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崇仁(1923年—2015年3月9日),男,又名马金仁,父
马连良,京剧净角。 11岁被送到中华戏曲专科职业学校进行学习,最初学
花脸,后来跟随
何连涛先生转为武生,后又改学老生。1957年拜
侯喜瑞为师,学习侯派花脸。 有两儿两女,其中长子马伟民在1959年考上了天津戏校学习花脸,一学就是8年。此后,被分到了天津建华京剧团,并于1973年加入了天津市京剧三团,直到1996年退休。长孙马铮在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工作,虽然没有唱戏,但也算是在京剧行当里工作。外孙女兰斓曾在小时候学了多年的老生和老旦,小孙子马俊男学习老生。
个人简介
科班院校
11岁就读于中华戏曲专科职业学校 金字科 学生 最初学花脸,后来跟随
何连涛先生转为武生,,后又改学老生。
1933年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习净行,而后搭入其父马连良领衔的扶风社。
有两儿两女,其中长子马伟明在1959年天津戏曲学校学习。,一学就是8年。此后,被分到了天津建华京剧团,并于1973年加入了天津市京剧三团,直到1996年退休。长孙马铮在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工作,虽然没有唱戏,但也算是在
京剧行当里工作。外孙女兰斓曾在小时候学了多年的老生和老旦,小孙子马俊男学习老生。
2015年3月9日凌晨5时许,著名京剧演员马崇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活动年表
1939年10月5日,农历
己卯年八月廿三日:
李鸣盛、梁雯娟首次登台
李华亭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准备让独生子李士琳粉墨登台。这期间
梁花侬也正为让她学旦角不久的二女儿梁雯娟筹划在京组班演出。李华亭和梁花侬商量,让李鸣盛和梁雯娟合作,首次登台献艺,演于前门外
广德楼戏园。首演前,李华亭请老翰林周养庵为儿子起艺名,遂用 “鸣盛”二字,从此李士琳改名为李鸣盛。
当日《新民报》对此以“梁雯娟等组班,李鸣盛、马崇仁各演名奏”为醒目标题,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谈到李鸣盛时,写道:“李鸣盛为李华亭氏之长公子,十四岁(实为十三岁)唱老生,艺兼谭马,聆其清唱者,靡不叫绝,许其为非池中物。此次与梁雯娟合作,同行组班,特选其得意名奏之捉放曹。鸣盛之登红氍,此为处女作,饰
陈宫,由
裘盛戎饰曹操,
哈宝山饰
吕伯奢,更足增色矣”。同时登出了
李鸣盛的便装照片。
演出剧目
《铁龙山》(马崇仁)
《捉放曹》(李鸣盛饰陈宫,裘盛戎饰曹操,哈宝山饰吕伯奢,
耿少峰操琴,
白登云司鼓)
1956年9月1日,农历
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一天
孙毓堃、马崇仁分饰费德功,黄元庆、
谭元寿、
姜铁麟分饰
黄天霸,
钱宝森饰关泰,
郝寿臣饰金大力,
筱翠花饰张妈,李小春饰贺仁杰,
梁益鸣饰施公,
李韵秋饰
张桂兰,
马长礼饰秦义成
1956年9月2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二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
怀仁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
演出剧目
1956年9月3日,农历
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三天
1956年9月4日,农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四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
北京市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演出戏票每张最高价为人民币三元。
演出剧目
《四郎探母》(
李和曾、
奚啸伯、
陈少霖、
谭富英、
马连良分饰
杨延辉,
张君秋、吴素秋分饰铁镜公主,
尚小云饰
萧太后,
李多奎饰
佘太君,
姜妙香饰
杨宗保,萧长华饰二国舅,
马富禄饰大国舅,
马盛龙饰
杨延昭,
李砚秀饰孟金榜)
1956年11月,农历
丙申年:张君秋加盟
北京京剧团张君秋欲与北京京剧团合作,于是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共同组团,正式成立了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仍为团长,谭富英、裘盛戎为副团长,增加张君秋为副团长。主要演员有李多奎、
马富禄、
张洪祥、
周和桐、
慈少泉、
李四广、
杨盛春、
马盛龙、黄元庆、
李世济、
小王玉蓉、
谭元寿、
马长礼、
高宝贤、李毓芳、
茹富华、马崇仁、
马艳芬、刘雪涛、
闵兆华、
杨少春、
郝庆海、
陈少霖(原京剧三团副团长)、
钮荣亮、
蒋元荣等。
1959年6月3日,农历
己亥年四月廿七日:
马连良收
梁益鸣为徒
马连良收梁益鸣为徒,授业拜师典礼举行,参加者有
张梦庚、马富禄、
李洪春、
贯大元、
于连泉、
曾平、
梅兰芳、
张仲翰、
侯喜瑞、李桂春、
萧长华、
郝寿臣、
马彦祥、
马少波、
李多奎、
徐兰沅、
钱宝森、茹富华、于永利、周益瑞、
言少朋、马崇仁、
李慕良、魏静生、
雪艳琴、
谭富英、
张君秋、
叶盛章、
刘连荣、
袁世海、
裘盛戎、栗金池、
李少春等。
1984年11月,农历
甲子年:纪念喜(富)连成科班创立八十周年筹备组成立
纪念喜(富)连成科班创立八十周年筹备组成立,成员有:袁世海、
王世续、
高世寿、
谭元寿、马崇仁、
刘元彤、黄元庆、
蒋元荣,
尚长春、
马长礼、
钮骠、牛世盛及
中国京剧院、
北京京剧院、
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京剧研究会、北京戏曲学校、京剧文学会有关负责人。由
叶龙章提议大家一致同意要在年底开一个纪念大会,开学术研究座谈会,并要搞几次演出。期间有两次在叶龙章家开筹备会,除筹备组成员外,还有闻风而来的弟子们。
2002年4月20日,农历壬午年三月初八日:京剧音配像工作座谈会举行
京剧音配像工作座谈会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
李瑞环在座谈会上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争分夺秒,咬紧牙关,奋战一百天,夺取京剧音配像的全面胜利。
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叶厚荣汇报了音配像工作的有关情况。参加座谈会的京剧演员有
袁世海、
李世济、
谭元寿、
梅葆玖、
叶少兰、
杜近芳、
马博敏、
迟金声、马崇仁、
孙毓敏、
董圆圆、
王蓉蓉、
张火丁、
孟广禄、
张克等,以及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
阎德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汝岱和全国政协秘书长
郑万通、文化部部长
孙家正、人民日报社总编辑
王晨等以及部分京剧音配像工作者。
2006年9月17日,农历
丙戌年闰七月廿五日,上午:
王立军、张克、
石晓亮、
董玉杰、崔洪集体收徒仪式举行
在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百日集训”2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传承京剧艺术、培养京剧人才,青年京剧团王立军、张克、石晓亮、董玉杰、崔洪喜收14名新徒。
李瑞环同志出席仪式。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胜玉,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
肖怀远,天津市副市长
张俊芳,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天津市委统战部部长叶厚荣,天津市委秘书长
苟利军,老同志方放等出席。
此次收徒的演员王立军、
张克、石晓亮、董玉杰、崔洪都是“百日集训”的受益者,正是有了“百日集训”和一大批老艺术家的悉心传授,他们才在京剧艺术的舞台上赢得了掌声和赞誉。
仪式上,14名拜师学生集体向老师献上了鲜花并表演了《
夜奔》、《珠帘寨》、《九龙杯》、《
洪洋洞》等京剧选段和“武戏集粹”。他们表示,一定要在老师们的传授下,刻苦学习,刻苦训练,不辜负老师和广大京剧前辈的谆谆教诲。
王立军等人则以《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光盘等礼物回赠学生,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前辈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为弘扬京剧艺术作出应有的贡献。京剧艺术家
李世济、
谭元寿、张春华、
马长礼、
王玉璞等作为王立军、
张克等演员的前辈,纷纷表示要为传承京剧艺术、培养京剧人才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三代京剧演员同台的场景,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梅葆玖、
杜近芳、刘雪涛、
景荣庆、
迟金声、马崇仁、
李荣威、
钳韵宏、
叶少兰、
张学津、
唐在炘、
李和声、
李尤婉云、李长春、钱根生、
王则昭等京剧艺术家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及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演职员代表等70余人参加收徒拜师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