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简称中图社(英文:Sinomap press),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由
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十六家公私地图出版机构合并组成的地图出版权威机构,汇聚了当时全国主要的
地图编制出版人才。中国地图出版社历史悠久。其前身之一的亚新地学社成立于1900年,是我国最早的专门编制出版地图的出版单位,而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了著名的《
中华民国新地图》和《中国分省新图》的《
申报》地图编纂室。
主要简介
建社以来,中图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针,在国家重要的经济、外交工作和
应急保障服务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编制和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地图产品,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唯一的中央级地图出版机构,我社多次为中央领导同志出国访问提供工作用图,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图社形成了实用参考地图、教学教辅地图、中小学教材、
电子地图和特种地图协调发展的产品格局。
中图社的
中国行政区划和世界政区图,在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版图意识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交通、旅游、生活地图,为方便人民群众出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图社的教学地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质量上乘,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地理、历史、社会、信息技术等教材,由权威教育研究机构编制,列入国家教材目录,在教育改革和教材多样化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图社的
地球仪、塑料立体地图、丝绸地图、
铜版地图等特型地图,形象化、多形式地传播地理知识,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地图产品。
中图社的多媒体电子地图出版物、车载导航地图、
网络地图等电子地图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
辅助教学、交通导航等领域,满足了
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的新需求。
经过多年的更新维护和不断的创新,中图社的中国、世界地图集(册)系列,中国分省、世界分国
地图系列,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等
专题图系列,中小学教学地图系列已经成为我国地图出版物中的知名品牌。
建社以来,中国地图出版社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1.4万余种,发行量超过40亿册(幅),有100多部作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家图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优秀地图作品奖等奖项,已经成为我国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出版社之一。
中图社
总资产9亿多元,办公面积2万多平方米,下属21个管理经营部门并在上海、武汉、西安等地设有办事处,在香港等地设有
合资公司,在职员工近500人,综合实力居
国内出版社前列。
面向未来,中图社提出以
二次创业的精神,秉承“团结、务实、诚信、创新”的
社风,致力于
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坚持科学而严谨的
生产流程,注重
产品质量,坚持以品牌、质量、诚信服务于社会。面对
出版业改制的新形势,中国地图出版社正在通过不断的
改革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开始新的腾飞。
历史沿革
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的武昌
舆地学会和1901年的亚新地学社。新中国的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由
上海、南京、武汉、北京等地的十六家公私合营企业改造而成的。1987年地图出版社经中央批准改名为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与
测绘出版社合并,保留测绘出版社牌子,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中国地图出版社具有雄厚的实力,全社总资产7亿多元
人民币,办公面积2万多平方米。下属28个管理经营部门,设有上海、武汉、西安办事处,以及
招待所、宾馆和多家公司。全社共有职工800多人,其中在职职工483人,专业技术人员360人。
50年来,中国地图出版社坚持正确的出版方针,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建社以来,累计出版各类地图及书刊8000余种,发行量超过30亿册(幅),占全国地图发行总量的90%。近5年年均销售
码洋6亿元,年均
上缴利税5千多万元。中国地图出版社在全国655家出版社中,综合实力位居前列。
发展成就
中国地图出版社是编制我国
行政区划和世界
政区图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中国分省地图、世界分国地图已经家喻户晓。地图的出版发行量占
市场份额的90%以上。
出版方针
中国地图出版社在中国
出版界独树一帜,形成了以实用参考地图为龙头,教材、教学地图为主干,期刊、图书以及
电子地图、
特种地图等基本业务协调发展的
系列产品格局。
出版刊物
中国地图出版社以教学地图为主干,为教育工作服务。50年来编辑出版的地理、历史、社会、信息技术等多种形式的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质量上乘,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
中国地图出版社教学地图的编制出版基本上实现了配套化、系列化。50年来,累计出版教学地图250余种,发行16亿多册(幅),为我国的
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地图出版社特型地图主要有
塑料成型立体地图和
地球仪,以及印刷在丝绢、
金箔等
特殊材质上的地图,在自行研制设备和工艺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地图以易于接受的形式传播知识,深受广大
人民群众的喜爱。累计出版特型地图60多种。
中国地图出版社电子地图的出版以
GIS、
GPS技术为依托,开发各类政府及民用电子地图
多媒体出版物、
网络地图及
车载导航等产品,出版了包括《全中国电子地图》在内的数十种电子地图,电子地图品种在全国独占鳌头。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图书以全国
测绘类专业教材、专著及
科普图书为主,编辑出版测绘学科各专业的理论专著、大专院校教材、
生产技术用书及其它相关工具书。有数十个品种获国家及部级奖励,为推动测绘
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期刊包括国家一级学术刊物《
测绘学报》、技术性《
测绘通报》以及地图知识科普读物《地图》,适应不同层次读者要求,是测绘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天文、地理、地质、地图、及数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近些年来,中国地图出版社有多部作品获国家重大
科技成果奖、
国家图书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以及优秀地图作品奖等。其中,《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由毛主席、周总理倡导,并由我社组织数百名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历时35年编撰而成。在国内外具有
重大影响的
专题地图——《国家普通地图集》是由国务院批准列项,经过我社十余年的努力编制完成,该图集是我国参考
地图编制出版的里程碑。
人才队伍
地图作为特殊出版物,是
国家主权选题策划--
市场调研--确定选题--
地图设计--资料处理--
地图编绘--喷绘打样--3级
校对--
出片打样--
地图印刷技术规范。多年来,中国地图出版社以品牌、质量、信誉和作风过硬而饮誉社会。 中国地图出版社拥有一支
年龄结构合理、
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复合型出版、管理和经营型人才队伍。
有一批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地图编制专家,有一批年富力强、掌握
地图制图、地理、历史、GIS、计算机等专业理论和实践的骨干力量。
中国地图出版社已形成了从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到发行经营的一整套管理和决策经营体系。同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出版单位、
新华书店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地图出版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建立起高性能的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网络,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制图向数字化制图的转变。办公也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
中国地图出版社一贯重视
基础资料的积累和发掘。收藏了一大批具有较高
学术价值的重要地图著作和书刊资料,库藏图书由建设初期的几千份,发展到如今的8万多份,其中珍贵的
古版地图有3千多份。地图的收藏量位居全国各图书馆之首。
获得荣誉
1996年以来,中图社连续3次被评为良好出版社,4次被评为“
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2次荣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取得成就
南京大屠杀历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其他一些弥足珍贵的
地图资料也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图出版社先后与日本、
瑞典、美国、英国、德国、
瑞士、
丹麦、
意大利、
澳大利亚等近2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几十家出版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
合作出版和资料交换关系。中图社出版的图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读者遍及世界各地。
2001年8月,我社组织大型代表团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20届国际制图大会,承办了规模空前的国际地图展、
中国历史地图展和世界儿童地图展。
50年来,中国地图出版社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多次为中央领导同志出国访问提供工作用图。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
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关心地图
出版事业,江泽民、李鹏、尉建行、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参观我社展览,为我社题词勉励。
机遇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改革、稳定、发展和与时俱进对中国地图出版社来讲是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新的时代给了我们新的机遇,新的形势又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地图出版社通过不断的改革,全社职工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一定能够迎来我社新的腾飞。
发展方针
综述
新的历史
发展阶段,我们要以二次创业的理念统一全社职工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社的各项工作,以创建优秀的
企业文化形成上下一心谋发展的
精神状态,发扬老一代地图人的
创业精神,努力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为地图市场和测绘书刊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社的各项工作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
文化生产力”。这都对地图出版和测绘
图书出版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对测绘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为地图出版和测绘书刊出版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社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图出版和测绘书刊出版工作。
出版体制改革研究工作
深入研究出版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和要求,针对地图出版和测绘书刊出版所兼有的公益性和产业性特点,未雨绸缪,及早制定工作预案,为下一步改制转企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坚持推进和完善业务
项目管理,不断提高参考地图的
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 在逐步完善业务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和完善以市场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的参考图选题策划和
绩效考核机制。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实现我社政区类地图优势进一步巩固,交通旅游类地图有所突破,生活、商务类地图得到发展的局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的统一,促进地图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调整教材的
产品结构、
开发方式和
经营方式。积极推动将教材范围从
基础教育教材
向上延伸至
职业教育教材和
高等教育教材,向下拓展到学龄前教育教材的工作,为最终形成覆盖整个教育过程的立体化产品结构而努力;着手建立一支具有
创新思维、市场眼光和专业能力强的研发队伍,在国家
政策调整框架内及时研发出具有满足
教育需求且具有经济效益的长销品种。
加快新媒体地图的开发
通过走强强联合的道路,利用我社的
出版资源和
外部资金及数据优势,促进我社新媒体地图的发展,打造我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走纸介质地图出版与新媒体地图并重发展的道路上取得进展。
以基于数据库的
数字制图技术为
突破口,提升我社的制图
技术工艺水平,加快地图成图和更新速度。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实现数据
资源共享和重复使用,逐步克服现有地图
生产工艺上存在的
地理底图缺乏统一标准,地图数据
重复生产,数据成果不能灵活共享,全新品种的开发缺乏
数据源保障,
地图数学基础差等弊端。
做好质量管理贯标准备及落实工作。进一步强化
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企业科学的全面
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对
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提升企业的质量内涵,确立品牌公信,从而提高地图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探索营销新模式
针对我社出版物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
营销模式。要强化
市场意识,最大限度地开发市场、营造市场、利用市场。加强
图书市场的预测,建立
市场信息快速
反馈机制。
加强成本核算
进一步规范
预算管理,强化
内部审计,提高
经济运行质量。加强
成本费用核算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努力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规范预算管理,做好
预算编制、实施、控制、调整和考核工作;要强化内部
审计监督,抓好
物资采购、财务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工作,从而达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目的。
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年内实现编、印、发、财系统的
一体化管理,提升管理和
服务水平,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决策工作更趋于科学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创造条件。要做好
人才需求的预测,克服人才引进环节上的盲目性;
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
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能力、业绩为重点,知识、品德等要素构成的人才
评价指标体系。
以实行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为契机,根据按需设岗、
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
岗位等级,达到优化
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而提升出版社的整体价值。
完善部门经营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部门年度经营管理考核方案,进一步细化考核目标、原则、指标及考核兑现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强化
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部门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确保各项考核指标的落实和兑现。
消除安全隐患
本社白纸坊办公区因使用年限过长,安全隐患无处不在。通过白纸坊办公区办公环境改善工程,在消除隐患的同时,改善职工办公环境,改变企业形象,同时实现我社
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程的实施,将本着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等原则进行。具体方案将适时提交职代会审议。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要把企业文化作为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进行培育,尽快形成若干
核心价值观,以此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单位的
凝聚力和
向心力,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单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引导作用。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企业的
竞争文化、
服务文化、
质量文化、
创新文化、
管理文化、和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