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隶属于陕西省
汉中市,位于汉中东部,东与安康市
石泉县、
汉阴县为邻,南与
镇巴县、
南郑区和四川省
通江县交界,西与
城固县毗连,北与
洋县接壤,境域面积322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西乡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常住人口31.59万人。
历史沿革
夏、商
县地属梁州褒国附庸巴方。
西周
县地属雍州楚国。
春秋战国
县地仍属楚有。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楚发生“丹阳之战”,秦师获捷,乘胜占领楚之汉江中上游地区,直至战国末(前221年),县地属秦国汉中郡。
秦
县地属汉中郡成固县。
西汉
承袭秦制,仍行郡县。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州(郡),县地大部属益州汉中郡成固县,东北隅属汉中郡之安阳县。
新莽
地皇四年(23年),公孙述割据益州,占有巴、汉,13年中,县地为公孙政权所辖。
东汉
建武十二年(36年),破蜀灭述,县地复归汉有,仍属益州汉中郡成固县。
永元七年(95年),以班超平定西域有功,封定远侯,食采于县地(括今镇巴),并建平西城(又名平阳城、定远城),为西乡县建城之始。
初平二年(191年),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据汉中,复汉中郡名。郡名两更,县地仍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汉中,县地归蜀。
三国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分成固县南境置南乡县(即今西乡、镇巴二县地),从此西乡县脱离成固,独立行政,仍为蜀汉益州汉中郡领辖,设县治于归仁山(今镇巴县渔渡坝古城堡)。是年,蜀将张飞晋封“西乡侯”,寄食采于南乡县。
蜀汉炎兴元年(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曹魏灭蜀,分广汉、巴、涪陵以北7郡为梁州,西乡县归魏,属梁州汉中郡。
西晋
太康二年(281年),因张飞封侯西乡,改南乡县为西乡县。治所由归仁山北移平西城,仍属梁州汉中郡。
建兴元年(313年),仇池氐杨难敌据汉中,次年,梁州人张咸起兵逐氐军,投归益州巴氐李雄,由此西乡县遂为李雄所建之“大成”所有,行政隶属仍为梁州汉中郡。
东晋(括十六国)
初,西乡县尚归成汉(即大成)所有。
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伐蜀,成汉灭,西乡县归晋。
宁康元年(373年),苻坚派兵攻取梁、益二州,西乡县遂为前秦占有。
太元九年(384年),桓冲遣将杨俭期收复汉中,西乡县复为晋土。
义熙元年(405年),谯纵叛晋,割据梁,益,仇池氐王杨盛乘虚据汉中,以地请降后秦,但因杨盛窥伺两端,游离于东晋、后秦之间,东晋、后秦皆无实际管辖能力,汉中郡、县实为杨盛政权所辖。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命益州刺史朱龄石灭谯纵,收复四川东晋王朝乘胜克汉中,西乡县再归晋。在东晋103年中,汉中郡县兵连祸结几易统治,但西乡县名未变,治地平西城未动,始终归梁州汉中郡所辖。
南北朝
历刘宋、萧齐至萧梁武帝天监三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年),梁州刺史夏侯道迁以汉中叛降北魏。北魏政权于县境(今峡口)设丰宁戍。改西乡县为丰宁县,寓五谷丰稔,四季咸宁之义。并立丰宁郡领丰宁县,郡县同驻丰宁戍,改属东梁州领辖,旧治平西城遂废。
梁大同元年(535年)北梁州刺史兰钦收复梁州,西乡县还梁,复西乡县名,治所仍驻丰宁戍,属北梁州汉中郡所辖。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侯景溯江犯江陵,梁萧绎求救西魏,约许割让汉中。
西魏乘机于元钦元年(552年),遣将达奚武占领汉中,西乡县又为西魏所有。西魏恢复北魏建置,废西乡县名,再立丰宁郡、丰宁县于丰宁戍。
元钦二年(553年),析北梁州和直州(即北魏东梁州)之地置洋州于泾洋河口西岸蒿坪山之阳(即今四季河),以洋水为名,此为西乡县立州之始。洋州领洋州、怀昌、洋中、丰宁四郡。洋川郡辖黄金县;怀昌郡辖怀宁县;洋中郡无考,丰宁郡辖丰宁县。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觉代魏立周,西乡县即为北周所有,仍属洋州丰宁郡,县名驻地均无变动。
隋
开皇三年(583年),撤郡,行州县两级制,时,丰宁县仍属洋州。
大业元年(605年),废州复郡。翌年撤梁、洋二州,合为汉川郡;改丰宁县复西乡县名(从此县名迄无更)多同时将县治由丰宁戍移往所废之洋州治地蒿坪山之阳,且立洋源镇(军事建置)于此,县镇同治,归汉川郡所辖。
唐
武德元年(618年),废郡复州,析汉川郡之西乡、兴势、黄金三县,再立洋州于西乡州县同治蒿坪山之阳。
武德七年(624年),析西乡南境置洋源县(今镇巴县地)。
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西乡县属山南道洋州辖。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调整区划,山南道分为东西二道,西乡县随洋州属山南西道。
天宝元年(742年),改洋州为洋川郡。
天宝十五年(756年),郡治由西乡迁往兴道(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改兴势为兴道,今洋县)。
乾元元年(758年),再撤郡复州,改洋川郡为洋州。一迁一改,西乡县仍属。
大历元年(766年),洋源县治因兵事烧劫,侨驻西乡县白湍村(今古城子,亦为两晋至萧梁的西乡县治)。
宝历元年(825年)撤销洋源县,其地大部并入西乡县。
光启三年(887年),洋州设立武定军(军事建置)。
景福元年(892年),风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以讨杨复恭为名,取凤、兴、洋三州。
天复二年(902年),朱温进入关中,把持朝政,杀戮大臣,四川王建乘机以假道勤王为名,占领兴元(汉中),洋州武定军节度使李思敬迎降,西乡县随洋州归前蜀。
五代十国
后唐同光三年(前蜀咸康元年,925年),皇子魏王继岌伐蜀至兴州(略阳),前蜀武定军节度使王承肇即以洋州北降后唐,西乡县随之。
后唐应顺元年(934年)正月,盂知祥遣将张业入兴元,武定军节度使孙汶韶又以洋州降后蜀,因避孟知祥讳,乃改洋州为源州,西乡县从属。
北宋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宋将王全斌、刘光义灭后蜀,改源州复洋州,西乡县与兴势、黄金、真符同为洋州辖。
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分全国为15路,西乡县随洋州属陕西路。
熙宁五年(1072年),增建利州路,西乡县随洋州属之,县治仍驻蒿坪山之阳。
南宋
仍行路、府(州、军)、县制。
绍兴十四年(1144年),利州路东西两分,西乡县归利州东路洋州辖。
端平元年(1234年),金灭。
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军入侵金、洋、梁(兴元)三州,战争屡年,西乡城毁治废达18年。
宝祜元年(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遣使戍守兴元诸州,“草创之初,未暇为经久之规”,沿袭宋制,并利州东西两路为兴元路。西乡县归兴元路洋州辖。时,县城已毁,因陋就治于蒿坪山之阳。
元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全国设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增至11个),代“中书省”分治天下。从此,西乡县脱离洋州,改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元晚期县治方由蒿坪山之阳迁来今治。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夏明玉珍取兴元,西乡县随之又属“大夏”6年。
明
洪武三年(1370年),大将徐达克兴元,改兴元路为汉中府。
洪武九年(1376年),废行中书省,分全国为13个承宣布政使司,西乡县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汉中府。
清
顺治三年(1646年),肃亲王豪格遣将贝勒尼堪等进占汉中,县土遂归清有。清承明制,西乡县仍属陕西布政使司(后改称陕西巡抚部院,俗称陕西省)陕安道汉中府辖领。
嘉庆七年(1802年),析西乡县南境24地置定远厅(今镇巴县)。
中华民国
并汉中、兴安(安康)、商州为汉中道,西乡县属之。
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道,行省、县二级制,西乡县直属陕西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省下增设行政督察区(即专员公署,简称专区),西乡县属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南郑)所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5日,西乡解放。新中国行省、县两级制,省下分区设置行政督察机构。西乡县初属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公署。
1951年,属陕西省南郑区专员公署。
1954年,属陕西省汉中区专员公署。
1955年6月,属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
1968年,属陕西省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属陕西省汉中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7月,汉中撤地设市后属汉中市至今。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县地脱离成固(今城固)管辖,独立为县,名曰南乡。同时纳入安阳县西北土地之一部,全县略大于今西乡、镇巴二县之版图。
西魏元钦二年(553年),在今四季河(旧名寺溪河)置洋州,调整郡县政区,县地因之三分:东北(今子午、碾子沟、七星坝、三花石、白龙塘一带)入洋川郡黄金县;西北(今桑园铺一带)入怀昌郡怀宁县;全县时名丰宁县,属丰宁郡,留有本土大部,版图较前缩小。
隋大业二年(606年)撤销洋州,调整郡县,全县治所自峡口迁往原洋州驻地(今匹季河),同时收回全县东北、西北原于西魏时期拨交黄金、怀宁(时已改名怀昌县)二县之土地,版图复归。
唐武德七年(624年)析全县南境立洋源县,疆域缩小过半。宝历元年(825年)撤洋源县,其疆域绝大部分复归全县,原有版图基本恢复。
明洪武十年(1377年)撤销洋县建置,其领土交拨全县。未几,洋县收土复立。
清嘉庆七年(1802年)割南境24地(乡)立定远厅(今镇巴县),全县疆域大减。嘉庆十四年(1809年)准楼房坪菩提河民众所请,奉命以全县蜡溪、大市川调换定远厅之楼房坪、菩提河(今大河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通江建立赤北县,全县西南楼房坪一带为该县第五区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赤北县建置遂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割杨家河一带归镇巴县。
1953年,接收镇巴县觉皇乡王儿垭以北之插花地入高川区马家湾乡管辖。
1957年5月,割茶镇区子午乡金宝滩及松树沟乡庙坝、张家铺子等地入石泉县饶峰区。
1961年底,将松树沟公社同心生产队部分插花地划归石泉县。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西乡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西乡县人民政府驻地
城北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乡县位于
汉中市东部,东与安康市
石泉县、
汉阴县为邻,南与
镇巴县、
南郑区和四川省
通江县交界,西与
城固县毗连,北与
洋县地质构造
构造
西乡县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西北部、汉南杂岩体分布区。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抬升为特征。白勉峡—钟家沟断裂以南,为地台沉积盖层分布区。地层以震旦系至侏罗系均有分布,燕山运动地层全部褶皱。受川东弧形构造影响,其南部构造线为近南北向,使褶皱形态复杂化。北部为汉南台拱,岩性以前震旦系花岗岩为主,间有变质岩俘虏体。
地台隆起区,受侵入岩影响和长期上升剥蚀,褶皱构造如三郎铺背斜、马家寨向斜和禹王沟背斜的形态已残缺不全。其轴向均为北东50°—60°,并向北东方向倾斜。
该地区断层有北东向青龙村断裂、北西向的十里铺断层等。
地台沉降区,以褶皱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形态分为四个褶皱群,均具有复式向斜性质,被三个简单狭长背斜所分开。
塔子坪—杨泗庙扇状褶皱群:位于县域南部中段,轴向近于北东60°,向斜两端封闭,向中心倾伏状,核部出露的最新地层为侏罗系。
光头山—大梁背斜:位于褶皱轴,分布于光头山、大梁一带,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是志留系。
罗镇—九龙寨褶皱束:此褶皱以罗镇—河坎子倒转向斜为主体,走向北东45°左右,核部最新地层为侏罗系。
罗镇司上倒转背斜:其轴部由司上向南断层切割,向北经杏子沟至河坎子东南向东倾伏,轴向南段近于南北向,北段向东偏转成北东40°左右。
钱坝河—田坝子羽状褶皱群:位于西乡县东南,大部分位于镇巴县境内。
地层
以白勉峡—钟家沟北东向断裂带为界,以南为大巴山褶皱带,为古生代—中生代的地台型浅海相沉积;北部为汉南台拱,为一套前震旦系的侵入岩和变质岩组成的结晶基底。新生代地层主要在西乡盆地发育。
下元古界西乡群(Pt1xx)前震旦系变质岩系在西乡一带剖面较完整,而命名为西乡群(Pt1xx),下部和中部以变质火山岩为主。
上元古界震旦系(Z)分布于汉南杂岩体之南,大巴山沉积地层出露地带的北部边缘及司上一带,与汉南杂岩和西乡群部分为断层接触,部分为不整合接触。
寒武系(ε)假整合于震旦系之上,主要分布于司上及塔子坪以西地区。
寒武—奥陶系(ε—O)dh主要为洞河群,为一套变质的浅海相碎屑建造。
奥陶系(O)整合在寒武系之上,只有在司上地区直接超覆于震旦系之上。
志留系(S)为地槽沉积的浅海相碎屑建造,主要分布于大河镇河西村周围,与奥陶系呈整合接触。
泥盆系(D)呈条带状分布于茶镇明月观一带,在该区仅见中统和一统,为浅海相到滨海相沉积。
石炭系(C)为地台型沉积物,假整合于泥盆系之上,出露于明月观—李成寨泥盆纪地层的东侧。
二叠系(P)主要位于南部沉积区,假整合超覆于志留系不同层位之上。
三叠系(T)出露面积较广,与下伏二叠系呈假整合接触。
侏罗系(J)由陆相盆地碎屑岩沉积组成,下部夹劣质煤,分布于峡口镇麻柳、杨泗庙、罗镇等地,假整合于三叠系之上。
下第三系(E)仅在县域东北的茶镇七星坝一带有少量分布,不整合与西乡群及汉南杂岩体之上。
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西乡盆地及主要河谷两岸。
地形地貌
西乡县地处
大巴山西部,
米仓山北麓。
米仓山主脊在南部东西横跨,构成
地貌骨架,
秦岭支脉插入东北一角,隔
汉江与
巴山相对峙,形成四周环山凸起的地貌格局。中部是以
牧马河、
泾洋河冲积扇为主的
盆地凹陷。
中部
盆地位于县境中部,以
牧马河沿岸
台地为主。东起堰口镇古城,西到柳树镇,南起杨河镇南山
北麓为界,北止城关镇北山脚边缘。面积222.2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6.86%,海拔450—550米。
盆地西南高,东北低。地势平缓,
河谷纵横,相对高差50米左右。主要高点所在的梁顶,一般都比较平缓,山岭呈放射性。沟谷宽而浅,多呈“U”形。沟梁均与
牧马河干流直交,并向河流方向平缓倾斜。是沟渠相间、连绵起伏的传统农耕区,也是以经济林为主体的观光农业发展区域和城镇化最快的县域经济核心区。
主要山脉
西乡盆地向西南,以
牧马河为界,以南过渡到
大巴山中山地带,相对高差小于200米,涉及私渡镇、骆家坝镇、峡口镇、柳树镇、沙河镇、桑园镇,面积918.5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8.35%。主要山体有:神仙寨,位于峡口镇文贯,东西走向,海拔946米,面积17.5平方千米;贺家岭,位于峡口镇文贯,东西走向,海拔891.8米,面积15平方千米;竹林坡,位于柳树镇,东西走向,海拔842.4米,面积15平方千米。盆地向东为低山,包括茶镇、子午、白勉峡、高川、五里坝、两河、白龙塘、堰口镇等地,面积989.12平方千米,占县域总面积的30.54%。相对高差300米左右。主要山体有:柴垭子,位于白龙塘镇丰宁,海拔761.2米,东西走向,面积20平方千米;望江山,位于白龙塘镇丰宁,海拔1169.6米,南北走向,面积15平方千米;塔儿山,位于堰口镇二郎,海拔1043米,南西走向,面积25平方千米;天鹅山,位于白勉峡镇,海拔1523.6米,东西方向面积5平方千米,南北方向面积3平方千米;十二岭,位于茶镇,海拔1284米,东西方向面积12.5平方千米,南北方向面积1.5平方千米;父子山,位于高川镇上高川,海拔1050米,西北方向面积10平方千米,东南方向面积3平方千米;白云山,位于高川镇下高川,海拔1500米,东西方向面积10平方千米,南北方向面积7.5平方千米;陷坑垭,位于两河口镇新瓦,海拔1265.6米,南北方向面积10平方千米,东西方向面积4平方千米。
盆地南部米仓山一带为中山,东起堰口镇洋溪,西至大河坝,面积1109.59平方千米,占县域总面积的34.25%,海拔在1200—2400米之间。主要山体有:佛头山,位于大河镇河西,海拔2388.7米,东西方向跨长25千米,南北方向跨长10千米;杜家梁,位于大河镇河西,海拔2261米,东北方向跨长30千米,西南方向跨长10千米;南天门,位于大河镇河西,海拔1842.4米,东北方向跨长20千米,西南方向跨长10千米;凤凰寨,位于大河镇楼房,海拔1925.6米,东西方向跨长10千米,南北方向跨长5千米;杀牛坪,位于峡口镇麻柳,海拔1484.3米,南北方向跨长10千米,东西方向跨长5千米;大梁,位于杨河镇高家池,海拔2263米,东西方向跨长10千米,南北方向跨长10千米;巴山林,位于堰口镇罗镇,海拔2081米,东西方向跨长15千米,南北方向跨长8千米。
气候特征
西乡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区,平均气温14.4℃,年均日照时数1401.8小时,日照率为32%,年均降水量1100―1200毫米。平均蒸发量457.2毫米,总的气候特点是:受南北兼有的气候和多样地形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差异大,光照不足;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夏无酷暑,常有初夏干旱和伏旱;秋季多连阴雨,降温早;冬无严寒,少雨雪。气候一般循环规律是:
立春前后杨柳发芽时多偏东风,俗称“摆条风”。
惊蛰前后常有转冷现象,并伴有
霜冻,俗谓“反春”。
春分至清明之间常有黄沙弥漫,日月不明。清明以后,气温回升快,但乍暖还寒。立夏前后多旱,盼雨栽秧。小满至芒种之间常多阴雨,间有山洪。
夏至前后多雷阵雨,兼有短时大风和暴雨,局部地区偶降冰雹,盛夏时节常有伏旱发生。
立秋后高温持续,俗称“二十四个秋老虎”,但昼热夜凉,遇雨气温骤降。
白露、
秋分时,
淫雨经旬,甚者历月方晴,常有“秋霖”雨发生。
寒露后高山初雪。
霜降前后多晴朗天气,俗称“十月小阳春”。立冬至冬至雨雪稀少,天气干冷,多生雾气,直至次年春天。
西乡县的春季,大概起于3月27日,终于6月20日。气温回升快而不稳,乍暖还寒。4月至5月常出现低温、阴雨和春旱。
西乡县的夏季,大概起于6月21日,终于8月31日。气温高,湿度大,全年降雨量近一半出现在该季节;多暴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多伏旱。
西乡县的秋季,大概起于9月1日,终于11月6日。降温急剧,多连阴雨。
西乡县的冬季,大概起于11月7日,终于次年3月26日。气温较稳定,阴冷而无严寒;降水量少,积雪时间短;土壤夜冻昼消。
河流水系
西乡县境属
长江水系,地跨
汉江、
嘉陵江两个
流域。
巴山主脊以南属
嘉陵江流域,集雨面积327平方千米,占县总面积的10%;以北属
汉江流域,集雨面积291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0%。全县计有大小河流70余条,
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55条。
麻石河,源出镇巴县河石沟,北入西乡县高家池麻石河(地名),东折至罗镇坝入
泾洋河,境内流长约17千米,河床平均宽10米,洪流量160秒立方米,枯流量1.1秒立方米,流域面积109.83平方千米。
泾洋河,古名
洋水,源出镇巴县金竹山,北至黄石板入西乡界,再纳茅坪河、麻石河、司上河、小峡河,至古城镇泾洋村罗家嘴汇入
牧马河。全长91千米,境内流长37千米,河床平均宽80米,常流量37.5秒立方米,洪流量1500秒立方米,枯流量12.5秒立方米,流域面积837平方千米。
白勉峡河,上游即洋溪河,源出镇巴县白火石山,至洋溪乡竹园村十二岭入县境,逶迤北流,纳林寨河、
三岔河,经白勉峡街至柳坝村杨家山麓入
汉江,境内长48.3千米,洪流量250秒立方米,枯流量1.5秒立方米。
汉江,至白沙渡容纳
子午河入县境,东过茶镇新渔坝入石泉县,境内流长36.40千米,流域面积59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2700万立方米。
子午河,从子午镇孟家嘴入县境,西至
白沙渡(属洋县)入
汉江,境内流长19.2千米,流域面积13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8700万立方米。
牧马河,从骆家坝镇桃园子入县境,东至子午镇回龙湾入
汉江,境内流长110千米,流域面积188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2000万立方米。
西乡县的
地表水水质属
软水或中等
硬水,
pH值一般在7—8之间,
总硬度一般在80毫克/升—140毫克/升,总
矿化度一般在100毫克/升—270毫克/升。一般无污染,人口集中的城区,有工业粉尘或少量工业弃水,但检测结果未超标,有害、有毒物含量甚微或无,
地表水资源均可利用。
西乡县的
地下水,
阳离子以
钙为主。
岩浆岩分布区,
钙、
钠含量较高;松散岩分布区,以
钙和
镁为主。水质一般为中性,
pH值在7—8之间,
总硬度120毫克/升—220毫克/升,
矿化度0.5克/升—1克/升。
牧马河、
泾洋河漫滩一级阶地,水化学类型以
碳酸氢钙和
碳酸氢镁型为主,
矿化度一般小于1克/升,水质良好。南部
灰岩岩溶区,
地下水化学类型以
碳酸氢钙或
钙和
镁离子型为主,
矿化度小于0.5克/升,水质很好。西部、北部
岩浆岩、
变质岩地区,
地下水化学类型以
碳酸氢钙或
钙和
钠离子型为主,在
花岗岩地区矿化度0.09克—0.3克/升,
变质岩地区0.07克—0.3克/升,水质较差。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西乡县多年平均
地表水总量23.5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
地下水总量0.616亿立方米,扣除
地表水转化为
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1909万立方米(主要为塘库、渠道、田间水灌溉水渗入
地下水),实际多年平均
水资源总量为24.015亿立方米。
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灌溉)、
工业用水、生产养殖、人畜饮水、
水电开发等方面。
水能蕴藏量26.3万千瓦,除
石泉水电站已占有量外,实际可开发
水能发电装机容量12.03万千瓦。
全县分为六个
水资源涵养区。即:
秦岭南坡
森林水源涵养区,涉及子午、三花石,共14个行政村;巴山北坡丘陵干旱缺水区,涉及杨河、柳树、城关、堰口,共57个行政村;西乡平坝多种设施联合灌区,涉及城关、堰口,共15个行政村;巴山北坡丘陵森林水源涵养区,涉及沙河、私渡、桑园、白龙塘,共71个行政村;巴山北坡中低山森林水源涵养区,涉及骆家坝、峡口、左溪、罗镇、司上、白勉峡、马家湾、茶镇、高川、五里坝、两河口,共98个行政村;嘉陵江流域森林涵养区,涉及大河镇,共12个行政村。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西乡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30345.43公顷(45.52万亩)
其中,水田10099.52公顷(15.15万亩),占33.28%;水浇地198.39公顷(0.3万亩),占0.65%;旱地20047.52公顷(30.07万亩),占66.06%。堰口镇、高川镇、沙河镇、柳树镇、杨河镇、城南街道、桑园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县耕地的57.68%。全县耕地均为一年两熟制,位于年降水量1100—1200毫米之间。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2207.69公顷(3.31万亩),占全县耕地的7.28%;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3007.80公顷(4.51万亩),占9.91%;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9215.27公顷(13.82万亩),占30.37%;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9468.01公顷(14.2万亩),占31.2%;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6446.66公顷(9.67万亩),占21.24%。
(二)园地7579.05公顷(11.37万亩)
其中,果园1022.93公顷(1.53万亩),占13.5%;茶园5451.67公顷(8.18万亩),占71.93%;其他园地1104.45公顷(1.66万亩),占14.57%。园地主要分布峡口镇、高川镇、城北街道、骆家坝镇和柳树镇,占全县园地的57.82%。
(三)林地267074.27公顷(400.61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256778.73公顷(385.17万亩),占96.15%;竹林地653.43公顷(0.98万亩),占0.24%;灌木林地3228.46公顷(4.84万亩),占1.21%;其他林地6413.65公顷(9.62万亩),占2.4%。大河镇、堰口镇、峡口镇、子午镇、高川镇、白勉峡镇、骆家坝镇等7个镇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县林地的66.41%。
(四)草地575.55公顷(0.86万亩)
其中,天然牧草地16.78公顷(0.03万亩),占2.92%;其他草地558.77公顷(0.83万亩),占97.08%。草地主要分布在峡口镇、堰口镇、骆家坝镇、子午镇、两河口镇和城北街道办等6个镇办,占全县草地的55.01%。
(五)湿地114.93公顷(0.17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我县湿地为内陆滩涂,全县内陆滩涂114.93公顷(0.17万亩)。湿地主要分布在子午镇和峡口镇,占全县湿地的88.08%。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762.48公顷(11.64万亩)
其中,建制镇用地1252.80公顷(1.88万亩),占16.14%;村庄用地5822.04公顷(8.73万亩),占75%;采矿用地616.48公顷(0.92万亩),占7.9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71.16公顷(0.11万亩),占0.92%。
(七)交通运输用地3103.08公顷(4.65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213.89公顷(0.31万亩),占6.89%;公路用地1117.38公顷(1.68万亩),占36.01%;农村道路1764.55公顷(2.65万亩),占56.86%;港口码头用地5.53公顷(0.01万亩),占0.18%;管道运输用地1.73公顷(0.003万亩),占0.06%。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653.97公顷(8.48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3086.51公顷(4.62万亩),占54.59%;水库水面1638.12公顷(2.46万亩),占28.97%;坑塘水面656.88公顷(0.99万亩),占11.62%;沟渠186.37公顷(0.28万亩),占3.30%;水工建筑用地86.09公顷(0.13万亩),占1.52%。子午镇、堰口镇、沙河镇、峡口镇、城南街道办等5个镇办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较大,占全县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57.97%。
植物资源
西乡县构成森林群落的高等植物有340余科,1800余种。主要乔木树种62科,138属,近300种。其中,重点保护植物41科、75种,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4科、21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9科、54种。
特色树种
白皮松,别名,蛇皮松。树形多姿,苍翠挺拔,树皮白褐相间,呈鳞片状剥落,为名贵的观赏树种。对二氧化硫气体有较强抗性,为国家特有树种之一。堰口镇午子山大约有1.11平方千米白皮松纯林,茶镇双河村大约有0.07平方千米白皮松纯林,子午、沙河等镇有零星散生木存在。
巴山松,巴山松主要分布西乡县在与镇巴县交界的石灰岩地区。树干通直高大、材质优良、生长快、耐瘠薄、病虫害少,为米仓山区的速生优质树种。
古树名木,西乡县有古树名木共18科27种271株,其中成片分布3科3种4片。已编号、登记,挂牌保护。
动物资源
西乡县陆生动物爬行类有2目6科20种,鸟类达37科251种,兽类有6目24科69种;两栖类动物有2目6科19种;水生动物鱼类45种;昆虫有13目97科1064种。其中,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87种,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纲10目17科48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纲11目15科37种。
药材资源
西乡县的动物类药材有:
麝香、
牛黄、
蛇蜕、
蝉蜕、
鸡内金、
鳖甲、
土鳖、
地龙、
蜂房、全虫、
蚕沙、
水蛭等。
矿产资源
西乡县已发现矿产资源22类,180种。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8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8种,其中特大型矿床5处,大型矿床2处,中型2处,小型30处,矿点100余处。主要矿产资源是
石膏、饰面用
花岗岩,其次是
石煤(
石炭)、
铁、
锰、
黏土、
石灰石、
硫铁、
铅锌,还有
钒、
钼、
铜、
金、
叶蜡石、
钛、
镍、
大理石、
瓦板岩、
膨润土、
钾长石、白云岩、
耐火黏土、
石墨、
水晶、
铝土矿、
紫砂土、
重晶石、
页岩等。
石膏,瓦道子
石膏矿区位于县城西南35千米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5′50″—107°36′15″,北纬32°49′44″—32°50′28″。属海相沉积
石膏矿床。总储量为45480.93万吨。
饰面用
辉长岩矿产地3处,分别在白龙塘镇、子午镇、骆家坝镇。以白龙塘镇分布面积最大,为32平方千米。矿区位于西乡盆地北侧,属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800—1100米之间,相对高差300米左右。矿石自然类型为
辉长岩,工业类型为饰面用
辉长岩,工艺类型为金点黑、
黑金砂、西乡黑等,总储量约1亿立方米。
煤(
石煤、
石炭),木竹坝矿点
煤层的可采长度1千米,可采面积0.43平方千米,厚度0.55米—3.46米,属无烟煤。总储量77万吨。另在木竹坝、高川、五里坝、两河口区域内,共探明
石炭预测储量4亿吨。
铁矿产地2处,分别是子午镇的青泥坑和堰口镇的鸡冠山、李家沟,分布面积约40平方千米。其中堰口镇鸡冠山
矿区为东西向展布,分为王家沟、瓦房子、鸡冠山、南沟四个
矿化带。长度6000多米,宽10米—60米。分析品位
全铁量27.40%—56.50%,以
磁铁矿为主,
赤铁矿次之,地表有
磁铁褐铁矿
铁帽,
铁矿石资源量为1800万吨—2000万吨,
全铁量平均品位47.04%。
锰矿产地4处,分别位于白勉峡镇水晶湾、双河,罗镇葛家河、水晶坪,其中以罗镇水晶坪规模为最大。水晶坪
锰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3′43″,北纬32°51′02″,
矿石以
原生矿石为主,主要
矿物为
菱锰矿,次为
锰方解石、
锰白云石、
硬锰矿、
软锰矿等,储量为482286吨。
黏土矿产地多处,规模较大的两处。堰口镇古城村北部的古城
黏土矿,属第四系沉积物,分布广泛,矿物质量符合
水泥配料要求。大河镇的周家屋基
黏土矿,
矿体产于下迭统梁山组中,可作
水泥原料或日用
粗瓷原料,属沉积型
矿体。
石灰岩矿产地3处,分别为茶镇七家山、杨河镇盖仙寺和堰口,总资源储量2亿吨。其中,七家山
石灰岩矿体呈层状,最大厚度201米,属一级品。工业储量5008万吨,远景储量4605万吨,合计9613万吨,资源储量12736万吨。盖仙寺
石灰岩位于杨河镇中雨村,
矿区东接罗镇,东西
矿体长1800米,厚235米—251.84米,属一级品。为沉积型
矿床,工业储量8431.6万吨,远景储量5352.1万吨,合计13783.7万吨。
硫铁矿产地两处,分别为五里坝镇和骆家坝镇,五里坝镇的
矿体规模最大,储量578.82万吨,表外储量91.62万吨。
铅锌矿产地两处,分别为大河镇和骆家坝镇。大河镇面积最大,为66.38平方千米。东矿带长约30千米,宽10米—60米,预测
铅锌资源量180万吨。
人口
截至2022年末,西乡县共有户籍总人口41.1664万人,总户数15.559万户。其中,男性21.7501万人,占52.84%;女性19.4163万人,占47.16%。人口年龄构成为:0—17岁人口73739人,占17.91%;18—34岁人口83644人,占20.32%;35—59岁人口167580人,占40.71%;60岁及以上人口86701人,占21.06%。城镇人口16.7872万人,占40.78%;乡村人口24.3792万人,占59.22%。出生人数2474人,其中男性1307人,女性1167人。死亡人数2940人,其中男性1689人,女性1251人。年末常住人口31.78万人,全市排名第6,全省排名第45,人口出生率为6.81‰,死亡率为9.3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0.69%。
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户籍总人口40.9367万人,总户数15.5258万户。其中,男性215946人,占52.75%;女性193421人,占47.25%。人口年龄构成为:0—17岁人口70331人,占17.18%;18—34岁人口76138人,占18.60%;35—59岁人口170266人,占41.59%;60岁及以上人口92632人,占22.63%。城镇人口165174人,占40.35%;乡村人口244193人,占59.65%。出生人数2211人,其中男性1174人,女性1037人。死亡人数3353人,其中男性2032人,女性1321人。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常住人口31.5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1‰,死亡率为7.91‰,自然增长率-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01%。
经济
综述
2022年,西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9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6.7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60.48亿元,增长4.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74%。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20.3%、38.6%、41.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651户,新增“五上”企业32户。
2023年,西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27%。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21.4%、31.3%、47.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6.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西乡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民间投资增长20.8%,民间投资占比67.9%。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6.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4.2%。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66.8%,技改投资下降88.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1.1%,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1.6%。
财税收支
2023年,西乡县公共预算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税收收入1.43亿元,增长7.6%;非税收入0.74亿元,增长7.9%。
2023年,西乡县公共预算支出35.64亿元,增长11.6%。
人民生活
2023年,西乡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4元,比上年增加1581元,增长6.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37元,比上年增加2131元,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9元,比上年增加1143元,增长8.1%。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33元,比上年增加1127元,增长7.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116元,比上年增加1034元,增长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510元,比上年增加1143元,增长10.1%。
能源
2023年,西乡县全社会用电量53108.66万千瓦时,下降3.4%。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9106.48万千瓦时,下降5.8%。全行业用电量24002.18万千瓦时,下降0.3%。行业用电中,农、林、牧、渔业用电量增长6.8%,工业用电量增长10.2%,建筑业用电量下降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下降11.9%。
第一产业
2023年,西乡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增长5.1%,林业产值增长4.4%,牧业产值增长2%,渔业产值增长7.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3.8%。
种植业
2023年,西乡县粮食总产量10.15万吨,增长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4.65万吨,增长7.3%;园林水果1.27万吨,增长3%;粮食播种面积39.92万亩,比上年减少0.33万亩。其中,夏粮9.64万亩,秋粮30.2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5.76万亩,增加1.26万亩。茶园面积33.95万亩,同上年持平。果园面积2.16万亩,同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8.54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64万亩。
林业
2023年,西乡县造林面积3.25万亩,育种育苗面积0.87万亩。
畜牧业
2023年,西乡县肉类总产量4.43万吨,下降6.5%。生猪出栏50.06万头,下降5.9%;牛出栏1.27万头,增长0.8%;羊出栏4.63万只,增长0.4%;家禽出栏51.33万只,减少4.2%。12月末,生猪存栏30.3万头,减少7.9%。
渔业
2023年,西乡县水产品产量7190吨,比上年增长7.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西乡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1%。其中,轻工业产值增长5.8%;重工业产值下降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从三大行业看,采矿业产值增长9.1%,制造业产值增长3.7%,水电气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6.2%。分产业看,铁矿采选业产值增长6.4%,石灰石、石膏开采业增长27.4%,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增长13.8%,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24.3%,精制茶加工业增长2.1%,水力发电业增长5.1%,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99万吨标准煤。
建筑业
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8户,增加值同比增长11%。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1.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增长27.8%,竣工产值下降5.8%。资质以上建筑业共签订合同额25.59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当年新签订合同额13.56亿元,增长60.9%,新签订合同额占全部合同额的比重为5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西乡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2%。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增长9.7%,商品零售增长3.1%。批发业销售额增长2.1%,零售业销售额增长5.6%,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2.6%,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5.5%。
对外经济
2022年,西乡县实现外贸出口3000万元,电商网络交易额达27亿元。
招商引资
2022年,西乡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1个,累计到位资金185.8亿元,利用外资2205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00万美元,新设立外资企业2户。11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亿元。
房地产业
2023年,西乡县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0.2%。房屋销售面积下降22.7%。年末待售面积下降25%。
邮电通信
2023年,西乡县电信业务总量22281万元,比,上年增长13.4%;邮政业务总量10287万元,增长19.7%。
旅游业
2023年,西乡县接待游客830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亿元,增长4.5%。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60.81亿元,较年初净增25.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5.01亿元,较年初净增29.03亿元。贷款余额117.81亿元,较年初净增15.36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8.6亿元,较年初净增3.77亿元。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境内公路总里程3108.2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94千米,国道(G316、G210)158.8千米,省道239.3千米,县道313.10千米,乡道235.69千米,村道2161.35千米,215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实现通村公路。
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拥有航道113千米,其中汉江五级航道50千米,有9个渡口和14个客货码头,拥有客货运输船舶33艘。
运输
2023年,西乡县客货运输周转量49239万吨千米,比上年增长3.2%;旅客周转量3268万人千米,下降19.4%;货物周转量48912万吨千米,增长3.4%。公路客运量65万人,比上年下降7.3%;公路货运量403万吨,下降17.1%。公交线路8条,年末运营公共汽车42辆,出租汽车115辆。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西乡县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上年度)4880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上年度)0.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上年度)4697.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强度(上年度)0.43%。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共有各类学校138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制学校12所,小学27所、教学点24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60所。全县高级中学招生2464人,在校学生7710人,毕业2395人,专任教师503人。职业高中招生449人,在校学生1408人,毕业196人,专任教师55人。初级中学招生4007人,在校学生12057人,毕业4089人,专任教师1184人。小学招生4239人,在校学生21969人,毕业3870人,专任教师120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58人,专任教师19人。幼儿园招生2982人,在校学生10237人,毕业4252人,专任教师372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7个,影剧院2个,公共图书馆1个,智慧书屋3个,图书藏量9.5万册。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共有体育场馆1个,体育健身场地145块,其中:农村101块,城镇44块。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拥有各类医疗机构384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2个,县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民营医院5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镇卫生院22个,村卫生室324个,其他卫生所(室、门诊部)2个,个体诊所2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71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16人,其中:注册执业(助理)医师1052人,注册护师护士1312人。
社会保障
2023年,西乡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336人。
2023年,西乡县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4.48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9096、21375、20854和11804人。
截至2023年末,西乡县享受城市低保1034户、1358人,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1146.26万元;享受农村低保9419户、17120人,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8713.24万元。
环境保护
2023年,西乡县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8天,优良率89.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8。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13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一氧化碳(CO)第95百分位浓度为1.2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24小时均值一级标准;臭氧(O3)第90百分位浓度为109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8小时最大均值二级标准。降尘量范围为3.53—5.87吨/平方千米·月,平均为4.47吨/平方千米·月,符合省控标准(18吨/平方千米.月)。未检出酸雨。全县监测的汉江、牧马河和泾洋河8个断面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地表水II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为二级(较好)。噪音主要来源为社会生活噪音。全年能耗总量47.88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0.34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降低率10.38%。
安全生产
2023年,西乡县发生1起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1人。
历史文化
综述
西乡县境内远溯到六七千年前即有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秦、汉、三国时期,军事、人文活动频繁,全县出土的历史文物,自史前迄至清代,计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骨角器及碑、碣、字、画、货币等共千余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西乡县为川陕边革命根据地组成部分之一,革命文物丰富。西乡县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其特色为音乐醇朴,舞蹈粗犷,口头文学及美术、雕塑等土色上香,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文物古迹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乡县城南街道和平社区。1958年,农民在深翻土地时,发现有古代器物,经考古单位考核、证实,为史前文物。先后两次发掘,出土文物大致分两类;一为石器类,其特征以磨制为主,打制次之,磨制的器物有石斧、石锛、石铲、砥砺器(即磨刀石)等,打制的石器主要是刮削器。另一类为陶器,有陶罐、陶鼎、陶碗、陶盂及陶锉等,其中以圈足碗、三足器、平底钵以及扁平磨光双弧刃石铲等,最具有新石器时代文物的代表性。陶器内黑外红,以夹砂灰白陶为主,亦有泥质深灰陶、夹砂红陶等,其制作工艺原始,造型简单,均系素陶,器物壁薄,火候也较低。陶器上的饰纹,多为线纹、绳纹或锯齿状。此外,还发掘出墓葬区一处,瓮罐葬两个,房屋遗址一处,柱洞数个。屋为园形,门向南开,屋后背水,室内地面夯烧坚固,房中有烧陶之窑迹,室外有残陶窑坑和灰坑,并有鹿角、兽骨等。从李家村遗址所发掘的器物以及炭灰取样化验鉴定,考古学家认为该遗址距今7000年以上,处于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乡县城南街道泾洋村,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调查发现。至1982年11月,累计发掘面积共1475平方米。共发现房屋残迹35座、灶坑14个、灰坑262个、墓葬177座;出土遗物中有各种生产工具1200多件,完整及可复原的生活用具(陶器)340多件,装饰品50多件,骨雕和陶塑艺术品6件,及较多的动物骨骼。1982年4月出土的骨雕人头像及线刻人面纹骨管,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骨雕人头像,也是珍贵的原始骨雕艺术品,均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何家湾遗址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灰坑和文化层中,还发现不少草拌泥红烧土块,其中杂有植物根茎和稻谷种子的印痕,或可证明当时该地已有稻作农业存在。何家湾遗址的发现和发掘,首次发现了老官台文化李家村类型叠压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之下的地层关系。证实了老官台文化李家村类型,早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这一新石器时代历史分期的重大研究成果。
午子观又称“武子观”,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乡县堰口镇堰口社区
午子山景区内,是道教全真派道观古建筑群,始建于西汉,由“底观、腰观、顶观及500余座灵官庙”组合而成,错落有致的坐落在午子山上,面积1854.5平方米,是道教活动圣地和陕南道教活动中心。
鹿龄寺又名“巴巴寺”,位于西乡县城北街道鹿龄社区,是伊斯兰教大拱北门宦派三大胜地之一,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0.067平方千米,有悠久亭、礼拜殿、牌坊门、前后照壁、渊穆院、中和院、仰止院、礼拜殿、静室、清心斋、经堂等99间房舍及1座鹿龄寺文化广场,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伊斯兰文化展示中心。
非遗文化
贯溪村打锣镲
是西乡县白龙塘镇贯溪村地围子演出时的开场舞蹈,产生于清道光年间。名为打锣镲,但舞者并不使用锣镲,而是双手各持一个竹扎、纸糊的锣镲圈,随锣鼓伴奏起舞。锣鼓点以本地社火“三点水”曲调为基础,吸收了民间花鼓词的节奏,形成了潇洒、活泼的风格。原有10套动作,2套失传,只存8套。每套均有固定程式,简洁明快,刚劲有力,讲究稳、准、狠,有南拳遗风。20世纪70年代初,县文教局、文化馆在调查民间舞蹈中予以登记。该村老艺人李厚壁与韩德焕等人携手,总结全套动作、程式,并授艺于后人。2007年,“打锣镲”得到抢救保护。2008年3月,被录入《汉中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录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在西乡县白龙塘镇贯溪村一带流传的传统民俗舞蹈,据说产生于清道光年间。通常在春节、船桥会和安灵寺庙会,由男女演员二人表演,以表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表演方式有扎老场和走马场两种,音乐包括打击乐、弦乐和歌唱,颤步是动作特点。据调查,1949年前,共有剧目百余个。20世纪70年代,还有30多个节目上演。《送郎当义兵》《赶会路上》曾参加省、市文艺汇演。受地理环境和师徒传承关系限制,后来只在贯溪村流传。2007年,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查、整理,聘请年近70岁的老艺人韩世清回忆、演示,组织县剧团青年演员学习、排练,终于使濒临失传的民间舞蹈重上舞台。2008年3月,被收录入《汉中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录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乡牛肉干制作技艺
西乡牛肉干是传统名贵清真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特性,素有“功同黄芪”的食疗功用。外观红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红色;切面油润、光泽,气味芬芳、浓郁;口感鲜嫩,酥而不绵;口味咸淡适中,余味悠长。产品已载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中国土特名产大全》《秦巴山区土特名产》《陕西名优土特产》等典籍。产地以回民较多的城关镇、私渡河、沙河坎、峡口、柳树为主,代表性传承人有城关镇世代为业的马氏一族。传统技艺分“取皮整形”“腌制烘烤”“配料煨煮”等步骤。制法是:精选优种黄牛“西镇牛”前后躯的主要肌肉群,剔出黏膜、筋等结缔组织;切成条块,洗净、沥干;均匀撒抹适量食盐和中药材香料粉末,置于容器内,分季节腌渍1—3天;对腌渍肉块加压、排水后入炉,以70—80℃温度烘烤3小时;炉温降至50℃时取出半成品,用温水洗净、沥干;放入锅中,加入秘制调料熬制的百年老汤,先用急火烧开,再改以文火煨煮1.5—2小时;然后出锅、晾干,切片、包装即可。2008年3月,西乡牛肉干制作技艺被录入《汉中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录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乡孝歌
西乡孝歌在民间办理丧事坐夜守灵时使用,通常由一至三人演唱、锣鼓伴奏。据传产生于明末,今以子午乡、高川镇、柳树镇三地道场班子传唱为主。其中,子午道场班头宋德元、高川道场班头冀孝烈行内有名。演唱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在灵堂设立的当晚,开歌头或请神时,唱引入主题的开丧歌;入夜和连续的守灵夜,主唱历代孝子故事、传统孝文化歌谣、赞颂亡者功德的孝歌;出殡前的凌晨,即送神或还阳环节,主唱感念亡者、致谢亲友、奉送亡魂、祝福后辈的收丧场。演唱内容多依据旧时唱本,讲究雅俗共赏。为迎合现代人办喜丧理念,唱词和曲风也会改变。有原始苍凉、典雅肃穆、说唱诙谐、山歌互谑、戏曲念白等不同风格。歌者力求曲调高亢,音色质朴,感情充沛,表意准确。有的还结合亡者实际,现场原创歌词,改编老调新歌,渲染悲情,与人互动,使演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增强感人的教化效果。20世纪70、90年代,全县调查、收集民间歌曲500余首,整理了西乡孝歌。2007年,再次对全县民歌进行系统调查,收集、整理。2008年3月,经西乡县文化馆、镇巴县文化馆、汉中市非遗保护中心申报,西乡孝歌并入汉中孝歌,收录入《汉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乡面皮制作技艺
西乡面皮子是陕南著名美食,是西乡人十分喜爱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创制历史无考,技艺传于清初。原料以西乡所产的纯天然优质大米加地方特产桂潮米为上。经过配比、选捡、浸泡、打浆、蒸制、抹油、切条等程序,再装盘,以适量辣椒油、芝麻、盐、姜、蒜、醋等调味品拌匀即可。成品厚薄均匀,色泽光亮,入口绵软,富有弹性,滋味丰富,鲜香可口。2010年12月,经西乡县文化馆和城固县文化馆申报,将西乡、城固两县的面皮加工技艺统一冠名为汉中面皮,收录入《汉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乡松花蛋制作技艺
西乡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因其蛋体表面布满松枝状晶体花纹而得名,是西乡县独具风味的传统名特食品。已载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秦巴山区土特名产》《陕西名优土特产》等书目。其历史源流,可见于北魏贾思勰至清代李渔等古代典籍。清乾隆年间,列入本地特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其制法是:选用新鲜、优质的绿皮、白皮鸭蛋,包裹松、柏等植物灰和石灰、茶叶、谷壳等10多种配料拌匀的泥膏,装入容器,密封,腌制数天至一月而成。成品蛋体离壳,易剥易取,晶莹油润,呈透明的茶褐色,形似琥珀,具有弹性,蛋黄略带溏心,外圈墨晶,内呈橘红,咸淡适宜,滑润爽口,具有食疗作用。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西乡松花蛋制作技艺以家族传承为主。县城有天生德、天同心、兰芝轩等作坊。20世纪50年代,西乡县成立综合食品公司,其制作工艺得以传承、发展。2010年12月,被收录入《汉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俗民情
社会交往
西乡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待人接物注重礼节。同性见面,点头招呼或握手寒暄;异性见面,彼此问好。一般打招呼有“干啥子”“去那儿”“吃了吧”等。客到先让坐、沏茶、敬烟,或拿瓜子、水果招待,再叙友情、拉家常。用餐时间,一定请客人共享。做客临走时,常用“打扰了”“多谢了”等语告别;而主人要送到门外,用“慢走”“有空常来”回敬。凡亲戚、邻居、朋友、同事逢灾遇难,知者必前往探望、安慰,有的还送礼金援助。逢婚嫁、生日、孩子满月、建新房、乔迁新居、上大学、参军、开业、丧葬等家庭大事,亲友、同事多会前往表达心意。礼物薄厚,礼金多少,视其关系亲疏、远近和经济条件自定。宴会席次讲究上、下位,一般以横木为上或背靠中堂,面向大门为上。贵客、尊者和长者坐上席,上席位以右为尊,左次之。主人一般居下席,待上、下席位坐定后,两边的侧席可随便就座。若是婚宴,新娘的娘家人坐上席。丧事,若死者为女性,则娘家人坐上席;若为男性,则族中长者坐上席。上菜位置在侧席与下席之间,不能从上席位上菜。敬酒、奉菜先从上席开始。小孩第一次到亲戚家,家中长辈要赏见面礼。旅居港、澳、台及海外侨胞或远在外地者久别还乡时,家人、亲友到车站相迎,并设宴洗尘。还乡者在家逗留期间,亲友都要邀请走访,设宴款待。被邀者多以红包(礼金)和特产等物品相赠。还乡者离乡前,亲友设宴饯行,并相赠礼物,送至站、场,祝愿“一路平安”“多多保重”。回敬的礼物一般为茶叶、松花变蛋、牛肉干等家乡特产,其价值总要大于收到的礼物。
婚嫁
西乡县的青年男女谈婚论嫁,除回族同胞遵教义,婚礼须请阿訇主持,按宗教仪式举行婚礼外,恋人均需请人做媒,做好沟通协调,以便进入组成新家的具体步骤。主要有:订婚,双方家长商定吉日,邀请主要亲友聚会,公布恋爱成果。由恋人依次以对方亲戚关系互相尊称亲友,俗称改口,以此确认双方亲属关系,从此结成亲戚。三节(端午、中秋、春节)、两寿(女方父母生日),男方均需到女家送礼、看望。如果接女方到男方家过节,临走时男方要送女方衣物或金钱。迎娶,结婚条件成熟,履行婚姻登记手续后,男方择定吉日,拿上彩礼,用红纸开具结婚日期和发亲时间送往女方,约定婚期。女方出嫁前日,父母设宴待客,接受添箱致贺,安排送亲阵容。迎娶之日,新郎家的至亲、好友(乐队),率车队或花轿前往,待新娘磕头拜祖,拜别父母,由其兄长背负至婚车前,上车登程,娘家亲友随同前往。一路吹打,到婆家时,鸣放鞭炮,新郎或背或抱,迎新娘下车、进门。婚礼,无论城乡,都时兴由专业公司操办,选在豪华酒店举行。程式繁密,花样翻新,无不讲究排场、气派,乐和、圆满。而城区另有一俗,将公婆二人扮上戏装,与新娘一起戏谑席间,也有人迫令公公背上新娘给客人敬酒,让客人取乐,以增添喜庆、欢乐气氛。但人多嘴杂,酒酣耳热,有时难免弄出不雅。宴罢散席,男方赠送女方送亲客人礼金或日用品表示感谢,并安排车辆送客归家。新人卸妆,往往日暮。多数家庭会体恤新人几天来的紧张、疲惫,将晚餐送进洞房后,不再搅扰二人世界。但也有部分地方,混闹洞房,令新人不快。回门,婚后第三天(如逢农历单日则推后一天,意取双吉),旧时的新娘要回门,看望父母,取走旧物,顺便与本家婶娘、嫂子等人交流一番。当天必归。如今,不少男女天南海北远距离嫁娶,更时兴旅行度蜜月,回门渐成传说。
丧葬
西乡县人多地处山区,曾经历战乱,常遭苦难,生存不易。天长日久,传下了苦中作乐,哀伤化喜的特异能力。旧时,老人故世,需移尸堂屋,然后向户族亲友通告,称为报丧。孝子见到吊唁者,都要叩头,并告知亡者离世时间。待户族亲友或娘家人的主事者到齐,商定安葬事宜,便安置遗体入棺。然后,孝家子孙,披麻戴孝,高香明烛,焚化纸钱,轮番哭泣,昼夜不止。有的还邀请高僧做法,道长设醮,吹打数日。百姓家庭,也会唱念孝歌,连续三夜。出殡安葬时,由长子头顶灰盆、摔于门前,怀抱遗像,直到坟头;其余子孙打幡、撒钱。其他亲属分成几批,接力抬送灵柩,最后入厝、累土、起坟、跪拜,以作最后诀别。现在推行火葬,安葬骨灰不需很多劳力。火化前夜,常以开会追悼,请有名望的人致以悼词,慰问遗属。乡村也有坚持传统葬俗的,但受家庭成员男丁较少,青壮年外出务工等影响,入殓、守夜、哭丧、抬丧、举幡、撒钱等,均多由非至亲的专业人士代替。甚至于广设帐帷,连放电影,翻唱情歌,大跳热舞,竞搓麻将,嘻哈热闹,不一而足,名为办喜丧。逢七祭奠,连续七期,则经常会阵容稀疏,徒增凄清。以后还有百日、周年,直至三周年除孝,大都难以遵行。西乡回族葬俗,奉行“土葬、速葬、从简”原则。临终前,请阿訇为其颂念“清真言”和“讨白”,自行忏悔。归真后,家人将亡人瞑目、合口,顺其手足,头北足南,面朝天房安置妥当。一般停放时间不超过两天。晚上12点之前落气的,第二天安葬。葬前要给遗体净身,穿上用4丈2尺和4丈8尺白布做成的尸衣,男穿3件,女穿4件,然后移入经匣。通常在下午1点晌礼后在清真寺内举行殡礼毕,由男性穆斯林抬送至坟地,将柏木或杉木做成的有盖无底、四周镶木的“撒弥”镶在土坑中,把尸体安放其中,蓬盖,掩土,起垄成驼峰形。同时,阿訇为亡人诵经,其他送葬者聆听祈祷,葬礼告成。亡后的5天、1个月、40天、100天及每年的生日、周年等,请阿訇在清真寺,或家中,或坟上诵经,以示纪念。1990年5月,规定除回族保留习俗外,县城及交通便利的乡镇亡人实行火葬。2001年5月,西乡县北山公墓正式建成投入运营,传统土葬旧习得到改观。以前,亲友吊唁、送丧,多送纸钱、花圈、灵幄等。20世纪90年代后,更多人直接送钱。丧仪料理消费也大幅增加。除不足2平方米的墓室需花费几千甚至10余万元外,大部分礼金将用于殡仪馆的各项服务。以前的唱孝歌、吹唢呐渐被淘汰,改为雇用新式电声乐队。报丧不再是只用人力,用电话通知的增多。土葬需要8或16人抬棺,火化骨灰盒葬则节省了人力。时实行土葬,在出殡前吊丧为合礼;实行火化,遗体火化前吊丧也为合礼。祭祀时,传统的七期各期设祭,此后的百日祭、头周年至三周年祭等,都有减少。祭品除香、蜡、纸钱、食品外,纸扎的家用电器,版印的各色冥币等都已出现。
地方音乐
民歌
山区农民在从事各种劳动中,因事而作,即兴而唱,如耕作中的薅秧号子,筑路、修房中的打夯号子,行船中的上滩号子、拉纤号子等,其音调高亢而圆滑多变,往往有腔无词,领唱者脱口而出,和唱者遥相呼应,形成团结紧张的气氛。除号子外,民间流传还有小调,音腔平稳细腻,常为多段体表现故事情节,如《黑五更》、《双探妹》等。最普遍的是山歌,平川称“通山歌”,山区称“茅山歌”,词意除劳动内容外,大都表现男女之情,故又称“姐儿歌”,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和小调一样,专曲专用,都有固定内容和标题,如《担水调》、《绣香袋》等,演唱形式多变,有独唱、合唱及一领众和。1981年,组织文艺工作者6人,深入高川、贯山等数十个山村,普查和搜集民歌1000余首,选编上报。1985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选用民歌10首。
说唱音乐
渔鼓在清康熙时由湖广移民传入,调带川楚之音,旋律悠扬,节奏自由。新创作的渔鼓节目,1979年曾获汉中地区音乐二等奖。
风俗歌曲
种类多,流传广,如宴席中的“酒歌”,丧葬前的“孝歌”,婚礼前的“哭嫁歌”等。农村耕作时,歌师身背锣鼓,边敲边唱,鼓舞劳动热情,民间称为“锣鼓草”,在山区、丘陵均甚流行,歌师是指挥,鼓声是命令,歌起薅秧,歌停休息,成为劳动与音乐的最佳结合。谚云:“锣鼓敲得响,秧苗向上长”。
民间器乐曲
民间器乐以唢呐吹奏为多,应用于婚丧嫁娶、祝寿修房等。唢呐配以云锣、鼓、铰、钹等,曲调有大小开门、满堂红等50余种。此外,吹树叶在杨河一带较为流行,歌手采用质韧而柔的冬青树叶,可吹出高低不同的音阶,丰坦乡农民张建宽曾以吹树叶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音乐会演。
民间舞蹈
西乡县民间舞蹈的特征是情绪炽热,舞姿粗犷。按其表现手法有乐舞、歌舞之分。乐舞只舞不唱,伴以打击乐器,如《彩龙》、《蚌壳》、《高翘》、《跑驴》、《竹马灯》、《地马子》、《高台芯子》、《地社火》、《打锣叉》等;歌舞则是又唱又舞,配以锣鼓弦乐伴奏,表演细腻,如《彩船》、《金钱棍》、《小场子》等。这些舞蹈,虽然有部分已成为全国普遍的娱乐形式,但一经渗入地方特色,便别具独异的风格,如前锋、结友的《火烧狮子》,玩狮人舞于烟雾燎绕之中,体现了劳动人民赴汤蹈火的无畏精神,有时加上《麻婆娘》、《懒婆娘》,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而《打锣叉》模拟哑剧的表演,穿插跑动,动作和技巧都很别致。再如白龙贯溪村的传统形式《地围子》,歌、舞、戏三者巧妙结合,动作中加有杂耍成份。这些具有鲜明地方性的民间舞蹈,深为群众喜闻乐见,每逢节日、盛会,百演不衰。
在祭祀乐舞方面,大多渊于宗教活动,种类颇多。其中虽含有大量的封建迷信色彩及不健康的一面,但这些舞蹈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图腾祭祀,有其原始古老的风格特点。如城关地区的《莲花碗》,舞者头顶、肩放、手托荷花瓣状的彩碗,伴随着闪肩、转臂、扭腰等动作,碗里烛火闪烁,千姿百态,典雅质朴。西乡县独有的端公木壳面具,面目狰狞,凶神恶煞,其神态造型,酷似出土的殷商铜脸壳。从宗教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舞蹈堪称珍贵的艺术遗产。
西乡县民间舞蹈蕴藏丰富,家底厚实,文化馆1971年挖掘整理,其中《莲花碗》等5个项目分别被介绍在《陕西日报》及《文汇报》上,《禳星》及《斩旱魃》被编入《陕西省民间舞蹈简介》。
民间美术
西乡县民间美术作品工艺精湛,品种繁多,计有骨、石、砖、木、竹、泥雕、陶塑、壁画、门画、农民画、刺绣、挑花、扎染、蜡染、竹藤编织、纸扎、剪纸及泥、布玩具等40余种,各具精、优、绝、巧之特征。
雕塑
1982年,在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的骨雕人头像,是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件骨雕珍品,被列为省级文物十最之一的国宝。
木雕艺术在西乡县由来已久,广泛应用于门窗户格。宫灯匾额以及桌椅边框的雕花,图案镂空,备极精巧;其他如木雕神像,木壳面具,木偶头像等亦多精品,文化馆现存“武魁”、“土地”、“歪嘴”等木壳面具造型生动。
挑花刺绣
据旧志载“女工之刺绣,其精妙不在顾绣、湘绣之下,有秀巧之美,无粗拙之态……”西乡县挑花分架花与结花,刺绣分扎花、割花、游花等,常见作品有为敬老祝寿用的《松鹤延年》,新婚嫁娶用的《龙凤呈祥》、《迎亲图》及戏剧图案《三娘教子》、《水漫金山》、《槐荫树》等。在收得的一幅7寸见方的架花手帕上,绣有花轿3乘,骡马2头,食合4付,人物64个,接迎有序,仪杖缤纷,鼓乐齐鸣,其细微处如轿上的窗花,披戴的彩巾,均经纬分明,一丝不苟,反映了乡土迎亲风俗的生动场面。另有东岳庙帐幔半幅,高5米,宽5.5米,上绣神荼郁垒,着盔甲,持宝剑,豹头环眼,浓眉飘髯,乘龙骑虎,鬼怪托足,形象威武。1986年6月,被省上选中,复制送法国展出。
门画及宗谱画
西乡县门画颇具特色,其中尤以油漆门画(俗称落地门神)工艺独到,系用土漆、桐油及灰泥搅拌,挤压在门板上,构勒成人物形象,阴干后彩画涂油即成。现存马家山、龚家营、丁家塝3处9对油漆门画,图案精细,线条匀称。民间画师风格各异,有的重神采、手法夸张,有的则近于写实。这些门画多用于寺庙山门,色泽经久不衰。1986年6月,省、地征集柏树垭乡落地门神两幅,送往法国展出。
沙后乡发现宗谱画一幅,长160公分,宽90公分,上画宗祠殿宇、列祖列宗,灵牌上书姓名、生卒年月,构图细腻,五色涂染,技法属于工笔,在民间美术中颇为罕见。
民间文学
西乡县民间流传着大量故事和传说,有关于地名的,人物的,风俗的以及动、植物拟人化的等,内容丰富,如关于午子山的传说就有20多篇。但由于它是保留于群众口头之中,变异性较大。长时间来,通过文艺工作者的记录整理,成文的约有百余篇,其中30余篇选编在《西乡民间传说故事集成》中。
在山区,从放牛娃到老农大多能歌,有的且能即兴编词,出口成歌。1983年,文化馆组织人员在采录民歌曲调的同时,也记录了大量的歌词,约5万余字。在地区编印的《陕南情歌》中,选用西乡县60余首。但由于采风工作未能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普查,散失者尤多,特别是民间谚谣的收集工作尚未正式进行。解放初,曾有不少下乡驻队的干部,为工作方便,记录了大量的农谚和群众语汇,动辄数千条之多。这些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有待于继续挖掘整理。
民间戏剧
据《薛志》记载:“西乡通行戏剧为梆子、二簧。梆子戏俗称桄桄子,又名乱弹,与关中梆子(按指秦腔)音调大同小异,擅长慷慨悲歌之词,激昂而能婉转,二簧戏包括二簧、西皮,音调与湖北汉调相近。”建国后,在西乡县演出并有一定影响的剧种有秦腔、眉户、汉调二簧(俗称土二簧)、道情、洋县桄桄、皮影戏、木偶戏等。地方剧种还有端公戏、山歌剧、八岔、花鼓戏等。
汉调二簧
清咸丰年间,沙河坎杨金莲首组二簧科班,招生数十人,以鸿、来取名,后又有革、永、吉、元、福、寿等派,至清末,汉二簧已普及全县。当时五里坝、茶镇、桑园、杨河、白龙、柳树店、贯子山、子午、白沔峡、沙河坎及县城均有二簧戏曲的科班或班社,出名的有鸿来科、元泰班、九泰班、云泰班、安泰班、寿字科、鸣凤班等,较出名的艺人有屈来寿(净、外号“活灵宝”),苏德泉(生、又号“活林冲”)、张安平(武旦、外号“银蝴蝶”)等。另有杨履春、杨全年父子二人倾家兴艺,在沙河坎办科班,并为汉中、安康等地培养艺人。至光绪末年,九字科人才辈出,著名的如九梨(旦)、九成(生)、九强(武丑)等闻名远近,曾去成都、绵阳等地演出。民国年间,五里坝、贯子山、柳树店、城关等地均组织戏班、自乐班,或三五成群聚集一处,或逢庙会唱社戏以助乐。剧本多为三国戏及其他宣传忠孝节义的内容。二簧戏在西乡县由于渗进土语和山歌小调的韵味,受到市民阶层的喜爱,至今老人犹哼此调自赏。建国后,二簧已趋衰微。
秦腔
民国十八年(1929年),西安易俗社易风分社由汉中来县城演出,是为西乡县演出秦腔之始。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赵寿山部一○二团随军剧团在山陕会馆演出秦腔本戏《蝴蝶杯》、《周仁回府》等,使秦腔在西乡县群众中影响日深。北小与察小师生亦于此时先后排演秦腔折子戏《三回头》、《杨氏碑》、《小姑贤》等,均向群众公演。二十六年(1937年),平津流亡学生演剧队给察小师生导排《黄花岗》、《姑嫂送信》,以秦腔曲调配唱,是为西乡县以古典戏曲演现代剧之始。
端公戏
又叫“对对戏”、“二蹦子”,是由跳神驱鬼和祈求吉祥的民间歌舞形式发展起来的。最初演员戴假面,考其渊源,与古代角牴百戏有关。数百年来,它经历了由娱神到娱乐、广场到舞台的演变过程,约在清嘉庆年间即已成型,初为一旦一丑,至光绪年间,此戏大盛,发展为三小(小旦、小生、小丑)戏,其时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民国初年,峡口、大河、高川演出经常,演员多为临时搭班子,戏演毕即散,当时演出的剧目有《张良卖布》、《蓝桥担水》、《余老四反情》等。
建国后,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数十个优秀节目,农民作者明登文创作的《一分工》被录制唱片,并出席了全国青年业余文艺创作会,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东风文工团演出的《养猪场上》被选拔为陕西省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文艺会演的节目,荣获创作及演出奖。
山歌剧
西乡县独有的戏剧品种,县剧团根据白龙塘民间故事创作的《鲤鱼招亲》,以山歌小调配曲,1956年获汉中地区会演二等奖。1958年,该剧与端公戏《赶工》一同参加西北五省戏剧会演,风靡西安,中央歌舞剧院、解放军文工团等7个中央、省级直属剧院(团)纷纷索取剧本,邀请排练,录音播放,并为外宾作了演出,中国唱片公司为山歌剧灌片4张。1990年省青年演员现代戏调演中,县文工团以山歌剧《招夫》参赛,音乐获一等奖,其余六项获二、三等奖。
风景名胜
特产美食
著名人物
西乡县私渡镇廷水人。又名典伦,字徽五。红军第29军军长。民国十七年(1928年),加入了共产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1日,因叛徒出卖,马儿崖军部被国民党军队攻破,陈浅伦在突围中被捕,6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骆家坝边界梁。
又名泮庵,字盘安。西乡县丰东白杨沟人。民国十六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四人帮”迫害致死。1978年4月,中共中央给予彻底平反昭雪。
又名张培芳,西乡县沙河镇三河村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西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央民委文教司司长,中央民族经济研究会第一届会长,中国教育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理事长。中共八大代表。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同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政治部宣传员。曾任中共川陕省省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中共巴中县委书记、巴中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副主席、政治保卫局局长。1991年10月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
原名李应钟,生于民国六年(1917年),西乡县丰东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委秘书、宣传科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哈尔滨市公安分局局长,松江省(即黑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辽宁省外事处处长,外交部第二亚洲司副司长等职务。
原名陈永福,民国十年(1921年)生。西乡县城关镇二里人。擅长版画,精于书法。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后,历任华北文联美术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20世纪70年代末,出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直至离休。
荣誉称号
2023年3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参考资料
建制沿革.西乡县人民政府官网.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