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
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
流动资产对
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
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采用
比率分析法,衡量指标主要有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示企业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了企业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
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
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因为该比率越高,不仅反映企业拥有较多的
营运资金抵偿
短期债务,而且表明企业可以变现的资产数额较大,债权人的风险越小。但是,过高的流动比率并不均是好现象。
从理论上讲,
流动比率维持在2:1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由于
行业性质不同,流动比率的实际标准也不同。所以,在分析流动比率时,
应将其与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是企业
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计算速动比率时,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速度较慢,有些存货可能滞销,无法变现。至于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根本不具有
变现能力,只是减少企业未来的
现金流出量,所以理论上也应加以剔除,但实务中,由于它们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计算
速动资产时也可以不扣除。
传统经验认为,
速动比率维持在1:1较为正常,它表明企业的每1元
流动负债就有1元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来抵偿,
短期偿债能力有可靠的保证。
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的短期
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企业在速动资产上
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
企业投资的
机会成本。但以上评判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
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可以从
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
短期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指一定时期内,由企业
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该指标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
偿债能力进行考察。用该指标评价
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该指标较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
现金净流量较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则表示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收益能力不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
长期负债的能力。它的大小是反映
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否及安全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其分析指标主要有四项。
资产负债率又称
负债比率,是企业的
负债总额与
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示
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
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高低对企业的债权人和
所有者具有不同的意义。
债权人希望负债比率越低越好,此时,其债权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对所有者而言,最关心的是
投入资本的
收益率。只要企业的
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借款的
利息率,举债越多,即负债比率越大,所有者的
投资收益越大。
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经营规模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负债比重应掌握在一定的标准内。
产权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
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该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即在
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的
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
财务杠杆效应负债与有形
净资产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有形净资产的比例关系,表示企业有形净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负债总额÷有形净资产)×100%
企业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一般难以作为偿债的保证,从净资产中将其剔除,可以更合理地衡量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该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为
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
息税前利润与
利息费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偿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
上式中,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
应付利息,包括
流动负债的利息费用,长期负债中进入损益的利息费用以及进入
固定资产原价中的资本化利息。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该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难以保证用
经营所得来及时足额地支付负债利息。因此,它是企业是否举债经营,衡量其
偿债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
若要合理地确定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需将该指标与其它企业,特别是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根据
稳健原则,应以指标最低年份的数据作为
参照物。但是,一般情况下,利息保障倍数不能低于1。
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
能力分析是指通过计算企业
资金周转的有关指标分析其资产利用的效率,是对企业管理层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能力的分析。
应收款项周转率也称应收款项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或产品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款项余额的比值,是反映应收款项周转速度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应收款项年初数+应收款项年末数)÷2
应收款项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帐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应收帐款包括“
应收账款净额”和“
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账款。应收账款净额是指扣除
坏账准备后的余额,应收票据如果已向银行办理了贴现手续,则不应包括在应收帐款余额内。
应收帐款
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
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越高表明:(1)收帐迅速,
账龄较短;(2)
资产流动性强,
短期偿债能力强;(3)可以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
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时借助应收帐款
周转期与企业
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订的
信用条件是否适当。
但是,在评价一个企业应收款项
周转率是否合理时,应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而定。
存货周转率也称
存货周转次数,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
营业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的
存货周转速度和销货能力的一项指标,也是衡量企业
生产经营中存货
营运效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速度快慢,不仅反映出
企业采购、出库、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
偿债能力及
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
周转额越大,
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存货占用水平低,存货积压的风险就越小,企业的
变现能力以及
资金使用效率就越好。但是
存货周转率分析中,应注意剔除
存货计价方法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总资产周转率是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平均占用额应按分析期的不同分别加以确定,并应当与分子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
周转率高,说明全部资产的
经营效率高,取得的收入多;该周转率低,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低,取得的收入少,最终会影响企业的
盈利能力。企业应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度,如提高
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的资产。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年
销售收入净额与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
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不仅表明了企业充分利用了固定资产,同时也表明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得当,
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率。反之,固定资产周转率低,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
营运能力欠佳。
在实际分析该指标时,应剔除某些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固定资产的净值随着折旧计提而逐渐减少,因
固定资产更新,净值会突然增加。另一方面,由于
折旧方法不同,
固定资产净值缺乏
可比性。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
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
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
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从一般分析和
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两方面研究。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
可以按照会计基本要素设置
销售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
自有资金利润率和
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借以评价企业各要素的盈利能力及
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主营业务毛利率是
销售毛利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其中:
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反映了产品或
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表示取得同样销售收入的
销售成本越低,
销售利润越高。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根据
利润表的构成,企业的利润分为:
主营业务利润、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和
净利润四种形式。其中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包含着非销售利润因素,所以能够更
直接反映销售获利能力的指标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和
营业利润率。通过考察主营业务利润占整个利润总额比重的升降,可以发现
企业经营理财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可能出现的转机迹象。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一般要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率和
主营业务净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反映了每元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较高。
主营业务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分析中,应将企业连续几年的
利润率加以比较,并对其盈利能力的趋势作出评价。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资产总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
平均数。资产净利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净资产收益率,亦称净值报酬率或
权益报酬率,它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
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可以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
自有资本获取
净收益的能力,即反映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因而是评价
企业资本经营效率的核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1)净利润是指企业的
税后利润,是未作如何分配的数额。
(2)平均净资产是企业年初所有者权益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
代表性的指标,反映企业
资本营运的综合效益。该指标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不受行业局限。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排序中,该指标居于首位。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一般认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
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表示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努力下的实际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
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
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
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
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的权益增长越好,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
企业发展后劲越强。一般情况下,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表明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增值能力较强。但是,在实际分析时应考虑企业
利润分配情况及通货膨胀因素对其的影响。
(二)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主要
评价指标有两个:
社会贡献率是企业
社会贡献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占用
社会经济资源所产生的社会
经济效益大小, 是社会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贡献率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
工资性收入) 、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
社会福利支出、
利息支出净额、应交或己交的各项税款、附加及福利等。
社会积累率是企业上交的各项
财政收入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上交的财政
收入总额包括企业依法向财政交纳的各项
税款,如:增值税、
所得税、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税款等。
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 扩大规模, 壮大实力的
潜在能力。在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时, 主要考察以下指标:
销售 (营业) 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销售 (营业) 收入增长额同上年销售 ( 营业)
收入总额的比率。这里,企业销售(营业) 收入, 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销售 (营业) 增长率表示与上年相比,企业销售 (营业) 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 是评价
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增长额÷上年
销售总额=(本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上年销售总额
该指标是衡量
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也是
企业扩张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不断增加的销售 (营业) 收入,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 世界500 强就主要以销售收入的多少进行排序。该指标若大于零, 表示企业本年的销售 (营业) 收入有所增长,
指标值越高, 表明
增长速度越快,
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若该指标小于零, 则说明企业或是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 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
产品销售不出去,
市场份额萎缩。该指标在实际操作时, 应结合企业历年的销售 (营业) 水平、企业市场占有情况、行业未来发展及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前瞻性预测, 或者结合企业前三年的销售 (营业) 收入
增长率作出趋势性
分析判断。
资本积累率是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它可以表示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 是评价企业
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 ÷ 年初所有者权益 X 100%
该指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总的
增长率, 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水平。资本积累率体现了
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 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 也是企业
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
资本积累越多, 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
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该指标如为
负值, 表明企业资本受到侵蚀, 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 应予充分重视。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 它可以衡量企业本期
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 评价
企业经营规模总量上的扩张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
总资产增长率 = 本年总资产增长额 ÷ 年初资产总额 X 100%
该指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 表明
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一个
经营周期内
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但实际操作时, 应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
质与量的关系, 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 避免资产盲目扩张。
固定资产成新率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平均
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成新率 =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 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X 100%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年初数同年末数的
平均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
固定资产成新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指标高, 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比较新, 对扩大再生产的准备比较充足, 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运用该指标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时,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房屋、
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真实状况的影响。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表明
企业利润的连续三年增长情况, 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其计算公式为: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年末利润总额/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1/3 -1]×100%
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指企业三年前的利润总额数。假如评价企业2002 年的效绩状况, 则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是指1999年利润总额年末数。
利润是
企业积累和发展的基础,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积累越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发展的潜力越大。利用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 能够反映企业的利润增长趋势和效益稳定程度, 较好地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 避免因少数年份利润不正常增长而对企业发展潜力的错误判断。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表示
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情况, 体现企业的
发展水平和
发展趋势。其计算公式为 :
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指企业三年前的所有者权益年末数。 假如评价2002年企业效绩状况, 三年前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是指1999年年末数。
由于一般
增长率指标在分析时具有“滞后”性, 仅反映当期情况, 而利用该指标, 能够反映
企业资本保增值的历史发展状况, 以及企业稳步发展的趋势。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的保障程度越大,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越充足, 抗风险和保持连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需要强调的是, 上述四类指标不是相互独立的, 它们相辅相成, 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企业周转能力好, 获利能力就较强, 则可以提高企业的
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反之亦然。
局限性
(一)
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
财务指标体系是为了帮助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直接影响着分析的结果。
然而,不同的
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解读力与判断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理解财务分析
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就很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这样必定会影响
财务指标的
分析结果。
(2)分析者有意操纵财务指标的行为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
企业管理当局的
职业道德。众所周知,企业就是为了盈利。然而,盈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通过其他的操作来谋取利益。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指标主要是评价企业的
短期偿债能力和企业收益能力。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
短期债务到期前资产可以变现用于偿还
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为
流动比率和
速动比率指标。由于
流动资产一般在短期内能够转化为现金,所以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具有一定的
合理性。然而,若单纯根据这两个比率指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做出判断,难免有失偏颇,这也是短期偿债能力固有缺陷之所在。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
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但人们在使用这几个财务指标时也应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
1、每股收益的局限性
每股收益= 本年度净利润/ 年末
普通股份总数,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
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一个是
时期指标,一个是
时点指标,那么分子、分母的
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每股收益不能反映公司
经营风险的大小,在收益增加的同时风险往往是随之增加的。
2、每股净资产的局限性
每股净资产= 年度末
股东权益(或期末净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数,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 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
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该指标是用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
收益水平的,其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 年末股东权益,另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
准确性,应以净资产的
加权平均数作为计算依据,但这样又过于复杂,从简化计算角度考虑,分母用年初和
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 同分子的当年净利润相比较似乎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