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隶属于
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
上党盆地西南侧,介于北纬35°53′~36°15′,东经112°27′~113°00′之间。全县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长子县属暖温带
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冷暖空气势力交替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截至2018年,长子县辖7镇5乡,县政府驻丹朱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子县
常住人口为298690人。
历史沿革
《尚书禹贡》载,尧分天下为九州,长子属冀州,舜时改属并州。
周,(前1046年~前221年),周文王封太史辛甲于长子。《汉书地理志》记有“长子,周史辛甲封邑。”
春秋时代,为晋之长子邑。《左传》“晋人执卫行人石买于长子”,即为此地。
秦代,秦统一天下后,将天下分作36郡时,署长子县,属上党郡,郡治设在长子。
西汉,沿袭秦制,置长子县,隶属上党郡。还有东南部的一部分地方属猗氏县。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因发生董卓之乱,上党郡治移至壶关(古壶关城即今潞州区
马厂镇古驿村),长子县受其管辖。
三国时代,为魏国领土,是长子公国。曹琬于黄初二年(221年)受封之处。其子曹昂袭位后,于嘉平六年(254年)转封丰王,遂成长子县。
晋代,置长子县,隶属上党郡。晋太元十一年(386年),五胡之一的鲜卑族慕容永将国都置于长子,国号西燕。历时九年后,西燕被慕容垂所灭,长子遂为后燕地。
北魏,置长子县,隶属上党郡。景明元年,改猗氏县为寄氏县。普泰元年(531年),划长子一部与寄氏一部合并,置乐阳县于乐阳村(今岳阳村)。长子县和乐阳县属上党郡。本县还一度成为封国,即建义年间,封刘灵助为长子县伯,后改为公。永安二年(529年),封李业兴为长子县伯。太昌中,封其次子遵祖为长子县伯。
北齐,长子、乐阳二县均废县名。新的建置更替及隶属不详。
隋代,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将寄氏县的县治移至长子县治,长子遂改为寄氏县。开皇十八年将寄氏县改为长子县,隶属于上党郡。
宋代,先属潞州,后在政和年间(1111-1118年),属隆德府。
明代,先属潞州,后在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属潞安府。
民国八年(1919年)属冀宁道,归山西省。
民间十六年(1927年)废道后,直属山西省。
抗日战争期间,初属山西省第五专员公署(公署设在长治城)。
民国三十年(1941年)秋到新中国(1949年)9月,先后归太岳行署第一专员公署(公署设在沁县松交村)和第二专员公署(公署设在晋城西周村)领导。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日寇侵占长子城,我抗日县政府主动转移到本县西部山区,现石哲镇境内的张、李家庄,隶属太岳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全县解放。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长子县人民委员会,属山西省长治专员公署领导。
1958年7月,长子、屯留两县合并为屯长县,长子县改为长子镇。同年10月屯长撤销并入长治市,长子为区联社。
1959年1月长治市实行分治,屯长复为县。
1961年5月屯、长分治,恢复长子县建置,仍属晋东南专区。
1967年4月4日,成立长子县革命委员会,受山西省晋东南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1981年8月成立长子县人民政府,属山西省晋东南地区行政公署领导。
1985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晋东南地区分为长治、晋城两市,长子县隶属长治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明代本县以坊、乡、镇、集并,实行乡、都、里制,县领坊、乡(镇、集),乡下辖都,都下统里。在城6坊2厢:崇文坊、理仁坊、遵化坊、集贤坊、仁和坊、安怀坊、迎恩厢、太平厢。全县计4乡18都84里,1镇2集。
清初沿用明制,县以下为乡,乡下为坊(厢),坊(厢)下为里,里下为甲。全县计4乡,8坊2厢,21里,188甲。清末改以乡为单位,乡下设有镇、集、铺、村、社、营,范围大小不定,均以自然地形划分。改制后,里甲仍存,但已不作为行政区划,只作为催粮交田赋的组织系统。
民国伊始,废清旧制,实行区村制。全县分5个区,区下统编村。区设区公所,区长由县指派。编村设村公所,编村长由村民推选。编村辖若干自然村。村下为闾,闾下分邻,由邻管户。全县共划编村50个,辖自然村315个。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侵占长子后,境内分为抗日根据地区、抗日游击区、敌占区、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均实行区村制。
民国三十年(1941年),全县共划分为5个区:第一区在碾张一带,第二区在石哲以西一带,第三区在南苏村一带。第四区在石哲以东至县城一带,第五区在县城至鲍店公路以东、长(治)长(子)公路以北一带。民国32年增设第六区,在长长公路以南至柳树、郭村一带。同年5月,色头、地河、布村、琚村、南张等5个编村划归建宁县。民国34年6月。划归建宁县的5个编村和长治县的8个编村移交长子县管辖,本县又增设第七区,在色头、琚村一带。至此全县共7个区,辖58个编村,335个自然村。区以下为编村,编村以下为村(自然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全境解放后,由7个区整编为6个区:一区驻碾张;二区驻刁黄;三区驻张店;四区驻城关;五区驻鲍店;六区驻南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全县区划再次调整为5个区:一区城关:二区南漳;三区张店;四区石哲;五区鲍店。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全县5个区,辖291个行政村。一区(城关)辖63个村;二区(南漳)辖56个村;三区(张店)辖53个村;四区(石哲)辖43个村;五区(鲍店)辖76个村。
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全县仍为5个区,辖166个行政村。一区辖37个行政村;二区辖32个行政村;三区辖34个行政村;四区辖25个行政村;五区辖38个行政村。
1953年开始,实行区乡制,全县仍为5个区,将原所辖166个行政村,改建为85个乡,乡下统村,计398个村。
1954年,撤销区的建制,保留一个小区,即“山岳区”。
1955年正式定名为“田家沟区”,辖13个乡,即:田家沟、岳阳、马箭、平泉、王村、常峪、西李村、刁黄、两都、良坪、横水、王庄、南湾。同年底撤销“田家沟区”。执行乡村制。
从1956年开始,实行乡村制。全县划为30个乡(镇),辖726个村。一直沿袭到1958年改建人民公社止。
1958年7月,根据山西省调整区划方案,长子与屯留两县合并为屯长县,8月下旬,在境内建立了10个人民公社。9月,各乡分别召开人民公社成立大会,实现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分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三级。11月,屯长县奉命并入长治市。长子为区联社,将境内原来的10个人民公社改划为5个人民公社,鲍店公社与屯留李高公社合并,划归屯留区联社管辖。境内5个人民公社分别是:长子(红星)人民公社,壁村(火星)人民公社,晋义(火箭)人民公社,南陈(灯塔)人民公社,布村(宏伟)人民公社。
1961年,将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生产队改为生产小队。
1959年4月,境内又复为10个人民公社,7月,鲍店公社由屯留管辖划回长子,王郭公社搬迁宋村,改称宋村人民公社。长子时为11个人民公社。1960年长子辖11个公社,319个管理区,726个生产队。
1961年6月屯长分治,本县辖19个公社,353个生产大队。同年11月。调整区划,增设岳阳、常张、郭村、南常4个公社,计23个公社,394个生产大队。
1962年以后,全县为23个公社。
1971年初沁水县的东峪公社、十里公社划入本县管辖,全县为25个公社。同年本县布村公社(15个大队),色头公社(3个大队)划入长治县。
1971年底又复归本县。
1979年原沁水县的东峪、十里两个公社复归沁水县管辖,本县时为23个人民公社。
1984年行政区划由人民公社变为乡镇。
1984年,政社分开,实行乡(镇)村制。全县23个公社改制为5镇18乡,即:城关镇、鲍店镇、东田良镇、色头镇、石哲镇,谷村乡、宋村乡、南张店乡、南漳乡、南常乡、岚水乡、草坊乡、碾张乡、常张乡、壁村乡、岳阳乡、王峪乡、横水乡、晋义乡、西堡头乡、大堡头乡、南陈乡、南郭村乡;原公社所属399个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行政村所属790个自然村。乡镇、村隶属关系,仍按原人民公社时期的行政区划。
2021年3月30日,长子县撤销岚水乡,整建制并入鲍店镇(以原岚水乡和原鲍店镇的行政区域为鲍店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鲍店南街村);撤销宋村乡,设立宋村镇,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南陈乡,设立南陈镇。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6月,长子县辖9镇2乡,县政府驻丹朱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南侧,介于北纬35°53′~36°15′,东经112°27′~113°00′之间,东西差337′,南北差22’。东西最长,东端南漳乡鹿家沟村至西端
石哲镇崖底村的小关道,长度约65公里;南北最宽处,南端色头镇庄里村的南沟至北端鲍店镇北郜村,宽度约37.5公里。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2%,占长治市总面积的7.4%。
地形地貌
长子县属黄土高原区,地处太岳山脉向上党盆地的过渡地带。长期以来,由于受地壳运动,内外应力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具有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海拔高度相差明显的地貌特征。在内应力作用的影响下,地势西高东低,沿太岳山脉由西向东倾斜。县境西部山地高峻,峰峦叠起。
长子县境内山的主脉起于
发鸠山,蜿蜒南北,似卧龙伏马,成为一堵天然屏障,一峰突起为方山,往北延伸为顶顶山,往南伸展为长子、沁水、安泽三县的分界地安太山,由此转折向东,到长子、沁水、高平的分界处为
仙翁山,继向东伸展到县境的东南沿线与高平、
上党区接界处为
羊头山。从这条主山脉中又分出十多条支脉。
在主脉与支脉的山谷间流出许多清泉水。这些泉水逐步汇合成
丹河、
浊漳河、雍河、
岚河,南北排列,西流东泻,流出境内,注入浊漳河,终归
海河,还有王村河、横水河东流西注,流入
沁河,终归
黄河。中、东、北部下沉,为平原地带,出现了土丘、河谷、平川等大的地貌类型。
在外应力作用的影响下,又把这些山脉、土丘上的物质剥离、搬运到河谷、盆地,逐步进行夷平,造成了高低崎岖、河道纵横、破碎复杂的地形。以高程为依据,全县可划为平川、丘陵、山岭三类地貌区。
气候
长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冷暖空气势力交替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春季干燥多风,十年九旱;夏季炎热多雨,雨热不均;秋季温和凉爽,阴雨稍多;冬季寒冷寡照,雨雪稀少。因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区域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当平川南漳、宋村、城关一带地区进入春季,柳树开始抽芽时,而同纬度的王峪乡一带高寒山区尚属晚冬气候,前后相差15~20天。
水文
长子县
地表水以发鸠山主峰方山为界,东属海河水系,浊漳河、岚河、丹河、雍河、陶清河自西向东注入漳泽水库;西属黄河水系,横水河、王峪河自东向西汇入沁河。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长子县境内野生
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属太岳山植物区系。有乔木:
油松、
侧柏、
白皮松、
红松、
小黑杨等40余种;灌木:
荆条、陈柳、连条枝、
酸枣、
沙棘等150余种;牧草:鹅冠草、
红豆草、
白羊草、
紫花苜蓿、
苔草等86余种;药物:
黄芩、
黄芪、
党参、
苍术、
柴胡等;野菜:
苦菜、甜苣、
苜蓿、
地皮菜、
地椒等;花卉:
紫荆、
绣球、
丁香、
刺梅、杨桃梅等。
动物资源
长子县境内野生
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禽类:
野鸡、
黄鹂、
石鸡、
斑鸠、
画眉等;兽类:
狼、
狐狸、
獾、
黄鼠狼、
野兔等;爬虫类:
蛇、蜥蝎、
壁虎等;两栖类:
青蛙、
蟾蜍等;昆虫类:
蚂蚱、
蚊、
马蜂、
蟋蟀、
瓢虫等;水生类:
草鱼、
黄鳝、
鳖、
虾、
螃蟹等;此外,还有
蝙蝠、
蜈蚣、蚰蜒、
蜘蛛、
蝎子等。
矿产资源
长子县境内矿藏资源,现已探明的有
煤炭、
泥炭、
铁矿、
硫铁矿、
耐火粘土、
钛矿、
重晶石等7种。已经开采利用的有煤炭、硫铁矿、铁矿、耐火粘土,都集中在县城南部。除煤炭外,多为贫矿。
煤炭:长子县境地下均储藏有煤炭。煤炭储量为37亿吨。境内矿床属沁水煤田,煤品主要是高发热量“无烟煤”,“3号煤”层埋深为100米,“15号煤”层为232米,可采层数1~6米。
硫铁矿:位于县境东南部色头和东田良的河峪一带,储藏量约600余万吨,分布面积105平方公里,可采厚度为1米。含硫15~20%,最大含硫24%。矿石构造呈块状。
锰铁矿:位于县城东南部王家庄一带,矿体赋存于二迭系上石盒子组下段地层中,储量28.8万吨,铁含量18.36~43.12%。
泥炭:位于县境北部的岚水和东部的东旺一带。储量9.81万吨,矿品为D级。分布于岚水泥炭的矿层产于中更新统顶部,有兰褐色层状,黑色土状结构。体轻者为优质矿。含有高等植物遗迹。体重者为劣质矿。矿体呈东西延伸,平均厚度0.565米,储量为3.5万吨。分布于东旺泥炭的矿层产于中更新统顶部及上更新统底部。矿层厚约1.1~1.2米,储量为6.31万吨。灰白色、灰褐色泥炭质轻,较黑色者质优。含有树籽、树根等植物化石。
钛矿:位于长子县境西部
石哲镇老圪倒一带。矿层厚0.15~0.3米。矿物以硫铁矿为主,有铬石、金红石、独居石、磷灰石、白钛石、赤铁矿及褐铁矿,放射性强度达100~400Y。
重晶石:位于县境北部的碾张一带,矿层厚2~10米,矿纯度90%以上。
耐火粘土:产于县境东南部的南张河、河峪一带。县陶瓷厂用来生产陶瓷及耐火砖。
水资源
长子县境内地表水,有
浊漳河、
岚河、雍河、陶清河、
丹河等为常年性河流,由西向东流入长治境注入漳泽水库。另有王峪河、横水河,自东向西流入安泽境内汇合注入沁河。还有两座中型水库。申村水库,座落在浊漳河中上游,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城10公里,总库容2232万立方米。鲍家河水库,座落在岚河上游,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城16公里,总库容1340万立方米。全县地表水总储量为0.79亿立方米。
长子县境内地下水属于中埋裂隙孔隙水区,水的埋深5—10m,水的流向与地面水径流一致,水位等深线海拔标高934.6~941.1米,相对高差0~6.5米。山间小泉小水出露很广,几乎沟沟皆有。地下水补充条件主要靠河流,以及申村水库灌区的渗透和大气降雨。
土地资源
长子县山区面积260.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5.3%;丘陵面积316.3平方公里,占30.2%;平川面积459.9平方公里,占44.5%。全县共有耕地面积68.9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4.6%,其中牧草地38万亩,林地27.8万亩,
水浇地14.1万亩。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总人口为366459人,比上年末增加1832人。性别比(女=100)为102.88。城镇人口比重36%,比上年增加3.5个百分点。全年全县出生人口3545人,
人口出生率为9.7‰,死亡率为4.69‰,
自然增长率为5.01‰。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子县常住人口为298690人。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 289165 人,比去年末减少 3170 人。城镇人口比重 38.10%。全年全县出生人口 1760 人,人口出生率为 6.05‰,死亡率为 11.76‰,自然增长率为-5.70‰。
经济
综述
2018年,长子县地区生产总值1637400万元,比2017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451万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103万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402846万元,增长10.4%。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8.1:67.4:24.5调整为8.1:67.3:2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682元。
2018年,长子县财政总收入433980万元,同比增长7.3%。一般预算收入133238万元,增长10.97%。税收收入110669万元,增长7.5%。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共计完成税收102842万元,增长8.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1249万元,增长49.4%。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192268元,增长59%,民生支出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70.88%。
2018年,长子县城镇新增就业293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84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3%。
2018年,长子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2元,比上年增长6.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30元,比上年增长8.3%。
2018年,长子县固定资产投资647167万元,增长1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08499万元,增长31.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2852万元,占总投资的2%;第二产业投资322503万元,占总投资的49.8%;第三产业投资311812万元,占总投资的48.2%。
2018年,长子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全年全县在建固定资产计划总投资247.3亿元,本年完成投资64.7亿元。
2018年,长子县房地产完成投资128330万元。
2020年,长子县地区生产总值1795717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327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78941万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510449万元,增长2.24%。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7.6:64.4:28调整为5.9:65.7:28.4。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3027484 万元,同比增长 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0640 万元,同比增长 7.2%;第二产业增加值 2229104 万元,同比增长 9.6%;第三产业增加值627740 万元,同比增长 5.0%。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上年的 5.2:74.9:19.9 调整为 5.6:73.6:20.8。
第一产业
2018年,长子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5.95千公顷,粮食种植面积30.39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8.18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0.86千公顷。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56千公顷,其中,蔬菜种植面积3.94千公顷。
2018年,长子县粮食产量221444.2吨。其中,夏粮5512.5吨,秋粮215931.7吨。全年蔬菜产量219821.8吨。
据抽样调查,2018年长子县生猪存栏78600头,出栏140746头;牛存栏4460头,出栏3391头;羊存栏75058只,出栏57901只;家禽存栏270.1万只,出栏265.8万只。
2018年,长子县肉类总产量16160.5吨。其中,猪牛羊肉12590.3吨。全年禽蛋产量37020.5吨。
2018年,长子县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740.9吨,地膜使用量448.1吨,农村用电量9079.7万千瓦时,农用柴油使用量2925.6吨,农药使用量267.2吨。
2018年,长子县农林牧渔总产值227011.7万元,增长1.37%。其中,农业总产值162460.6万元,增长3.59%;林业产值2479.7万元,下降4.3%;牧业产值58478.1万元,下降4.06%;渔业产值993.2万元,增长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00万元,增长7.26%。
2020年8月,入选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 170640 万元,同比增长 7.2%。
第二产业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64825万元,增长8.79%。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253万元,下降40.23%;重工业增加值1062572万元,增长12.37%。工业产品销售率98.54%,与去年基本持平。实现利税575549万元,下降10.1%。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486万吨,下降1.66%;洗煤793万吨,增长4.8%;配合饲料9282吨,下降38%。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4918万元,增长9.38%;实现利税575549万元,下降10.1%。亏损企业亏损额69985万元,是去年同期的3.7倍。
2018年,长子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722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547.4万元,是去年同期的5倍。
2018年,长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51.6万吨标准煤,增长6%;电力工业生产57484.73万千瓦时,增长8.93%。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2229104 万元,同比增长 9.6%。
第三产业
2018年,长子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969.6万元,增长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1087.7万元,增长7.7%;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8881.9万元,增长8.2%。
2018年,长子县批发零售业完成商品销售额615688.1万元,增长9%;住宿餐饮业完成营业额40188.8万元,增长10.5%。
2018年,长子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921万元,下降11.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67万元,增长0.9%;电信业务总量13154万元,下降12.8%。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72289户,增长26.6%。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8147户,增长6.2%。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44520万元,比年初增加151441万元,增长6.3%。其中,住户存款1088628万元,比年初增加125045万元,增长4.5%;企业存款112686万元,比年初增加18252万元,增长37.7%;政府存款113203万元,比年初增加8141万元,增长5.4%。各项贷款余额651026万元,比年初增加64416万元,下降7%。其中,住户贷款168723万元,比年初增加52582万元,增长11.3%;企业贷款482303万元,比年初增加11834万元,下降13.7%。
截至2018年,长子县共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891个。接待国内外游客385.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2500万元。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627740 万元,同比增长 5.0%。
政治
牛志强:长子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燕:长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张建军:长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蔺际武:长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挂职)
王瑛:长子县监察委员会主任
李帅:长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王云锋、王海波、师建堂、苗鹏、谢张梁:长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交通运输
长子县古为晋豫通衢、秦晋通衢,县城距市区仅20公里,是全市“1+6”上党城镇群县区之一。
青兰高速(原
长临高速)、省道228、326穿境而过,太焦铁路、
晋中南铁路在此交汇,晋中南铁路沿线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建在长子。境内共有道路375条847.5公里。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公路线路通车里程达到879.026公里。其中,省级公路92.62公里,县乡级公路406.339公里。全年全县完成农村公路路面改造工程380.07公里。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民用汽车保有量42781辆,其中,私人汽车42628辆。年末民用轿车保有量3.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37785辆。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
农业机械总动力156254千瓦,下降2%。机械耕地面积41511公顷,增长13.6%;机械播种面积39432公顷,增长14.9%;机械收获面积17333公顷,下降0.9%。全县农机服务收入7538万元,与去年持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共有
艺术表演团体67个,文化馆1个,
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9万册,档案馆1个,农村书屋实现399个行政村全覆盖。全县广播电视台1座,年末全县接收数字信号用户达到47635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62.2%。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各级各类学校共86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6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62所。全县在校学生44016人,教职工3451人。2018年高考二本达线人数1069人。
科技事业
2018年,长子县受理专利申请81件,是去年同期的2.8倍。全年全县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2项,
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644万元,增长12%。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对14家企业实施了产品认证。全县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493台件。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病床位133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25张。卫生技术人员860人。其中,
执业医师和
执业助理医师448人,
注册护士508人,药剂人员43人。乡镇卫生院14个,床位340张,卫生技术人员169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18年,长子县成立乡镇体育工作站14个,各类体育协会22个,基层健身辅导站440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88人。全年共参加市级以上活动比赛18次,获得各类奖项2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2个,市级12个。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5664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30898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194766人。年末全县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808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0075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823人,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9252人。参加失业保险27938人。参加工伤保险43122人。参加生育保险26101人。
2018年,长子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740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839.98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0901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972.1万元。
截至2018年末,长子县有各类福利单位21所,收养651人。
历史文化
民间社火文化
民间广场艺术,亦称民间社火,俗为“闹红火”、“耍故事”。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长子县流行于民间的传统广场艺术主要有
龙灯、扛桩、
抬杠、
狮子舞、
踩高跷、
跑旱船、
二鬼扳跌、
扭秧歌、
打腰鼓、挂花灯、八面锣鼓、爬山虎、独龙驹、
打花棍、
跑驴、武术队、
彩车等20余种。
龙灯;龙灯整体为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均以竹编架用彩纸或布装饰彩绘而成龙型。平年12节,闰年13节,长10米多,每节安装有木棍一根,以供舞龙者手持。表演以跑阵为主,常见的有长蛇阵、三碰头、二龙出水、二龙戏珠、拉不断、凤凰双展翅等队形,舞龙时体内分段点燃蜡烛也有以干电池点放灯泡者,映衬龙体鳞角并伴以号角、烟火,如龙吟时出现吞云吐雾之状。龙灯舞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就有,以元宵节活动为主,沿袭至今。
扛桩:始于明代,初流行于东旺村一带。由扮妆者和扛桩者组成。扮妆者为俊美的小女孩,身着古装,手摇彩扇,衣裙遮盖全身,下面另做假脚,悬于杆上,地面扛桩者为强壮男子,肩扛背卡,将杆和女孩扛起来在吹打乐伴奏中扭舞,前三后四,左右相转。一行少则十桩,多则几十桩,有的每个扛桩还伴随一把彩伞,持伞者随扛桩者在八音会吹奏中翩翩起舞,鼓乐齐鸣,五彩缤纷,十分好看。较好的扛桩有东旺村、同旺村、谷村等。
抬杠:由杠箱和杠杆组成。以杠箱为基础,箱上竖一根高4米多的杆子,并装各色彩绸,纸花和福、禄、寿、喜等字及照脸镜等。从下到上排列装饰为锥形艺术体,顶端插一把特制大鸡毛掸子。表演时,两男青年前后抬杠,一起一伏,缓缓行进。两侧各有俩打扮得美丽的女子各扯一根拉链,随节奏起舞,喜笑颜开。后来,有的抬杠改成抬人,俗称“二人抬”,有的抬七品芝麻官,有的抬美猴王,有的抬亭台楼阁模型扭舞,远看似空中楼阁忽隐忽现。
狮子舞:狮子舞流行于全县城乡,分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舞着意刻划狮子的温驯情态,武狮舞重点表现狮子的勇猛性格。一般由两人共披1张人造狮子皮毛。表演时,狮前有1人手持绣球引逗、戏舞,称“狮子滚绣球”。
高跷: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叫“长跷”。传至清代改称“高跷”。50年代在县普遍流行,表演形式多样,踩技不断翻新,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题材。
旱船:始于唐代,原为一种祭祀形式,每逢农历二月二,村民用秫秸和纸糊制船形祭祈,伴以舞蹈表演,象征撵走干旱,谓“撵旱船”。现代旱船一般由两人分乘1个假舟化妆表演,1少女坐船,1船翁划船。行走间载歌载舞,跑动时左右穿插,饶有风趣。春节、元宵节期间多有此项活动。扮演节目多为戏曲故事,如《水泊梁山》、《打渔杀家》等传统故事,也有扮演《百万雄师过大江》、《丰收船》、《抗旱船》等节目。
二鬼扳跌:实为单人舞。将两个小鬼模型捆在扮演者身上,扮演者上下、左右翻滚于地,做出各种舞姿,表现二鬼扳跌的神态。新中国成立后,大都将小鬼模型改为男、女模型或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模型。
秧歌舞: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进驻本县时传入。舞步基本是“十”字形步,男女老少皆易掌握,老百姓中也很普及。除群体秧歌舞外,后有大头秧歌,舞者戴一特制大头面具,表演幽默风趣。《大头和尚戏柳翠》、《猪八戒背媳妇》等舞在县非常流行。还有小车秧歌舞,生活气息浓郁。过去小车舞,主要用车推人。80年代后,增加了拉车者,车上载满丰收果实,成了庆丰收的双人舞。也有小椅子舞,两个青年男子抬1把装饰的彩椅,上坐花枝招展的少女,抬椅青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腰鼓:新中国建立前,搞战地军民联欢娱乐已有演奏,至60年代渐次普及。其鼓点整齐、活泼,演阵多姿多变,舞步轻盈舒展。
花灯:长子县花灯品种繁多,民间制作也以精巧著称。常见的有
花篮灯、绣球灯、
宫灯以及各种动物、植物、建筑造型而做的纸灯。后发展有纱灯,透明度强。80年代后,一些厂矿企业制作有各种各样的机械灯,操作自如,灯人表演逼真。
八面锣鼓:清乾隆四年(1739年),天旱苗枯,民不聊生。百姓为求生存,便敲锣打鼓去祈祷神仙保佑度过荒年。开始产生于鲍店镇一带,后流行于全县。解放后,成为庆元宵、集会游行的一种民间娱乐。因为要八面铜锣、八对饶镲并配大鼓同时敲打,故名八面锣鼓。
彩车:原为
太平车,其制作以竹木成长方形车架,外罩各色花布,再置假肢盘坐其上。表演者置身车中。系车于腰,掩其下身。推车者或扮男丑,或扮花彩丫环,与车上小姐、新妇之类角色相谐成趣。多表演《娶亲》、《回娘家》等故事。表演时锣鼓烘托,插科打浑,喧呼成戏。80年代后,彩车进行革新,采用电器化设备,汽车加棚顶,彩绸围脚,装饰成彩车,进行表演。每逢喜庆节日,城镇、乡村、街道、广场均有彩车表演。较大的厂矿、学校、乡镇以及县级机关都装饰有宣传内容不同的彩车。
风景名胜
综述
长子县旅游景点有:
法兴寺、
崇庆寺、
发鸠山、
仙翁山、
羊头山等。
主要景点
法兴寺
法兴寺座落于县东南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1986年被国家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始建于北魏神鼎元年(401年),法兴寺因旧址座落于长子县慈林山坳,故初名慈林寺。
唐上元元年(674年)高宗李治敕赐寺额:广德寺。宋治平年间更名为“法兴寺”沿用至今。寺内现存文物主要有石塔、木构建筑、彩塑、碑刻、琉璃、木雕等六大类。其中尤以被誉为“法兴寺三绝”的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宋塑十二圆觉像久负盛名。
法兴寺是长治市范围内建筑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的古寺庙群。
崇庆寺
崇庆寺在县城东南22.5公里紫云山脚下。寺后山峰环耸如屏,寺前松柏簇拥。山巅立有明代中州范志完所书“紫云山“石碑。
崇庆寺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寺分前后两院,后院中有天王殿,四天王横眉怒目,威武壮观。左右卧佛殿与三大士殿,西北隅为地藏殿,千佛殿居后院正北,梁架斗拱均属宋制。殿内有佛、菩萨像三尊,西壁悬塑人物局部残坏。西配殿内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塑大力士及十八罗汉像,西垛殿内明初塑地藏菩萨与十王像,塑造技艺甚佳。
发鸠山
发鸠山,位于县城西约 25公里处,由三座主峰组成,奇峭的山峰逐次排列,像三尊傲立苍穹的巨人,蜿蜒南北,雄伟壮观,山头雾罩云腾,翠奔绿涌,颇有仙境气势。发鸠山有着美丽的传说。上古时
共工和
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发怒后头触“不周山”使天柱折,地继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不周山”就是发鸠山。
仙翁山
仙翁山树化石森林公园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仙翁山上,区域范围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总面积达2047公顷。该保护区内分布有树化石群7处,现露出树化石90余棵,未露出的树化石正待探测,其中最长的达14米,最粗的直径有1.24米,是北京中山公园内存放的树化石的4倍;最小的长4米,直径0.34米。
羊头山
羊头山位于县南部的色头镇与晋城市、高平市、上党区交界处,距县城21公里。远望峰如羊头,塔形羊角,故名羊头山。在羊头山主峰二塔南面不远处,是羊头山久负胜名的石刻造像塔。这种形制的石塔在中国极为罕见。整座石刻造像塔由三块巨石叠成,下为卧羊,中为佛龛,上为瓦陇式屋顶,龛内置一佛二菩萨,属北魏风格。
荣誉称号
长子县先后获得“千年古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和“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0年3月19日,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1年4月1日,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推评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公示名单。
2022年4月,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
2022年11月,被命名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