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frontier)是汉语词语,拼音:biān jiāng,出自《左传·昭公十四年》,两国间的政治
分界线或一国之内定居区和无人定居区(
无人区)之间宽度不等的地带。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朕在位三十五年,幸托天地祖宗,海宇升平,边疆无事。”
宋
司马光《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蚕收百箔桑蔽野,麻麦极望无边疆。”
边疆是一个地理概念。边疆包括陆疆和海疆。陆疆是指沿国界内侧有一定宽度的地区,必须具备下述条件的地区才可称之为陆疆地区,即一要有与邻国相接的
国界线;二要具有自然、历史、文化诸多方面的自身特点。
它是随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中国自
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出现过多次
大一统冠带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有战乱、有分裂,但每次战乱和分裂,都为下一时期更大范围的统一和发展准备了条件。因此,在讨论历史上的边疆问题时,应考虑如下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首先是指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相连接的省区;其次是以此为基础,上溯古代,参考历代
封建王朝边疆的实际情况予以
综合考察。这就是说,当代的中国边疆与历史上的中国边疆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但当代中国边疆又不能与古代的边疆简单地划
等号,因为中国古代疆域呈现着稳定性与
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
至于海疆情况比陆疆要复杂得多,按当今公认的国际法,海疆是指
领海基线以外的国家
管辖海域,包括
领海、
毗连区、
专属经济区和
大陆架等国家的管辖海域和岛礁。也有认为,海疆还包括有海岸线的省区和大陆海岸线至领海基线之间的海域。我们且将这种认识界定为大海疆观念。但从当前实际看,
沿海地区(包括一定宽度的
海岸带)通常是国家的
政治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把它划入边疆地区显得内涵过宽,但若是认识历史上的海疆,似亦无不可。
第一,边疆是一个政治概念,在中国历史上,
国家政权在这一区域的统治形式往往呈现两种极端局面,一种是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甚至是
军事管制;另一种则是高度的
地方自治。至于在某地实施那种方式,则是因地制宜或因时而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上的中国边疆在形式上是由国家政权的统治中心区到域外的过渡区域,即由治向不治过渡的特定区域。
第二,边疆有军事方面的含义,边疆地区是国家的国防前沿,即边防地区,因此在军事方面的
战略地位自然十分重要,在国家面临外部
军事威胁或武装侵略时就更为突出。
第四,边疆也有文化方面的含义。正是因为边疆地区在以上诸方面往往与内地有着不少差异,所以其区域
文化类型的形成是边疆地区
社会发展长时期、深层次演进的结果,与边疆地区的居民构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但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与外部的文化交流中,其
社会文化特点也会发生变化。
显然,中国边疆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只有综合地考虑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
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因素后,才能得出一个相对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