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之治
唐高宗开创的治世
永徽之治,又称贞观遗风,是指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治世,因唐高宗在位第一个年号为永徽而得名,时间起于贞观二十三年(649),讫于永徽六年(655)。
背景
唐朝建立后,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在政治、法律、军事、科举等制度方面,唐朝基本上承用隋制而加以改进,比隋朝更加完备,更加周密。
唐太宗李世民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他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史称“贞观之治”,为唐高宗即位后创立盛世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一废一贬,于是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李治在京师长安即位,是为唐高宗。
疆域
唐高宗时期,唐朝的疆域扩张到了极限:东起朝鲜半岛,抵达日本海;西临里海,占有半个中亚,抵达阿拉伯;南至越南横山,越过北部湾,占有半个越南,抵达中南半岛;而北部则越过贝加尔湖,占有整个蒙古。
李治在位34年,这个时期大唐疆域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
政治
勤于政事
唐高宗李治虚心纳谏、勤于政事。登基之初,李治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即位之后,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
在政事方面,李治鼓励大臣多进谏,特别是关于国计民生方面的问题。永徽五年(654),天下大旱,亲下诏书命令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各进封事,极言阙咎”。九月,他又对五品以上的官员说:“先前我侍奉先帝时,见你们屡屡上书言事,终日不绝,现 在为什么无人上书呢?难道真的是天下无事吗?从今往后,大家仍要勤于进谏,假如无法当面奏闻,可以随时呈递文本。”唐太宗在贞观十三年(639)十月以后,因为身体原因,一般是每隔三天才上朝一次见一下文武百官,处理一下日常政务。但是李治每天都坚持上朝,风雨无阻。同时每天都召见十几个地方刺史,向他们询问民间的情况,并把这件事作为一项制度,每天执行。直至显庆二年(657)五月,在宰相奏称天下无事,要求改为隔日上朝理事的情况下,才改为两日一临朝。
完善科举
在官员选举制度方面,唐高宗李治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科举制度,并对这个国家首要的官员选举制进行了彻底改造。重新建立科举制度,选用了一大批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这是唐高宗李治远比他的前辈伟大的政绩。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而不仅仅是靠世袭的特权选拔。这个时期,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高宗的几个宰相都有功名,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八世纪盛唐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基本上是高宗时期传下来的。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唐太宗冷落。李勣是太宗朝的重臣,太宗去世前故意将他外调,并嘱咐李治即位后重用李勣,使李勣受新皇之恩而忠诚不二。李治登基后,即遵父嘱。在位期间,多次下诏求贤。即位当年的九月,便颁布了第一道求贤诏,命京官及诸州荐举贤良。除频繁颁发求贤诏令外,他还对那些享有盛名的隐逸之士厚加礼遇。京兆华原人孙思邈医术精湛,誉满海内,隐居于太白山,绝意仕途。隋文帝杨坚为北周宰相时,曾召他出任国子博士,坚辞不就。李世民召他进京,授以官职,还是坚辞不受。等到李治在位时,孙思邈已是百岁左右的老人了,李治仍把他请到京师,授以谏议大夫之职。后来,孙思邈执意辞职,回到隐居之地,李治特地赐给他良马,并把郡阳公主邑司赠给他居住。
修改律法
律法建设方面,唐高宗永徽时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敕令修订了《永徽律》。《永徽律》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为后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永徽二年(651),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个由高级官员组成的组织把奉敕修订好的律、令、格、式的新版本奏报皇上。当年九月诏令向全国颁布新法。新法经过全面修订,成为唐代一系列法律当中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法律之一,称为《永徽律令》。永徽三年(652),唐高宗大量招揽有学识的人,对唐律规定逐条进行解释,最后由长孙无忌等人将律文和解释编撰在一起,编成一部能用于法制教育的详细的刑法官方注释。这部形式稍作变动而成为流传至 今的《唐律疏义》,在永徽四年(653)九月完成并被送呈皇帝。它经过小的修改后在几个世纪中一直是刑法的权 威性的注疏。
军事
收复西域
李治登基后,文治武功并举。李治即位之后完成的第一件伟业,是用兵西域,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为了平定这场叛乱,李治用了9年时间,发动了三次远征。平定贺鲁后,李治在西突厥故地,设濛池、昆陵二都护府,唐朝的势力进一步越过葱岭碎叶川,正式进入中亚内陆腹地。濛池、昆陵二都护府,位于中亚碎叶川(今中亚的楚河)东西两岸,下辖许多羁际府州,于倒以西、波斯以东、以及乌浒河(今阿姆河)以北的昭武九姓之地,都归其统辖。
永徽元年(650)九月,高侃突厥车鼻可汗,平定漠北,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永徽二年(651)正月,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乙毗射匮可汗,自立为沙钵罗可汗。七月沙钵罗可汗攻入庭州,遣梁建方讨之。永徽三年(652)正月,唐军牢山之战中大败贺鲁军。永徽六年(655),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
出兵百济
永徽六年(655),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李治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至龙朔三年(663),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唐军占领百济全境,其国王奔高句丽。
经济
唐高宗继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轻徭薄赋是永徽年间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唐太宗刚逝世,唐高宗就明令罢除军役以及土木营建;还在即位诏中申明“敬顺惟新,仰昭先德,宣布凯泽,被乎亿兆”,表白自己关心民疾的旨意。
虽然这个时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李治的政府仍提出了控制物价的措施,并取得部分成功,它们后来继续使用于整个唐朝。政府周期性地从自己的中央谷仓中拿出谷物以低价卖出。在贞观十三年(639)部分重要城市发展常平仓的基础上,永徽六年(655)京师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资供应充分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商品,物资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物价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后来每个州都设立了这种粮仓。
文化
唐高宗时期,确定了进士考诗赋杂文的制度,对唐代诗文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一时期,史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官方撰史方面,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开始修撰的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典章制度五代史志》到显庆元年(656)成书,后并入《隋书》刊行。私人撰史方面,有李延寿秉承家学撰成《南史》《北史》二书。李延寿之父李大师已决定撰写南北二史,可惜不久就去世了。李延寿决心继承父业,利用史馆提供的条件,以宋、齐、梁、陈、魏、周、齐、隋八代正史为依据,参考杂史1000余卷,用16年功夫,历贞观、永徽、显庆,终于写成《南史》和《北史》。
另外,随着普通地主的大量涌现和以文词取士政策的施行,诗坛开始活跃。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
王孝通,唐朝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三次代数方程解法的数学家。
孙思邈,唐朝医学家,时人尊为药王,著有《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
吕才,唐朝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全才。著有本土因明逻辑学著作。
李淳风,唐朝数学家、天文学家,贞观七年(633年),李淳风通过改进传统浑仪,创造性的在赤道环上增加了黄道环和白道环,研制出当时绝无仅有的“三重环”浑天仪,名为浑天黄道仪。贞观十五年(641年)撰研究浑天仪的《法象志》。注释《算经十书》、《推背图》、《典章文物志》、《秘阁录》、《乙巳占》等书。指出《戊寅元历》的错误。又以刘焯的《皇极历》为据,编成《麟德历》。麟德二年(665年),改用李淳风的《麟德历》。
人口
唐高宗永徽时期人口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全国人口从贞观二十二年(648)的360万户,增加到永徽三年(652)的380万户。
社会
唐高宗永徽时期,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物价也相当便宜。永徽五年(654),粮食大面积丰收,洛州地区粟米每斗两钱半,粳米每斗十个铜钱。
民族
唐高宗永徽时期的民族政策是以招抚为主。当时吐谷浑、南诏国等唐朝藩属国都曾遣使入贡。永徽四年(653年),为获得唐帝国的支持,南诏细奴逻派子逻盛炎出使唐帝国,唐高宗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
外交
西亚
唐高宗时期,中国第一次与征服萨珊王国的阿拉伯人建立了联系。第四位哈里发奥斯曼派出的第一个阿拉伯使团,在永徽二年(651)向唐王朝贡献方物
永徽二年(651),大食遣使与唐通好,此后148年间,大食遣使来唐达36次。他们为唐朝带来了良马、宝钿带等贵重礼物。大食所辖阿拉伯一带商人到中国的也不少。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泉州等处都有他们的足迹,不少人在中国定居落户,有的还在唐朝任职。
东亚
永徽四年(653)五月,日本派遣唐大使吉士长丹、副使吉士驹、学问僧道严、学生巨世药等一百二十一人,同乘一船来唐(据云尚有另外学问僧及学生十四人),同时另派遣唐大使高田根麻吕等一百二十人,乘另一船赴唐。至七月,高田根麻吕等所乘船,在萨摩国萨麻郡邻近遇难。此系日本大化革新后首次遣使来唐。
影响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唐高宗的统治都是贞观之治的继承与发展。虽然以仁孝著称的唐高宗对政治并没有特别独到的见解,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出色的守成君主。开创之功固然需要胆识与才干,而遵行旧轨并非不需要能力。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成功的君主未必一定要大刀阔斧地推陈出新,恰恰相反,遵循旧制、循序渐进,往往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从永徽年间开始,唐高宗连年用兵西域。至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
评价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九:“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遗风。”
孟宪实唐高宗的真相》: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将成为无源之水。
英国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4 11:18
目录
概述
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