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一说八岁)登台,是我国最早的女演员中艺龄最长,成就最高的。当年京剧界有
四大名旦,
四大须生和四大坤伶,雪艳琴享誉“四大坤伶”之冠(其余三人是:
章遏云、
新艳秋、
杜丽云)。她还与
侯喜瑞、
马连良齐名,被称为梨园回族三杰。这三位艺术大家多次合作登台,蔚为盛事。
她在8岁时,到北京从靳国瑞学戏,及长,又师从
张采林、
荣蝶仙、
王瑶卿等名家深造,艺事大进,成名很早。又曾拜
郭际湘(艺名水仙花)为师学花旦戏,拳拳服膺,尽得薪传。她对
踩跷也下过苦功,同时,延请
武师打把子、练功。所以身上、脚底下,都有坚实的功力。是北京戏剧界早期女艺人中声誉较高的一位,名声直逼“
四大名旦”。1925年后经常搭崇雅、庆麟、李德等坤班演出,并唱大轴。因其技艺出众,深受观众喜爱,20年代末曾被誉为“美艳亲王”。
到1931年,北京盛行男女合演,她就开始自己组成戏班,到
汉口、上海等地巡回演出,与
谭富英、
王又宸、
贯大元、
周瑞安、
杨宝忠、
郭仲衡等合作,风靡一时。
雪艳琴还与谭富英合拍过
中国第一部整出
戏曲影片——全本《四郎探母》,是为
京剧艺术走上银幕的珍品。该影片于1931年在
北京东安市场吉祥戏院首映,第天放映五场,场场爆满,这种盛况,在当时实在是不多见的。
尽管她生计拮据,靠典当度日,仍两次坚拒权贵的重金邀请。只有一次例外,那是1940年各界
爱国人士为赈济河北水灾募捐发起义演,她应邀以
黄咏霓的本名挂牌登台,为赈济灾民献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雪艳琴隐居兰州,直到1951年天兰铁路通车时,为庆祝盛典,雪艳琴才重施粉墨,再现舞台。解放后,经
梅兰芳推荐参加了
中国京剧院。此后,随着大陆
文艺界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雪艳琴很活跃了一阵子。1958年,她和
李少春、
杜近芳合演了
现代京剧《
白毛女》,剧中也突破
京剧行当限制,饰演黄母,为
旦行艺术的开拓作出新尝试。
1960年,雪艳琴受聘任教
中国戏曲学校。这次是为了培养京剧艺术新苗,再次告别舞台。从此,专心从事
教育事业,直到最后一息。
雪艳琴博采众长,唱念兼取
王瑶卿及
四大名旦之特色,不拘一格,化为己用,故能长期受到观众欢迎。
雪艳琴能戏甚多,戏路宽广。擅长剧目包括《
四郎探母》《
雁门关》《
红鬃烈马》、全部《
玉堂春》、全部《
雷峰塔》《
梅玉配》、《得意缘》、全部《
十三妹》《双姣奇缘》《盘丝洞》、《杏元和番》《贵妃醉洒》《
贺后骂殿》《
战宛城》 《
翠屏山》,还有《黛玉归天》《
霸王别姬》《
宝莲灯》《打金枝》《冤孽姻缘》《
天河配》等等。
在1930年春,由天津《
北洋画报》发起举办的“四大坤伶皇后”的选举,经过了几个月的紧张角逐,公布了评选结果。选举结果按原定应于6月7日公布,只因读者要求票数一定要
公开发表,所以才拖延了两个星期,直至6月21日的《北洋画报》(第488期)上才公布出选举结果:依次为,
胡碧兰25534票、
孟丽君21767票,雪艳琴20809票、
章遏云19131票。后因胡碧兰离开舞台,又依次改为
新艳秋(9650票)。选举以后,大家就称她们为“
四大坤旦”。
王瑶卿五十寿诞,假织云公所祝寿,下午四时入席,亲友弟子往拜并演戏为贺。
新艳秋、雪艳琴、
杜丽云、
李慧琴、
华慧麟、李艳香、
李吟香、赵岫云之《八五花洞》,
乐评西饰神将、
高庆奎饰包公、
言菊朋饰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