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
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经济,与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主要部门,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重要的资源。
概念起缘
社会影响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投资模式、
产业结构和教育的职能与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投资模式方面,信息、教育、通讯等
知识密集型产业展现出的骤然增长的就业前景,将导致对
无形资产的大规模投资。在产业结构方面,一方面,
电子贸易、
网络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型产业将大规模兴起;另一方面,农业等
传统产业将越来越知识化;再者,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将以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创新为前提,在变化的速度和跨度上将显现出跳跃式发展的特征,还使
经济活动都伴随着学习,教育溶于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同时,
知识更新的加快使
终身学习成为必要。
内涵发展
“知识经济”(The Knowledge Economy)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现行的
工业经济和
农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
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的历史产物。
知识经济与
信息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知识经济的关键是
创新能力。只有信息共享,并与人的
认知能力——智能相结合,才能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知识经济的概念,更突出人的大脑,人的智能。反过来,人的智能,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
信息革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信息共享,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说,信息革命,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知识经济的“知识”,是一个已经拓展的概念。它包括:
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
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指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3.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操作的能力,包括技术、技能、技巧和诀窍,等等。
4.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是指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以便可能接触有关专家并有效地利用他们的知识,也就是关于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理论发展
1982年奈斯比特在《
大趋势》中提出了“信息经济”的概念,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在这里,知识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知识,其中包括: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在传统的
经济增长理论中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认为知识和技术是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知识可以提高
投资回报率,而这又可反过来增进知识的积累,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更有效的生产组织方法以及产生新的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而实现上述目的。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标志特征
资源利用智力化
从资源配置来划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劳力
资源经济、
自然资源经济、智力资源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人力等
智力资源为资源配置要素的经济,节约并更合理地利用已开发的现有
自然资源,通过 智力资源去开发富有的、尚待利用的自然资源。
资产投入无形化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等
智力成果为基础构成的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无形资产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本,
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超过50% 。无形资产的核心是知识产权。
知识利用产业化
知识密集型的软产品,即利用知识、信息、
智力开发的
知识产品所载有的知识财富,将大大超过传统的
技术创造的
物质财富,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
经济发展可持续化
知识经济重视经济发展的
环境效益和
生态效益,因此采取的是可持续化的、从长远观点有利于人类的
发展战略。
世界经济全球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缩小了空间、时间的距离,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创造物质条件。
全球经济的概念不仅指有形商品、资本的流通,更重要的是知识、信息的流通。
以
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为主要形式的
无形商品贸易大大发展。
企业发展虚拟化
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发展主要是靠
关键技术、品牌,通过许可 、转让方式 ,把生产委托给
关联企业或
合作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厂房、设备 职工来实现的。
时代意义
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
物质经济和
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
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部分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
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
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
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
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
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对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要求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要素函数中。因此
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
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就必须使这种称谓有相应的
经济学理论基础。这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显然不是报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证知识经济的提法,而应是论证知识经济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结论
知识经济正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与
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带来更好的际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促进
协调发展、提高
人口素质、消除贫困等,有利于在新的世纪里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
国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跨世纪
发展之路。
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
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而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则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已成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体系,迅速扩展令世人瞩目。
其他补充
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是指区别于以往以
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罗默提出了“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但是,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
产业形态的确立是
新事物,其主要标志是美国
微软公司总裁
比尔·盖茨为代表的软件
知识产业的兴起。盖茨的主要产品是
软盘及软盘中包含的知识,正是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
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
家世界大公司。
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在: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
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
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知识经济是
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世界
大市场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
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唯物史观,其要义则是存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无论哪一种
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
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知识经济,克服了工业经济的各种弊端。知识经济靠每个人的智力创造财富,不需要剥削
剩余价值。知识经济产品,不具有工业品的
排他性,人不再成为物质财富的奴隶,而成为物质财富的主人。生态环境得以真正保护,
循环经济得以真正实现,资源匮缺问题得以根本解决。
知识经济时代区别于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以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知识经济更注重发展
高附加值产业。
分类
1.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3.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4.从经济的主体来看:
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
公共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
企业经济等)。
5.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
金融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等等。
研究对象
由于
经济思想和学说受社会、历史、阶级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必然随着历史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其研究对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8种。
财富说是一种年代最早、历史最长,持有人数最多的经济学对象理论。古希腊罗马学者的经济思想,到新古典经济学以前的多数经济学家都有这种对象理论。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通篇都是研究家庭财富及其增长问题。重商主义者对研究财富的热情,超过了他们的先辈。他们以财富为中心研究了财富的形式(金银)、产生(
流通领域)和增长途径(开采金银和对外贸易)等问题。
古典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对象也多为财富说。英国
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著作中,把如何增加国家税收,如何增加国家财富作为研究对象,在他的《赋税论》中提出了“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古典经济学的
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以及财富增长之道的。大卫-李嘉图遵循斯密的财富对象理论,但特别重视财富的分配问题,他把财富的分配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也指出,政治经济学是“阐明财富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科学。据此,他把政治经济学分成生产、分配和消费三大部分加以论述,创立了三分法。詹姆士·穆勒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纲要》中,继承和发挥了萨伊的三分法,提出了四分法对象论,即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研究财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般原理。
2.历史或制度说。
十九世纪德国
历史学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反对者,在经济研究中始终将历史放到极端重要的地位,并且坚持以
民族国家为中心来建立经崭学。十九世纪初亚当·穆勒认为,
政治经济学有两重目的:既求
个人利益的极大满足,又使整个民族
大家庭得以加强,并且后者是主要的。
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提出了国家经济学与
世界主义经济学相对立。他认为国家经济学是代表经济落后
国家利益的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落后国家的富强之道。世界主义经济学是代表经济上先进国家的利益的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
世界经济。历史学派创始人
罗雪尔指出,
国民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是一门论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诸规律的科学,经济学应与法律、国家、宗教等学科密切相关,并以他们为基础。希尔德布兰德声称,经济学应该产生一种
文化史的
经济史,并与历史的其他分支和统计学密切相关。
新历史学派代表施穆勒进一步区分了
国民经济学和国家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国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
组织结构及其
经济职能。美国
制度学派把制度当作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动力,并以注重制度研究为根本特征。美国制度学者
凡勃仑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制度的起源、演变对相应
社会经济关系的作用。
康芒斯则直接把自己的著作取名为(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经济学是一种关于
集体行动(风俗、家庭、公司、国家等)在控制个人行动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理论。
3.人的欲望及其满足说。
西斯蒙第和罗雪尔都曾提到过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但他们所讲的人的概念比较含糊。
主观经济学派的先驱者马斯夏在《经济和谐》中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并解释说,“欲望、努力、满足,这就是经济观点中的人”。
奥地利的
门格尔则明确把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他把经济学分为应用经济学、历史统计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他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指出,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为满足其欲望而展开其预筹活动的条件。庞巴维克和维塞尔依然都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杰文斯也指出,经济学为人
快乐与痛苦的
微积分学。
4.人与财富综合说。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是财富科学的说法遭到异议,研究人的定义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综合了各种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经济学一方面是一种研究财富的科学,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研究人的学科的一部分。
1932年,罗宾斯总结许多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学概念的共同实质,在《论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中,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 门研究目的与具有可供选择的用途的稀少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
行为科学”。这就说明了,经济学的产生就在于人类无尽的欲望与物品稀少性的矛盾。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中,也更为明确地显示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选择的科学。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也写道,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的科学。
宏观
经济行为说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
凯恩斯革命以前的经济学多是分析
微观经济行为.如研究单个消费品、个别市场或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经济行为,多属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而凯恩斯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从微观经济行为分析转向宏观经济行为分析凯恩斯强调的是
国民收入、总就业、
总需求、
总供给等总量研究,着重强调的“是整个
经济体系,如何使该体系中之全部资源达到
最适度就业”。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7.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研究合流说。
为弥补
凯恩斯经济学只着重宏观
经济分析,忽视微观经济分析的缺陷,当代一些经济学家,把凯恩斯宏观
经济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他们以
稀缺法则为起点.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微观经济学以
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因为资源是稀缺的.要对稀缺的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以
资源利用为研究对象,因为在资源配置
中会有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对
稀缺资源的合理利用,就需要
国家干预。而资源配置和利用又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模式和方式,这就涉及到
经济体制问题。当代不少经济学者主张建立
混合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既有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自由
市场经济,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
宏观控制的经济。综上所述,经济学的定义应该是研究在一定经济体制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该定义涉及四个问题:一是稀缺资源,这是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和研究的出发点;二是资源配置,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是资源利用,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是经济体制,因为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涉及到经济体制问题。
广义
对象论有两种观点:(1)横向
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理论、经济问题、
经济政策的科学。它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经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三个方面。(2)纵横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六个方面,即渊源、流派、理论、方法、问题、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