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侗
明末清初诗人
尤侗(1618年—1704年),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艮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末清初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尤侗生于苏州府斜塘镇,祖籍苏州府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其家世代书香,自称是“簪缨不绝”。其父为明太学生,但终生未仕,一直在家授课教育儿子。
尤侗天资聪颖,五岁开始居家习读四书五经,厌恶时文,好读古文。喜读《史记》《离骚》等,以博闻强记闻名乡里,世人称其为“神童”,并入学为诸生,一时间颇负才名。
出仕坎坷
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明弘光政权溃散,江浙一带社会情势甚为混乱,尤侗举家避难斜塘。不过,尤侗并未因朝代更迭而放弃仕途功名的理想,同年八月烽火稍息,尤侗便入长洲城内应岁考。县令沈以曦、郡守丁允元俱拔为第一,督学陈昌言取为第五,他得以为庠生。但其后赴南京省试,他却榜上无名。
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尤侗再行乡试,这次得太仓州守李作楹推荐,然而主司因为他的文风过于奇崛而使他旁落乙等,只中得个副榜。
顺治五年(1648年)夏,尤侗参加科试,督学苏铨拔为第一。省试复不第,仅诏以首名拔贡。数次应考,他始终困于乡试这一坎,不过这次拔贡还是为他争取了次年廷试的机会。
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尤侗廷试取第七名,应授推官,然他当年乡试的主考张端、吕崇烈爱其才,勉励其三年后再举正榜入仕。
宦阻永平
顺治九年(1652年),尤侗再次应试,得授职永平府推官,寄书家人慰之:“遥望吴门空白马,便从燕市下卢龙。老亲此日应磋季,思妇因风欲懊侬。惟有黄河接星汉,乘搓秋水一相逢。”(《西堂小草·授永平后寄家人》)永平府地理位置重要,但永平府境内物产匮乏,所辖地区并不繁华,尤其经过兵焚毁扰,人口愈发减少,经济亦为凋零。同时,由于此地近距京师,满汉杂居,满洲贵族圈地情况极为严重。许多汉族百姓因此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倚杖权势的投充人(清初京畿地区民人投充旗下者)、庄头亦为非作歹,干扰地方官员治理。尤侗到任后则整肃法制,气象一新。一次有一投充人借民家田产献于旗下满人而生斗讼,他用法律严格仲裁,重绳投充人。田产被夺的全部都归还民众,摈绝庄头弗与通,豪强屏气,从此对他的埋怨和诽谤也由此盛行。但尤侗不在乎,还题其官署为“柱笏楼”。并题一对联“推论官评,有公是,有公非,务在扬清激浊;析理刑法,无失入,无失出,期于扶弱锄强。”以作警示,看见了的人都很害怕。
顺治十一年(1654年)正月,吏部侍郎佟岱、大理寺卿郝杰奉旨至永平赈灾。当时有下属官员中伤尤侗,故佟代故意刁难,命尤侗主持赈灾。尤侗赈遍历各邑,奔走阅月。事情结束后,佟岱私访乡民,得知是误会了尤侗,于是和他交好,可见尤侗并不会主动巴结高官。不过,尤侗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不满意,在各方面都贫膺落后的永平,他深感才力未伸、知音难觅。于是,他再三上书龚鼎孳、王熙等当权者述己苦闷现状。然而当掌锉者终怜其才、拟改为京兆推官时,他却因为在处理圈地事宜中处理严厉的手段得罪了一些地方权贵的利益,对吏治的肃清亦遭他人嫉恨,不久他便遭到打击。
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滦县人邢可仕以诬告反坐,由于邢可仕最初未自陈为投充人,尤侗依法将其刑杖三十。然而其后邢可仕以投充人身份赴告刑部,部下府问状,州守刘汉杰因平昔之隙故意中伤尤侗。依照清廷当时对满清权贵的保护条例,责罚旗下奴仆需要有关请示,一旦“擅责”便是违法,那么按规定,以尤侗之擅责投充,例应革职办理。幸得有关朝廷官员相助,尤侗得以“改降二级调用”。
赋闲谱剧
顺治十三年(1656年)春,尤侗不等降级调用,愤然辞官,当年七月偕同妻儿返回故里。拜见父母时,尤侗心中悲喜交集。七月,尤侗决定从此收心归隐,自号“晦庵”,将居处改为“看云草堂”,取杜甫诗意“年过半百不如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尤侗行到衢州常山县,旅途中追寻往事,闷闷不乐,便作传奇《钧天乐》自遣。此剧揭露了权贵垄断科场、金钱换取功名的人间丑态。不料因为当时江南科场作弊现象猖獗,有无名氏作《万金记》讥讽考官钱开宗、方猷接受行贿,此书传到宫中,顺治帝大怒,下令彻查。次年七月,太史姜图甫返京途中,路过苏州,征辟尤侗所作的新剧,尤侗在申氏堂宴饮姜氏,为演新作《钧天乐》。当时江南按察使卢慎言搜捕讽刺科举者,巡捕见《钧天乐》演出时围观众多,内容又涉及揭露科举黑暗,误认为这就是讽刺当局的《万金记》,怀疑《钧天乐》与《万金记》作者乃一人,便关押演出伶人,强拆戏班,尤侗险遭牢狱之灾。八月,尤侗赴京为《钧天乐》一案澄清;并上京自陈当年被诬下调一事。
顺治十五年(1658年)秋,顺治帝与王熙、弘觉国师(木陈道忞)谈及西厢僧家悟禅公案,王熙以尤侗《临去秋波那一转》制义推荐,顺治帝读后,赞赏有加,亲加评点,命人购尤侗《西堂杂俎》于坊间不得。到京后,顺治帝派人至邸,索要《西堂杂俎》刻本。
顺治十六年(1659年)九月,尤侗弟子徐元文中状元,次年二月,顺治帝游南苑,状元徐元文随驾从游。得知其业师为尤侗,顺治帝多次向徐元文询及尤侗生平任何官,因何降级,有重用尤侗的意思。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闻知天子死讯,视顺治帝为“知己”的尤侗哀痛不己,作哭临挽诗八首悼之。同年六月,尤侗至虞山游玩,感梦王昭君而作杂剧《吊琵琶》。从剧中昭君死后仍眷恋汉天子还可看出尤侗对顺治帝的感恩与怀念,从昭君宁死不为胡妇中又可感觉到他对封建统治制度诸多弊端的不满与否定。
康熙二年(1663年)春,尤侗念及当时的冤案哭庙案和江南奏销案,便作《桃花源》北剧,往卢师庵示蒋超。次年,尤侗作《黑白卫》北剧。彭孙遹为尤侗点校《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四种杂剧。吴伟业为尤侗杂剧作序。
窘困翰林
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月,康熙帝颁布了征召博学鸿儒的诏书,兵部尚书王熙与工部尚书陈敱永举荐尤侗。尤侗百般推辞辞不得,便于六月赴试。尤珍亦将赴京会试,得以同行。七月入京,尤侗还在等待考试时,然而此时家乡却传来妻子曹令病音。九月十九日,尤侗夫人曹令去世。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月,尤侗以二等十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参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总裁为叶方蔼张玉书,徐元文起为监修官。作为修史官,尤侗等人自由发挥的权限很小,麻烦与困难却很多,修史过程中,尤侗等人常遇“别白”、“参差”等考据、核实之难,此外“裁制”、“定论”、“牵制”、“忌讳”、“程限”等亦乃束缚修史之难题。史局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也有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史馆监修、总裁对诸史官礼数不足,排坐无有序次,进士出身的内阁中书亦未把以鸿博授职之史官放在眼里,故而尤侗在史馆中的地位并不高,况且他不擅拍马逢迎权贵,无甚贵人支助。号称翰林,其实是“雅号一条冰”的冷官,仅靠微薄的傣禄,尤侗的日子过得清贫寒苦。在史局的苦闷岁月里,尤侗孤苦无依,常作诗思念亡妻和故乡。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六月十九日,次子尤瑞卒,尤侗闻讯惊悲不已。其后,六月二十七日,五弟尤俊卒。十月五日,二兄尤价逝世。一年之间三起生死变故使尤侗痛不欲生,顿生归意,在众人劝阻下作罢。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长子尤珍中进士,完成了尤侗一生未了“科名”夙愿,于是他慨然引退:“我年过六十,儿子已经成名,我可以休息了! ”次年春,得知尤瑞遗孀金氏病死后,尤侗怀念亡儿而悲伤万分,归意终决。七月,尤侗谢别诸位同僚,致仕返乡。
荣老乡田
归隐苏州亦园后,尤侗将书斋名为“西堂”,故自号“西堂老人”。后在苏州城滚绣坊建有园林,面积约十亩,定十景名为:南园春晓、草阁凉风、葑溪秋月、寒村积雪、绮陌黄花、水亭菡萏、平畴禾黍、西山夕照、层城烟火、沧浪古道。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尤侗年近八旬仍亲迎于道。三月十八日,恰逢康熙帝诞辰,尤侗作《万寿词》以祝寿,康熙帝十分赞赏,赐其御书“鹤栖堂”匾额。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再度南巡,当时尤侗已八十六岁,但他坚持往锡山骚亭接驾,且不顾安危,登独木桥而过,尽显一片赤诚。康熙帝感其年高接驾最属难得,传旨特升为翰林院侍讲、晋阶承德郎,并赐米贴一卷、赐尤珍古诗一幅。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尤侗因年老逝于家中,享年八十七岁。葬于苏州西郊太湖边光福镇官山坞姚姊河,建国后归属吴县藏书镇东方村上官山姚姊河。
主要影响
综述
尤侗才情敏捷,文名早著。曾以《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制义以及《读离骚》乐府流传禁中,受顺治帝赏识;在史馆时进呈《平蜀赋》,又受康熙帝赏识。他的诗文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人所传诵。所撰《西堂杂俎》盛行于世,但辞赋、铭赞、应俗、游戏之作,十之八九格调不高。他所撰《艮斋倦稿》,在评文论学方面,功底认真而扎实。
诗歌
尤侗论诗,将唐宋置于平等地位,认为:“取唐之美者与宋之恶者,则元白必笑苏黄之拙;取宋之美者与唐之恶者,则李杜不如杨陆之工”,“平而论之,二代之诗美恶不相掩也。”(《宋诗选序》)他所作的诗,则以“性情自在”为尚。
尤侗的全部诗歌有4600多首,就创作总量而言,他可谓当时的高产作家之一。这些数量丰富的诗歌囊括了揭露写实、磋身叹世、咏史吊古、思乡怀人及山水田园等多个角度的内容,描绘出尤侗所见所闻之社会画面,勾勒了尤侗所思所感之生世历程,其中既有对满清统治下民生疾苦的真实写照,又有对高压政权下个体情感体验、心理感受的细致描述,从价值层面来看,尤侗的诗歌在整体上展示出一种以诗载史的创作特点。
总之,其诗笔调酣畅,格调多样。但数量既多,不免有信手敷衍、浮浅油滑的弊病。从内容上说,《老农》《杀蝗》《苦雨行》《散米谣》《纪赈》《煮粥行》《出关行》《忧盗行》《民谣》等早、中年所作的长篇古风,颇关注于现实社会,对人民疾苦也很表同情,多有可取。《拟明史乐府》100首、《外国竹枝词》100首及《土谣》10首,歌咏明代史事,描述清初交往各国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同时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表现手法,清新风趣,别具一格。
尤侗以“天才富赡”享名,但他与许多古代文学家一样,并未形成系统的文学理论。不过,作为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文学家,尤侗自有其较为明确的文学思想与创作观念。他以求“真”为核心,倡导“道性情”为创作的根本;主张“一代之文,自有一代之风气”的文学发展观;在文体认识上,他持体不相兼之论;在审美理想上,要求将真情之辞与曲调格律并重,提倡“情文交畅,声色双美”。
尤侗写得相对最多的序文不可忽视。虽然由于序文文体的社会化特征而导致其中难免多有溢美阿谀之词,但就尤侗本身的写作技巧而言,其大多作品仍如人所谓:“不用树颠苦思,亦更层次有致,落笔便有隽上殊胜之想。”可说是对尤侗序文成就的一种认可。当然,尤侗所作序文不仅较为注重写作手法,而且他还常将个人的思想见解予于文中,并非全为应酬虚美而作。譬如《静观堂集序》《宋诗选序》《唐诗十选序》《彭孝绪诗文序》等展现了尤侗对诗歌创作、鉴赏品评的独到见解与眼光;《曹德培诗序》《吴虞升诗序》等表达出尤侗的“道性情”观;《倚声词话序》《名词选胜序》《南耕词序》《词苑丛谈序》等序文堪称尤侗词学观点的集中反映;《叶九来乐府序》《李笠翁<闲情偶寄>序》等展示出尤侗的戏曲寄托观念;《南州草堂集序》《露文序》《慧居遗集序》的写作,则阐明尤侗对于文章可以传世观点的认识。正是由于这些内容的渗入及写作手法的讲究,尤侗的序文才有了相对更高的思想、文学价值。
尤侗的骚赋叹深调幽,情思徘恻,以《招魂》与《反招魂》为代表作。其中《招魂》以浓郁的伤感之情悼念亡友,唤其魂魄早日归来,篇幅洋洋洒洒,全文利用铺张扬厉的叙述手法,堆金垛玉地描写出故园家乡之好,整体上表现出汉六朝大赋之风范,纵横裨阖而气势开阔,令人耳目为之一振。《反招魂》则反《招魂》意而行之,历数了故乡历经烽火销烟过后的萧条颓乱,劝亡魂远离莫归,哀诉了明清易代之际干戈四起、尸横遍野、官腐卒乱、民生衰败等等混乱不堪、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以及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百姓生存的艰难痛苦。全篇现实主义意味甚浓,画面残乱纷赛,情绪凄凉幽怨,既有鲍照芜城赋》的悲哀,又有韦庄秦妇吟》的惨烈。尤侗的其他赋文亦不乏出色之作,如咏物之《蟹赋》文辞精美,颇得李渔称赞,磋身之《感士不遇赋》发出古往今来不遇之士的怨叹,叹世之《一钱赋》则于一赋之中尽见钱财功用、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在左开右合的骄词俪句之间,尤侗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学笔技。
在尤侗的杂体文中,有册文制义等多种文体形式,主要为尤侗前期所作,其中固然难免有驰骋才识的意图,但同时也不能说与尤侗早期困于科场考试的经历没有关系。譬如为应试入仕,尤侗不得不熟习八股制义,又比如,为入仕后顺利通过授官,尤侗事先对判、辞、疏等具有公文性质的杂体文体也颇有练习。而尤侗杂体文的风格趣味与艺术价值不仅表现为对多种文体形式的熟练把握,还表现为构思取材角度独到的艺术眼光,思想层面颇具个人化特色的情感内涵以及文字层面逞才使技的审美趣味。
在尤侗的杂体文中,出色之作通常以内容上的构思巧妙取胜。在这一点上,最具代表意义的首推其制义《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该文以戏曲《西厢记》中崔莺莺庙堂拜佛而去临别时对张生送一秋波为缘起,全文即以“情”动与目“转”为论述之核心。尤侗以八股文的“正经”之体分析议论儿女情长缠绵徘恻之“不正经”事,不仅文体形式与文章内容之间形成严重的不协调感,而且文中仿张君瑞的口气完全解构了八股“代圣贤立言”宗旨的庄严性。但是从艺术趣味来看,如此旧体新材的篇章反倒更加生动巧妙、出人意料,一扫时文之迂腐相、头巾气。此等巧妙创意性的文作,实属典型的时文文坛之奇,此文还被收入清代颇具权威的八股文选集《制艺丛话》,成为范文。又如《斗鸡檄》,以檄文之体叙述斗鸡热闹场面,将两鸡相斗作为两军对垒厮杀来写,调笑逗弄;又如《责鹰辞》,辞本为诉讼之供词,而尤侗却以之为形式载体对鹰的爪虐行径进行了责讼,控诉其为非作歹、茶毒生灵。尤侗这种旧体新材的构思,在部分消解旧有文体原始文化意义、社会特征的同时,强调了更突出的文学性特征并渗透进丰富的现实生活内涵,这既表现出尤侗对诸多杂文体形式特点的自我理解,又反映了他真率而有创意、驰骋才情而不为既定所限的创作自信。
尤侗杂体文还呈现出一个典型的特点,即文内蕴旨,别有寄托。在创作中,尤侗不局限于文体原有的实际体性特征,更不意在所写之材本身,而是蕴涵个人见解于笔下,文字之外另有深意在焉。既有其自我情怀遭际不遇的暗喻表达,又有对种种社会现实弊端的隐射指摘。如《西山移文》,“移文”本系清代各衙门间的平行文书,尤侗则以之为艺术载体对明清之际在明亡时以高士自居安然退隐,一旦清廷重新恢复科考,他们则不顾昔日“高论”而争先恐后前往应试的假隐士进行了尖锐的嘲讽,尤侗对此类人物欺世盗名的虚伪行径颇为不齿,故以伯夷叔齐许由严子陵等古代高人的圣洁品行来对比这些假隐士的形迹心态,调侃挪榆之中不乏辛辣嘲讽,可谓直指人心。
尤侗亦能词,著有《百末词》6卷,自称是“《花间》《草堂》之末”。由于坚持“性情”至上的创作观念,尤侗往往将情志寄托视为艺术创作的核心,所以尽管他很少以词作形式关注外界现实复杂的时事民生,但其词作在情感内涵、风格意境上也同样表现出了较为丰富的包容性,并非一味秉承《花间集》与《草堂诗余》的闺怨闲情。具体而言,在尤侗的词中,既有感时伤春之怨、悼亡怀人之悲,也有羁旅愁怀之叹、兴亡盛衰之慨。
正是由于继承了《花》《草》诸集的“道性情”特色,所以尤侗在创作中充分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不过,尤侗词所表达的内容已经远不限于《花》《草》之儿女闺怨,而是更丰富地展示了颇具个人化特色的情感内涵。这种《花》《草》之“末”的创作表现,也同样反映在尤侗词作的艺术特色上,他的词在体例选择、描写技巧、抒情方式及文辞风格等方面均不同程度表现出对《花》《草》的继承与超越,表达了个人化的审美趣味。
最能体现《百末词》超越《花间》《草堂》的作品是《满江红》《念奴娇》《沁园春》三个词调,共48首词。这三个词调声情激越,格局开张,适宜抒发壮阔豪迈的情怀和激昂慷慨的情调。从词题来看,要么以史实为借,表达自己的历史观;要么和友人,表达沧桑世变的感慨;要么直抒胸臆,表达抑郁悲愤的心情。尤侗作为清初词家,虽承明末余波,但并未沉沦花间酒下或是逍遥避世,而是主张感愤时事,或导扬盛烈,续绕歌鼓吹之音或慨叹时艰,本小雅怨诽之义。这种变风变雅,说的是哀世之音,流动的是慨叹哀怨之情,抑扬抗坠、胎荡不尽之思。尤侗突破明末《花间》《草堂》垄断词坛的局面,谱写出富有时代特色隐约含蓄的词作。
杂剧
尤侗的杂剧共有五种,全部收入《西堂乐府》。这五部杂剧作品分别为《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两类文人际遇题材和女性生活题材。这些作品取材相对集中,内容涵量丰富,主题思想鲜明,并且将作者对现实社会、人生命运及历史追忆的思考融入其中,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这五部杂剧作品是尤侗悲愤苦闷的直接结果,也是他才子情结激荡于胸的必然结晶。”尤侗创作杂剧,并不是无聊之笔,而是以嬉笑怒骂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用艺术形象打动观众和读者的心弦。这几部作品“文采纵横,而其意旨大都借古抒怀,在不同角度上表达他自己的寄托。”他以屈原、陶渊明、李白这些才子反观自己的境遇,并在他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对人生的思考。《读离骚》中的屈原忧国忧民,但不受当权者的认可。该作为尤侗在永平罢官当年创作,或许是影射自己五年任职期间,吏治清明,反而因小事得到降调的处分,怒火难以平息。《读离骚》虽是尤侗的自况之作,但它代表了清初不得志的文士的普遍遭遇。
现实中的尤侗,有着难以言尽的慨叹,只能将才子经历写入作品中,只能赋之以一种介于历史与现实间的“戏说”,关注创作主体内在精神的抒发,借助于写剧来抚慰自己的心灵。赋闲在家的十三年,尤侗还是放不下科考心,因而作品中反映出的尤侗时而低沉,时而激昂,也改变不了他自伤自叹自怜之心。
尤剧在结构方面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他在结构布局上匠心独运,改变杂剧体制以诗文连串剧情重视楔子和下场诗的运用。为了更强烈地表达情感,更切合于剧情需要,彻底突破了元杂剧的固定模式。他摆脱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固有模式,结构更为自由、开放。在唱法上也未遵循元杂剧一人主唱的法则,作者各剧均立一主角,但并不限于某一主角一唱到底,而是根据剧情需要,各角色都可开口演唱。尤侗杂剧中采用较多的是众人合唱,不仅情节丰富,而且场面宏大。
尤侗很善于运用楔子。他在两部杂剧中设置了楔子,虽然作者出于剧情需要而加以设置的考虑,但楔子在剧中的运用的确无懈可击。如《吊琵琶》中的楔子,不仅具有交待昭君出塞缘由的意义,还有将昭君命运划为前后两阶段的功用。通过设置楔子,昭君前后两种生活、两种命运产生了对比,其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也显现出来。《桃花源》的楔子安排在剧尾。四折杂剧讲的都是陶渊明清高自许,楔子则道出原委原来——陶渊明就是桃源洞里一位酒仙。通过楔子的设置,就将陶之精神阪依,以及命运之必然性,一一展现。
尤侗的杂剧仅有五种,选题相对集中,但其中活跃着个性鲜明,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形象。剧中,书生、官员、隐士、女侠等人物一一登场亮相,但都不是某一类人物性格的简单描摹,而是性格丰满、刻画细腻的典型形象。
尤侗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是将主人公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展现人物在特定背景中的典型性格。如《桃花源》一剧主人公陶渊明不乐仕宦,但家贫不能自给,只得做官为生。他一出场就表明自己的心志做官实属无奈之举。可知其内心已挣扎很久,督邮的到来就成为辞官的直接原因。作者虽未刻意营造官场的险恶,但还是透露出了其生活状态之不如意。归田之后的陶渊明,完全过上了自己想要的那种与世无争、陶然自得的生活。陶渊明性格中不慕荣利、闲静少言、执著追求的一面,在其出世、入世的抉择中得以展现。同样,屈原、昭君,出场时也都面临着无法回避的人生选择,就在这一戏剧冲突中,作者完成了对主人公的性格塑造。
作者还善于运用曲词和动作来刻画主人公性格。如《吊琵琶》中,单于呼韩邪点名索要昭君,不料昭君投河而死,后魂魄回汉宫。剧中,昭君魂魄以“凄怆怨慕”的商调演唱,极力表现出她孤寂幽怨、漂泊无依的精神世界。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自我倾诉展开其内心世界,达到了塑造形象的目的。同时,剧中人物的性格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昭君居永巷、感皇恩、赠单于、骂群臣、投交河、魂归汉,在一系列关乎命运的转变中,几重起伏、几多悲喜。作者在不断激化的戏剧冲突中,显现出昭君性格变化的动态轨迹。
传奇
尤侗的传奇仅一部,为《钧天乐》《西堂乐府》之一。但正是一部传奇《钧天乐》和其他五部杂剧,奠定了尤侗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位置。《钧天乐》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人物、情节、语言、关目诸方面颇受人称道,使传奇显示出独特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钧天乐》中主要人物的设计,有意学习借鉴汤显祖的《牡丹亭》。《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丽娘为情而死,在情的感召下死而复生,终与柳梦梅结为伉俪。《钧天乐》中魏寒簧亦为情而死,死而复生,最终在天上与沈白喜结连理。尤侗肯定了汤显祖不受礼教束缚的创作思想。但尤侗借鉴而不摹仿《牡丹亭》。汤显祖着重刻画旦角,尤侗则在生角上花功夫。他着意于塑造男主人公,让他历经大地、沧海、冥间、天庭,上下遨游,古今驰骋。
另一些与传奇主题相关的配角,则塑造得特征鲜明。较突出是人间的一批非正面人物,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作者运用双关命名。贾斯文谐音假斯文,程不识音诚不识,何图即糊涂,贾斯文之父贾济思,即假公济私之意。主考官何图,索贿受贿,中饱私囊。代表着当时官场中钻营之人。贾济思是官场老手,努力使自己的权势能够荫及子孙,而这些人是当时官场的掌权派。作者塑造这些特征鲜明的反面人物,正是更强烈得衬托出传奇的正面形象—沈白、杨云的善良、正直、执著。传奇出现的天庭众人物,都是重情重义的人性化的神灵。正是他们的公正无私,才使得沈、杨等人得以圆梦。
尤侗创作《钧天乐》所选取的人物形象与故事题材都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形象既有历史人物,也有新形象。但尤侗都进行了再创作,使历史人物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也使新形象虚中有实,有所依托。故事题材方面,既采自史实,但更多是创新。譬如天庭科考探花李贺,历史上才高不第,早年夭折。作者便借李贺早逝受上帝诏作《白玉楼记》的传说,加以点染,让李贺中进士,改变了他沉沦的一生,给与他与才名相符的科名并对传说故事进行了发挥。传奇主角沈白、杨云,属于“子虚乌有”之人,但其实融入了尤侗与好友汤传楹的情感与经历。尤侗与汤传楹均屡试不第,且汤早逝。剧中作为尤、汤化身的沈、杨在人间亦蹭蹬场屋,仿佛二人经历。但升天后扬眉吐气,命运巨变,一扫往日在人间的落魄。剧中人物成为虚实结合的产物,正是这样的创作手法,才让人感到既生动可亲,又充满奇幻色彩。而这正是尤侗的得意之笔。使得创作在有史可据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史,能把着眼点放在增饰剧情与加深艺术效果上。
《钧天乐》的整体布局,是将传奇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歌哭》《叹榜》等出,都饱含着作者穷愁潦倒的命运下卷《天试》《天榜》等,写沈白与杨云在天界大展宏图,享尽荣华富贵,正是尤侗的美好幻想。作者描写了人间、天上两个迥异的世界。人间污浊、混乱天庭公正、和谐。作者运用反复对比的手法加以渲染。
从布局来看,整部传奇分为上下卷,本身就是一种人生境遇的对比。上卷考官贪贿,沈白、杨云处处时时处于劣势,而有权有财之人毫不费力,便可如愿。下卷沈、杨二人天庭高中,考官清廉,人人友善。此外,人物命运相互对转。第六出《浇愁》,贾斯文等三人金榜得中,跨马游街。第十九出《天宴》,沈、杨及第,并设天宴款待。沈白作世巡,将贪官何图、权贵贾斯文之流一一处置,重振人间正气。作者在上下卷中进行剧情、人物设置等方面的对比,并且在同卷之中,进行不同人物命运的对比,使主题更加鲜明,因而对比手法在传奇中运用得既多且好。传奇上卷写沈、杨的遭遇,是尤侗冷静地面对现实下卷写沈、杨升仙后的际遇,是尤侗热忱地抒发理想。这样的结构安排,展示了尤侗的才华。
历史评价
史书评价
赵宏恩等:(尤侗)博物洽闻,驰声艺苑,以恩贡为永平推官,锄强扶弱,縁事罢归,家居二十余年。才望益着,康熙己未,举博学宏词,授检讨纂修明史。(《江南通志》)
宋琬等:(尤侗)学识优长,治政明决。凡文武贤否,品骘无私。尤礼学校,训迪多方。每进八庠,师儒具飡,督科因材,鼓舞人文,振兴一时,称为盛事。以执法不阿调任去。(《永平府志》卷十五《推官宦绩》)
李元度:先生乃归,家居以诗文。缣素请者户外屡恒满。时同县汪编修琬,以古文自矜,少可多怪,见俗子议文章者,恒面斥之,以是人多畏惮而乐先生之和易也。(《国朝先正事略·文苑尤西堂先生事略》)
张维屏:①尤悔庵工乐府,早岁作《读离骚》诸传奇,流闻禁中。②西堂先生自恨不登甲乙榜,然才子名士之目,受两朝圣人之知,比于太白东坡,洵文人之奇遇。余谓之:飘零法曲传千秋,游戏文章达九重。出句《读离骚》《钧天乐》诸传奇,对句曰秋波制艺也。(《国朝诗人征略》)
沈德潜等:西堂少岁时,专尚才情,诗近温、李。归田以后,仿白乐天,流于太易。虽街谈巷议,入韵语中,远近或以游戏视之,比于王凤洲之评唐伯虎。不知四十至六十时,诗开阖动荡,轩昂顿挫,实从盛唐诸公出也。《咏明史乐府》一卷尤为神来之作。今选中所作皆诤诤有声者。使艺苑人见之,共识西堂面目。(《重订清朝别裁集》卷一一)
国史馆臣:①侗性宽和,与物无忤,汲引后进,一才一艺,奖藉不容口。②其诗词古文才既富赡,多新警之思,体物言情,精切流丽。每有一篇出,遂据为风雅盟之名目,传诵遍天下焉。(《清史列传》)
赵尔巽等:①侗天才富赡,诗文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②世祖於禁中览侗诗篇,以才子目之。后入翰林,圣祖称之曰“老名士”。天下羡其荣遇。侗喜汲引才隽,性宽和,与物无忤。兄弟七人甚友爱,白首如垂髫。(《清史稿》)
名人评价
吴伟业:展成司李北平,政成报绩,遭遇视亭伯胜之;而雕龙之才,凌云之气,经乙夜之所赏叹,缘鼎湖陆格,不得一望承明之庭。相如被诏于上林,浩然哀吟于云梦,上有好文之主,下受不世之知,而时会适然,遇与不遇之不同若此。士君子之牢落于斯世者,可胜道哉!今读展成之词而有感于余心也。后之人有追论其世者,可以慨然而叹矣。(《<西堂乐府>序》)
朱庭珍:尤西堂先生工填曲,其《明史新乐府》百首,自成一家,足夺铁崖、西涯之席,卓然可传。诗恃聪明,意欲以才情见长,究非专门正轨。中年后,流人浅近,颇伤俚俗,且多游戏率意之作,不足取也。(《筱园诗话》卷二)
王崇简:①展成以沉博绝丽之材,驰骋获苑,…古人所鲜能兼者,展成优然如此,其以照耀千古,为何如哉!②展成英矫崛起,年未三十,名噪海内。(《西堂杂组》序)
彭定求:国老称人瑞,天何不憋遗。冥冥观化日,默默解张时。禄命更陶铸,文章纵指魔。浮休还悟得,底事陈驹悲。(《南购诗稿》卷十《尤良斋先生挽词二首》)
曹尔堪:而扁舟过从,商榷花间草堂之胜事者,吴门独吾悔庵耳。……其所为词,供奉于内庭,流传于酒楼邮壁,天然绮艳,粉黛生妍,未许元徽、杜牧独擅风流也。(《百末词序》)
潘耒:①(西堂)才既富赡,复多新警之思,体物言情,精切流丽,读之使人心开目明。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贾人梓行之,勿能止也。②先生生而颖异,童年遍诵子史骚选,弱冠补诸生,才名藉甚。吴越间修文社,俊髦集者常数百人,咸心折先生,谓必速化。(《尤侍讲艮斋传》)
陈廷焯:①西堂词曲,擅名一时,然皆不见佳。力量既薄,意境亦浅;专恃一二聪明语,以为新奇独得之秘,不值有识者一笑。②西堂小令最不佳,除《浣溪沙。清明悼亡》两阕及《菩萨蛮·病中有感》第二阕外,合者寥寥;长调稍可,壮语工于绮语也。③西堂《菩萨蛮·丁巳九月病中有感》八章,源出温、韦,身世兴衰之感,略见于此,而词意不免浅显。如‘负负欲何言,饥来难叩门’等句,全失忠厚之旨。若暗含情事,而出以幽窈之思、浑雅之笔,便是飞卿复作。④西堂亦好为艳词,多聪明纤巧语,殊乖大雅。‘不敢骂檀郎,喃喃咒杜康’、‘笑掷竹夫人,无端一面瞋’之类,皆足令人喷饭。⑤西堂好作聪明语,害人最深。小有才者,一索而得,终身陷入苦海矣。(《白雨斋词话》卷三)
王士禛:①激昂慷慨,可使风云变色,自是天地间一种至文。(《池北偶谈》)②尤悔庵在史馆作明史乐府,虽拟李西涯而往往驾出其上。(《渔洋诗话》)③先生古文歌诗如万解泉,随地涌出,时出世间,辩才无碍,要为称其心之所欲言。(《西堂全集》序)④吴郡尤悔庵工乐府,尝以临去秋波那一转公案戏为八股文字,世祖见而喜之。其所撰乐府亦流传禁中,世祖屡称其才,既而世庙升遐,尤一为永平推官,以细故罢去。归吴中,时时以乐府寓其感慨,所作《桃花源》、《黑白卫》二传奇尤为人脍炙。
徐元文:吾师展成夫子少擅才名,鞭驱绣虎,夙雄翰墨,高视灵蛇。…乃搜旧筒得若干种,不以元文之固陋,谬属午夜以丹铅,捧览数周踊趣莫止,辟犹过金谷之圃,无非异珍;入华林之园,尽为名卉。”(《西堂文集》卷首跋)
徐乾学:先生删裁六籍,经术醇深,童稚之年肆志闲览,比弱冠名播天下,所交皆人伦英杰,充先生之学,栋楹庙堂,润色漠浩无足多者。(《西堂杂组三集序》)
彭孙通:天子向意文学,…数年之间,治蒸蒸日进于古,士幸生其时,皆濡毫舔墨,思以文章自显。而吴门尤悔庵先生者,衰然出其间。先生著作满家,向以文章名海内,所撰《西堂杂俎》驰骤于艺林,洋溢于人口,已非一日。(《西堂杂组三集序》)
梁清标:翩翩吴客渡江媚,佐郡才名圣主知。避暑喜同河朔饮,羁愁争诵杜陵诗。(《送尤展成使君兼谢扇头新词》)
陈维崧:尤郎狂态那可支,醉倒拦街要马骑。拍板雷槌好生活,青春白眼任支离。(《湖海楼诗集》卷三《春日吴阊杂诗》其二)
郑方坤:所撰西堂杂俎,学者胥悦,奉为“免园册”。作诗甚富,上焉者为白传之讽喻间适,次亦如诚斋之道院朝天,万斛泉源,随地涌出,要为称其心志之所欲言。(《尤侍讲侗小传》)
朱彝尊:①先生著述甚富,所撰《西堂杂俎》,观者胥悦,奉为兔园册。晚辑《艮斋杂说》,学者服其雅训。②士也怀才或不售,遭逢圣世终旁求。圭璋特达自有期,鹤书召君六十余。鹤栖堂深御墨留,人生百岁语本虚。八十有七齿己优,著史况足名千秋。(《曝书亭集》卷七十六《翰林院侍讲尤先生墓志铭》)
严迪昌:(尤侗的词)其特点是自然生新,情文颇能互称,脓丽处时有感慨,哀怨中不失流宕。病弊则易流于轻艳油滑,小令艳词尤多此弊,聪明语太过所致。(《清词史》)
吴梅:①曲至西堂,又别具一变相。……置之案头,竟可作一部异书读。②大抵清代曲家,以梅村、展成为巨擎。……西堂《钧天乐》,痛法古今之不平,《地巡》一折,自来传奇家无此魄力,沟足为词苑之飞将也。(《中国戏曲概论》卷下《清人杂剧》)
章培恒:①尤侗为人耿直,恃才自负,因仕途坎坷,长期闲置,多愤世之情。其剧作也主要表现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抒发内心郁闷。②尤侗的剧作思想并不深刻,情节也缺乏新异的创造,其长处在于能以老练而简朴的文辞抒写磊落慷慨之情,呈现出激昂飞扬的气势,具有诗剧的特点。(《中国文学史》第八编 清代文学·第三章 清代前期至中期的戏剧)
游国恩:尤侗著有《钧天乐》传奇,《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五种杂剧。这些作品写于他六十一岁被诏征博学鸿儒以前,不时流露了作者的怨愤,情绪偏于感伤,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尤侗擅长诗文,又精于音律,故其词曲成就较高,说白则比较艰深古奥,而且动辄千言,不宜于演出。(《中国文学史》第二章 清初戏曲作家)
刘大杰:尤侗善戏曲,有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和传奇钧天乐。又能诗文,有鹤栖堂文集。读离骚谱屈原遭遇,作者怀才不遇,满腹牢骚,借古抒怀,情绪悲愤。剧中特色,是善於概括古事,结构也很紧凑,驱使屈赋各篇,浑然无迹。文辞雄奇壮丽,气势纵横,混江龙一曲,写屈原题壁问天,长七百馀字,想像丰富,气魄雄大,为曲中所罕见。其传奇钧天乐写沈白屡应科举不第,上书揭发科场弊病,又受打击。其中地巡等句,发泄愤懑,颇见特色,在揭露科场摆暗上,颇有现实意义。(《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戏剧)
郭绍虞:①西堂为文,时多新警之思,清世祖见其游戏文,叹为真才子,圣祖又称为老名士,西堂常以此自负。他为人放荡,本不以正统自居,所以他的诗文,也入性灵一路。②他可谓是公安派的修正者,而不是继承者。他杂取古人的声华格律,仍有自己的真意。因此运用自己的才情,随处点染,发为聪明的笔调。所以随其个性之自然发展,不欲局于道学思想的范围之中。这种大胆反抗道学的主张,很和后来袁枚相象。所以主性灵者大抵也即是封建思想的解放者。(《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六十五节 尤侗与李渔
轶事典故
尤侗写过一篇著名的游戏八股文《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这篇八股文的最后云:“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缭乱也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也,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所谓“四壁画西厢”,出自明末张岱快园道古》卷四:邱琼山过一寺,见四壁俱画西厢,曰:空门安得有此?僧曰:老僧从此悟禅。问:从何处悟?僧曰:老僧悟处在“临去秋波那一转”。
话说尤侗的这篇游戏八股传到宫中,康熙见而喜之,读到最后一句“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便对身边的国师宏觉和尚说:“请老和尚下。”宏觉说:“这不是山僧的境界。”当时另一首座和尚也在旁,康熙又问他如何。首座说:“不风流处也风流。”康熙听了哈哈大笑。
人际关系
家族成员
尤侗祖上为福建晋江人,宋天禧间,尤氏家族自晋江避难入吴地,始祖尤叔保令长子尤大成居无锡白石里,次子尤大公居长洲西禧里,此后才有了江南无锡、苏州等地尤氏的繁衍、兴旺。
表格参考资料:以上皆据尤侗《述祖诗》《悔庵年谱》《西堂杂俎三集》卷七《先考远公府君暨先妣郑氏行述》
好友
尤侗为人谦和冲淡,好游结士,交往广泛,他一生贯穿六朝,仅其诗文集中提及之人数总量即将近四百,其中最为重要的达三四十人之多。尤侗交游的群体非常广泛,从山林布衣至爵贵给绅,从江南水乡至京城大苑,方外交游有居士、高僧,文士唱和有落第举子,也有登科状元等等,诸多交游在社会地位、才识学问乃至生活地域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广泛的交游扩大了尤侗的文坛声名,也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尤侗的社会地位。
表格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尤侗全部现存可见著作有《年谱图诗》一卷、《小影图赞》一卷、《悔庵年谱》二卷、《西堂杂组一集》八卷、《西堂杂组二集》八卷、《西堂杂组三集》八卷、《西堂剩稿》二卷、《西堂秋梦录》一卷、《西堂小草》一卷、《论语诗》一卷、《右北平集》一卷、《看云草堂集》八卷、《述祖诗》一卷、《于京集》五卷、《哀弦集》一卷、《拟明史乐府》一卷、《外国竹枝词》一卷、《百末词》六卷、《性理吟》二卷、《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各一卷、《钧天乐》二卷、《续论语诗》一卷、《艮斋倦稿诗集》十一卷、《良斋倦稿文集》十五卷、《鹤栖堂稿》诗五卷、文五卷、《艮斋杂说》(其中杂说六卷、续说四卷)十卷、《看鉴偶评》五卷、《明史拟稿》六卷、《外国传》八卷、《艺文志》五卷、《宫闺小名录》五卷,一共一百四十二卷。
史料索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6 16:1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