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会议是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因而,与
信息不对称相伴,发生
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很高。
运作模式
本稿利用中小企业厅实施的“
金融环境实态调查”中的微观数据,对企业通过非存款性金融机构融资是否诱发了
道德风险进行
实证分析。(1)、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额度和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行业的总资本经常
利益率维持在高水平。另外,分支机构数量未见减少,观察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方面的数据难以判定市场的萎缩。
(2)、运用Bivariate Probit Model分析单个各中小企业数据的结果发现,获得非存款性金融机构融资的企业在1年后陷入资不抵债的概率很高。凭此结果可以认为,利用非存款性金融机构融资的企业选择从事
高风险的业务而增加了发生
呆账的可能性。计量分析的结果暗示有道德风险问题发生。
常见类型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流程
非
存款性金融机构的
资金来源和存款性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不一样,主要是通过发行证券或以契约性的方式聚集
社会闲散资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一般包括:保险公司、
养老基金、证券公司、
共同基金、
金融公司等。
1、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是采用公司组织形式的保险人,经营
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是依照中国保险法和
公司法设立的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的企业。中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为
股份有限公司和
国有独资公司两种。
保险公司可以这样分类:
再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对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进行分散和转嫁。
(一)
财产保险业务,包括
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
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
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
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核定。保险公司只能在被核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保险公司不得兼营
保险法及其他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以外的业务。
2、
养老基金 养老基金的全称为养老保险基金,它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称
养老保险制度。就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来看,它是在劳动者年老体弱
丧失劳动能力时,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
社会体系.如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审批手续后,就可以享受
养老金待遇了。
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共同负担,由
社会保险事业中心筹集并管理。企业上缴本企业
工资总额的20%,劳动者按自己上年的工资总额的8%上缴,所谓国家负担这一部分,没有具体额度,只是体现在税收上,既上缴28%部分不用纳税了。
3、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规定,经国务院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从事证券经营业务的
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它是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种,是从事证券经营业务的法定组织形式,是专门从事
有价证券买卖的
法人企业。分为证券经营公司和
证券登记公司。
依中国公司法的规定,证券公司从它成立的时候起就按照
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管理,以使证券公司能够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
产权清晰、风险自负、权责分明、
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担负起证券公司在
证券发行与交易中的责任。
它具有
证券交易所的
会员资格,可以承销发行、
自营买卖或自营兼代理买卖证券。普通投资人的
证券投资都要通过
证券商来进行。从证券经营公司的功能分,可分为
证券经纪商、
证券自营商和
证券承销商。
①证券经纪商。代理买卖证券的
证券机构,接受投资人委托、代为买卖证券,并收取一定
手续费即佣金。
②
证券自营商。自行买卖证券的证券机构,它们资金雄厚,可直接进入
交易所为自己买卖股票。
③
证券承销商。以包销或代销形式帮助发行人发售证券的机构。实际上,许多证券公司是兼营这3种业务的。按照各国现行的做法,
证券交易所的
会员公司均可在交易市场进行自营买卖,但专门以自营买卖为主的证券公司为数极少。
中国的证券公司,多是集承销、经纪、自营三种业务于一身的综合性经营机构。截至1997年底,中国共有专营
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90家,兼营证券业务的
信托投资公司237家,
证券经营机构下设的证券业务部2000多个,在证券经营机构从事证券业务的人员十万多人。
灵活性
相对于前几年的
经济形势,2008年
中国经济的最大特点是
不确定性大大增强。
第一个不确定性是美国
房地产泡沫破灭、
次级债危机及由此导致的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这次危机,根本原因是美国长期维持低利率的
货币政策,而
房地产市场的衰退是重要的
导火索,高度依赖于
评级机构评级的
金融体系则加剧了危机的严重程度。虽然
次级债产生的损失较为严重,但危机主要发生在
虚拟经济领域,损失大体还在金融机构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本轮危机是否对
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并引发世界性的危机,取决于一是金融机构的业务调整,是否大幅削减
消费信贷,从而影响美国的
消费水平。二是金融机构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包括
资本充足率下降引起的
信用创造能力下降,产生的
信用紧缩可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当前
债券担保(保险)商的信用状况及房地产市场走势是关键。
美国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是各国金融机构因持有的次级债等信用级别下降的资产而产生的
直接损失,一旦超过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将导致这些金融机构收缩
信用扩张。二是金融机构的跨境
资金融通,也会受此影响产生一定程度的收缩。三是通过国际贸易和
直接投资联系产生影响。不仅
直接出口美国及间接出口美国的
贸易量下降,而且企业的跨国
投资规模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出现下降。
从对中国的影响来看,虽然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的次级债损失加大,但
总体规模并不大,仅使其利润有所减少,并没有因此产生信用扩张的收缩现象。当前更重要的
影响因素是国内信贷额度控制引起的信用扩张
调整问题。中国的
国际借贷规模也不大,且国内流动性仍过剩,这条渠道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大,甚至并不完全是不利影响。
从贸易量来看,出口规模有所下降,但美国市场在中国出口份额中占比有所下降,欧盟、
新兴市场国家等地的出口份额上升较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
内生性,加上贸易链条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发生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并不大。当然,
国际经济的疲软,中国前期
出口退税、
加工贸易等一系列
政策调整与
人民币升值的滞后影响,出口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并不大。在
国际分工格局、国内储蓄投资失衡没有根本改变前,
贸易顺差出现逆转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美国的
次级债危机是否会加剧流动性流入中国,也需要认真分析。
美联储的政策转向降息,向
市场提供流动性。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成为世界
流动性过剩的又一根源,但当前更重要的是
信用危机,是金融机构的
资产负债表调整,而不是简单的
流动性危机。
金融机构被迫进行信用收缩,出现包括
资本金在内的资金紧张。
发达国家更有可能收缩而不是增加流入
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产油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确实有可能加大流入发展中国家,也有可能更加谨慎投资。但如果美国次级债危机得到缓解,大量资金转向美国却是更有
可能发生的事。为此,应密切关注国际资金的流向,防止流出入中国的跨境资金出现大起大落。这将影响中国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包括
经常项目、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错误遗漏等项目的规模和方向。
第二个不确定性是通货膨胀压力问题。2008年一月份
CPI达到7.1%,二月份受
冰雪灾害的影响,可能会更高。需对
通胀压力引起高度重视的,一是社会大众的
通胀预期。由于
物价上涨主要集中于食品领域,是大家日常感受较明显的领域,社会中已形成一定
通胀预期。2007年第四季度人行城镇储户
问卷调查显示,64.8%的被调查者
预期价格上涨,为有调查以来的历史最高。在
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中,通胀预期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可能形成现实的通胀。二是在食品、能源、原材料价格仍高位运行时期,
工资收入的增长、
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实施,导致企业的运行成本加大,增加了物价上涨的压力。此外,对能源、环保等的改革,也产生了一定的通胀压力。总的看来,经济体内在的通胀压力并不大,但通胀预期及政府相对可控的相关改革产生的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加上去年的
翘尾因素,通胀将不容乐观,需密切关注。
第三个不确定性因素是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虽然历史上固定资产投资反弹与政府换届有一定的关联性,2007年也出现了
新开工项目一定程度的反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
项目计划总投资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分别
同比增长21.3%和28.7%,但在强调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否也会延续这种规律,这种反弹压力有多大,也需观察。此外,还出现了严重的冰雪灾害,灾后重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也将产生一定的正面推动作用。但2008年出口可能出现的波动、劳动力等
要素成本的上升,特别是与外资相关的优惠政策调整,对民间和
外商投资可能造成一定的
负面影响,甚至仅是经济不确定性预期的增强,也可能对
投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2008年的投资增速将取决于这正反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总的来看,在社会流动性仍过剩的环境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仍较大。
此外,中国资产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加大,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所有这些都使2008年
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显著加大。
总之,2008年将是世界和中国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一年。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
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但仍将会维持高速增长。有必要密切关注世界和中国经济走向,尤其是其中的预期因素,在坚持
从紧货币政策方针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至少在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应如此。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影响
首先,
外汇占款在理论上反映的是央行在取得外汇过程中向社会实际投放的
基础货币规模。虽然外汇占款是中国当前
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当前各种冲销手段最终
共同决定了基础货币的
净投放规模。央行基础货币的净投放量和商业银行的货币
创造能力(
货币乘数),加上货币的使用效率(
货币流通速度),都对社会
信用创造有影响,共同决定
社会资金的宽裕程度。2003年以来,外汇占款的增加持续快于基础货币的净投放,反映了央行通过各种渠道
对冲外汇占款增加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
更重要的是,用
外汇储备注资商业银行,
中投公司的
资本金注入,使用外汇缴存
法定存款准备金,甚至
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
货币掉期等活动,都会引起外汇储备和
外汇占款的变动。这些因素引起的外汇占款波动,并不反映
国际收支,尤其是
热钱的波动,有些甚至不会引起
基础货币的波动,仅仅是央行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转换,并不决定社会的货币创造。其中,中投公司成立前,外汇储备注资金融机构,引起央行外汇占款与
其他资产之间的转换,并不直接改变基础货币规模。使用外汇缴存
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表面上减少了外汇占款的增长和基础货币的投放,实际上却是使外汇直接具备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功能,是外汇对人民币基础货币的一种替代。中投公司
资本金的注入,是将央行的外汇占款转化为持有
特别国债,为央行冲销基础货币提供了新的工具,并不直接改变基础货币的规模。央行参与的
货币掉期,同时影响
外汇市场和
货币市场,是
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工具,本质上是调整
外汇占款在时点上的分布。
其次,外汇占款仅反映央行
外汇头寸的变化,影响的仅是
基础货币,更多的是当前所选择的
汇率制度和
汇率政策的反映,是
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的集中表现。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也具有
信用扩张能力,且先于央行创造出
存款货币,央行外汇占款增加吐出的基础货币,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信用扩张给予了支持和放大。
经常项目顺差,将直接引起中国
对外资产的增加,这部分对外资产进入银行体系,就形成相应的
外汇存款或者外汇(客户结汇)。当客户向
银行结汇时,银行就会以此外汇为基础,直接创造出等量的人民币存款。不论是客户结汇,还是客户外汇存款,都最终形成银行的
外汇资产,银行对其所持有的外汇资产,既可以通过向人民银行(导致
外汇占款增加)或者向其他金融机构出售(改变
基础货币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布),转化为
人民币资产,也可直接进行外汇贷款等
信用创造。还可以以此作为人民币
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不影响外汇占款科目),相当于获得基础货币。不论采取何种模式,都会产生货币创造,但对外汇占款的影响却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