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隶属于江西省
景德镇市,位于
江西省东北部,赣、皖二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7°01′-117°42′,北纬29°09′-29°56′之间,总面积2851平方千米。浮梁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截至2019年,浮梁县辖10个镇、8个乡,另辖2个乡级单位,县政府驻浮梁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浮梁县常住人口为280376人。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地属九江郡
番县。二世二年(前208年)复属楚。
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番县称
番阳县,属
豫章郡。
东汉改为
鄱阳县,属
庐陵郡,地属之。
建安十五年(210年),鄱阳设郡,地属之。
三国时,鄱阳郡属吴国杨州,县域仍属之。
西晋元康元年(291年)改属江州。
东晋地设新平镇。梁
承圣二年(553年),地随鄱阳郡属吴州。陈
光大元年(567年)地随郡复属江州。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新平乡从鄱阳东界析出置新平县。
公元716年(唐玄宗开元四年),在原新平县范围内置新昌县,县治设在昌江与其支流东河交汇处的南城里。
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析东南游金乡与休宁县西南合置婺源县。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更名为浮梁,为上县。关于县名的来源,《唐书,地理志》 曰:“本新平也。”《郡县释名》曰:“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县属
鄱阳郡。
公元766年(永泰二年),析浮梁北境入歙州合黟县南置祁门县。
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因水患,县治迁往昌江之西的高地,即今日的浮梁镇旧城村,从此历1100年不变。
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由景德镇市直辖。
1980年4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景德镇市鹅湖区、蛟潭区。
1988年10月11日,民政部(民批[1988]39号)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景德镇市鹅湖区、蛟潭区,设置浮梁县,县政府驻旧城乡。
1985年6月21日,蛟潭区设置勒功乡、罗家桥乡、蛟潭乡;鹅湖区设置臧湾乡(赣府厅字[1985]333号)。
1988年12月10日,浮梁县撤销蛟潭乡、经公桥乡,分别设立蛟潭镇、经公桥镇 (赣民函[1988]138号批复)。
1989年1月9日,撤销鹅湖乡,设立鹅湖镇 (赣民字[1989]06号批复)。
1989年7月20日,撤销昌江区旧城乡,改设为浮梁镇(现属浮梁县)(赣民字[1989]102号批复)。1990年2月17日,将昌江区竟成乡洋湖村委会、青塘村委会的河北村民小组划归浮梁县浮梁镇。(赣民字[1990]29号批复)。
公元1916年(民国五年),浮梁县县治迁往景德镇,1927年至1929年一度改为景德市,后恢复为浮梁县。1949年解放后市县分离,景德镇单独划出建立景德镇市。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由景德镇市直辖。1988年重置浮梁县,县政府驻浮梁镇大石口,截至2009年不变。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1994年8月26日,撤销瑶里乡、湘湖乡、洪源乡,设立瑶里镇、湘湖镇、洪源镇(赣民字[1994]137号批复)。
1996年10月18日,撤销寿安乡,设立寿安镇。(赣民字[1996]226号批复)。
1999年,浮梁县辖8个镇、15个乡:浮梁镇、经公桥镇、蛟潭镇、湘湖镇、瑶里镇、鹅湖镇、洪源镇、寿安镇、勒功乡、兴田乡、金竹山乡、福港乡、臧湾乡、王港乡、罗家桥乡、西湖乡、江村乡、储田乡、峙滩乡、黄坛乡、天保乡、三龙乡、新平乡。
2000年,浮梁县辖8个镇、15个乡。
2000年12月8日,浮梁县撤销储田乡,划归经公桥镇;撤销天保乡、金竹山乡,划归鹅湖镇;撤销罗家桥乡,划归洪源镇;撤销福港乡,划归蛟潭镇;撤销新平乡,划归浮梁镇(赣民字[2000]373号批复)。
2002年末,浮梁县总人口27.96万人。
2003年8月19日,将鹅湖镇的东埠(竹岭、竹新、界田、界新、良溪、良新、莲花山自然村除外)、高岭、南泊、查坑村委会划归瑶里镇管辖(赣民字[2003]188号批复)。2003年底,浮梁县总人口27.5万人。
区划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17°01′-117°42′,北纬29°09′-29°56′之间。东邻
安徽省休宁县、江西省的
婺源县,西毗江西省
鄱阳县,南接
乐平市和
景德镇昌江区,北连安徽省
祁门县和
东至县。居于六山二湖(黄山、九华山 、庐山、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之中心,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长江中游经济区和京九铁路经济带结合部的中心地区,是赣皖浙毗邻地区的中心,江西省昌九景(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景上鹰(景德镇、上饶、鹰潭)“银三角”的联络部。县城距
景德镇市中心城区仅6千米。全县南北长约88千米,东西宽约67千米,总面积28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浮梁县境内以中低山、低山和丘陵为主,均属黄山、怀玉山余脉,总的趋势 为东西北三面高,三条山脉缓向西南低去,所以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最高峰
五股尖海拔1618.4米,最低点金竹坑海拔仅28米,境内最大相对高差1590.4 米。
昌江、
南河及东河流域有零星分布的
山间盆地,地势较为平缓。境内地貌类型以山地地貌为主,次为岗阜和流水侵蚀
堆积平原。按其山地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及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山地。
气候
浮梁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境内幕冬早春,受
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多偏北风,天气寒冷;春夏之交南北冷暖空气交馁,梅雨绵绵;盛夏多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多偏南风,天气炎热;夏秋之际则受单一
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天气晴热。形成冬冷春寒,夏热秋旱,春秋短而冬夏长的气候特征。由于境内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差异很大,各地日照时数和气温均有所不同,又具有明显的丘陵山区气候特色。
从农业气候分析角度出发,对四季的划分是:春季开始日期平均是3月23日,持续时间66天;夏季开始日期平均是5月28日,持续时间120天,秋季开始日期平均是9月25日,持续时间55天;冬季开始日期平均是11月19日,持续时间124天。
春季,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冷暖起伏大,常有低温连阴雨天气发生,本季各月平均气温11~22度,降水量543.1毫米。夏季,太阳辐射最强,天气炎热,为光照高峰期,也是洪旱多发季节。初夏雨水集中,盛夏晴热少雨,夏末时有阴雨。本季各月平均气温22~29°C,极端最高气温达41.8°C,降水量689.1毫米。秋季,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炎热,白露以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气温逐渐下降,降水较少,秋高气爽,日暖夜凉。本季各月平均气温12~24°C,降水量127.7毫米。冬季,为一年中光、温、水低值时期。前冬寒冷干燥,后冬雨渐多。本季月平均气温5~12°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9°C,降水量394.2毫米。
水文
浮梁县境内河流有昌江及东河、南河、西河、北河等。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浮梁县地表水年径流深平均值为949.9毫米,年总水量平均值为47.6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5024立方米,亩平均占地表水资源7292立方米,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境内
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0.2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67万千瓦。
矿产资源
浮梁县金属矿种类主要有金、银、铜、锡、锌、
镉,非金属矿种类有高岭土、瓷石、大理石、白云岩、萤石、耐火粘土、石英矿、煤矿。储量较大的金属矿分别是金(5342公斤)、钨(4.66万吨)、锡(4万吨)、铜(1.5万吨)、锌(2万吨),储量较大的非金属矿分别是高岭土(50万吨)、瓷石(520万吨)、大理石(2243万立方米)、石灰石(20.86亿吨)。
生物资源
浮梁县木本植物有95科350种,主要树种有杉木、
马尾松、湿地松、
苦槠、
甜槠、
栲树、栎类、
枫香、樟树、
木荷、
毛竹等。同时,还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如:南方红豆杉、银杏、闽楠、红楠、三尖杉、七叶一枝花等,已登记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3.9余万株,其中古树名木群80余个,3万多株。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有20余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为云豹、金钱豹、黑麂、白颈长尾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
猕猴、短尾猴、
穿山甲、黑熊、大灵猫、小灵猫、
白鹇、鸳鸯、
红腹锦鸡等16种。
人口民族
2018年末,浮梁县常住总人口为317884人,比上年末增加149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53871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8.4%,比上年末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572人,出生率为14.42‰;死亡人口2025人,死亡率为6.39‰;自然增长率为8.03‰。
2019年,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浮梁县常住人口为280376人。
现任领导
副县长:乐先锋
经济
综述
2018年,浮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88亿元,比2017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4.85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38.77亿元,增长9.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2.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5.47亿元,比2107年增长8.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2%。
2018年,浮梁县财政总收入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3亿元,增长9.0%。在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13.96亿元,增长7.6%;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9.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18年,浮梁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4.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5%。
2018年,浮梁县房地产开发投资4.15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住宅投资4.09亿元,增长6.7%。
2020年,浮梁县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141.8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0.45 亿元,增长 2.6%;第二产业增加值 70.23 亿元,增长 3.8%;第三产业增加值 51.19亿元,增长 4.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49.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6.1%,三次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8.6%、54.3%和37.1%。
2022年,浮梁县地区生产总值176.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8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2.02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61.85亿元,增长2.9%。
2023年,浮梁县地区生产总值18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4.03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63.07亿元,增长0.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9:52.1:35.0,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1%、77.0%和8.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447元,增长4.0%。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30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8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37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932人。
人民生活
2018年,浮梁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21元,比上年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93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57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90元,增长9.7%。
2023年,浮梁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19元,比上年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53元,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63,比上年缩小0.05。
第一产业
2018年,浮梁县粮食种植面积28213公顷,比上年增加36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021公顷,增加227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33公顷,糖料种植面积310公顷,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2018年,浮梁县粮食总产量179167吨,比上年增加5307吨,增长3.1%。谷物产量166953吨,增长3.2%。其中,稻谷产量159212吨,增长3.3%。稻谷产量中,早稻产量17922吨,增长1.3%;中稻产量119148吨,增长2.4%;二晚产量22142吨,增长9.6%。
2018年,浮梁县棉花产量328吨,比上年增长4.5%。油料产量9733吨,增长3.0%。糖料产量11208吨,增长3.4%。茶叶产量9600吨,增长13.0%。
2018年,浮梁县肉类总产量12733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猪肉产量10773吨,增长1.7%;牛肉产量244吨,下降0.4%;羊肉产量129吨,增长1.6%;禽肉产量1239吨,增长1.6%。年末生猪存栏8.52万头,增长0.4%;生猪出栏13.24万头,增长6.3%。家禽存笼90.87万羽,增长1.7%;禽蛋产量2386吨,增长1.7%。
2018年,浮梁县水产品产量3597吨,比上年下降21.2%。
2023年,浮梁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93亿元,比上年增长4.0%。粮食种植面积28326.8公顷,比上年增加1.4公顷;其中,谷物种植面积2265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363公顷,增加724.2公顷。其中,油菜籽7202.7公顷,增加699.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253公顷,增加227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65公顷,减少3公顷。甘蔗种植面积362公顷,减少7公顷。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3680公顷,增加200公顷。
2023年,浮梁县粮食产量16.1万吨,比上年增产2.5%;其中,谷物产量14.3万吨,增产0.7%。油料产量1.7万吨,增产54.5%;其中,油菜籽产量0.87万吨,增产6.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3.2万吨,增产3.9%。棉花产量160吨,减产3.6%。甘蔗产量1.2万吨,减产7.7%。茶叶产量1.3万吨,与上年持平。园林水果产量1.1万吨,与上年持平。
2023年,浮梁县猪牛羊禽肉产量13747吨,比上年增长7.1%。其中,猪肉产量11597.8吨,增长7.3%;牛肉产量539吨,增长2.9%;羊肉产量144吨,增长21.0%;禽肉产量1466吨,增长5.8%。禽蛋产量2623吨,增长4.0%。年末生猪存栏6.6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4.3%;全年生猪出栏14.5万头,比上年增长6.6%。
2023年,浮梁县水产品产量4036吨,比上年增长1.2%。
第二产业
2018年,浮梁县工业增加值60.4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6%。其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50.0%,股份制企业增长13.7%,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12.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3%,重工业增长14.7%。
2018年,浮梁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88亿元。实现利税7.78亿元,其中,利润5.4亿元。
2018年,浮梁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40亿元,比上年增长6.0%。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7.08亿元,增长67.8%。
2023年,浮梁县工业增加值88.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0.01亿元,增长8.0%。其中,浮梁117.84亿元,增长13.4%;昌南新区112.17亿元,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7.78亿元,增长16.4%。其中,浮梁121.16亿元,增长23.9%;昌南新区116.62亿元,增长9.5%。实现利润总额6.34亿元,增长12.8%。其中,浮梁4.49亿元,增长3.2%;昌南新区1.85亿元,增长45.6%。
2023年,浮梁县建筑业增加值5.5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8.59亿元,增长60.3%。其中,浮梁15.25亿元,增长33.0%;昌南新区3.34亿元,增长2481%。
第三产业
国内外贸易
2018年,浮梁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完成16.67亿元,增长12.6%;乡村完成10.44亿元,增长12.4%。
2018年,浮梁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销售额(或营业额)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批发业销售额3.0亿元,增长29.1%;零售业销售额12.1亿元,增长12.4%;住宿业营业额0.04亿元,增长13.6%;餐饮业营业额1.15亿元,增长16.1%。
2018年,浮梁县外贸出口总额6.7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实际利用外资5793万美元,增长10.3%。内资到位152.7亿元,增长10.1%。
2023年,浮梁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浮梁28.97亿元,增长6.2%;昌南新区18.99亿元,增长5.5%。全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3.6亿元,增长8.8%。其中,浮梁18.11亿元,增长7.8%;昌南新区25.49亿元,增长9.5%。
2023年,浮梁县外贸出口总额45.34亿元,比上年下降35.5%。其中,浮梁34.98亿元,下降45.6%;昌南新区10.36亿元,增长73.2%。实际利用外资现汇总额858万美元,下降79.5%。其中,浮梁740万美元,下降76.3%;昌南新区118万美元,下降88.8%。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232.77亿元,增长8.9%。其中,浮梁147.41亿元,增长4.4%;昌南新区85.36亿元,增长17.6%。
金融、邮电、旅游
截至2018年末,浮梁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8.5亿元,比年初增加14.14亿元,比年初增长11.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5.0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5.0亿元,比年初增加28.99亿元,比年初增长43.9%。
截至2018年末,浮梁县固定电话用户2.3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0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79万户。
2018年,浮梁县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10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3%;旅游总收入79.1亿元,增长15.1%。
交通运输
浮梁县境内有杭瑞高速、济广高速及祁黄高速穿越,拥有高速公路进出口6个,形成直达上海、杭州、武汉等大城市“半天经济圈”。206国道、皖赣铁路纵贯全境,九景衢铁路建成通车,景德镇机场距县城仅3公里,航班直飞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
2018年,浮梁县货物运输总量2219.57万吨,比上年增长17.0%,货物运输周转量16.07亿吨公里,增长15.9%。2018年,浮梁县客运总量368.86万人次,增长5.0%,客运周转量10388.33万人公里,增长7.0%。
截至2018年末,浮梁县辖区车辆保有量为31897辆,其中,汽车30026辆,摩托车1605辆,低速载货汽车188辆,挂车78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8年,浮梁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升学率100%,初中生升学率90.4%,高中生升学率95.6%。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1132人,其中,学前教育在园幼儿8212人,小学在校学生18989人,初中在校学生8155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5711人(普通高中5084,职业高中627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65人。全县专任教师3158人,其中,学前教育专任教师569人,小学专任教师1453人,初中专任教师695人,高中专任教师427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14人。
文化事业
2018年,浮梁县组织送戏下乡84场次,送新型数字电影进村、进学校2456场次,自办文体活动91场次,免费开放165家农家书屋。
体育事业
2018年,浮梁县举办运动会52场次,其中,县级以上21次,参加运动员45000人次。2018年,浮梁县在市级以上比赛获奖牌数197枚,其中,金牌76枚,银牌63枚,铜牌58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末,浮梁县拥有卫生机构(含个体)351所,其中医院27个;拥有病床839张;卫生工作人员13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70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6人,注册护士317人。
社会保障
2018年,浮梁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128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13440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247565人,参保率9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649人,城镇就业率为96.7%。
资源环境
截至2018年,浮梁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1.53%;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2.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全年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量1.87万吨;地表水水质达到3类水标准,所有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优良天数为331天,优良率为94%,PM2.5年均值为31μg/m3,PM10年均值为52μg/m3。
2018年,浮梁县能源消费总量40.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5%;万元GDP能耗0.357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4%。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7.3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9.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0.2819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6.3%。
风景名胜
宋代佛塔
宋代佛塔(也称“宋代红塔”)有“江西第一塔”之称,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反映了北宋初期塔的建筑外貌和艺术造型的时代特征,是融合中国古塔特殊风格和江南建筑特色的佛塔,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古老浮梁的象征,历史的见证。
浮梁古县衙
浮梁古县衙,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中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有“中国县署第一衙”、“江南第一衙”之美称,也是全国仅存的四处古县衙之一,1987年被定为江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埠古街
东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桥、古码头等组成,是明清之际装运高岭土之地,因运输繁忙而成街。街道两旁林立的店铺和青石板上独轮车辗出的凹痕,是古代东埠码头装运高岭土繁忙景象的真实记录。
高岭古矿遗址
高岭古矿遗址位于鹅湖镇高岭村,被世人称为国际陶瓷文化圣地,198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印故里
佛印故里是宋代高僧,中国百名高僧之一佛印出生、出家地。佛印与大诗人苏东坡、
黄庭坚友谊颇深,当时,三人曾被誉为“三贤”。
宝积禅寺
宝积禅寺是佛印道场。该寺在2003年恢复重建,建成后的大雄宝殿规模为全国同类寺庙之最。
凤游山
凤游山有大小游山,属屏山主脉,跨浮梁、婺源和乐平县境。从西北坡的水龙洞攀登,山道崎岖,迂回曲折,形势险峻,步登133级台阶,绕过18折,翻越寡岭,方是半山腰。山中风光秀丽。石壁上镌有“治霖”二字,传说为八仙中的铁拐李所遗墨迹;有“剑泉”,传说为八仙中的吕洞宾用剑所凿;有“阴阳塘”,水从岩壁两面沿出,一清一浑,泾渭分明;有眉毛坎,峭壁悬崖,险峻奇绝;还有“仙人学堂”、石亭、石洞,隐在秀竹古木之中,加以嶙峋怪石的烘托愈显得典雅古朴。
名优特产
浮梁茶
“浮瑶仙芝”成品具有条索紧细、白毫显露、香气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匀亮等特点。该产品在“1991年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评比中被评为“文化名茶”,后又被农业部评为金奖。
“瑶里崖玉”茶属典型的高山名优茶,为AA级绿色食品。浮梁茶外形美观、色泽嫩绿、银毫显露、汤色清澈、香甜鲜醇、清香持久、具有独特的兰花香味,常饮有益身心健康,为茶中珍品。产品荣获1994年中国国际饮品及技术展览会金奖,1997年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野生中药材
浮梁县境内野生植物共有木本类、藤本类、草本类、水生植物等217科,788种,主要药材品种有天然野生粉防杞、
海金砂、大活血、
台乌、黄精、百部、灵芝、前胡、桔梗、七叶一支花、玉竹等大批品种,都是道地药材,它们质优、蕴藏量大,并且适宜种植的各类中药材年产量在200吨以上,其中,粉防杞30吨、海金砂20吨、大活血50吨、台乌50吨、黄精20吨、百部30吨等。
鹅湖镇大米
鹅湖镇大米,产自高岭峰下。鹅湖镇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湿度适宜,属酸性结晶类风化麻砂泥土壤,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速效氯、磷及全钾; 无任何污染的山溪水灌溉生产出来的大米,米粒完整,光滑透明。
著名人物
赵慨
赵慨(2世纪60年代至3世纪10年代时人),生卒年月不详。字叔朋,又名万硕,晋代人,番县东部(今浮梁县域)。东晋时,他官居五品,先后在今福建、浙江、江西等地为官。因生性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为奸妄所不容,遂退隐家乡。他熟知越窖青瓷的烧造技术,便把这些技术与当地的制瓷技术结合起来,为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当地陶人对他十分敬仰,纷纷拜他为师。后世瓷工崇拜他,建庙供奉,尊为师主。
明代詹珊撰写的《师主庙碑记》载,明仁宗洪煕元年(1425年),少监张善到景冶陶,始在御器厂内建师主庙。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太监邓康在景德镇,为便于镇民祈祀,便把师主庙迁到御器厂东门外,以后又多次修葺。自明代以后,庙中香火不断,每当陶瓷行业举行重大活动时,都要供奉师主神位。
陶玉
陶玉,生卒年月不详。新平镇钟秀里人。因新平镇在昌江之南,也称他为昌南镇人。他精于制瓷,是唐代著名制瓷高手。
陶玉出生在一个陶瓷世家。他因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制瓷感兴趣,加上机敏伶俐、聪慧好学,不怕吃苦,很快就练得一手好技艺,并掌握了配料、烧练等方面的工艺技术。他制出的陶器“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与众不同,十分精巧,得到人们的喜爱,远销关中平原。唐武德四年(621年),他载运自己制作的瓷器进入京都长安,并进贡朝廷。由于陶玉所烧制的瓷器素润莹洁,瓷质接近珍贵的玉器,故当时被誉为“假玉器”从此昌南镇的瓷器饮誉海内。人们也就把陶玉烧造瓷器的窖,称之为“陶窖”。关于陶窖,《景德镇陶录》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制”。清道光《浮梁县志》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载瓷入关中,称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名天下”。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