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券
建筑结构
拱券是一种建筑结构。又称券洞、法圈、法券。它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其外形为圆弧状,由于各种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变化。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尖形拱券则为哥特式建筑的明显特点,而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有尖形、马蹄形、弓形、三叶形、复叶形和钟乳形等多种。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
基本简介
拱和券的合称。块状料(砖、石、土坯)砌成的跨空砌体。利用块料之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的砌筑方法称“发券”。用此法砌于墙上做门窗洞口的砌体称券;多道券并列或纵联的构筑物(水道、屋顶)称筒拱;用此法砌成的穹窿称拱壳。
注音
gǒng xuàn
沿革
拱券技术早在公元前第 4千纪已在两河流域出现,以后在巴比伦亚述、印度、罗马应用并有所发展。拱券在中国出现较晚,经历了空心砖梁板、尖拱、折拱几个发展步骤,到西汉前期形成。当时用筒拱或拱壳穹窿建墓室,用券建墓门。最初的筒拱由多道券并列构成,以后发展为各道券间砖石互相交错,连成一体,称纵联筒拱。后者整体性强,应用较多。五代十国时的王建墓所用筒拱已很高大。
为了加强券的整体性,往往在券上随形平砌一层砖或石,宋《营造法式》中称缴背,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伏。承重大的券或筒拱可叠砌几层券和伏。北魏建造的登封嵩岳寺塔塔门已用二券二伏。到明清时,券、伏数已成为券门规模等级的标志,最高等级用五券五伏。清工部《工程做法》所载也是五券五伏做法。拱券曲率初期较平缓,矢高与拱跨之比小于0.5,以后采用半圆拱,即高跨比为0.5,到明代多数为高跨比大于0.5的“三心拱”。清工部《工程做法》规定券高为跨度的0.55。
汉代砖砌墓室筒拱和宋以前砖塔上拱券大多数用泥浆砌造。宋代开始用石灰泥浆,明清时始纯用石灰浆
应用
中国拱券砌筑技术用于地上建筑始于魏晋用砖砌佛塔。筒拱东汉时已用于拱桥,宋代用于城墙水门,南宋后期用于城门洞(见《静江府修筑城池图》)。明初出现用筒拱建的房屋,上加瓦屋顶,仿一般房屋形式,俗称“无梁殿”。
无梁殿出现于14世纪末,到16世纪较为盛行。它的平面多为长方形,承重结构常采用筒拱;或单拱,或大拱两侧附有小拱,采用纵联砌法。中国现存的有江苏省南京灵谷寺句容县宝华山隆昌寺苏州开元寺、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太原永祚寺北京皇史宬天坛斋宫颐和园智慧海等10余座无梁殿。明代初期无梁殿建筑用厚重的外墙来抗衡筒拱所产生的水平推力,明中叶以后改厚墙为厚壁柱,如上述开元寺、永祚寺等无梁殿,在结构、功能和节省费用方面有显著的进步。当时有些无梁殿在发展中还出现了楼房。
无梁殿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受木构建筑的影响日渐显著,主要表现在外观、细部装饰的摹仿上。明代初年无梁殿外墙面上平整简洁,明中叶以后则每一开间均砌出半圆壁柱,上有仿木额枋样式、砖雕及其他细部装饰。
无梁殿的出现同它的防火、坚固耐久的特点有关,如北京皇史宬就是存放皇室档案的无梁殿。此外还同下述因素有关:制砖技术提高,产量增加,砖价降低,以及发券技术提高到已能砌筑10米以上的跨度的拱券。
无梁殿都是拱身顺面阔布置,长3~7间连通,侧壁开洞为门窗的大建筑,多用在宫殿寺庙中。另外,明清时在山西中部盛行砖砌筒拱住宅,拱身垂直于建筑正面,每间一拱,并列3~5拱为一排房屋,正面装门窗,加木构檐廊,顶上做平屋顶,或局部做瓦屋顶,称砖窑洞,是当时大量建造的筒拱建筑。
拱券结构给了古罗马建筑崭新的艺术形象。首先是给了它新的造型因素:券洞。这种圆弧形的造型因素大大不同于古希腊梁柱结构的方形造型因素。不过,她很巧妙地融合了方形的柱式因素,组成了连续券和券柱式,构图很丰富,适应性很强,从单跨的凯旋门到有240个券洞的大角斗场
影响
拱券结构技术火山灰混凝土工艺,早在公元前1世纪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当时有些建筑家却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古罗马时期奥古斯都的御用工程师维特鲁威就一味崇尚古希腊的建筑艺术,贬斥当时划时代的成就。除了对当时还未经过长时间检验的混凝土工程不大放心以外,还由于当时奥古斯都的政治氛围:在文化上提倡复古主义,过分推崇古希腊文化;大部分建筑都是采用古希腊的形制,用柱式作为形式语言
券洞、拱顶和穹顶把圆弧、圆球和圆拱这些曲线造型因素带进了建筑,大大丰富了建筑造型。由于对曲线的熟捻,后来罗马人又把它引进了平面形式中去,造成活泼多变的建筑体形,这种手法对17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起了诱发借鉴作用。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500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欧遗忘了拱券技术。公元10世纪起,法国的中部渐渐复活了拱券技术,主要用于修道院教堂。此后拱券技术在欧洲重新普遍使用,12世纪法国北部的歌特式主教堂又把它大大推进了一步。直到19世纪末,欧洲大型建筑的基本结构方式是砖石的拱券,它是欧洲建筑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
东罗马帝国和它以后的伊斯兰建筑也使用拱券结构。它们或许有自己独特的起源,而且与西罗马的颇有不同。但拜占庭的一些结构方式后来对西欧建筑有很大的影响。
防外倒方法
1、上窄下宽。为了防止拱券向外倾斜,拱脚宽9.5米,拱顶宽9米。
2、用9个铁连杆横向连接28道拱券。在拱券中用几根用一头是孔,一头是钩的铁连杆将28道拱券连起来,在最外边的拱券处有一个铁冒头。在主拱上共有5处铁拉杆,每个小拱上各有一个铁拉杆。
3、用形似锯子的腰铁将各块石料加固,每块石料相连处用二个腰铁。
4、用6个条石钩拉住外侧桥拱,用1.8米长,头部长出5公分曲尺形的条石放在桥拱的外侧,利用长出部分起到一个向内拉住桥拱的作用。因每道桥拱宽35公分,条石可压住外侧5道桥拱。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桥东西二侧的桥拱都曾塌落,二侧外边的5道桥拱都是后修的。
结构
拱券是一种建筑结构。简称拱,或券。
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尖形拱券则为哥特式建筑的明显樗,而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有尖形、马蹄形、弓形、三叶形、复叶形和钟乳形等多种,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
拱券(arch)的基本结构包括:券石Voussoir、券心石Keystone、券肩石Haunch、券底石Impost;券顶Crown、券底Soffit、券背Extrados、券腹Intrados、圆心Centre、起券线springing line等。
传说
据传说,古罗马万神庙是阿德良皇帝(公元117年至138年在位)亲自设计的,他热爱建筑。有一次,他的前任图拉真皇帝(公元98年至117年在位)与建筑师阿波洛道勒斯讨论一个建筑方案时,他插嘴说了些意见,阿波洛道勒斯竟然说:“你还是到一边去摆弄你的大冬瓜吧。”大冬瓜指的是穹顶,阿德良偏爱穹顶,所以遭到阿波洛道勒斯的挖苦。阿德良当了皇帝之后,亲自设计了维纳斯和罗马庙(公元135年落成),结构全用拱券,神龛则用半穹顶,阿波洛道勒斯看不惯,又讽刺了他一番,阿德良找个借口把他杀了。
参考资料
拱券.在线汉语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5 12:41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注音
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