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郑晖,男,江西
广丰人,痴于写作、读书和围棋,故名“三痴”。
创世中文网签约作家,之前是起点签约作家。新生代网络历史小说作家代表人物,写了十年
纯文学,文笔优美。2001年开始传奇文学创作,完成长篇小说《
灞陵雪》、《
西域王者传奇》,以及中篇小说若干,计百万字。其中《灞陵雪》2004年在《
中华传奇》杂志连载,其后张贴于天涯、
榕树下、
幻剑书盟等网站。2008年起正式在起点开山创作,2009年凭借
五代十国题材历史小说《皇家娱乐指南》正式跻身名家之类,《上品寒士》一经发布即席卷榜单,郑晖也正式被书迷赋予神仙一样的地位。成就他在网络历史小说奠基人的地位,新一代网络历史小说开山鼻祖之一,与
三戒大师并称网络历史小说双雄,2011年4月,郑晖突破题材限定,发布《丹朱》这部小说,题材新颖,文字清新自然,富有人情味,可谓玄幻类小说的清新之风,再次受到书迷的肯定。2012年1月郑晖连载《雅骚》,其成绩更超过《上品寒士》。2013年9月郑晖开始在创世中文网连载《清客》,2015年2月郑晖发表第二百一十四章 《谨以此章 向书友们告别》,为
绝笔。2015年9月21日5时40分于广丰老家与世长辞,享年43岁。
人物简介
以上这700来字是郑晖在1月27日住院前写的,原本打算腰稍微好些就继续写,但2015年,郑晖不能再继续写作了,郑晖要向书友们告别了,因为郑晖命不久矣。
这不是开玩笑,郑晖真希望这只是个玩笑,可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小道必须面对。
郑晖这次是因为腰痛无法起床才住院的,不料在ct和
核磁共振检查时发现肝部巨大
肿块,本地医院束手无策建议转院,1月27日郑晖在妻子和妹妹、妹夫还有妹夫的一位朋友的陪同下到了上海,在
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做加强
核磁共振,因为有熟人,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肝部
肿瘤巨大达17厘米,涉及
肝动脉,无法手术切除,而且已经扩散,右肾有个0.045米的
瘤体,第3腰椎也有,这就是小道这次腰痛好不了的原因——
会诊专家又建议做个pet-ct,找出原始病灶,因为肝部那巨大肿瘤并不是
原发性的,是从其他部位转移来的,其实对于郑晖来说,找出这个原始病灶已无关紧要,既然已经转移、已经扩散,借用常用的
解说词:留给郑晖的时间不多了。
郑晖对死亡并不是很恐惧,小道喜欢看书,古来先贤大哲、名士高僧对生死的思考和感悟影响着小道,小道自己也写过一篇《死之闲谈》的散文,可是真的到了这一步,才发现还是很难超脱,这是一支冷箭,郑晖住院是为了治腰,何曾想到要面临死亡呢。
母老、妻贤、女幼,牵挂的事真不少,可是没有办法了,残酷的现实必须面对,郑晖谈不上什么坚强勇敢,战胜病魔更不是郑晖主观努力就能行的,小道只是相对而言心态比较平和,没有崩溃而已——
无法手术,
化疗也不适合,郑晖已经回到老家
广丰,住在妹妹家的老房子,准备吃中药
保守治疗,不行的话那就叶落归根,小道将联系
红十字会捐献
眼角膜,最后做点有益的事。
郑晖网名三痴,痴的是读书、围棋和写作,写作是郑晖热爱的事,并没有当作是苦差,致病也不是因为写作太辛苦,整个2014年郑晖
只写了二、三十万字,
网站编辑没有催促过小道,编辑知道小道腰不好、胃不好,一直都是安慰郑晖把病养好一切都好说,只是没想到小道最终会是这种病。
对于写作,郑晖最大的愿望就是写完《清客》后写《蹈虚》,但是,已经没有可能了,真是遗憾。
这些年写《皇家娱乐指南》、《上品寒士》、《雅骚》,得到了很多读者的支持和鼓励,有些书友还与郑晖在网上有交流,更多的则是默默支持小道,在这里,郑晖谢谢书友们。
生命无常,惜福眼前,郑晖趁神智还清明、
身体机能尚未恶化,会写一些纪念
先父和关于亲人的一些文章,郑晖是骨子里的文人,临死也忘不了手中的笔,不过在这里要先与书友们道别了,郑晖在小说里曾两次引用“太阳照常升起”这句话,而在屈指可数的某一日,小道的太阳将不再升起——
请保重,书友们。
主要作品
《清客》
小说名称:清客
小说作者:郑晖
小说类别:两宋元明
小说状态:连载中
简介:
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醉,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
不悔,六出
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张
马吊不查,
九品头衔不选,
十分和气不俗。
溯流五百年,体验遗失久远的生活趣味,贼道三痴倾情力作——《清客》。
《雅骚 》
小说名称:雅骚(13年9月,
实体书以《
活在晚明》为名上市。改名原因见作品相关或参考资料)。
小说作者:贼道三痴
小说类别:两宋元明
小说状态:已完结
完成字数:1783392 字
简介:
没错,就是这么一个充满情趣和矛盾的故事。
晚明,江南,末世繁华;
老僧经商,名妓礼佛;
董其昌书画双绝,却是乡绅恶霸;张宗子少年纨绔,老来梦回西湖;
雅者见雅,骚者见骚。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丹朱》
小说名称:丹朱
小说作者:贼道三痴
小说类别:东方玄幻
小说状态:已完结
完成字数:680031 字
简介:
一个随水而来的少年
玄幻史上最萌的狐狸精
让你眼前一亮的细节想象力
贼道三痴倾情奉献转型力作
《上品寒士》
小说名称:上品寒士
小说作者:贼道三痴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小说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563666 字
简介:
以干净的文字,写优雅的时代和艺术化的生活。
此时
王羲之在呼朋唤友畅游山水、优雅地写他的《
兰亭集序》;
谢安还隐居在
会稽东山,每日携妓优游林下,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江东崇尚风度和仪表的名士们宽袍
大袖,服五石散、挥着麈尾清谈、驾着
牛车游玩、谈音乐、论书法、琴棋书画、寄情山水、有各种潇洒放诞、不拘礼法的言行。
《皇家娱乐指南》
小说名称:皇家娱乐指南
小说作者:贼道三痴
小说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22805 字
简介:
人生五大快活:
看遍世间美色、听过世间妙音、鲜衣艳服、奇言妙语,这是第一快活;
堂前列鼎,堂后度曲,宾客满席,花影流衣,这是第二快活;
楼藏
万卷书,知心友十余人分别赋诗,互较高下,这是第三快活;
千金买舟,鼓吹一部、妓妾数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这是第四快活;
十余年后家财荡尽,一身狼狈,朝不谋夕,托钵
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盘,往来乡亲,恬不知耻,这是第五快活。
作品相关
十年艰辛出版路(请一定看看)
2013年9月30日的下午,几经周折,五大箱书终于静静卧在自家客厅里了,这是小道写的书第一次简体出版,期间曲折艰辛外人难以想象,且听小道慢慢道来。
2003年小道写了一部三十万字的历史传奇《灞陵雪》,04年开始在《
中华传奇》杂志分六期连载,同年小道完成了一部四十万字的历史武侠《
西域王者传奇》。
到了05年,形势似乎一片大好,当时有家武侠杂志有意连载《西域》,而《灞陵雪》经网友介绍也与北京一书商谈好了出版,签了合同并收到了一千二百块钱的
订金;更可喜的是《西域》有湖北还是湖南某家少儿出版社要出版,小道踌躇满志,觉得自己要火大发了,
张爱玲说出名趁早,嗯,那年小道三十出头,应该不算晚——
但到了年底,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至,那家武侠杂志倒闭了,《西域》连载自然无疾而终,离奇的是那家少儿出版社,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都看好《西域》出版,送到社长终审,社长很奇葩,他(或者她)把书稿给儿子看——
社长儿子读高中的吧,也许是这书出版就是面向青少年的,要征求青少年意见,社长很有点
白居易读诗给
老妪听的那种味道,但小道的悲剧由此产生,社长儿子看了几页,说这老土的谁还看这个啊,那时正是日漫风格肆虐的时候,小道的书完全没有日漫味,就被社长儿子否定了,这小子一锤定音啊,小道的书出版不了啦,这些事是那个编辑说的,编辑觉得很抱歉,过年时还给我寄了贺卡——
好,两次打击还不算完,第三波又来了,原以为板上钉钉的《灞陵雪》出版竟然也夭折了,小道为了出版应要求把原书删减到二十五万字,这样一本书厚薄正合适,这费了小道很大精力。书原计划是十一国庆前上市,书号批下来了,但做的封面涉嫌抄袭,被撤下来另做,
国庆档赶不上了。
新世界出版社的编辑对
书商说这书不错,可以好好操作一下,书商请了那时名气很大的
翁子扬从新做了封面,传给我看,新封面的确很不错,我就等啊等,等出版,等到快过年了没消息,我打电话给书商,书商说那谁谁没和你说吗,这书不出了,小道不明所以,黯然伤神,也不明白那书为什么突然就不出了。
此后数年开始转战网文,08年开始写《皇家娱乐指南》,到了09年时有一个出版社编辑在
QQ上找到我说他们老总喜欢这书,要出版,当时是说了一个什么价我记不得了,应该是不高,我征求一帮子作者朋友的意见,大多数认为价低,应待价而沽,那时也的确有起点出版部在帮着联系出版,结果是,起点这边说《皇家》太谑不适合出版,而原先要的那家因为我拖着不答复,他们也就冷淡了。
小道不气馁,09年到10年写了口碑甚佳的《上品寒士》,等着出版商找上门呢,的确有两家编辑来联系,甚至还有一家有意改编电视剧,象《大长今》那样展现
传统文化,这是火得要发紫的态势啊,好在小道经过多年的打击已经修炼成凡事往难处想,从不敢高兴得太早,事实证明小道是对的,这些好事都没下文,似乎都是在和小道闹着玩的,让小道白开心、跌一跤。
2011年写的《丹朱》,原本对繁体出版抱了不小的希望,结果也没戏,小道淡定。
转眼就是2012,小道开写《雅骚》,展现晚明风物,这书在起点成绩不错,是小道写的几本书中成绩最好的,获得了新书月票榜第一,奖金一万哪,口水直流中。到了11月的某日,有个网上相识的作者介绍了一位编辑找我,要出版雅骚,那编辑很爽快,三言两语就要签约,小道呢,吃一堑长一智,《皇家》就是因为想侃价而黄了,所以这回编辑说什么小道答应什么,特别的要求就是多要了十套
样书——
好吧,签约了,先出三册,13年4月会出第一册,编辑拍胸脯保证(虽然只是
Q聊,但那气势我能感受到),嗯,小道等,四月很快过去了,没消息,书号批不下来,一直拖到七月,那段时间小道身体不好、也有点忙,也没多管出书的事,抱着悲观的态度看待出书问题,编辑说书号批不下来,最后尝试改名《
活在晚明》,竟然很快批下来了,我们敬爱的出版局的审批人员看到《雅骚》的一个“骚”字,如临大敌,就是不肯同意出版,换个名,出了,都是这么好糊弄的吗。
终于下厂开印了,编辑说八月中旬我就能收到样书,继续等呀等,转眼八月底、转眼
九月初,问了好几次编辑书出来了没有,小道脸皮薄,问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小道不知道这一个多月时间,出书方面又遇到了多少波折,还好,书终于出来了——
最后再说一个波折,编辑寄书时把我的
电话号码又给错了,书到了
鹰潭,物流公司打电话是错号,没法投寄,是小道向编辑几次询问到物流单号,查询后找到本地运营商的号码,打过去,才投递成功。
这次寄来的八十套书是小道以五折价向出版方购买的,因为有些书友想要小道的签名本,书友逍遥笨极为热心,居中联系,已有四十多位书友预订,小道
会签好名,尽快把书打包发给逍遥笨,由他一一分寄给各位书友。
因为出版方答应给的二十套样书还没寄来(这也比较奇怪,为什么不放在这八十套一起寄),所以这八十套书小道要先留十套送朋友亲戚,签名送到逍遥笨处的是七十套,除掉已预订出去的近五十套,还有二十多套签名书,如果感兴趣的要支持一下小道的书友,请和《清客》任何一位副版联系,书评区也有
QQ群号,加入Q群联系亦可,到时逍遥笨会给你淘宝店址,可以去购买,谢谢书友们。
今晚《清客》本来要第二更的,因为第一次出书,高兴,想到十年来的种种,就写了这些,所以要继续更新了,更加要努力,以后会更好,这不,小道终于出书了。
《清客》缘起
小道写完了三本历史穿越小说,《皇家娱乐指南》在史实背景方面不大严谨,但写得很欢乐,写斗蟋蟀、
斗茶、围棋、绘画、音乐等等古代娱乐活动,网文中独树一帜;
《上品寒士》比较唯美,情感细腻,展现
魏晋风流,是小道口碑最好的一部小说;
《雅骚》有收获也有遗憾,结局虽不如意,但一百七十万字的篇幅基本上把小道想写的晚明风情写出来了,至于后面如何改变历史,小道兴趣不大,遗憾的是师妹——
小道一直想写一部世俗、世情一点的历史小说,真正做一回古人,而不是仗着所谓的穿越优势博取高官厚禄、飞黄腾达,那样的话其实与现代重生类的
官场小说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个古代背景而已,所以《清客》这部小说会写得踏实一点、平实一点,也许更真实一点,明代
嘉靖、
隆庆年间的世俗人情、风物风月会在小道的笔下潺潺而出,请相信小道,小道码字的认真和精益求精永远不变,请支持小道,支持《清客》。
《雅骚》缘起(必读)
暂定我们还是
学生吧,夏天的午后,天气热,诸事不宜,找一个荫凉处读一本闲书,偶有会心,凉风适至,身心愉快——
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步入社会了,很忙,很累,但每天还是要有点闲暇,泡一杯茶,嗅着茶香,看杯中水气袅袅直上,想一些与现实生活无关的缥缈的事,有这么片刻时光,那你就是生活在此处,有着心灵短暂的解脱——
很文青,很小资?
不,小道就是一俗人,柴米油盐,浑浑噩噩,但俗人偶尔也不妨附庸风雅一番,小道常常有这样的幻想,好比清人
张潮说的春秋识
西施、
魏晋看
卫玠、天宝见杨妃、
北宋晤东坡——但如果小道真到了这些时代,不大开金手指的话也应该只是一个混在社会底层的小屁民,还想看西施、
杨贵妃,一边凉快去——
曾经这样想过,我如果生在明朝,不知能不能考上秀才,明代的秀才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名牌大学生吧,小道考不上名牌大学,那么想在明代考秀才估计也难,好在秀才可以一直考,也许考到五十岁差不多,嘿,贫困潦倒一穷酸——
这就是《雅骚》的缘起,小道把自己的幻想寄托在少年张原身上,让他具备小道所没有的努力和聪明,从考童生起,一
路考上去,当然,不可能就光写科举,其间晚明江南的风物之美将一一展现,只有见识了晚明文化的繁华,才会痛恨割裂
文化传承的异族统治,《雅骚》里的张原将试图改变这一历史进程。
小道的老书友都知道,小道的书风格是舒缓的,好比长卷徐徐展开峥嵘渐现,好比山间
细流叮咚汇聚奔流浩大,有
红牙板晓风残月,也会有铁琵琶大江东去,要的是有一颗能静得下来的心来品味,而不是一味求爽,慢慢看,不要急,小道不会让您失望。
最后说说书名,如您所知,骚雅是指诗经和离骚,泛指诗,用骚雅做书名显然不合适,某一日小道灵机一动,把这个词颠倒了一下——雅骚,含意大变了,成了既矛盾又统一的一个新词,晚明社会也是这样,充满了对立和矛盾,繁华又腐朽、激进又保守、孤芳自赏又出乖露丑……小道力求展现这样的一个晚明,主角的性格也会和《寒士》里的陈操之不同,张原的性格能雅能俗,更懂得变通和迂回,不变的是,他们都和小道一样,在无奈的生活中能体会到美好,都还相信这世上有爱情。
“风度”原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
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风度不仅仅是个人
文化素质与
精神状态在言谈与仪表上的反应,对于一定的
社会阶层来说,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
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
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
社会现象。
建安七子、正始名士、
竹林七贤等人,正好反映了魏晋名士的
时代精神。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
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切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是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是在
魏晋玄学的大背景下出现的,魏晋玄学的形成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时尚、
价值观念。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
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其外在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代表人物是:
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
一、迷惘的年代
三国和两晋是一个统一王朝消失的时代。汉末到魏晋,
阶级矛盾、
社会矛盾不断恶化,
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致使社会动荡不安,政局变幻不定。东汉末年的政治败坏引发了
黄巾起义,随后
军阀割据,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到了
西晋,虽然实现了统一,但不久爆发了“
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入侵,西晋的统治也随之结束,中原成了诸族争斗的战场。晋室南渡后,建立了
东晋王朝,偏安半壁,但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不断,农民起义的高涨,最后
刘裕取代了司马氏政权,建立了刘宋王朝。
这些混乱而痛苦的历史事实,让当时的名士们思治而不得,苟全性命于乱世,对文化、思想和
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些循规蹈矩,那些道貌岸然,似乎都成了一个个玩笑,传统的力量在无形里消失,越来越多的名士在无望的天亮前选择了叛逆。有些人,佯狂而避世,在清醒与沉醉里优游,在痛苦和癫狂里迷失。于是就有了所谓的“魏晋风流”。看《
世说新语》,感受到的就是与整个封建统治时期格格不入的豪迈与不羁。书中有载: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禈衣,诸君何为入我禈中!”如此放浪形骸,逐渐成了一种风气,“故去
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在名士中甚至有男人追求外貌
女性化,涂脂抹粉,“服妇人之服”的畸形的社会现象。
如果说魏晋风流是一个不可触及的古老的神话,那么那场发生在
美国西海岸的富有创造性的运动在40年后,仍如此深刻地与“美国”这个名词相连,那是一个似乎刚刚散去的宴会,它的失败和它的延续似乎并不矛盾,它仍渗透在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当中。反战运动、学生激进运动、
民权运动伴随着伍德斯托克40万人共酿的理想之酒,伴随着“
嬉皮士”的
群居村,伴随着“个人事即政治之事”的
女权主义,伴随着烟雾腾腾的
大麻,伴随着“爱与和平”的口号,它们可以刺痛整个体制中的道德模式、经济机器和政治谎言。伴随着某个生育高峰,产生的不仅是那些“长发蓬蓬地游荡在街头的青年”,还有对自我的发现,对社会的警觉,以及指向国家军事和
政治领导的怀疑。
在21世纪看来,这两段动荡而迷惘的历史都带着深深的无奈,但这些无论是发生在千年之前的还是异邦的故事总带给我们一种神往。
二、桃花源 “竹林七贤”的酣饮醉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和梦里那个桃花源,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携领着他们飞蛾扑火般的旅程?
魏晋的名士都注重精神世界的纯净,无视功名利禄和富贵,内心旷达,形迹放浪,这就反映了整个时代对传统礼教的挑战,对腐朽文化的不满。老庄思想就是最锐利的武器。
魏晋最为特殊的
意识形态就是玄学了。老庄思想可以让人们摆脱现实的纷争回归自然,回归自我。而
儒家思想陷入了矛盾:它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已经实在无法成为社会的规范和主流,可也不能完全从人们的思想里消失,于是就有了“援道入儒,
儒道合流”的玄学。
“魏晋名士好老庄,
何晏有《无为论》,
王弼有《老庄注》,
阮籍有《
达庄论》,
郭象有《
庄子注》,
嵇康则标榜‘老子、
庄周吾之师也’”(《国史概要》)
而真正反映“魏晋风流”的精神特质的,是不为外物所累,率性而为的言行风范: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
开室,命斟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
左思《
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
庄子自然纯朴的
审美观,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恬淡纯朴的自然意境,它要求人们去掉人为造作,提倡回归自然,持守自身质朴的本性。在他看来,符合自然本性的才是美的,自然而然就是美。陶渊明描写他的恬淡纯朴的生活,写出了生活的脱俗超然,正应和了道家的艺术境界:“少无失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
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
这样的逃避现实的方式是很多名士所选择和追求的,这是他们洁身自好的最好途径:既表露了自己对当权者的不满,又比较安全,也符合老庄思想反对功利的价值观。他们也向往着乌托邦式的“桃花源”:无君无臣,自耕自织,无忧无虑。
可现实生硬地刺痛着梦想:
曹操为消除异己,就杀死了
孔融、
杨修等名士;到了魏晋政权交替,
曹氏和司马氏殊死斗争,被害的就有何晏、嵇康、
夏侯玄等人,到了两晋,
政治环境不断恶化,以至于“名士少有全者”(
晋书·阮籍传)。评论政治是不敢的,为了填补精神空白,专谈玄理的清谈风行,而清谈的内容,主要就是《
周易》、《老子》、《庄子》这“
三玄”,突破了“
独尊儒术”,又结合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达到了哲学上的一个高峰。
追求超越世俗的生活方式,带着浓重的文化怀疑和避世的无奈,保持心灵纯净的愿望和回归自然的想法,这就是魏晋名士……
三、人格之美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
王衍、
乐广至于
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
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
王右军,但遭屡拒绝。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
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
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
刘伶,纵酒佯狂,经常是抬棺狂饮,且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
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
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
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其实现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四一脉相承的。而现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关相辅相成。
【基本概念】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
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是魏文帝
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
陈群的意见。
曹丕篡汉前夕即
延康元年(220年)由魏
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
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
科举制形成。
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
大中正。
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
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
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家世又称“簿阀”、“簿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
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如曹魏时中正王嘉“状”
吉茂为“德优能少”。西晋时,中正王济“状”
孙楚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类别却只有二,即上品和
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
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
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由于中正品第皆用
黄纸写定并藏于司徒府,称“
黄籍”,故降品或
复品都须去司徒府改正黄纸。为了提高中正的正确性,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
儒家的
道德行为标准,宗族
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
察举、征辟的主要甚至特别的依据。汉末大乱造成人士流移,给乡闾评议带来困难,用人不可能一一核之乡闾。曹操当政的二十多年中,用人“决于胸臆”、“各引其类”的情况大量存在。然乡闾评议并未完全废弃,史称曹操平定荆州时,托当地大名士
韩嵩“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又称替曹操主持选举的
崔琰、
毛玠“总齐
清议,十有余年”,所谓“总齐清议”就是掌握和平衡各地的清议。曹操对乡闾评议并未笼统否定,反对的只是汉末乡闾评议中产生的弊病。他纠正的办法一是提倡“唯才是举”,以反对虚伪道德和名实不符;二是压制朋党浮华和私人操纵选举,力图将选举之权控制在政府手中。如韩嵩之条品荆州人士,就不同于汉末名士私人操纵的乡闾评议,而与后来中正由政府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情况更为近似。
九品中正制的许多特点在曹操当政时期已有萌芽,曹丕、陈群进一步加以制度化。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梁朝史学家
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
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独特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庶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
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甚至父祖官爵的高低也无关重要,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
姓族只须查
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在
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由于各政权具有
少数民族统治的性质,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能与两晋南朝相提并论。后赵主
石勒曾清定九品,
石虎亦恢复雍秦二州望族免役特权,但似乎并未设中正之职。
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
崔浩曾欲恢复分别
族姓的做法,因而被杀。
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
河阴之变后,此制亦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
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
着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
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
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
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谢道韫,历史中著名的才女,
陈郡阳夏(今
河南省
太康县)人,东晋
安西大将军谢奕之女,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关于谢道韫,人们最为熟知的是“咏絮”的故事。
《
世说新语·言语》第七十一条记载:“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
王凝之妻也。”谢家是个书香仕宦大家,大人与儿孙辈聚在一起讨论文义是常有的事。这不正遇上下大雪,谢安便乘机考问子侄:“这雪下得纷纷扬扬,尔等看用什么比喻才好呢?”
谢朗抢着回答:“我看象是空中在撒盐。”大家看,这个比喻虽说不上十分地道,但还得过去,用之比“米雪”就未为不可。毕竟,谢朗也是谢家公子,父辈都文采翩然,他耳濡目染,想是文思也不错。《
续晋阳秋》说他“文义艳发,名亚于玄”。
谢玄就是著名的
淝水之战的东晋方面的副
总指挥(总指挥是他叔父谢安),说谢朗“名亚于玄”,即含有仅次于谢玄的意思。再说,当时谢朗究竟年岁几何史书无明确记载,但估计不超过十岁,因此我们不能对谢朗的这个比喻不以为然。但是谢朗倒霉就倒霉在他有一个聪明绝顶的妹妹,一下子使他相形见绌。谢道韫把雪花比作在空中飘飞的
柳絮,可谓文采斐然。
从此谢道韫“
咏雪”的故事便流传开来,“咏絮”一词也成为才女的代称。《
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给他笔下的心爱人物
林黛玉的
判词有一句是“堪怜咏絮才”,就是借用这个典故来说明林黛玉的才气不凡。
谢道韫生逢崇尚风神气度、“竹林七贤”之遗风尚在的东晋,出身于名流世家,加之自身又才华横溢,因此行事潇洒不羁,颇类男子。《世说新语·贤媛》第三十条记载:“谢遏绝重其姊,
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可谓道出了谢道韫的个性气质。“林下”指魏晋交接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向以行为旷达著称。这则
小故事用烘云托月的对比方法写出了谢道韫的与众不同。记载中的谢遏就是谢玄,很看重他的姐姐道韫,张玄则称道他的妹妹,张玄的意思是说,谢遏(谢玄小字),你的姐姐是不错嘛,可是我的妹妹也不差呀,与你姐并列应该不算降低你姐姐的身份吧。两个男人互相标榜自家姐妹,说不准还有一场唇枪舌剑呢。有个叫济尼的尼姑,和谢、张两家都有交往。人们就让济尼比较一下道韫和张玄妹的优劣。济尼就说:“王夫人(指谢道韫,她嫁于王凝之,关于王凝之,我们将在下面介绍)神情闲雅,大有竹林名士的风气,顾家媳妇(指张玄妹,她嫁于顾家)心境清纯,像一块美玉,自然是妇女中的佼佼者了。”人家这济尼也是聪明得很呢,不直接说谁优谁劣,只是说出了这两个人的特点而已。话中所含的意思由听者自己去咂摸吧。根据当时东晋风气,聪明人一下子就可以听出,济尼更欣赏道韫。张玄妹是妇女中的优秀者,当然是很好的了,但人家谢道韫更胜一筹,堪与男子比肩。不知道张玄听了济尼的这番评论,心中是什么滋味,不管他服不服,反正济尼的评论一直在后世流传,也算是给谢道韫下了一个“千古定评”。
谢道韫批评起他的弟弟谢玄来毫不留情。《世说新语·贤媛》二十八条记载:“王江州夫人语谢遏曰:“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谢道韫对谢玄说:“你是怎么搞的,学问一点儿也没长进,是一心注意尘杂俗事,还是你的天分有限?”这批评够不留情面的吧,想那谢玄乃是东晋一代名将,南征北战,叱咤风云,却被姐姐说成是沉溺于时俗之中,要不就是天分一般,领悟力有限。哎,摊上这么个不同寻常的姐姐,再怎么优秀在她眼中也不过是俗物一般。
道韫说起他的丈夫来更是言语尖刻。《世说新语·贤媛》二十六条记载:“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
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
天壤之中,乃有王郎”,道韫嫁到王家之后,非常轻视凝之,回到娘家,心理不痛快,谢安见状赶紧抚慰他这个宝贝儿侄女,对她说:“王郎是逸少(指王羲之)的儿子,人才也可以,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道韫抱怨道:“我的叔父里头,有
谢尚、
谢万这样的人物,兄弟里头有
谢韶、谢朗、谢玄、
谢渊这样的人材,想不到天地之间,竟有王凝之这种人。”
看看,几乎把王凝之贬得一文不值。说到这里,咱们得把王凝之这个人交代一下。王凝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出身于士族大家,也是文采风流,而且善于草书、隶书,人也忠厚老实。王家世代崇信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期创立,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得此名。其道以老子为教主,基本经典是《
道德经》和张道陵所编《
老子想尔注》,以长生成仙为其最高目标),凝之尤甚。叛贼
孙恩攻入会稽(今浙江
绍兴)的时候,王凝之这位会稽长官竟对老百姓和众官吏说:“咱们没必要防备,我已请了
道神,道神已经允诺派遣鬼兵相助,孙贼自会不攻而破。”看看,王凝之对五斗米道的崇拜到了什么地步,大敌当前,不组织官兵百姓抵抗,竟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鬼神,真是无药可救了。结果怎样呢?孙恩不费一兵一卒就攻入了会稽,而王凝之也没能取得他所信赖的鬼神的佑护,被孙恩杀害,还且还连累了他的子女。说起来,这王凝之的死实在是令人可叹又可气,难怪,无论他怎么好,谢家才女就是看不上他。现我们再回头来看看道韫评价其夫君的话,实在是尖刻得可以。谢家的子弟个个优秀,王凝之与之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可同日而语。可怜我们这位好歹也是出身
名门世家的王家二公子被他的妻子说得一无是处。不过,也多亏道韫出生于东晋,若是她生在后来的明清时代,不被治以对夫“大不敬”罪才怪呢。但是我们得补充几句,虽然谢道韫对其夫大不满意,但是她嫁入王家之后,还是极尽恪守妇道的,得到了王家人的称赞。再说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时不时兴离婚,不像21世纪,女子对丈夫不满,可以炒他的
鱿鱼。丈夫据守会稽,道韫当然跟随,不幸遇上个不争气不抗敌的丈夫,只有尽力自保了。孙恩贼军攻入会稽时,她神色自若毫不惊慌,当听说丈夫及子女都已被杀后,便组织起一支婢女队伍拼命抵抗,并手刃数敌。咱们可以想见一个文弱女子率众杀敌的风姿,其神勇,尤令我们后人钦佩不已。但是临时组织的队伍怎能抵抗如狼似虎的孙恩叛军,最终道韫被敌人俘虏。当时,她的小外孙
刘涛年仅几岁,孙恩连个小孩子也不放过,欲杀之。道韫义正词严地说道:“这是我们王家的事,与外家有什么关系呢?如果非杀不可,那就先杀我吧。”孙恩虽然残忍无道,但面对道韫的凛凛正气,终于答应不杀刘涛,并释放了谢道韫,自此,道韫寡居在会稽。道韫身为女子,在遭敌后能镇静自如、奋勇杀敌,并敢于为保护他人而甘愿受戮,其风度我想不少男子也自叹不如吧。
道韫寡居会稽时,会稽太守刘柳素闻其名,登门与道韫谈论义理。道韫也不拒绝,不施
粉黛,素衣素服,坦然与刘柳相见,两人相谈甚欢。道韫风采高迈,谈吐不凡,与刘柳说及家事,回想抗敌之时,夫与子皆遭害,不禁言辞慷慨,涕泪流涟。后又谈及义理,道韫侃侃而谈,立意高远,从容不迫。刘柳对道韫的风采心服口服。道韫也说:“亲人都已亡去,遇到这个士人,听到他的话语,真是使人心胸大开啊。”道韫与刘柳可谓是惺惺相惜,相互叹服,一时被传为佳话。
谢道韫丈夫与子女俱死于叛军之手,晚年的她当是孤独的。据《
太平广记》引《幽冥录》载,儿子死后,谢夫人悲痛欲绝,哭了六年。忽有一天两个儿子一块儿回来了,都披枷戴锁,他们劝母亲说:“你不必伤痛,割舍我们吧,儿子是因为有罪才被阴府抓去,以后为我们祈祷请福就行了。”道韫从此不再伤悲,而是经常祭告神灵以求为两个儿子赎罪。这种记载当为作者杜撰。儿死后,母亲思念儿子是常有的事,以至于因思念过甚而神思恍惚也是可能的,因此上述所记或许是道韫的幻觉,也可能这是她梦中事,醒来告以他人,才有好事者当作奇闻异事记载下来。不管怎么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总为人生一大痛,谢氏遭此丧子之痛,不能不令我们为这一代才女之不幸痛心流涕。
谢道韫出现于东晋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原因。首先,整个魏晋时期是士人精神思想得到极大解放的时期,汉朝时的经学思想在魏晋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整个社会出现了一种崇尚个性自由的风潮,随之人们的妇女观也较先前的汉朝有了很大的进步,妇女允许有一定的自由和个性,而且人们对这种个性也颇为欣赏,否则,身为皇族成员的
刘义庆不可能把道韫的某些言行记入他的《世说新语·贤媛》中。多亏了《世说新语》,谢道韫的言行和别人对她的评价才得以流传下来。看一下《
晋书·烈女》中对谢道韫的记载就会发现,《晋书》有不少就取材于《世说新语》。当然,作为史书的《晋书》直接取了不少作为轶事小说的《世说新语》中的材料,这一点,使《晋书》的真实性受到了后人的诟病。其中的某些记载与历史可能有点儿出入,但大体不差。再说了,那些标榜为“正史”的史书所记就与真实的历史相符吗?话题扯得有点儿远了,再回头说谢才女。外部大环境如上所写,有这样的大环境才有这样的道韫,这是道韫的一大幸。其二大幸就是道韫出身于士族大家,士族大家为保持自己的家族地位,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因此谢家多才俊之士,道韫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打下了扎实的
童子功。道韫的第三大幸就是嫁入王家。王家与谢家比毫不逊色,王、谢两家珠联璧合,这自然孕育了身为人妇的道韫的脱俗超凡的气质。最后,谢道韫之所以成为谢道韫,也与她自身的好学聪慧密不可分,若是自身不学或是天分有限,任外部环境再好也是枉然。综上所述,四个因素才造就了一个绝无仅有的谢道韫,应该说她是极为幸运的。后世的才女如
李清照也是幸运的,但李清照所生活的朝代缺少道韫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崇尚风度气质的风气,因此,清照的
个人魅力是逊于道韫的。宋明清时代,理学盛行,妇女的思想个性受到禁锢,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谢道韫式才女的出现是很难的。倒是那些不受时俗左右的风尘女子如
李师师、
马湘兰、
柳如是给后人留下了他们的事迹和名字。
道韫又是不幸的,丧夫丧子的遭遇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她的晚景当是凄凉的,这与李清照遭逢时乱、中年丧夫、晚年生活孤独困顿何其相似!
道韫多才多艺,自是写了不少优质作品,所著的诗赋颂诔当时是很受人欢迎的,但现仅存的作品只有古诗《
登山》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和《论语赞》,这对后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盛大文学CFO
梁晓东为盛大
电子书Bambook用户推荐了《上品寒士》一书。
梁晓东的推荐推荐理由:不同于其他的穿越作品,《上品寒士》描写了一个
穿越者在古代怎样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怎样博通诗书、音乐、绘画……行文流畅,不压抑也不轻佻,文字干净清雅,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