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907年契丹首领
耶律阿保机建立
辽朝,定都
上京。960年
后周大将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
宋朝、定都东京。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38年
党项首领
李元昊建立了
西夏。北宋中期出现了财政困难等危机,为了克服统治危机,
王安石实行了变法。1115年
女真族首领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127年金军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南宋的统治开始。南宋与金对峙,南北经济都有新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蒙古族的首领
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了全国。
历史起源
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朝(960年—1276年)建于
五代末宋太祖
赵匡胤发动兵变,夺
后周帝位而改元自立。
宋统一各藩镇后,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二帝发动宋代仅有的几轮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定型。此后宋朝一直采取重内轻外的消极防守策略,很少对北再兴干戈。建国之初赵匡胤为避免重蹈唐后期
藩镇割据和
宦官频繁干政引发的悲剧,将军权归于中央,采取
崇文抑武的国策,采取调将指挥制。这一国策影响所及深远:一方面宋朝少有廷臣豪强乱政,经济、科技发达,文化极为繁荣;另一方面,也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后武备积弱,频频不敌北方外患,对西夏、契丹用兵屡遭挫败。
军事对峙
宋于1127年发生
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1127年6月12日,宋高宗
赵构在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
商丘)重建
宋朝,以都城
临安位于南方,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
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
西辽、
大理国、
西夏、
吐蕃及
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为并存政权。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
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淮水
秦岭以南的华南地区,与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经济、手工业、对外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的高度发展。
1206年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
斡难河(今
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朝,由于金朝与其盟国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1227年八月攻灭西夏,1234年3月攻灭金朝,完全领有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1259年元宪宗
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
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
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这场战争让蒙古
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
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统治全中国地区,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元世祖到
元武宗期间是元朝国立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
元日战争战败。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
元惠宗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
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1351年爆发
元末民变。1368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
漠北,史称
北元。1402年元臣
鬼力赤篡位建国
鞑靼,北元亡。
辽朝建立
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
辽太祖。辽太祖掠夺中原的人口,收留因河北战争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并且任用
韩延徽、
韩知古、
康默记与
卢文进等汉人为佐命功臣。918年辽太祖建皇都
临潢府(今内蒙古
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
两年后创建契丹大字并推行之。
在军事方面,他于925年东征
渤海国,于旧地建立
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册立皇太子
耶律倍为东丹王。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然而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年,在回师途中病倒,最后去逝。其妻
述律平宣布摄政,以次子
耶律德光总揽朝政,屠杀政敌数百人以稳定政权。
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述律平的支持下即位,即辽太宗。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
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936年后唐发生内乱,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
儿皇帝、割让
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
辽太宗支援攻打后唐。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于晋阳、洛阳等地击败后唐军,最后协助石敬塘攻灭后唐,石敬塘得以建国
后晋。
944年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二月,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辽朝正式成立。四月,辽太宗被迫引军北返,最后在河北
栾城病逝。947年位于中原的
耶律吼等将领拥立
耶律阮为帝,是为
辽世宗 。
北宋前期
显德六年(959年)世宗崩,年仅7岁的
恭帝继位,赵匡胤有了代立之心。显德七年(960年)春节之际,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南下的
假情报,时后周宰相
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出城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驻扎,当天夜里他酣睡之时,被手下将卒加黄袍于身(
黄袍加身),高呼“万岁”,被拥为天子,时年33岁,是为宋太祖。后周廷臣得知时城内空虚,只得承认现实。后周恭帝被迫
逊位 。赵匡胤曾为
归德节度使,驻于
宋州,春秋时期宋州为
宋国故地(今河南
商丘一带),故定国号为“宋”,定都开封,改元
建隆。
建隆元年,赵匡胤平定南北李筠、
李重进二人的叛军。建隆二年(961年)七月、
开宝二年(969年)十月,他听从赵普的意见前后两次“
杯酒释兵权”,将手握重兵的将军
石守信、
王审琦、
高怀德、
张令铎、
赵彦徽、
罗彦瑰等和地方武将的军事指挥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改以文官治军,并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两宋因此得以避免唐时
藩镇割据的局面。然而,这项国策也导致地方军事资源减少,使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始终处于下风。政权稳固后,赵匡胤着手扫除
五代残余
割据,一统天下。赵匡胤在与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战略顺序,先取经济富庶的南方六国以巩固国力,再掉头北伐契丹附庸
北汉。他先行
假虞灭虢之计,攻灭
荆南和湖南割据政权,之后又灭亡
后蜀、
南汉、
南唐三国。
赵匡胤一心希望恢复唐时北方领土,设立
封桩库储蓄钱财布匹,以期日后从辽人手中赎回被
石敬瑭出卖的
燕云十六州。开宝九年(976年)八月,他再度北伐,却于当年十月十九日突然去世,留下千古谜团,统一大业暂告停止。其弟
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兴修水利
982年
辽景宗病逝,
辽圣宗继位,尊
萧绰为皇太后,并由萧太后摄政。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2岁,而萧太后之父
萧思温于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太后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萧太后先重用大臣
耶律斜轸、
韩德让参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
耶律休哥,撤换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
在这些行动后,辽圣宗和萧太后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后改嫁给韩德让。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1009年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
实行科举
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对宋战争屡屡获胜,真宗奉行太宗末年的
黄老政治,无所作为。自
雍熙北伐后,
辽国就经常在宋辽交界抢劫杀掠,到景德元年(1004年)终于演变成大规模侵宋战争。宰相
寇准力主抗战,结果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相持在
澶州城下,辽军求和。经过几番交涉,两国议和成功。和约主要内容是:宋每年给辽绢廿万匹,银十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
史称该和约为“
澶渊之盟”。历代观点以批评者为主,认为真宗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战略目的并未达到,且军事胜利者却要年年向战败者赎巨款买和平,甚为屈辱。肯定者认为,击退南侵本身已是胜利,宋时经济发达合约负担并非巨大,难以说成
城下之盟 。
赵祯即位
真宗在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年内先后三次封禅,严重损耗民力。真宗与皇后刘氏无子,真宗偶尔一次临幸刘氏侍女李氏,结果李氏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产下一子赵受益,就是后来的
仁宗。
刘氏与另一名嫔妃杨氏共同抚养这名孩子。
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真宗正式封赵受益为太子,改名赵祯。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廿日,真宗驾崩。太子赵祯即位。
西夏李元昊于
大庆三年(1038年)称帝后,宋夏之间爆发持续数年的战争,宋军屡战屡败。宋军的失利使辽国趁机施压,导致
重熙增币的发生。
宋夏战争不利后,仁宗罢免宰相
吕夷简,任用
范仲淹、
富弼、
韩琦等名臣推行
庆历新政,取得良好效果。任用
包拯管理京城和御史台。在边疆上,任用大将
狄青,先后弭平南蛮壮族
侬智高叛乱和西夏的挑衅。北宋进入立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然而,一些守旧派人物指称这些改革派官吏拉帮结伙,互相吹捧,是为
朋党。仁宗一向厌恶廷臣结党营私,这些新政官员后来多被贬为地方官,短暂的庆历新政就此结束。仁宗死后,
英宗赵曙即位。
熙宁变法
英宗死后,其长子
神宗赵顼即位。神宗在位期间,宋初制订的制度已产生诸多流弊,民生出现倒退,北方辽与
西夏又虎视眈眈。因此,神宗锐意改革。神宗启用著名改革派大臣
王安石推行新法,任其为
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
均输、
青苗、免役、
市易、保甲、保马、
方田均税等。但是,新法的实行遭到以
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弹。
加之天灾不断,神宗实行新法的决心有所动摇。
熙宁七年(1074年),北方大旱,官员
郑侠向神宗呈上流民图一幅,画中景象惨不忍睹,神宗受到极大震撼。熙宁七年四月,王安石首次被罢相,出知
江宁府。熙宁九年(1076年)六月,王安石长子去世,王安石借机坚决求退,神宗于十月再罢相位,此后王安石便不问世事。王安石被罢后,神宗继续改革事业,号为“
元丰改制”。元丰改制虽与熙宁变法并称为“熙丰新法”,但力度无法同熙宁变法相提并论。熙宁五年(1072年)五月,神宗开始西征,取得大捷,大大鼓舞神宗的信心。
神宗崩后,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对刚即位的
哲宗赵煦严加钳制。高太后信用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冷落哲宗,结果引发严重的新旧党争,是为
元祐党争。哲宗亲政后,贬斥旧党,信用新党,变法事业因此得到持续。
靖康之变
主词条:靖康之变
哲宗没有留下子嗣,死后由弟弟
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赵佶生活奢侈迷醉,喜逛
青楼,听信道士之言大兴土木,在开封东北角修万岁山,后名为
艮岳,方圆十余里,其中芙蓉池、慈溪等胜地,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徽宗在
两浙路苏
杭地区设立应奉局与造作局,专在南方搜集奇花异石,是为
花石纲,引得民怨沸腾,酿成民变 。
重和元年(1118年),黄河泛滥,河北、京东四路遭受水灾,流民失所、无可谋生,淮南
宋江发动民变,起义军一度占居京东、淮南、河北数县。
两年后的宣和二年(1120年),宋江等三十六名起义首领接受朝廷招安,起义结束。同年十月初九(11月1日),
方腊在
睦州青溪(今浙江
淳安西北)
举义,各地农民闻风响应,不久发展至万人。三个月内,义军占领两浙六州五十余县城。次年正月,徽宗派
童贯南下征讨,屡败义军,终于七月生擒方腊。
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当他看到
辽国被
金国进攻后,便于重和元年(1118年)春,派遣使节
马政自
登州渡海至金。双方商议共同攻辽,北宋负责攻辽“南京”和“西京”;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给辽的岁币改缴金国。此即
海上之盟。然而宋军被金军打得大败,金兵乘胜掠去
燕京人口返北,并克扣营、平、滦三州。
金军于
靖康元年(1126年)二次南下,兵分二路直取开封。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金掳妃嫔公主贵戚及宗妇、族妇、歌女等数千人到金国
五国城(今黑龙江哈尔滨
依兰县),废徽、钦二帝,贬为
庶人,史称
靖康之变 。
南宋前期
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河北南下到
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
商丘)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金朝也一路南扑,直逼临安,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四个月之久。由于南方天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
完颜兀术撤兵北返。在北撤
镇江时,被宋将
韩世忠截断退路,被逼入
黄天荡。宋军以八千兵力围困金兵十万之众,竟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北撤,途中又在建康被
岳飞打败,从此不敢渡江。
在南宋“
中兴四将”中,最著名者当推岳飞。通过北伐,南宋夺回金扶植的
伪齐政权土地。宋高宗赵构因为种种政治原因一心议和,和岳飞的北伐意向始终相左。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
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
大散关为界。赵构和
秦桧以“
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
岳云、部将
张宪于临安(今杭州)。
秦桧事件
秦桧死后,高宗一方面打击其余党,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员。绍兴卅二年(1162年),赵瑗被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昚。绍兴卅一年(1161年),金帝海陵王
完颜亮南侵,被
虞允文在
采石之战中击退。此时金国发生内乱,金帝海陵王被杀,金军北返。此事让高宗萌生退意。绍兴卅二年六月,五十六岁的高宗下诏退位,太子赵昚即位,是为
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高宗逝世。
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相对进入相对复兴时期,孝宗平反岳飞
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
隆兴和议。但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继续整顿军备。高宗死后,孝宗对政治日益冷淡,最后决定让位于其子
赵惇,也就是
光宗。光宗即位不久就患精神疾病,对孝宗十分不敬。
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孝宗去世。
光宗性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孝宗朝的大臣,因此即位两年后日渐疯癫。绍熙五年七月孝宗病逝后,光宗不服丧。临安城内混乱不堪,局势不稳。宗室
赵汝愚和
赵彦逾秘密策划另立新君。最后,
太皇太后下诏,光宗被奉为
太上皇。1195年,他的儿子
赵扩即位,是为
宁宗,改元
庆元。六年后,光宗去世。史载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宁宗一朝被
韩侂胄和
史弥远两名权臣操控。
宁宗初期,赵汝愚任宰相。加上韩侂胄煽风点火,最后被罢去相位。南宋民间依然十分怀念他,临安城门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诗文。韩侂胄为了彻底清除赵汝愚的影响,假借学术之名,制造
庆元党禁,将理学称为“伪学”。庆元六年(1200年)间,韩侂胄见理学已不成威胁,解除了党禁。党禁不得人心,为了笼络士人,韩侂胄又借北伐的名义蛊惑人心。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
开禧北伐,很快就遭到失败。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史弥远等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从此之后开始史弥远专政时期。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大权独揽。
蒙古兴起
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三日,宁宗去世,赵昀即位,是为
理宗。理宗即位,史弥远继续专政,赵昀也就奉行韬晦之策。
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理宗终于摆脱史弥远,次年改元
端平,实施一系列改革,史称“
端平更化”。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改观。
13世纪初,统治华北的金朝在金帝
卫绍王的统治下走向衰落,原金朝藩属国的蒙古诸部经过多次征伐后由蒙古部统一,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在斡难河(今
鄂嫩河)源头召开
库里尔台大会,蒙古部铁木真得到
成吉思汗称号,国号大蒙古国,建国蒙古帝国,后被尊称元太祖。
1210年成吉思汗与金断交,隔年发动
蒙金战争,于野狐岭战役大破四十万金军,随后攻入华北地区并四处屠杀。
1214年蒙军包围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市),
金宣宗被迫求称臣,并在蒙军撤退后迁都
汴京。
夹击金朝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由于金国主力已在“
三峰山之战”被蒙古军歼灭,呈亡国之态,宋廷当朝大臣大多赞同联蒙灭金,只有
赵范反对。理宗答应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诺灭金之后将河南还给宋朝。
蒙宋口头协定没有留下书面文件,埋下后患。
金哀宗得知,也派使节来宋陈述利害,希望联合抗蒙,被理宗拒绝。理宗任命
史嵩之主管灭金事宜。绍定六年(1233年),宋军攻克
邓州。
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
蔡州被克,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宋将
孟珙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
元朝前期
1248年8月贵由汗去世,蒙哥继承汗位,后尊称元宪宗。1252年
蒙哥即位后推行中央集权化,在汉地、中亚与伊朗等直辖地设置行中书省,分遣拖雷系诸王分守各地,以其弟
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大总督以管理汉地。忽必烈统治汉地期间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巩固了华北地区,并且与
兀良合台迂回南灭大理,扩大南宋防线缺口。蒙哥汗率军攻打四川合州(今重庆)、忽必烈攻打湖北鄂州(今武昌)、兀良合台由云南晏当(今云南丽江北部)直攻经过
安南,进攻宋
广南西路而直攻
荆湖南路,并兵临潭州(今长沙),三军意图在华中会合,再大举下长江围攻临安。隔年蒙哥汗在合州的
钓鱼城之战战死,忽必烈等人停止南征,北返夺位。
蒙哥汗去世后,身在战事的
忽必烈立即与南宋和谈,返回华北与留守蒙古本土的七弟
阿里不哥争夺汗位。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部分宗王和蒙汉大臣的拥立下于
开平(后称上都,今内蒙古
多伦县北石别苏木)自立为蒙古皇帝(又称蒙古大汗),年号中统。忽必烈登基后不久,阿里不哥在蒙古帝国首都
哈拉和林召开
忽里勒台大会,被阿速台等宗王和大臣选立蒙古大汗,并获得钦察、察合台与窝阔台汗国的支持。争夺汗位战争最后于1264年8月21日由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稳固其位。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汗公布《建国号诏》,取《
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将国号由
大蒙古国改为
大元 ,建国元朝,即元世祖。
宋军大败
宋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隰即位。当时,宋朝已进入瘫痪状态。
德祐元年(1275年)春,元军攻克军事重镇
安庆和
池州,威逼
建康,长江防线崩溃。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
郑虎臣所杀。德祐元年十一月廿日,常州沦陷,元军遂屠城。不久
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举行受降仪式,赵隰退位,南宋亡。但赵隰之弟
赵昰和
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
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
端宗,改元
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景炎元年十一月,元军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
陈宜中、
张世杰护送赵昰和赵昺乘船南逃,从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达
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
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在元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
崖山。元军将领
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史称
崖山海战。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至此宋朝皇族在中国的势力彻底消灭。
提倡农业
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设立
中书省,1263年设立
枢密院,1268年设立
御史台等等国家机构;设置大司农司并且提倡农业;尊孔崇儒并大理发展儒学等推行汉法的政策。然而为了保留原蒙古制度,最后形成蒙汉两元政治。元世祖虽然于争夺汗位战争获得蒙古大汗的汗位,并且最后成为中国皇帝,但由于汗位取得不合法与崇尚汉法,使得蒙古宗室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
四大汗国有三国不奉忽必烈的命令,蒙古帝国完全解体。最后引发窝阔台系的海都出兵争夺汗位,造成漠北地区动荡不安,史称
海都之乱。
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结束自唐朝
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由于元朝廷需要赏赐大量财宝予宗室贵族,加上开支繁重,财政日渐紧张,朝臣为了财政问题发生争执,分裂成以
许衡等汉人与汉化蒙古人为首的儒臣派与以
阿合马、
卢世荣与
桑哥等色目人与汉人为首的理财派。然而元世祖不信任儒臣派,依旧任用理财派官员来解决财政问题,导致财政恶化。
国库空虚
1294年元世祖驾崩后,
铁穆尔在
库里尔台大会中获得重臣伯颜与
玉昔帖木儿等支持,打败真金的长子
甘麻剌与次子
答剌麻八剌等继位,即元成宗。在内政方面专力整顿国内政治,减免江南部分赋税。然而,由于元成宗过度赏赐,入不敷出,使国库资财匮乏。1307年正月,元成宗驾崩,海山之弟
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右丞相
哈剌哈孙发动
大都政变。拥护率军南下的海山称帝,即元武宗。
元武宗因爱育黎拔力八达有功,册封他为皇太弟(随后继位为元仁宗),相约武宗系与仁宗系交替称帝,即武仁之约。元武宗时期,加封
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为了解决元成宗时期的财政危机,元武宗设置常平仓以平抑物价,下令印制至大银钞,然而反而使银钞严重贬值。此外他将中书省宣敕与用人权划归给
尚书省。1311年元武宗因沉耽淫乐、酗酒过度而逝,由皇太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
元仁宗,这次是元朝首次和平继承帝位。
元朝中期
元仁宗力图改变元武宗时造成的财政枯竭、政制混乱的局面,他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并且减裁冗员、加强中央集权以整顿朝政。1312年元仁宗恢复科举制度。本次科举以
程朱理学为考试的内容,史称延祐复科。他还倚重汉人文臣,处死蒙丞相
托克托等,排除朝中异己。财政方面,元仁宗取消
元武宗的经济措施,并且于1314年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查清地方田产,史称
延祐经理。1320年元仁宗驾崩后,皇太子硕德八剌即位为
元英宗。
元英宗继续实行元仁宗的以儒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的政策,1323年铁木迭儿的义子
铁失趁元英宗去
上都避暑之际,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南坡地刺杀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
南坡之变,晋王
甘麻剌的长子,
也孙铁木儿率兵南下并称帝,即
泰定帝。泰定帝于1328年七月崩于上都,丞相
倒剌沙拥立七岁的阿速吉八为帝,是为
天顺帝。同年图帖睦尔先至大都继位,是为
元文宗。燕帖木儿率军攻入上都,天顺帝不知所终。隔年和世琜于漠北和林称帝,即
元明宗。元文宗放弃帝位,派燕帖木儿迎元明宗继位,并且被立为皇太子。然而燕帖木儿毒死元明宗,复位元文宗,改元天历,史称
天历之变。
1333年元文宗去世后,为洗刷毒死元明宗的罪行,遗诏立年仅七岁的明宗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
元宁宗。但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元明宗的长子妥欢贴睦尔被文宗皇后
卜答失里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
元惠宗,又称元顺帝。
元末民变
元惠宗在位之初,
脱脱为相与元惠宗亲政前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颁行《
至正条格》等法规,以革新政治,缓和社会矛盾,史称至正新政。
由于民族矛盾与统治腐败,白莲教首领
韩山童、
刘福通等人决定在5月率教众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刘福通再立韩山童之子
韩林儿杀出重围,指韩山童为
宋徽宗八世孙,打出“复宋”旗号,以红巾为标志。其后
郭子兴于安徽
濠州起事,
芝麻李等人占领
徐州,此为东系红巾军。西系红巾军方面,
彭莹玉、
邹普胜与
徐寿辉在湖北
蕲州起事,国号
天完。红巾军势力遍布河南江北、江南、两湖与四川等地,还有非红巾军的
张士诚等部的起事,变揭开元朝灭亡的序幕。
元廷派兵镇压各地
红巾军,徐寿辉部最后分裂成两湖的
陈友谅与四川的
明玉珍。两淮郭子兴的部下
朱元璋于1356年以南京为根据地开始扩充地盘;1363年与据有两湖的陈友谅作战,最后于
鄱阳湖之战获得胜利;1365年占领两湖后于同年冬东进攻打据有江苏沿海的张士诚;1367年平定张士诚后,继续南下压制浙江的
方国珍,至此江南无一人反抗朱元璋。另外,福建于1357年至1366年间发生色目军乱,史称
亦思巴奚兵乱。
建立明朝
与此同时元朝在
察罕帖木儿和
李思齐等率领元军反击北方红巾军,1363年北方红巾军最后在安丰之役中败给降元后的
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朱元璋统一江南后于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他派
徐达、
常遇春率明军分别攻打山东与河南,并且封锁潼关以防止关中元军进援中原。明军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政治:由分裂到局部统一、再到全国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繁荣(打破市坊分区,夜市、瓦子、纸币出现)海外贸易发展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加强;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
文化:三大发展划时代发展
对外关系:以海路为主
学术思想
儒学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复兴,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产生新的儒学思想—理学。包括“北宋五子”(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
朱熹和
陆九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理”和“气”是并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后之分。理是万物之源。“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两方,人欲是一切罪恶之根源,应当去人欲、存天理。经过二程与朱熹的发展,理学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南宋末年
理宗时成为官方哲学。之后,陆九渊又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
理学在元朝还有一些变化,南宋时期即有调和
程朱理学的
朱熹与
心学的
陆九龄等两家学派的思想。到了元代,理学家大多舍弃两派其短而综汇所长,最后“合会朱陆”成为元代理学的重要特点。当代有名的理学家有
黄震、
许衡与
刘因与调和朱陆学的
吴澄、
郑玉与
赵偕。
由于元朝由蒙古人所统治,汉族士大夫基于异族统治的考量,在蒙元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与抵抗派。合作一派是华北儒者如
耶律楚材、
杨奂、
郝经与许衡等人。他们主张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
史学著作
最著名的史学著作当属
司马光主编的《
资治通鉴》。另一史学家袁枢又对《资治通鉴》进行全面的整理,写成《
通鉴纪事本末》。朱熹也作了一部《
通鉴纲目》。史学家
郑樵写成《
通志》,与唐
杜佑《
通典》、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此外重要的史学著作还有
廿四史中
薛居正等奉旨编修的《
旧五代史》和
欧阳修私撰的《
新五代史》。以及
王溥私撰的《
唐会要》和《
五代会要》。著名的地方志有《
太平寰宇记》、
范成大《
吴郡志》、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周密《武林旧事》等。由于金石学和考古学快速兴起,也有一些相关史书诞生,如欧阳修的《
集古录》、
吕大临《
考古图》、
赵明诚《
金石录》等”。
此外宋代编修不少与史学相关的
类书,著名的“
宋四大书”:《
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太平广记》。
元朝文学以元曲与小说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兴盛。相对的元朝的诗词成就较少,内容比较贫乏。
文学兴盛
宋朝文学十足发达,秉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
古文运动的大师是
欧阳修。
苏轼的文章洒脱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带些忧郁,
陈师道、
黄庭坚、
秦观、
张耒、
晁补之和
李膺号称“苏门六君子”。
又有“南宋四大家”,即
杨万里、
范成大、陆游和尤褒,也堪与北宋三家相比。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以天然风景为主;范成大的诗歌关心民生,诗风清丽秀婉;陆游的诗以爱国著称,他的诗对偶工整,后人言“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也称长短句。根据《
全宋词》的记录,宋朝词人达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残篇总计达到两万零四百多首。词是宋朝文学的标志性体裁。
晏殊富于
花间派之风格。
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作用。苏轼又立
豪放派。
周邦彦是
格律派的始祖,其后的女词人
李清照也属此列。
此外,宋代“说话”(
评书)非常流行,说话的内容就是
话本。最著名的话本有《
三国志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大宋宣和遗事》等;一些明清白话小说也是根据宋朝的话本改编。
科技
火药
北宋初年,曾用以制作火箭、火球等。后来又出现带爆炸性的
霹雳炮。南宋时期更出现
铁火炮、突火枪枪、
火铳等新式武器。这些武器威力巨大,被广泛使用在对蒙战争中。《
武经总要》是仁宗时期官方编修的一部详细的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的巨著,其中就有大量的火器介绍与火药的配制方法。后来在蒙古人西征时,火药又被传到西方。
活字印刷
宋朝也可谓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科技进步最快的时代,所谓的
四大发明之中的胶泥活字印刷术诞生于宋朝,不过,一直到1440年德国
谷登堡的铅字活字印刷术出现和印刷术开始在欧洲传播以后(1833年传入中国),世界各地居民的
识字率才开始攀升。
指南针
北宋初期,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出指南针。关于指南针的装置方法,沈括的《梦溪笔谈·杂志一》记载约有四种:把磁针横贯灯芯浮于水上,把磁针架在碗沿上,把磁针放在指甲上,用缕丝缀住针腰挂在空中。其中以缕悬法的灵敏度最高。它的具体装置方法,是将缕丝的一端用蜡粘在磁针腰部,另一端悬在木架上,针下放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静止时针便指向南北。这种悬挂型的指南针,基本上确立了近代罗盘的构造。以后,人们学会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出了罗盘针。当时的罗盘还是水罗盘,即将磁针横贯着灯芯浮在水面上。水罗盘在南宋时已得到普遍使用。至于旱罗盘,中国到了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时才出现。
天文历法
宋朝的历法一共更改了十九次,是中国历史上历法改革非常频繁的时代。元世祖先后在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兴建天文台与回回司天台,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27处天文观测站,在测定黄道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学家有
郭守敬、
王恂、
耶律楚材、
扎马鲁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编订有《西征庚午元历》,1267年扎马鲁丁撰进《
万年历》,郭守敬等人修改历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编订了《
授时历》。
数学
传统数学在宋朝取得很大成就与进步,贾宪、秦九韶和杨辉都是出众的数学家。著名的成果有“杨辉三角形”等,数学著作则有《数书九章》和《杨辉算法》。元朝数学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数学家及其著作。如
李冶及其《测圆海镜》、《益古演段》;
朱世杰及其《算学启蒙》、《四元玉鉴》;李冶提出的天元术(即立方程的方法)及朱世杰提出的四元术(即多元高次联立方程的解法),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成就。算盘在元代也初具规模。
农学
元代的农业技术主要可见于《
农桑辑要》、《
王祯农书》与《
农桑衣食撮要》等三部书。
地理学
地理学方面《元一统志》的编纂、河源的探索、《舆地图》的问世及大批游记类著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
文化艺术
绘画
文人画与花鸟画互相融合,让宋朝花鸟画显得格外清丽脱俗。宋初名家有
黄居采和
徐崇嗣二人并起,其情形颇兴北宗山水发展于院内,南宗山水发展于院外者相似。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
张择端就是其提拔。其子
赵构也受到薰陶,成为杰出书法家。宋朝人物画的宗师是
李公麟,他绘画体裁广泛,无所不工无所不能。以建筑物比例构图的界画在宋朝勃兴,
郭忠恕和张择端是其代表。
武宗元、李公麟、
梁楷等人。其中以《
八十七神仙卷》最为出名,众多仙人仙女,飘然列队而行,行如流水,极为生动。
瓷器
宋朝是中国历代当中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其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宋瓷经学者研究归纳,以定、汝、官、哥、钧
五大名窑最为出名。
海上丝瓷之路的便利,使中国瓷器开始畅销到世界各地。
书法
宋朝书法主张尚意,注重在哲理性、书卷气、风格化与意境表现,同时也提倡个性化和独创性。苏(
苏轼)、黄(
黄庭坚)、米(
米芾)、蔡(
蔡襄)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南宋的
吴说、
宋徽宗、陆游、
范成大、
朱熹、
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延伸,其中宋徽宗特殊的书法风格被称作
瘦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