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西部,初始面积约86平方公里,其中主功能区面积26.3平方公里。2019年11月14日上海出台《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虹桥商务区扩容到151.4平方公里。
项目简介
上海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西部,初始面积约86平方公里,2019年11月经扩容后,达151.4平方公里,其中主功能区面积26.3平方公里,核心区4.7平方公里。
根据建设目标,到2022年,虹桥商务区
经济总量、经济贡献度、
总部企业集聚度、商务楼宇产出率、服务经济发展质量、
利用外资水平、
服务贸易发展能级、消费创新引领度等显著提升,公共
服务水平和
生态环境质量等达到国际
中央商务区水平,集聚一批高能级
贸易主体和功能型平台,形成若干总部经济、
平台经济、
数字经济、
会展经济等现代
产业经济集群,成为带动区域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25年,虹桥商务区服务
长三角、
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不断提升,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国际大型会展目的地,成为总部企业、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首选地,成为国际商务资源集聚、
贸易平台功能凸显、各类总部企业活跃的
经济增长极,基本建成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项目功能
上海虹桥商务区依托虹
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上海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面向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的汇集地,是服务
长三角地区,服务
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
上海虹桥商务区未来将形成以
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端商务商贸和
现代物流为重点,以会展、商业等为特色,其他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项目规划
第一阶段,2010—2015年,发展初期,以核心区为
重点开发区域,主要通过做形态、做气势,打造商务区雏形。
第二阶段,2015—2020年,发展加速期,以主功能区为重点开发区域,主要通过做产业、形成产业特色和
产业竞争力来夯实商务区发展的基础。
第三阶段,2020—2030年,逐渐成熟期,商务区的商务功能逐步完善、提升,并对周边地区形成强烈的带动效应,实现与新城的联动发展,最终建成独具特色的综合商务区。
地理位置
虹桥商务区原
四至范围为:
东至外环路,南至
G50沪渝高速,西至
G15沈海高速,北至G2京沪高速,共86.6平方公里。按照街镇整建制提升的原则,将
长宁区新泾镇和
程家桥街道(虹桥
临空经济示范区)、
闵行区华漕镇、
嘉定区江桥镇、
青浦区徐泾镇原未纳入虹桥商务区的部分共64.8平方公里全部作为虹桥商务区的拓展区,统筹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和功能打造,实现虹桥商务区151.4平方公里整体
协调发展。
五大优势
虹桥商务区紧邻
江浙两省,处于
长三角城市轴的关键节点,与周边主要
城市距离均在300公里之内;既为上海连通长三角的
桥头堡,是长三角咽喉之所在;又为联系
亚太、面向世界的门户,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二)交通优势
世界上的综合交通枢纽,涵盖多种交通方式,轨、路、空三位一体,56种换乘模式的多元化聚集,将人性化换乘的
出行方式与现代理念相结合,一小时
长三角都市圈显现
同城效应。
虹桥商务区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极大的方便企业获取信息、调配资源、开拓市场,尤其是企业总部在
运营成本上相对较低。
虹桥商务区广泛吸收国际商务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取百家之长,创虹桥之新,结合自身特色,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厚积薄发,将被打造成一座世界级商务中心。
(五)政策优势
虹桥商务区是
上海市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重点发展的功能区域,是上海市低碳实践区,也是世界商务区联盟的会员。国家财政部和商务部已明确将虹桥商务区确定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
六大理念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涵盖了除水运之外的所有八种交通方式,设计日客流集散量可达110-140万人次,每年超过4亿人集散。要按照交通功能最全、换乘方式最多、
可达性最高、换乘距离最短、
旅客流量最大的目标,建设成为世界上水平和标准最高的大型
交通综合体。
(二)贸易虹桥
依托国家会展
项目建设和高端
会议展览业,以发展国际贸易业务为核心,通过汇集高端贸易人才和关键要素资源,促进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平台建设,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落户,推进投资
贸易便利化,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标志性平台和以国际贸易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商务区。
(三)智慧虹桥
就是根据未来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把
物联网、云计算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商务区的
规划设计、基础设施、
社区管理、
企业运营、政府服务、生活配套等领域,努力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示范区,发挥信息技术对转型发展的积极作用,努力探索创建智慧城市的有益经验。
(四)低碳虹桥
支持
绿色建筑、
绿色能源、
绿色照明、
绿色交通等
低碳发展,打造能源节约型低碳实践区。区域
集中供冷供热项目一次
能源利用效率可达80%。核心区所有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超过50%建筑达二星级以上标准,地标建筑达三星级标准,且采暖、通风、
空气调节和照明总能耗减少65%。
(五)商务社区
根据宜人、宜商、宜居的标准,对与商务和生活有关的各类业态进行科学配比,努力实现商务功能和
社区功能自然融合,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区、社区与社区、社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营造
五加二、
白加黑、晴加雨、365天中无休的商务社区。业态方面重点发展以企业总部、贸易机构、商务办公为代表的主体业态;以会议展览为载体的功能业态和以住宿、商业、文化、娱乐为主的配套业态。
商务区强调每一个建筑实体的功能性和标志性,并高标准配置教育、医疗、居住、文化等公共服务机构;注重公园、 绿化、水系等
生态环境和建筑、交通、楼宇等物理形态的和谐统一,营造舒适、宜人、赏心、悦目的整体环境。
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利用和高效利用措施,针对机场周边建筑限高的特点,对地下空间统一进行高强度规划、统一实现
同质化开发。不仅对街区单体地下空间利用有严格标准,而且各街区间地下空间全部联通,配以地下交通和
公共设施,加上空中
连廊等地面以上交通体系,形成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街区网络。
发展进程
一年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提升开放枢纽核心功能、强化联动服务长三角等方面取得成效。2021年,商务区
税收收入346亿元,
同比增长29.1%;新增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家,占全市新增数10.7%,新增民营企业总部13家,占全市新增数11.4%,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超过400家。
在推动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方面,商务区为
区域发展提供了
新动力。例如,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进出口
贸易规模不断做大,进博会“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集聚来自90多个国家地区的9万多种商品,促进“展品变商品”“展商变
投资商”“
采购商变
贸易商”。
在促进长三角
产业联动、企业互动、
资源流动方面,商务区与“两带”政府加强工作对接,建立政府间
战略合作、区域沟通
联动机制;各类
公共服务资源辐射长三角,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商务区内
国际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加快形成高品质
国际化社区。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鲍炳章表示,商务区未来的
产业定位是“四高
五新”。在
产业形态上,要打造高能级的总部经济、高端化
服务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新型国际贸易和高溢出会展经济;在产业门类上,将聚焦数字
新经济、低碳新能源、生命新科技、汽车
新势力和时尚
新消费发展。
所获荣誉
2023年11月,位列“2023福布斯中国中央商务区竞争力评选”榜单第九名。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