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方言
江苏省区域内的汉语方言
江苏地跨长江淮河地域文化和方言文化有明显差别。
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的分布
详见“江淮官话”。
扬州、泰州、南通(除启东海门、通州)、淮安、盐城、南京(除高淳溧水大部)、镇江、连云港大部,方言属于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在中国分布于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湖北局地、河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等地,江淮官话使用人口大约为7000万,其中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江淮之间。
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泰如片、洪巢片黄孝片,其中以洪巢片占绝大多数。以前把南京话作为江淮官话代表语音,现一般把扬州话作为整个江淮官话的代表语音。江淮官话保留了其他官话里面都已经消亡的“入声”音,是一种古老的汉语方言。
与上声和去声相比,江淮官话的阴平阳平非常整齐。阴平调多为低降调;阳平调,洪巢片和泰如片多为高升调,黄孝片则多为高降调。江淮官话的阴平和阳平来源不同,阴平调是承自本方言,阳平调则是直接对周边方言的借用或受周边方言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比较整齐的原因可能与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清化时平仄清化速度不同有关。
江淮官话的历史
现江淮官话区在隋唐以前大部属于吴语区,《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其俗类徐、僮。朐、缯以北,俗则齐。浙江南则越。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资治通鉴》卷一八五记载:“隋炀帝江都......帝(隋炀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
以上两条记载表明,在隋唐以前,苏北地区还没有形成江淮官话。
吴语
详见“吴语”。
苏州、无锡、常州(除金坛西部)、丹阳、高淳、溧水南部,靖江启东海门通州中、东及南部,如东东南小部,方言属于吴语。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约一亿。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拥有国际语言代码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雅言,吴语的整齐八声调是为古汉语正统嫡传。和官话相比,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语言要素与古代《切韵》《广韵》《集韵》等韵书高度吻合。
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吴语语音、语调、语境和普通话差别大,词汇和语法独特。吴语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其他各方言的重大区别。吴语与吴越文化江南文化血脉相连,“醉里吴音相媚好”。
中原官话
详见“中原官话”。
徐州、宿迁、连云港北乡,方言属于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是汉族中原民系的母语,官话的一个分支。它分布于以河南大部(信阳地区大部除外)、山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江苏西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东南部、青海东部、新疆中部为中心,覆及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共390个县市,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
语音读法
概况
全省分为3 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阴盐城市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本区分扬淮、南京、泰如三片。扬淮片包括扬州、淮安、盐城、连云港(除赣榆)和镇江市区、丹徒句容泗阳泗洪沭阳;南京片包括南京市区、江宁溧水浦口六合;泰如片包括泰州市区、姜堰泰兴兴化东台大丰、南通市区、如皋海安如东响水滨海两县沿海地区有山东移民。大丰市吴语区移民。洪泽县有徐州移民。句容市有河南、湖北移民。
吴方言区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市和南通、镇江、南京三市的一部分。本区分苏州、常州两片。苏州片包括苏南东部的常熟太仓等市县和江北的海门启东;常州片包括苏南西部的宜兴高淳等市县和江北的通州、通东话。宜兴有浙江、福建、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移民。丹阳溧阳有河南、湖北移民,数量多较集中。昆山有江淮方言岛
北方方言区分布于徐州市和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的一部分。本区分徐州、赣榆两片。徐州片包括徐州市区、铜山丰县沛县邳州新沂睢宁、宿迁、宿豫;赣榆自为一片,特点较为接近山东胶东方言。该区方言与山东、河南方言较接近,按其语音系统属于中原官话赣榆县沛县有山东移民。
全省三大方言区地域分布集中,但不完整,分属官话大区和吴方言区,且均偏在一方,方言区之间有很长边界线。江淮官话吴语在江苏境内的交界大体以长江为界,但边界线并不与长江完全重合。江北启东海门、通州(部分)、靖江(部分)仍说吴语,江南南京、镇江等地已属江淮官话。溧水句容金坛丹徒丹阳靖江通州为官话与吴语交界地带。边界线上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复杂多样。如溧水、金坛两县(市)原本都属吴方言区,但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及农村还有吴方言存在,但已日见衰微。城镇和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过渡现象丰富多彩。
一县之内在语音上有很大差别。如泗洪县入声字,自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入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入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老年人和青年人大不相同;通州浊辅音,自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话”是江淮方言和吴方言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方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片,说原籍方言,形成大小不等方言岛,并与周边方言同处边界线上,方言岛人数少,处在包围之中,方言岛内双语制,岛内外方言都会说。全省有方言岛数十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水、滨海、大丰地区和苏南丘陵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全省25个中心城市,语言影响较大,分别是:苏州、吴江、常熟无锡常州海门丹阳高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阜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安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其中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可作为7个方言片中最具代表性方言点丹阳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属交界地带方言,语言现象比较复杂。
参考资料
民俗方言.如东县人民政府.
南通市志.南通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3 15:28
目录
概述
江淮官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