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庆国,男,汉族,1956年9月生,河南
武陟人,1997年12月加入
中国民主同盟,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康乃尔大学政府系博士。
个人经历
1975年3月至1978年2月,在
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任导游、翻译。
1979年5月至1981年7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助教。
198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政府系博士。
1987年1月至1988年1月,在美国佛蒙特州立大学任助教。
1988年2月至1991年6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任讲师、副教授。
1991年7月至1992年6月,在美国加利佛尼亚大学
圣迭哥分校做访问学者,
1992年7月至1994年9月,在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政府系任6级讲师。
1994年10月,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
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2013年12月-2018年11月,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2023年3月,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担任职务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外事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北京市政协常委,2002年任北京市委副主委,民盟北京市委第九届副主委、民盟第九届中央常委。
社会兼职
出版图书
研究领域
国际政治、
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台海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的调整。 曾发表的主要著作有:1. 《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外交》,主编,正在整理文稿;2. 《未实现的和解:冷战初期的中美关系》,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3.《棘手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4. 《中国大预测:百名学者精英访谈记实》,中国外交篇主编,
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
所获荣誉
2023年5月,被授予“民盟中央参政议政特别贡献奖”。
主要论文
1. “One Administration, Two Voices: US China Policy During Bush’s First Ter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 Pacific, 2005。
2. “Facilitating Peaceful Ris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China’s Security Policy”, (推动和平崛起:中国
安全政策的原则和实践),收入
新加坡国际会议
论文集,待出版。
3. “Traditional Values and Democratization: the Case of China”, (
传统价值观与民主化:中国案例),收入汉城国际会议论文集,待出版。
4. “Peaceful Development: China’s Policy of Reassurance”, (和平发展:中国的放心政策),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澳大利亚国国际事务研究), 待出版。
5. “Learning to Live with the Hegemon: Evolution of China’s Policy towards
the US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学习与霸权国家共处:冷战后中国对美政策演变),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14, No.44, August 2005.
6. “Towards a Mature Relationship: China and Australia”(中国和澳大利亚:走向成熟的关系), 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ustralia: China in Australia’s Future (澳大利亚的未来中的中国)(
Melbourne, Australia: 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5).
7. “Partners or Competitors: A Choice to Be Made”(合作伙伴还是
竞争对手:仍未作出的选择), Robert M. Hathaway and
Wilson Lee eds., George W. Bush and East Asia: A First Term Assessment (乔治?W?布什和亚洲:第一任期评估)(Washington DC: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2005).
8. “Disrespect, Distrust: External Origin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Nationalism” (不尊重、不信任:当代中国
民族主义的外部根源),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
当代中国研究)(2005)
9. “对华政策存在变数”,《
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11期。
10. “Narrowing Differences but Diverging Priorities: Sino-American Relations, 1992-2000” (分歧和差异缩小、政策优先考虑对立:
中美关系1992-2000)。
11. “
中国政党制度”,民盟北京市委、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编:《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参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文集》,2003年。
12. “
单边主义还是
多边主义?”, 《
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8期。
13. “美国外交思想与实践“,收入
袁明主编《
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 “Force, Intervention and Sovereignty: aChinese Perspective”(武力、干预和主权:中国人的看法), Koji Watanabi主编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The Evolving Asian Debate (
人道主义干预:演变中的亚洲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Tokyo: Jap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2003).
15. “In Search of Absolute Security: US Nuclear Policy”(追求绝对安全:从中国的角度看美国的
核政策), 收入David M. Malone & Yuen Foong Khong主编Unilateralism and
U.S.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单边主义和美国的
对外政策),(Boulder Col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3)。
16. “The Impact of 9-11 on Sino-US Relations: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9-11对
中美关系的影响:初步评估),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
亚太国际关系)(日本国际关系学会刊物), (2003:2)
17. “New Priorities, New Opportunities: Sino-American Relations Since 9.11” (新的利益排序和新的机遇:9.11以来的中美关系), Asia Perspectives (亚洲视角),Spring 2002.
18. “Chinese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
中美关系),
Ezra Vogel 编: The Golden Age of the US-China-Japan Triangle, 1972-1989(中美日三角关系的黄金时代:1972-1989)。美国
哈佛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 “Our Global Village: Prospects for Globalization and National Borders” (我们的
地球村:
全球化和
国家边界的前景), Harvard Asia Pacific Review (
哈佛亚太研究)(Winter 2001).
20. “Beijing and Taibei: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北京和
台北:进退维谷),Muthiah Alagappa 主编, Taiwan’s Presidential Politics: Democratization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台湾“总统”政治:民主化和21世纪的
两岸关系),美国M.E.Sharpe出版社2001年版。
21. “From Limited Cooperation to Limited Conflicts: Sino-American Relations Between 1972 and 1992”(从有限的合作到有限的冲突:1972-1992年的
中美关系),East Asian Review(
东亚研究), March 2001。“From Limited Cooperation to Limited Conflicts: Sino-American Relations Between 1972 and 1992”(从有限的合作到有限的冲突:1972-1992年的中美关系),收入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教授Ezra Vogel等人主编的论文集。
22. “Steering Wheel, Shock Absorber and Probe in Confrontation: Sino-American Ambassadorial Talks Seen From the Chinese Perspective”(对抗中的
方向盘、
减震器和探测仪:从中国人的角度看中美大使级会谈), 与章百家合著,收入由罗伯特?罗斯(Robert Ross)主编,Re-examining the Cold War: U.S.-China Diplomacy(重新审视冷战:美中外交),
哈佛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 “Frustrations and Hopes: Chinese Perceptions of the Engagement Policy Debate in the US”(无奈与希望:中国对美国国内关于接触政策的看法),美国学术刊物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当代中国),2000年第3期。
24. “China’s Foreign Policy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世纪之交的中国外交),Osterreichisches Fur International Politik 1999 (
奥地利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年鉴,1999), Wien: Brau
muller, 2000年。
25. “美国对台政策走向”,提交
国防大学台湾研究中心,2000年11月。
26. “Chinese Policy Perspective towards the Korean Peninsula” (中国对
朝鲜半岛的政策视角)KNDU Review (
韩国国防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7. “Cross-Strait Relations After the Return of Hong Kong to Chinese Sovereignty“
香港回归后的两岸关系,C.L.Chiou & Leong H. Liew 主编:Uncertain Future: Taiwan-Hong Kong-China Relations after Hong Kong’s Return to China’s Sovereignty (不确定的未来:香港回归后的台、港、大陆关系),悉尼:Ashgate 出版社2000年版。
28. “Chinese National Interests Under Reconstruction” (
中国国家利益的演变),China Studies (
中国研究),2000年第6期。
29. “中美日三国关系:对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国际政治研究》, 2000年第2 期
30. “1999年
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及对策分析”,中共中央外事
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国际形势研讨会论文汇编》,1999年12月
31. “世纪之交台湾问题的
国际环境”,研究报告,提交
全国台湾研究会,1999年9月
32. “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梁守德等编,《走向新世纪的欧洲与大国关系》。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 33. “走向平等互利:冷战结束以来的中澳关系“,与侯颖丽合著,《
国际政治研究》1999年第3期。
34.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s Since the Late 1970s”(中国外交:七十年代末以来的调整),德国学术刊物 Internationale Politik und Gesellschaft (
国际政治与
国际社会),1999年第2期。
35. 《中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的调整》,《亚洲评论》(香港)1998年秋。
36. “评《霸权的兴衰》”,《
中国书评》,1998年秋季卷。
37. “震荡向上?克林顿执政以来的
中美关系”,《
美国研究》,1998年第2期。
38. “China’s Re-emergence and Its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中国的重新崛起及其
外交战略),与由冀合著,收入
Joseph Cheng 主编, China Review 1998 (中国评论:1998),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 “试论克林顿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梁守德等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0. “Equality and Mutual Respect: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平等与尊重:中国与西方关系的基础), China’s International Role: Key Issues, Common Interests, Different Approaches(中国的国际角色:关键问题、共同利益和不同看法),(德国: Friedrich-Ebert-Stiftung, 1997)
41. “The PRC’s Strategic Options”(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选择),Greg Austin 主编:Missile Diplomacy and Taiwan’s Future--Innovations in Politics and Strategy(导弹外交和台湾的未来--政治和战略的创新),(澳大利亚:Strategic and Defense Studies Centre, RSPA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97)
42. “对
联合国改革方向的几点看法”,《中国与世界》(香港), 1997年第1期。
43. “国际规范与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国际政治研究》,1997年第2期。
44. “中、日、韩国家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梁守德等主编:《1996:国际社会与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45. “国家在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政治研究》,1996年第10期。
46. “Reflections on the Recent Tension in the Taiwan Strait”(对近来
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思考), 澳大利亚 The China Journal(中国研究), July 1996.
47.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Respect”(经济发展、
政治稳定和国际尊重)美国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国际事务研究), Spring1996.
48. “国家与发展:评《环亚太地区的国家与发展》”,《
中国书评》,1995年3月,总第2期。
49.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Political Détente:The Evolu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经济依存与政治缓和: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演变),与美国教授Susan Shirk合著,收入Susan Shirk和Christopher Twomey 编,The Asia Pacific Security Region:Links Between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lations (亚太安全区域:
经济关系与
政治关系的衔接),美国: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6年。
50. “从
美国政府处理
克莱斯勒公司破产危机看国家在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性质和作用”,《太平洋研究》,1995年第2期。
51. “
联合国与裁军”,收入王杰编,《联合国遭逢挑战》,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
52. “重新认识
中美关系”,《美国研究》,1995年第1期。
53. “The Making of Beijing's Taiwan Policy”(中国台湾政策的制定),收入美国教授郑敦仁等编,Inherited Rivalry:Conflict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继承的角逐:台海两岸间的冲突),伦敦:Lynne Rienner 出版社,1994年。
54. “Toward the Center:Implications of Integr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for Taiwan's Mainland Policy”(趋中现象:一体化与民主化对台湾
大陆政策的影响),美国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东北亚问题研究),1994年第1期。
55. “Privatization,Competition,or Else:An Alternative Model to Explain China's Economic Performance During the Reform Era”(私有,竞争,还是其他:探讨改革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成因),美国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当代中国),1994年第1期。
56. “China's Economic Reforms:the Triumph of Pragmatism”(中国经济改革:
务实主义的胜利),收入
悉尼大学政府与
公共行政系编,Beyond the Headlines:Politics,Australia and the World (
新闻标题之外:政治,澳大利亚与世界),1993年。
57. “Beijing's Perception of the Changing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Its Implications”(中国对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看法及其影响),美国 Asian Survey (
亚洲研究),1992年第3期。
58. “Between Sentiment and Reason:Current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in China”(在感觉与理智之间:当前中国
中美关系史研究),收入英国学者Priscilla Roberts 编,Sino-American Relations Since 1900(1900年以来的中美关系),香港:
香港大学出版社,1991年。
59. “Tranquillity by Default”(无为而静),美国 Asian Survey (亚洲研究),1990年第12期。
60. “九十年代的中国
对外经济关系”,《
国际政治研究》,1990年第1期。
61. “五十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内部关于对华
贸易政策的争论”,《
美国研究》,1990年第2期。
62.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中国对外
经济政策),收入
郝雨凡和
宦国苍编,The Chinese World View(中国人看世界),纽约:Random House出版社,1989年。
63. “From the Taiwan Strait Crisis to Sino-American Ambassadorial Talks”(从台湾海峡危机到中美大使级会谈),收入Harry Harding and Yuan Ming,ed.,Sino-American Relations,1945-1955:A Joint Reassessment of a Critical Decade(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美国:S R Books 出版社,1989年。
64. “中苏两国对国际关系的
新思维”,《
世界经济与政治》,1989年第10期。
65. “简析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缔结”,《美国研究》,1989年第1期。后分别收入丁明楠等编《新的视野:中美关系论文集3》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和
资中筠与何迪编《美台关系四十年:1949-1989》,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年。
66. “简析
外交政策的制定与评估”,《
国际政治研究》,1989年第1期。
67. “依附的结构”,翻译,《
世界经济译丛》,1989年第2期。
68. “The Dilemma of Power:The Cho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权力的两难:
人民共和国的选择),收入J. Barton Starr 编,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Its Birth,Growth,and Influence in Asia(
美国宪法:它的诞生,发展及对亚洲的影响),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8年。
言论观点
毛泽东时代中国让步更大更多
贾庆国说,我觉得我们在主权领土等问题上一点也不软。不少人有这样一种印象,认为毛泽东时代中国很强硬,而我们很软。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印象。毛泽东时代是口头上硬,实际上软。
贾庆国称,自己有位同事做了一个
比较研究,研究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我们在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上所做的让步,发现毛泽东时代我们的让步要大得多。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一种印象呢,因为毛泽东时代中国和
外部世界主要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尤其和
西方国家,因而那时说狠话是很正常的事。而我们的
对外关系主要不是对立的或敌对的,至少也是一种非敌非友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说狠话不合时宜,也不符合中国的整体利益。
贾庆国说,软和硬本身并不能够很好地去概括中国外交,也不是判断一个国家外交好与不好的标准。一个国家对外该软的时候就软,该硬的时候就硬。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该强就强,而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该配合就配合。
此评论在网上引起网民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