(606年),撤象州,置阳寿、桂林2县,并将阳宁县并入阳寿县;将西宁县并入桂林县,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重置象州,辖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仙5县,州治阳寿(今象州县城),今县境置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化、长风6县,其中武化、长风二县属晏州。
贞观十二年(638年),撤西宁并入武德,同年撤晏州,长风、武化2县改属象州,次年象州州治迁至武化。乾封元年(666年)撤桂林县并入武仙县;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撤武德县并入阳寿县,辖阳寿、武仙、武化、长风4县。乾元元年(758年)象郡复改称象州。大历十一年(776年)撤长风县并入武化县,象州州治从武化迁回阳寿,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
五代十国开平元年(907年)象州属楚,州治在今象州县城,置阳寿、武化2县。阳寿县治在今县城;武化县位于县东北今桐木及修仁一带。乾和九年(951年)属南汉,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象州归宋,开宝七年增辖
来宾县;景德四年(1007年)升象州为“防御州”;熙宁四年(1071年)撤武化县并入阳寿县;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武化县,南宋时又撤销。象州辖阳寿、武仙、来宾3县。景定三年(1262年),象州州治从阳寿迁至来宾县蓬莱洲。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象州归元,设安抚同;十五年(1278年),,改象州为路,设总管府,治所从蓬莱洲迁回阳寿;大德年间(1297~1307年)复改为州,辖阳寿、来宾、武仙3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象州属明。次年撤销阳寿县归并象州;改象州为散州,初辖武仙后无辖县,属柳州府。
清顺治八年(1651年),象州归清,建置沿明制。
民国元年(1912年)象州改称象县,属
柳州府。2年(1913年)改属
柳江道。15年(1926年)改属柳庆区。16年直隶
广西省;17年(1928年)属柳江行政督察区。19年(1930年)属柳州民团区。22年改属柳州行政监督区,23年(1944年)属梧州行政监督区。25年(1936年)属浔州行政监督区。31年(1942年)属第二区(柳州)。36年(1947年)属第三区(苍梧)。38年(1949年)解放前夕,属第二区。
1949年11月,象县解放,属柳州专区。
1952年9月,象县与武宣县合并,改称石龙县,属宜山专区。
1958年7月,
宜山专区更名为柳州专区,石龙县随属
柳州专区;
1960年5月,石龙县更名为象州县;
1962年3月,从象州县分出原武宣县地,复置
武宣县。
1971年,柳州专区更名为
柳州地区,象州属柳州地区。
2002年9月,撤柳州地区,设地级
来宾市,象州县属来宾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11月29日,象县下辖城厢、石龙、寺村、中平、大乐5个区和城厢镇、近城、上西、思善、石龙镇、下西、中西、寺村、人和、义和、协和、中平、百丈、大樟、瓜山、东南、罗秀、水晶、大乐、中兴、东北共2个镇19个乡。
1951年2月,撤协和乡,全县划为7个区(区名按数字排名),下辖20个乡镇。
1952年8月,第八区划归大瑶山瑶族白治区,全县划为7个区86个小乡镇;析出中夹江、花雷划归
桂平县,将原属来宾县的双松、螯塘、高地3个乡划入,全县划为14个区。
1954年7月,从鹿寨县将河满、古梨、河甫、垦民4个村划入石龙县十三区;9月,将十一区的大樟、互助2乡划归大瑶山瑶族自治区。
1955年8月,原属
荔浦县的桐江、高仁、鹿鸣、大蚕、七建、三友6个乡镇划入,合设第十五区。
1956年4月,改数字顺序区为地名区称谓,今象州县境内有石龙区(辖12乡镇)、妙皇区(辖9乡)、象州区(辖8乡镇)、寺村区(辖14乡)、中平区(辖13乡)、罗秀区(辖13乡)、大乐区(辖13乡)、运江区(辖16乡镇)、桐木区(辖6乡镇)。
1957年,石龙县下辖15个区,170个乡、16个镇。
1958年1月,撤区并乡,石龙县设34个乡,今象州县境内有石龙、马坪、妙皇、思高(王铎)、象州、岩村、运江、寺村、上山、横桥、中平、百丈、罗秀、水晶、麦棉、大乐、仁里、桐木、七建共19个乡;8月以乡为单位成立人民公社,9月合并为9个大公社,今象州县境内有东风、幸福、丰收、跃进、卫星、东方红、红太阳共7个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恢复以原乡为单位建立的公社,全县有33个公社。
1961年,象州县设石龙、象州、罗秀、运江、桐木、武宣6个县辖镇。
1962年9月,恢复区乡体制,全县划为10个区、1个区级镇,辖103个由大队改称的公社(又称乡)、3个乡级镇。
1964年,象州县辖10个区、101个公社、3个镇。
1966年8月,改区为公社,原公社(乡)改称生产大队,全县划为12个公社116个大队(镇)。
1984年7月,将桐木公社划归金秀瑶族自治县,全县设石龙、象州、运江3个镇和马坪、妙皇、寺村、中平、百丈、罗秀、大乐、水晶8个乡。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象州县下辖8个镇、3个乡:
象州镇、
石龙镇、
运江镇、
寺村镇、
中平镇、
罗秀镇、
大乐镇、
马坪镇、
妙皇乡、
百丈乡、
水晶乡。县政府驻象州镇金象路。
象州镇辖沙兰、王铎、石里、古才、培森、鸡沙、龙富、龙门、沐恩及城东社区、城南社区、城北社区、城西社区、花山社区14个行政村(社区)。
石龙镇辖花山、中塘、迷赖、马列、大蒙、大塘、青凌及石龙社区8个行政村(社区)。
运江镇辖水寨、大曼、古平、石鼓、三里、友庆、芽村、都莲、京岭、保应、新运、铜盆、山坳、上坪、岩村、那敖、思劳及运江社区18个行政村(社区)。
寺村镇辖齐心、王院、中团、岩口、士篢、崇山、林塘、白崖、谭村、上山、横桥、花池、秀和、大井及寺村社区15个行政村(社区)。
中平镇辖梧桐、良山、谢官、大架、落沙、多福、古磨、架村及中平社区9个行政村(社区)。
罗秀镇辖礼教、敖村、军田、永利、潘村、土办、六峨、凤阳、麦棉及罗秀社区10个行政村(社区)。
大乐镇辖龙屯、新杯、那拉、侣塘、同庚、丁贡、岭南、六回、那芙、双告及大乐社区11个行政村(社区)。
马坪镇辖古路、东岸、龙岩、回龙、其塘、龙兴、新庆、古德、丰收、大佃及马坪社区11个行政村(社区)。
百丈乡辖民进、那沙、百丈、敖抱、练石、新寨、大满7个行政村。
妙皇乡辖大梭、盘古、龙头、新造、路村、寮村、妙皇、山定、花候、塘头、桥头、思高12个行政村。
水晶乡辖水晶、新村、竹山、龙团、马旦、雷安、甫上、迷塘8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象州县,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来宾市东部。东靠大瑶山,西邻
柳江县、来宾市
兴宾区,南连
武宣县,北接
鹿寨县地质
象州县,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李四光所指“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内侧,大瑶山复背斜的西部。构造线方向近于南北向,局部向东或向西偏转。水晶—寺村一带作北北西向;东部大乐—百丈一带和西部马坪—石龙一带为北北东向。褶皱简单,断裂较为发育。
地形地貌
象州县,地处大瑶山西麓,桂中盆地东部边缘东临大瑶山,西部是岩溶丘陵和平原,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全县1898.47平方千米范围内,丘陵占45.36%;平原占32.12%;低山占19.7%;水域占2.82%。
气候
象州县,属季风显著的湿润农业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全年光、热、水基本同季,夏长冬短。但因大瑶山阻挡海洋暖湿气流,降水量相对偏少,蒸发量略大于降水量,属桂中少雨中心边缘区。
水文
象州县,河流属珠江流域
西江水系,一级支流柳江自北向南流贯县境,于县西南端与红水河汇合,形成黔江流入武宣县。大瑶山发育的河流受穹隆地形影响,水系呈放射状辐射,12条主干河流经象州注入柳江,仅青凌河注入红水河。全县河网长度达1131.8千米,河网密度为0.54千米每平方千米。另有水塘面积491.2公顷,难涂面积39.52公顷,水域总面积5423.13公顷。
土壤
象州县,土壤可分为水稻土、红壤、冲积土、石灰土、紫色土5个土类,13个亚类,39个土属,93个土种。
植被
象州县,地处南亚热带北缘向中亚热带南缘过渡地带,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生植被普遍受破坏,仅有少量残存于低山地带的沟谷中。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象州县水资源多年平均值为1185.67亿立方米,本土固有的水资源(降水径流、地下水)14.74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县内地表水资源(不含红水河、柳江入流水资源)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4.3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11亿立方米,地表、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6.44亿立方米。当P(频率)=50%时,可利用量为10.76亿立方米;P=75%为9.16立方米;P=90%为7.85亿立方米;P=95%为5.93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鱼类
乌草、黑草、
乌鲤、江鲫鲤、
三角鲤、
斑鱼、花边、岩鱼、
青衣、香榄、
油鱼、
剑鱼、
鲢鱼、
鲈鱼、
鳜鱼、黄鹃、
白鳝、
竹鱼、
鲮鱼、草帽鱼等。
爬行类
龟、
鳖、
蜥蜴、
壁虎和
山瑞。蛇类主要有南蛇、金包铁、银包铁、眼镜王蛇(过山风)、眼镜蛇(扁头风)、三索线、百步蛇、草花蛇、青竹蛇、蟒(琴蛇)、火蛇等。
鸟类
鹧鸪、
斑鸠、
乌鸦、
鹞鹰、
麻雀、
猫头鹰、
山鸡、
布谷鸟(杜鹃鸟)、
鹌鹑、了哥、打鱼鸟、田间鸟、毛鸡、
喜鹊、
水鸭、
水鸡、
燕子、
画眉、
白鹇、
啄木鸟、
八哥等。
哺乳类
山猪、
鬣羚(山羊)、
鹿(獐子)、
赤麂(黄麂)、
穿山甲、
狐狸、
狼、
貉(白尾狗)、
豹猫(抓鸡虎)、
香猫、
豺狗、
林麝(麝香)、
果子狸、
豪猪(箭猪)、聋猪、
鼬獾(旱獭)、
水獭、
黄鼬(黄鼠狼)、
野兔、田螺狗、
猕猴、白额、
毛冠鹿、
河麂、
小灵猫、
大灵猫等。
节肢动物
昆虫有
蜻蜓、
黄蜂、
蜜蜂、
蟋蟀、
蚂蚁、
螳螂、乌蜂、罐子王、
蝉、
蝴蝶、
蜘蛛、
蝎、
蜈蚣等。水中甲壳类有:
螃蟹、
虾。
矿产资源
象州县境内探明的主要矿藏有
重晶石、
锰、
铜、
铅、
锌等10多种,其中重晶石储量最多,截至2010年,已探明储量达3000多万吨,占广西已探明储量的55.7%。
人口民族
2022年,象州县户籍总户数11.61万户,户籍人口36.58万人。其中,按地域分,城镇人口8.4万人,乡村人口28.18万人;按性别分,男性19.28万人,女性17.29万人。出生人口2502人,死亡人口3003人。常住人口28.1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76万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41.72%,较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象州县境内共有
壮族、
汉族、
苗族、
瑶族、
蒙古族、
回族、
彝族、
布依族、
满族、
侗族、
白族、
土家族、
傣族、
黎族、
水族、
仫佬族、
毛南族、
京族等18个民族。
2023年末,象州县户籍总户数11.61万户,户籍人口36.33万人;常住人口27.95万人,城镇化率42.4%。
经济
综述
2022年,象州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14.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两年平均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89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7.79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50.50亿元,增长5.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4%、24.3%和44.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6%、5.6%和47.9%,分别拉动GDP增长2.23、0.26、2.2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460元,比上年增长4.8%。
累计市场主体19953户,新增市场主体3863户,私营企业3209户,个体工商15802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5180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5100人。
初步核算,2023年象州县生产总值实现128.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增速排全市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9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5.7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54.05亿元,增长7.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3%、27.8%和41.9%,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7.1%、43.6%和39.3%,分别拉动GDP增长1.39、3.58、3.24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22年,象州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59元,增长3.7%,消费支出19857元,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90元,增长6.9%,消费支出13692元,增长2.9%;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3.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5%。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2年,象州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比上年增长27.6%。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36.8%;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下降2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9.6%。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2%;工业投资增长61.5%;制造业投资增长63.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3.7%;民间投资、非公投资和建安投资分别增长38%、35.4%、5%。分产业项目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1.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8%。商品房销售面积109927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8%。
财政
2022年,象州县财政收入5.8亿元,比上年下降29.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5亿元,下降8.8%(自然口径),全口径税收收入2.48亿元,下降52%;一般预算支出23.24亿元,下降11.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1亿元,增长11.9%。
第一产业
2022年,象州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当年价)63.5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产值39.39亿元,增长10.9%;林业产值6.45亿元,增长1.8%;牧业产值12.8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1.49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4亿元,增长8.8%。
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5.58万亩,比上年增加0.08万亩;甘蔗种植面积18.92万亩,比上年增加0.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4.11万亩,比上年减少0.1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7.33万亩,比上年增加0.57万亩;共有果园面积38.62万亩,比上年增加1.43万亩。
粮食总产量16.55万吨,增加0.26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早稻产量7.94万吨,晚稻产量6.43万吨。甘蔗产量92.96万吨,增加5.06万吨,比上年增长5.8%。油料0.45万吨,比上年增长18%;水果总产量70.52万吨,增加8.58万吨,增长13.8%。
肉类总产量1.85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猪肉产量1.05万吨,增长12.2%;禽肉产量0.61万吨,下降4.9%;禽蛋0.15万吨,增长0.1%;蚕茧产量1.18万吨,下降1.5%。水产品养殖面积1.99万亩,水产品产量1.17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捕捞产量450吨,下降0.7%;养殖产量1.12万吨,增长3.7%。
2023年象州县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38.99亿元,增长4.2%
第二产业
2023年象州县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35.78亿元,增长16.8%。
工业
2022年,象州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家(包括退库留基企业2家),全部工业增加值18.76亿元,比上年下降6.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7.3%;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下降1.5%,增加值下降3.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6.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7.4%;非公有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3.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9.1%;制造业增加值下降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25.4%。
在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石灰石产量比上年下降2.4%,大米增长28.2%,二氧化锰下降22%,单板下降28.2%,家具增长44.4%,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下降10.5%,成品糖下降17.7%,茧丝增长4.3%,商品混凝土下降5.7%。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8.4%。工业产品产销率100.9%。
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中,非金属矿采选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0.5%;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7%;纺织业增长10.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5.9%;家具制造业增长12.4%;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2.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1.4%;汽车制造业下降2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0.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降10.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1%。
建筑业
2022年,象州县建筑业增加值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6.07亿元,增长31.4%。
第三产业
2023年象州县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54.05亿元,增长7.1%。
国内商贸
2022年,象州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03亿元,比上年增长0.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0.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比上年下降4.6%,商品零售增长1.2%。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销售额比上年下降6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61%,粮油、食品类增长59.1%,日用品类下降1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26.1%,汽车类下降21%,家具类下降31.8%。
邮电
2022年,象州县邮政业务总量4407万元(202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8%,电信业务总量27183万元,增长21.6%(2021年不变价)。
旅游
2022年,象州县累计接待游客372.43万人,比上年下降17.3%;国内一日游游客人数279.5万人次,下降13.6%;国内旅游者人数372.43万人次,下降17.3%。旅游消费33.88亿元,下降15.4%。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4个,其中4A级1个、3A级2个、2A级1个;星级乡村旅游区7个,其中四星级2个,三星级5个。二星级酒店1家。
金融和保险
2022年,象州县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24.26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住户存款100.22亿元,增长12%;本外币贷款余额112.46亿元,增长29.1%。保险业保费收入2.07亿元,比上年下降6%。其中,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0.9亿元,下降6.4%;人身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17亿元,下降5.6%。总赔款和给付0.95亿元,增长51%。其中,财产保险业务赔款支出0.43亿元,增长50.2%;人身保险业务赔款和给付0.59亿元,增长40.7%。
交通运输
象州县,境内有209国道、307省道、355国道、柳北高速公路、柳武高速公路、梧柳高速公路、贺巴高速、贺西高速公路过境。
2022年,象州县公路通车里程12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5公里,一级公路6公里,二级公路147公里,三级公里171公里,四级公里683公里,等外公路152公里。水路通航80.8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111个村。实有公共汽车数量17辆,出租汽车运营车数14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35.9万人次。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为8983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6%,其中,公路客货运周转量为24256万吨公里,增长1.2%。水路客货运周转量65581万吨公里,增长13.1%。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象州县普通高考本科上线837人,高考上线率38.5%;共有普通中学10所,专任教师1068人,招生学生数5125人,在校学生15638人,毕业生5345人。其中,高中2所,高中专任教师330人,高中阶段招生数1510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4624人,毕业生1573人;职业中学1所,专任教师52人,招生学生数358人,在校生690人,毕业生288人;普通小学20所,专任教师1512人,招生3666人,在校生23088人,毕业生3800人;幼儿园139所,在园儿童数11751人。享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学生34162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1%。教育基建投入经费4318万元,中小学校舍维修经费2088万元,新建校舍8583平方米。
科学技术
2022年,象州县高新技术企业13家,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1个。通过国家高企备案认定企业5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9项。
文化事业
国家二级图书馆:象州县图书馆。国家二级文化馆:象州县文化馆。
2022年,象州县有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196千册;电影院1个,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1个,村级文化卫生综合楼167座,村级文艺舞台205个,县级文物管理所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
医疗卫生
2022年,象州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不包括村卫生室以及个体诊所),医院16个,等级医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20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分别1214张、993张,等级医院床位数1214张;卫生机构人员数2014人(不包括村卫生室以及个体诊所),其中医生数454人;执业医师32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1人;注册护师护士766人。
社会保障
2022年,象州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82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0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26人,减少2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45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02人次。
2022年,象州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3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0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9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4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9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6人。
共有1106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11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735元每人每月、500元每人每月。
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数4个,床位数总和为1151张。社会福利院数1个,床位数20张,村民委1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个。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4张。接受社会捐赠款90.19万元。
宗教
象州县经注册登记,享有合法宗教组织地位的宗教组织有天主教、基督教与佛教。2022年,全县共有宗教活动场所11个,其中有天主教6个;佛教2个;基督教3个。有固定神职人员10人,其中和尚8人;修女2人。宗教活动点具体分布为:石龙镇2个点;象州镇3个点(其中1个未登记);寺村镇2个点;运江镇、大乐镇、中平镇、百丈乡各1个点。
地方文化
方言俚语
象州县内流行的语言,大致可分为
壮话与
官话(汉语方言)两种。以操壮话者最多,约占全县人口数的60%,多数居住在乡村;其次为官话,约占全县人口的30%,大部分居住在圩镇,亦有部分杂居于乡村。此外尚有石龙、象州等地客家人聚居的村庄,居民均操麻戒话(
客家话);石龙、象州、运江一带沿柳江河居住的居民,有少量操
白话(粤语)。其中,不论操何种语言的居民,一般均能以汉语方言会话,故读书、教学、交际均通用
汉语方言,其它语言形式仅限于相同语言之间的民间交往使用。
特色节庆
春、秋社日
象州县民间信仰社王,以立春起按日推算“五戊”为春社日;以立秋起满“五戊”为秋社日。春社日,人们集资买猪,备办供品,祭祀社王,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收成好,人畜平安。秋社日供奉社王,意为感谢“神灵保佑”,赐给好年成,亦有庆祝丰收年之意。
牛魂节
相传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为牛王诞辰,称“
牛魂节”,人们为感激牛在农业生产中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慰劳耕牛而形成。这一天,让耕牛全部休息,一大早小孩即放牛出栏,把它牵到绿草如茵的山坡或田边吃嫩草,有的还煮鸡蛋甜酒及糯米饭喂给牛吃。人们习惯于这一天用黑饭叶(枫香叶)煎水,蒸煮成黑亮喷香的黑糯饭掺糖吃,家家户户于门前插黑饭叶,有的杀鸡宰鸭以示庆贺。
中元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为
中元节,相传死去的祖先于这天要回家探视,各家各户均杀鸡宰鸭备酒供迎祖先。嫁出门的女儿回娘家烧化冥纸做的寒衣、纸币,家人要给祖先烧化纸钱,以示让祖先于阴间有吃有穿有钱用。晚上还要到野外泼水饭、烧化纸钱给无人供奉的“孤魂野鬼”,以祈求平安,叫“施幽”。
冬至
冬至这天,象州县各家各户均杀猪宰鸡,做汤圆、糍粑,一为庆贺当年年景好;二为祈求来年继续交好运,素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冬至期间,气候干燥,是腌制腊肉及各类肉脯的好季节,故各家屋檐前向阳处,常常挂满肉脯、腊肉、腊肠。
民间艺术
戏剧
1.师公戏(壮戏)
师公戏主要流行于中平、百丈、罗秀、马坪等壮族及壮汉族杂居的乡村。1985年,国家文化部舞蹈研究所和广西戏剧研究室派员到中平乡进行对师公戏录像、录音。到1988年,县文化部门已搜集整理师公戏锣鼓牌11个。其剧目有《甘五娘》《鲁班》《农婆》《五海》《杨文广》《山伯与英台》《土地扫坛》《韦察院》。
2.桂剧
桂剧在清代光绪年间传入象州。当时象州只有“玩子馆”(坐唱)后镇人聂朝宾聘湖南蒋福林为师傅,传授桂剧,组成“同乐堂”。解放后,各乡镇普遍建立业余桂剧团,演出剧目有《薛刚反唐》《甘露寺》《凤仪亭》《拾玉镯》《梨花斩子》等。20世纪90年代起,农村业余剧团均弃习桂剧而学彩调。
3.彩调
彩调是象州县最流行的地方剧种,特别在农村。彩调原来叫“调子”或“采茶”,也有叫“花灯”或“那嗬嗨”的。彩调唱腔接近民歌,表演形式新鲜活泼,表演程式简单,对场地要求不高。象州县内专业、业余艺术表演团体,几乎每队都会演彩调。
舞蹈
象州县内民间舞蹈可分为2种类型:一类为祭祀舞蹈,如师公跳神仪式的《土地扫坛舞》《社王朝阳舞》《灶王舞》《白马、北府舞》《三献罢坛舞》等;另一类为仿百兽形象生活舞蹈,如节日喜庆表演的《瑞狮舞》《彩龙舞》《草龙舞》《春牛舞》等。
民歌
象州县内民歌以语言形式大体可分为“欢”与“山歌”两种类型。以壮语演唱的叫“欢”,流行于壮族地区。以体裁划分,有叙事欢、勒脚欢、长诗等;以文字结构划分,有5字欢、7字欢;以句式分,有5言2句、5言4句、5言6句、5言不定句及7言4句、7言6句、7言8句、7言不定句;以内容分则更多,如时政歌、情歌、苦情歌、劳动歌等;以曲调又可分为东部欢与西部欢。以汉语演唱的叫“歌”,形式一般为方整式7言4句,部分句首为3字起头,但绝不会有3、5、7等奇数句形式出现。所唱内容大致与壮欢相同,有情歌、散歌、叙事歌等;按曲调可分为东部山歌与西部山歌。
旅游资源
象州县开发利用价值较大的旅游资源有:象州温泉、闷头村凉泉、寺村凉泉、古海底迷宫、大梭峡谷、那宜风光、天盖山风光、九龙湖、大乐落脉河峡谷、雷山寺、中平七星古榕群、大乐泥盘纪剖面、运江古镇、纳禄古村落、小谷故居、军田村秦桂林郡旧址、雷山寺、东岗寺、薛仁贵衣冠墓、六祖岩、培森村狗颈岩等20多处,旅游资源包含地质、岩石、山林等自然景观,以及寺庙、古城遗址等古迹其他人文景观,为开发建设象州县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372.43万人,比上年下降17.3%;国内一日游游客人数279.5万人次,下降13.6%;国内旅游者人数372.43万人次,下降17.3%。实现旅游消费33.88亿元,下降15.4%。年末全县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4个,其中4A级1个、3A级2个、2A级1个;星级乡村旅游区7个,其中四星级2个,三星级5个。二星级酒店1家。
风景名胜
郑小谷故居
郑小谷故居,位于县城约十五公里的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据郑小谷著的《家记》记载:小谷故居占地约十亩,由大门、二门、主房、客房、书房、补学轩、西笑亭、花园、磨房、鱼池及其它一些建筑等组成。现仅存大门和主房。主房右边寝室、正厅的屏封和正厅门口已按原式样修复,并按原状史料记载重建了二门和西笑亭。
象州“六祖岩”
象州“六祖岩”,位于象州县象州镇鸡沙村民委黄皮沟村后的西山半山腰处,因唐代禅宗六祖慧能(俗名卢惠能)曾于此隐修而命名。在“六祖岩”石壁上及周围共有古代石刻文物10处(其中摩崖石刻9处,石碑刻1处)。2017年12月,“六祖岩摩崖石刻”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新运古建筑群
新运古建筑群,位于象州县运江镇新运村。新运老街建于清道光年间,街道东西两边住宅整齐,建筑风格大同小异。西边一座闸门居中,西边三座闸门外原各有一座码头,为上、中、下,三码头形制一样,均用青石条砌筑而成。2017年12月28日公布为第三批广西传统村落。
名优特产
象州红米
象州红米,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象州红米种植地域范围主要在河谷冲积地带,土壤以潴育型、潜育型、淹育型水稻土和耕型红壤为主,利于象州红米的生长。象州红米有长粒型和短粒型,主要品种有科德优红33和红香粳。米粒平均长6.0毫米、宽1.7毫米、长宽比3.5,米皮赤红色、米心白色,米饭有槟榔香芋香味、软硬度适中、冷后不硬,熬粥汤水较稠、米粒膨胀大。红香粳米粒平均长5.6毫米、宽2.8毫米、长宽比2.0,米皮赤红色、米心白色,米饭粘性适度、稍硬。
2012年5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象州红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古琶茶
古琶茶,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古琶茶,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初期就开始种植,并用手工炒干成茶。古代陆羽《茶经》指出中国生产名茶的地方有“八道四十三州”,其中四十三州中就有象州,是广西唯一列入《茶经》的古茶;202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2021年古琶茶制茶技艺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象州沙糖桔
象州沙糖桔,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象州沙糖桔,果实扁圆形,顶部有瘤状突起,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裹壁薄,易剥离。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品质优良,达到绿色食品品质,沙糖桔中硒含量普遍较高。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象州沙糖桔”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韦纯束
韦纯束,壮族,1922年3月生于广西象县。1941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
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至1947年12月在广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任南宁市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党组书记。
荣誉称号
2012年,象州县入选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2019年2月,象州县入选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8月,象州县入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10月,象州县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象州县入选“第八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城市”。
2021年1月,象州县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7月,象州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11月,象州县入选“2019—2020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