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教所(labour camp),亦称劳动教养所、劳动教养管理所。指对违犯法纪而不宜
追究刑事责任的有
劳动能力的人决定
劳动教养,实行强制性
教育改造的处所和机关,是改造犯人、造就新人的
特殊学校,也是特殊事业单位。它既不能与一般农场和工厂设在一起,也不能同劳动场所混合。属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下属
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管辖,人民
检察院对其活动依法监督。
收容管理
被决定
劳动教养的人,由司法
行政部门的劳动教养管理所收容并进行
教育改造。劳动教养管理所凭《劳动教养决定书》和《劳动教养通知书》等法律文书接收劳动教养人员。对没有这些法律文书或者文书所载内容与实际不符的,以及劳动教养法规规定不应收容的精神病人、呆傻人、盲、聋、哑人等
严重残疾、病患者,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未满一年的妇女等,不予收容。
劳动教养管理所依法保障劳教人员的
合法权益,劳教人员可以依法行使
选举权,
宗教信仰自由,
人格尊严不受侮辱,人身不受体罚和虐待,个人
合法财产不受侵犯,通讯自由;家属可以经常来所探视,劳教所可以提供住处允许劳教人员夫妇同居;家里有特殊情况和有悔改表现的劳教人员,经批准可以回家探视或休假;劳教人员对
劳动教养管理所的工作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
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等。
中国的劳动教养工作,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立足于教育,着眼于挽救。要求劳教工作干警对劳教人员做到“三像”,即像老师对待学生、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那样,耐心地帮助劳教人员改恶从善。劳动教养管理所也是教育人、挽救人的
特殊学校(绝大多数已办成了劳动教养学校)。劳动教养管理所按比例配备专(兼)职教师,对劳教人员开展法律常识、道德、时事和
文化知识等教育,提高他们的
法制观念和
文化素质,教育
时间平均每天不少于3小时。
为有利于劳教人员解除
劳动教养后就业,劳动教养管理所还对劳教人员进行职业
技术教育,不少劳动教养管理所办有电脑、裁剪、缝纫、电器维修、木工、烹调、理发、
汽车驾驶和维修等职业技术培训班。劳教人员学习文化和职业技术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社会承认的文化或
技术等级证书。
由于不少劳教人员是因为好逸恶劳、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财产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所以劳动教养管理所还组织他们进行习艺性的
生产劳动,以转变劳教人员不劳而获的恶习,帮助他们学习
劳动技能,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和习惯。
劳动时间和强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安排劳动时照顾劳教人员的性别、年龄、体力、技术水平等情况,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坚持文明生产,严防发生
工伤事故,按照国营同类
企业标准发给
劳动保护用品和
保健食物,生产所得的收益除发给劳教人员一定报酬外,主要用于改善劳教人员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劳动教养管理所依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对劳教人员施以文明、科学、比较宽松的管理。要求绿化美化环境,完善教育、生产、生活设施,使他们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下陶冶情操,矫正恶习。劳动教养管理所对劳教人员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劳教人员民主管理委员会”,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宣传、生活卫生以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
事务性工作。劳动教养管理所对表现好并有帮教条件的劳教人员,可以安排到社会上“试工、试农、试学”;对表现较好,符合所外执行条件和身患疾病、符合所外就医条件的,可以决定所外执行和所外就医,这两类人员约占劳教人员总数的10%左右。对在
劳动教养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给予减少劳教期或提前解除劳教的奖励,受奖励人数在60%以上。
劳教人员在劳动教养期间享有必要的生活待遇。劳教人员的
生活费、
医疗费由国家供给。
生活标准相当于当地居民的平均
生活水平。劳教所设立劳教人员食堂,在生活标准内尽量调剂、改善劳教人员伙食,保证他们吃够标准、吃得卫生。要求食堂按月向劳教人员公布伙食账目,严禁克扣。对
少数民族劳教人员在生活习惯上还给予照顾。劳教人员宿舍要求采光、通风良好,有适合当地
气候条件的保暖、降温设施。劳动教养管理所设置医院或卫生所,配备必要的
医疗设备,有病及时治疗。劳教人员病重的,可以依照
法定程序办理所外就医。保证劳教人员有充分的
休息时间,
节假日休息。
劳动教养管理所还设有图书阅览室和文体活动场所。劳教人员可以看书看报、看电视、电影,听广播,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艺、
体育活动。
为保证劳动教养管理所严格执法和做好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国家对劳教工作干警有严格的要求和纪律、
法律约束。劳教工作干警必须具有较高的
文化素养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从事劳教工作前要接受岗位培训,掌握劳教工作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工作期间还要定期进行
业务培训,以适应工作需要。对侵犯劳教人员合法权益及有其它违法
违纪行为的干警,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对此,《刑法》、《
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以及《
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均有相应的规定。根据
劳动教养的法律规定,人民
检察院在劳动教养场所设驻所检察组,对劳动教养管理所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
为有利于劳教人员的罪错矫治和解教后的安置就业,劳教所还积极与劳教人员的家属、原工作单位和原居住地的政府及有关单位建立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及签订“联合
帮教协议”等方法,对劳教人员共同进行帮助教育,促进他们
改正错误,解决他们家庭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解教后的就业安置问题;劳动教养管理所还邀请社会上的党政领导、知名人士以及一些改正恶习、做出成绩的“回头浪子”来所里作报告进行规劝或“现身说法”,使劳教人员体会到党和政府及
社会公众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对解除
劳动教养的人,回原居住地落户,就业、升学等不受歧视。劳动教养制度建立40多年来,使那些处于犯罪边缘的人避免了继续违法和走向犯罪,起到了维护社会治安和
预防犯罪的作用,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识了罪错,不良
行为习惯得到了矫治。据调查统计:经过劳教的人员返回社会后,他们中的90%左右的人能够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有的还成了先进模范,成了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现状
截止2008年底,我国共有
劳动教养管理所350个,收容26万名劳教人员,其中除犯有盗窃、诈骗、赌博、
聚众斗殴、
寻衅滋事等扰乱
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人外,主要是有重复卖淫、嫖娼和重复吸毒等
违法行为的人。
中国劳教系统正在进行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跨世纪
工程建设,计划在本世纪初将全国绝大部分劳教所建设
成集校园式、花园式、军营式于一体的弃旧图新、培养人才的基地。
2013年底,北京市所有劳教所均已摘牌,所有劳教人员也均已被释放。
相关规定
劳动教养管理所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国务院颁布的法规关于收容劳动教养人员的范围和对象的规定,负责收容劳动教养人员。
对下列人员不予收容:
(一)不满十六周岁的少年;
(二)精神病人、呆傻人、盲、聋、哑人、严重病患者(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三)怀孕或哺乳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四)丧失劳动能力者。
2013年11月15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