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战役
古代希腊抗击波斯帝国的战役
马拉松战役,是发生在公元前490年的一场战役,是希腊城邦联军抵抗波斯帝国的入侵,最终由雅典领导的希腊联军获胜。
环境
马拉松平原坐落在雅典东北四十二公里的爱琴海边,面朝阿提克海峡,背后群山环抱。马拉松平原呈新月形,有九公里长,中间最宽处约有三公里。
双方实力
古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帝国。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Cyrus)统一波斯全境,开始大规模扩张,在短短的五十年间,除中国以外的所有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亚美尼亚和北印度等都被波斯征服,沦为波斯的行省或附庸。到希波战争前夕,波斯帝国已经控制了所有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又用武力使希腊周边国家色雷斯和马其顿臣服,希腊在波斯的狂飙突进中宛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朝不保夕。
波斯帝国代表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顶峰,波斯人拥有自己的书写系统–楔形文字(Cuneiform)和自己独特的信仰——拜火教(Zoroastrian)。楔形文字是和古埃及文和中国甲骨文齐名的古代象形文字,而拜火教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摩尼教白莲教的远祖,直到当代在伊朗和印度都还有不少信徒。发动波希战争的波斯王大流士,是波斯帝国秦始皇式的人物,他统一度量衡货币体系,修建贯穿帝国全境的道路和灌溉工程,并采取措施促进帝国内的自由贸易,使波斯帝国成为古典时代首屈一指的富庶国家。波斯帝国的治国思想有些类似中国的“大同世界”的理念,对帝国内各民族的宗教和习俗都相当尊重和宽容,历代波斯王都以身作则鼓励波斯人和其他民族通婚。纵观波斯帝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没有一起宗教迫害事件,波斯人也从不强迫其他民族信仰拜火教,这和以后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鲜明对照。
虽然波斯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开明帝国,其统治仍然是建立在暴力征服的基础上,所以波斯帝国在被征服地区的绥靖政策往往是费力不讨好,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此起彼伏。为了维护其统治,波斯帝国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著名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得(Herodotus)对希波战争时期波斯帝国的军队有过一个夸张的描述:波斯帝国海军有一千二百零七艘战舰,官兵五十七万人;陆军包括步兵一百七十万人,骑兵八万人,骆驼及战车兵两万人,共计二百三十七万人。这还只是亚洲地区的部队,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色雷斯和马其顿的欧洲附属国必要时还能提供三十万陆海军。
波斯军队以步兵为主,根据希罗多得介绍,波斯步兵头戴一顶软帽,身穿色彩鲜艳,做工考究的宽袖长袍和长裤。波斯步兵方阵(Sparabara)相当特别,这种方阵一般是十行纵深,每一个纵列代表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十人队”,队长站在最前列,装备一面长方形盾牌,和一支约两米的长矛,上身披轻便的鳞片甲;他身后的九名步兵,每人装备一副弓箭和一柄弯刀,一般不被甲。战斗时队长负责抵挡敌人步骑兵的冲击,而身后的九名弓箭手以密集的齐射杀伤敌军,其中只有第二排的弓箭手能够从队长的身旁直射敌人,后面的八人则是对空放箭,射角由前到后逐渐抬高至45度,这样在阵前三百米以内构成弓箭的火力覆盖。当敌人被波斯人的箭雨大量杀伤,溃不成军之时,波斯步兵就开始冲锋,他们将弓收入箭囊,拔出弯刀,冲入敌阵近身格斗。
波斯人的弓箭齐射时遮天蔽日,对敌军有相当强的威摄力。温泉关战役时,斯巴达将领迪埃尼斯(Dieneces)面对波斯军队的弓箭齐射风趣地说:“波斯人放的箭遮住了太阳,正好让我们在阴凉下作战。”此时中亚游牧民族独有的组合反曲弓在波斯军中只有少量装备,大部分士兵还是使用普通的直木弓。波斯人的箭用一种三棱宽刃箭镞,青铜质地,带倒钩,杀伤力强大,但穿透力不足;这在对希腊的战争中被证明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因为波斯人的箭雨不能对希腊的重装步兵构成足够的威胁。这个时候的波斯骑兵主要是轻骑兵,只有将领被甲,他们的装备是一副弓箭和一柄长刀
波斯骑兵借鉴游牧民族的游击战术,主要依靠弓箭杀伤敌人,战斗时波斯骑兵一般会迂回到敌人的侧后方发起攻击,等到敌军阵形散乱时才会排成密集队形冲击敌人。
面对这样一支数量庞大,战术成熟的军队,希腊军队颇有螳臂拦车之感。这个时候雅典所有的青壮年男子不超过三万,整个希腊半岛的可用之兵从来没有超过十万人。希腊最终赢得希波战争,靠的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和著名的希腊长矛密集阵战术(Phalanx希腊方阵)。希腊军队的主力是重装步兵(Hoplite),他们的装备包括青铜打造的头盔,胸甲和肩甲,躯干的其它部位着鳞片甲;一面浅碟形圆盾直径约一米,表面是一层青铜蒙皮;主要兵器是一支长约三米的矛,辅助兵器是一柄六十公分长的短剑。希腊步兵战斗时组成密集的方阵,通常有八行纵深,前四排士兵持矛水平向前,后排的长矛叠在前排长矛之上,而后四排则将矛竖立。希腊的密集阵战术对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战术素养要求非常高,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需要负重四十公斤,进行长距离的奔跑和高强度的冲刺。一个希腊方阵必须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队形紧密,步调一致,这需要长时间的队列训练才能达到。
希腊密集方阵的正面攻击锐不可当,其弱点在侧面,因而往往需要散兵或骑兵在两翼保护。希腊的密集阵战术在希波战争中被证明是波斯步兵方阵的克星,但在马拉松平原两军初次相遇时,希腊人却是心中无底。
主要经过
波斯王的野心
早在伊奥尼亚希腊人的大起义(爱奥尼亚起义)之前,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就开始向西方远望,渴望将帝国的疆土推广到遥远的爱琴海。于是他派出了以御医德莫凯德斯为首的代表团,一路从腓尼基前往南意大利塔林敦。他们的任务是侦查希腊世界的虚实,为之后的侵略做好准备。
伊奥尼亚起义被平定后,雅典人和埃雷特里亚人成为了需要帝国军队惩戒的对象。因为他们在伊奥尼亚起义时帮助过起义军,参与了烧毁萨迪斯城与库伯勒神庙的行动。于是大流士想给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希腊人一点教训。
公元前492年,他派玛尔多纽斯从北边的海陆两路进军,但舰队在埃索斯山遭遇了风暴。所以他在2年后又派海军,从南路跨越爱琴海上的岛屿直取埃雷特里亚和雅典。旷日持久的希腊-波斯战争至此正式拉开了大幕
统率波斯海军来犯的是米底人达提斯。副将是原波斯驻吕底亚太守阿塔弗列涅的儿子小阿塔弗列涅。600艘战船的巨大规模,不仅是为了运送骑兵的战马过海,还要将两个讨伐对象的居民集体移民到亚洲,呈现于大王面前。
波斯方面的具体兵力,可以按照波斯海军派出的战舰规模来估算。按照波斯当时的惯例,每艘战舰上配置30名战斗人员,所以600艘船能搭载18000战士。1933年出土的雅典马拉松战士纪念碑的铭文也写道:在马拉松,雅典人为了保卫希腊,与9万名敌人对阵。
但是东地中海的希腊人有在战船上多搭载战士的传统,比如在伊奥尼亚起义中的拉德岛海战中,一艘伊奥尼亚战舰可以运载40名战士,所以波斯人的战斗人员可能有24000人以上。
尽管如此,很多希腊大城邦的主力军队也只有8000-10000名重装步兵。2.4万敌人对于雅典和埃雷特里亚而言,无异于从天而降的重压。
波斯舰队的第一个行动目标就是征服纳克索斯岛。他们从关系密切的萨摩斯出发,控制了以纳克索斯岛为核心的基克拉迪斯群岛。在航海途中,波斯将领为了表示尊重希腊文化,避免引发希腊人的过分抵制,特别绕开了祭祀太阳神阿波罗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提洛岛,还给为这个岛准备了丰厚的礼物。随后就来到了优卑亚岛上的埃雷特里亚。
当地居民向雅典求救,后者派出了4000骑士级公民前去增援,但是却被埃雷特里亚的有识之士劝退。因为城中人心不齐,攻守城技术比较原始,结果埃雷特里亚在抵抗了6天后被两个叛变的公民领袖出卖。所有居民被集体移民到红海沿岸,以开采石油和沥青为生。
天时地利
公元前490年的8月底-9月初,由于波斯大军一路制造的动静太大,雅典人在从商人和线人那里得到了军情后。城里的公民兵们按照十个部落组成编队,加入城邦公民大军。这样的武装有9000-10000人的规模,后来还得到了盟友普拉提亚的1000人支援。
在10个部落的将军委员会上,以执政官卡利马库斯和米泰亚德(米太亚得)为代表的将领们决定及时出城迎战。这是综合希腊和波斯的军事传统和经济条件做出的综合判断
首先波斯军队继承了亚述和巴比伦等大帝国长期磨练的工程技巧,并将这些土木技术用于对吕底亚和亚洲希腊城邦的征服。之前的很多希腊城邦就是被波斯人填平壕沟,用堆积的土堆攻克城墙。波斯人还会用挖地道的方式去破坏城墙根基,让遭到攻击的城市无一幸免。
相比之下,公元前6-5世纪之间的希腊城邦,很少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更不用提攻守城战。当时主要是城邦之间在边疆上约时间地点,列阵而战。这是因为从事战争的公民兵不是职业军人,需要经营工农业获得收入。长期作战无疑会耽误农事和经济利益。而且一旦位于郊外的葡萄园、橄榄园无花果树橘树和农田遭到对方军队的摧残,会影响未来一年的生计。再加上重步兵机动能力不强,将大量时间精力用于搜寻对手很耗时耗力。所以城邦往往会约时间地点交战。
重步兵的战斗是两个大方阵相互推搡碰撞,往往以一方阵线崩溃为结束。所以一番战斗后的伤亡率大约在5%-10%之间,战胜者也不会将对手赶尽杀绝。故野战见长的方阵兵缺乏攻守城战的经验,很少有城邦公民能有斯巴达人那样死战到底的勇气和毅力。这样的战争形态造成了当时希腊人攻守城技术的相对落后。
除了缺乏攻守城的经验,短期内将各种政见不合的人集中到一座城市里很容易激化内部矛盾,导致提前叛变。大量乡下的人畜在短时间内拥挤进城,会造成食物供给的短缺和各种污染,进而在气温较高的夏季诱发疾病。所以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全军决定出城迎战。在大军出发前,雅典方面就广泛派出了大量斥候,沿着海岸线进行了侦查。
在预估敌情的过程中,众将认为波斯人多势众,需要相当宽阔的土地施展布阵。阿提卡半岛上本身有三片平原,而波斯人在马拉松平原登陆的可能最大,将那里视为重点防范地区。
历史上,马拉松平原上曾经发生过一次决定雅典命运的战役。被流放的僭主庇西特拉图就是在马拉松平原登陆,带领雇佣军击败雅典的公民大军。他从北方的色萨利请来了1000名骑兵助战。这些希腊骑兵在突袭中击败了帮助雅典民主派的斯巴达步兵。这位僭主的儿子希比亚斯(希庇亚斯),就在波斯军中担任向导和顾问。他希望借助波斯军复制父亲当年的胜利,恢复僭主政权。
从地形上看,马拉松平原位于优卑亚海峡和山地之间,处在雅典东北方,是外敌从北向南进入雅典的必经之地。平原附近的一处半岛,正好为大量停靠的波斯舰队提供了避风港。平原四周的山地地形为平原构成了天然屏障,有利于步兵登陆后保护舰队,使骑兵从容登陆。而平原上的马拉松河,还有平原东北角的沼泽,则能为骑兵提供水草。
盟友的无奈
9月10-11日前后,波斯人开始在马拉松平原卸载军队和物资,急行军的雅典人也已经来到了平原南端。他们在宗教圣地赫拉克勒斯圣林中扎营。树木既是天然的鹿砦,可以防御波斯骑兵的突袭,也能为士兵遮挡暑热,提供精神上的安慰。
接下来的几天是两军的对峙。雅典一方操练军队、等待增员,也打量着即将交锋的对手。此外,他们还派出信使菲利皮迪斯斐力庇第斯)前往希腊地区最强的城邦斯巴达求助,希望得到他们久负盛名的步兵增援。但是,此时的斯巴达分身乏术,面临着政权的过渡危机。
当时的斯巴达正面对波斯人和亲波斯城邦的挑战。克利昂米尼一世国王已经决定用实际行动捍卫希腊。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另一个大国阿尔戈斯,一直对斯巴达十分仇视。他们大玩文字游戏,声称波斯人和阿尔戈斯一样,都是大英雄柏耳修斯(珀尔修斯)的后裔。波斯人也接受了这一论证,和阿尔戈斯结盟,以帮助阿尔戈斯重建霸权为条件,让它挑战斯巴达。
所以在公元前494年,斯巴达人罕见地打了一场歼灭战,一次性全歼和波斯人攀亲戚的阿尔戈斯人。后来斯巴达人还逮捕了亲波斯的阿尔戈斯城邦的领袖,并为雅典介绍了一个反波斯的盟友城邦普拉提亚。
克利昂米尼一世在公元前491年因为伪造德尔斐神示被罢免,接过政权的新国王列奥尼达,和另一家族的列奥提西达斯共治。虽然二王都主张积极抗击波斯,保护希腊,但他们尚且缺乏人望,所以政局不稳。
雅典信使赶到时,正巧是斯巴达人一年一度的卡尔纳尼亚月祭典。按照传统,斯巴达人必须等到15日月圆,祭祀活动结束之后才能发兵。根据后来柏拉图的记载,他们国内的黑劳士正蠢蠢欲动,准备造反。所以受到双重牵制的斯巴达,对于波斯人尽在咫尺的侵犯无力应援。
稳定军心
在战场上,知己知彼的雅典将军米提亚德,和久经沙场的老将——总指挥卡里马库斯正在近距离观察对手,分析对比敌我优劣。
米提亚德在流亡到雅典之前,曾经参加大流士对斯基泰人的远征。他对于波斯和斯基泰骑兵的机动性和威力深有体会。在伊奥尼亚起义中,雅典人也体会过波斯骑兵的威力。所以希腊人决定依托树林,以大山和海水为两翼屏障,防止波斯骑兵的迂回包抄和袭击。而且,希腊侦察兵根据营地规模和估算敌舰数目,推算出敌军的大致数目后,破除了夸大波斯人兵力的不实谣言,军心逐渐安定下来。
相比之下,波斯人对希腊水文地理缺乏直观认识。初来乍到的他们,对于希腊本土的地形深感不适。虽然被告知马拉松是平原地形,但和西亚以及小亚细亚的宽阔地域相比,这里的地形还是过于狭窄,不利于骑射手的大范围迂回包抄。波斯军队不仅人多势众,而且被对手封堵了平原南部,能施展的空间更小。
由于希腊8月的天干气躁,波斯的战马需要丰茂的水草滋养。但是战场上的水源又十分有限。结果自然是波斯的人数优势反而为地形所累,马匹在狭小地形内制造的污染和消耗变得非常明显。所以波斯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达梯斯被迫提前用船将一部分人转移到附近的优卑亚岛上,以分担营地的卫生和后勤压力。
决战时刻
在僵持了6天后,波斯人开始蠢蠢欲动。公元前490年9月10日的夜里,波斯营地里传来了不小的动静。达梯斯从希腊人那里知道,一旦本月15日结束,斯巴达和其他多利安城邦就能腾出手来参战,到时候希腊人会聚集更多军力。而己方因为一路上的攻城掠地,已经师疲兵老,士气日益低落。
为了及时完成波斯大王的任务,达梯斯决定兵分两路。将宝贵但难以施展的骑兵提前运上船,留下步兵2万人牵制住希腊军队。舰队将绕过苏尼昂海角,直取此时后方空虚的雅典主城。
从波斯军营里投奔到希腊的伊奥尼亚人,将这些情况告诉了雅典将领。希腊将领们连夜开会,商讨对策。此时波斯舰队无论是前往亲波斯的城市,或者直取雅典的后方,都是无穷的祸患。米提亚德建议大军当机立断,趁着敌人将骑兵撤上船的时候击之半渡,投票过程中,还有4个将军支持他出击的决定,但是还有5个人反对希腊人在没有骑兵和弓箭手的情况下贸然出击。最终,最高军事长官卡利马科斯投出一票支持米太亚得。
于是雅典人决定连夜整军备战,排开阵势,及时与波斯人开战。争取夺取波斯人的船只,防止敌人完全撤离。
随着开战命令传遍全军,奴隶们纷纷将主人们的盾牌擦亮,将青铜头盔打磨得闪闪发光,然后按照胸甲、 胫甲、臂甲、头盔的顺序,为雅典公民披挂好盔甲。他们打开面甲,按照各自的部落、各自的三翼区,寻找战阵中前后左右的伙伴。
在阵型部署上,来自雅典十个部落的战士依次按照顺序,构成全军的右翼和中军。最尊贵的右翼靠海列阵,准备与守卫船只的波斯人激战。所以右翼由最强的战士组成,并由执政官卡里马库斯亲自指挥。前来助战的普拉提亚人则组成左翼。正义之士阿里斯提德斯、政坛新秀地米斯托克利,还有米提亚德位于全军中央,在关键位置居中指挥。
鉴于之前伊奥尼亚大起义中,波斯人曾在两军相持不下时派骑兵包抄到希腊阵型后方攻击。所以希腊人选择以山地保护左翼,以大海保护右翼。为了防止敌人惯用的两翼迂回,希腊人将中军的阵型厚度从八排缩减为四排,并着重加厚了左右两翼的阵型,防范依旧可能出现的骑兵包抄。
在祭祀取得吉兆后,希腊人决定全力出击。方阵中的重步兵在戴上头盔之后,视野非常有限,只能看见正前方的战友或者敌军,感受到身边同伴的武器碰撞,以及身后战友往前涌动的惯性。在接敌之前,他们要忍受头盔中的闷热、皮革和汗水的混合味道,还需要竖起耳朵,接受军号双管笛发出的指令。为了维持阵线的整齐,不至于让战线自我混乱,大军要跟着笛声迈步,每前进一段距离,就要停下对齐前后左右的队形。
达提斯在天没全亮的时候就发现了希腊人的动静,为了掩护骑兵部队的顺利撤退,于是达提斯向前派出了手持步兵长牌的弓箭手步兵,还有手持战斧、步行作战的斯基泰下马战士上前,前排的战士手持藤牌。这种阵型就是波斯人常用的经典阵型,在小亚细亚等地的征战中,这种阵型无往不利;但是由于战场的狭窄,再加上骑兵部队正在上船,所以波斯人无法摆出步兵正面相持+骑兵两翼包抄的经典阵型。因此这一战成为了波斯步兵与希腊步兵的扳手腕。
两军最开始的距离是1500米左右,为了不让波斯骑兵有距离发起冲击,希腊人决定快速扑向敌阵,缩短两军间的距离。当距离进入200米左右时,波斯人开始了惯用的箭雨和投石打击。盾牌上,象征着雅典城的猫头鹰承受着箭雨的洗礼,但是蓝色的盾牌依旧坚挺地向前推进着战线。这时,为了尽可能少挨箭射,雅典全军转为跑步前进。三个巨大的方阵,如同攻城锤一般撞向波斯人。
波斯步兵打得非常英勇。两条战线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僵持不下。由于雅典的两翼经过了加强,所以后劲很足,有充足的人力与对手的打消耗战
但在中路,波斯人集结了一批下马步战的斯基泰人步兵。这些人挥舞着战锤和战斧,直扑只有纵深不足的希腊中军。在这些人的亡命冲锋下,中央的希腊阵线被压得节节后退。好在雅典人的两翼因加厚的兵力,压得波斯人节节败退。
最先取得进展的是雅典左翼的普拉提亚人。因为波斯右翼最靠近内陆,离海洋最远,如果要撤退的话需要走最远的距离。所以这群人的战斗意志最不坚定。在近身肉搏中,希腊人的长枪狠狠地刺穿了亚麻或者皮质的披甲,或者刺中了对方的小盾牌。接下来锋线上就是波斯人的惨叫声、希腊重步兵跌落在地的闷响声,还有金属刺入骨肉的撕裂声。
希腊右翼面对的波斯左翼也因为惨重的伤亡和意志的松动而向后方的船上溃退。更因为雅典的主帅不在中军而是右翼,所以波斯人的中路突击,没有击溃雅典的指挥中枢。在近战中,雅典人的盾牌一举撞倒了波斯人的藤牌,接下来就是排成整齐横列的重步兵不失时机地刺出长枪杀敌,将那些缺乏防御的波斯弓箭手刺倒。
由于两翼的重步兵行数已经被加深,所以两翼的军队在击退了波斯人之后,没有继续追杀,而是合向中路:因为中路的斯基泰人正在疯狂地挥舞着战斧,龇牙咧嘴,将战斧钉进希腊人的头盔和铠甲里,这一度打的阿里斯提德和地米斯托克利压力巨大,节节后退,向着营地后方的圣林溃退,幸亏两翼的战友及时向中路靠拢,这才制止了希腊人的中路被敌人打穿。
结果反而是雅典取胜的两翼回过头来合围了孤军深入的敌方精锐。突入阵中步战的游牧勇士遭到了希腊重步兵的合围剿灭。
在波斯人的步兵阵型溃败之后,希腊人开始追击退往船上的波斯人败军。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希腊人阵型散开,和敌人陷入了散阵自斗的状态,而波斯人开始一对一地单兵对决,希腊人的大部分伤亡都发生在这一阶段。
尾声
在击败了波斯陆军之后,希腊人直扑波斯营地和波斯船只,阻止波斯人进行下一步行动。他们一面进攻波斯人在沼泽边建造的大营,一面对波斯船只放火,防止他们进行下一步行动。
虽然雅典人捕获了7艘敌船,但是还是有很多波斯战舰得以离开。他们试图绕过苏尼昂海角,直取雅典主城。
有人在远处的潘泰利孔山上,发现了有人正举着盾牌反射晨光,很明显,这不是一般的信号,而是在为海上的波斯舰队导航。
波斯人的企图被发现后,雅典人将大部分军队迅速调回主城。留下了2个部落的部队,收集并清理战场上的遗骸。这也是为了防止尸体因为气候炎热而发生变质,成为瘟疫源头。
斯巴达的两千援军一直到战役结束以后才到达,他们列队在战场绕行一周,观看雅典的战果,战场上波斯人尸横遍野让斯巴达战士们惊叹不已。
雅典主力部队则在上气不接下气地奔回家园后,严阵以待的出现于波斯人面前。已经在马拉松平原被打垮士气的波斯人,于是放弃了夺取雅典城的念头,选择撤回亚洲。波斯人对于希腊的第一次试探性进攻就这样以失败告终。希腊人却从此开始,逐步确立了敢于应战的勇气和信心。
战后的统计表明:雅典一边损失了192人,而波斯军队却一共损失了6000多人(也有说雅典损失1000人,而波斯损失3000人以上)。不过,雅典执政官卡利马库斯及十位将军中的两位战死沙场。
惨遭挫败的波斯人,也开始意识到征服希腊本土的艰巨性。大流士一世没有等到复仇的那天到来,但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却为洗刷父亲的败绩而发动了古代世界里罕见的宏大远征。
战役意义
马拉松战役中,雅典人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鼓舞全希腊人的胜利,对以后各个战役有重要的意义。
马拉松战役后,希腊各城市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团结,结成了三十个国家的同盟,并由斯巴达领导,加强了反对波斯帝国的力量。希腊各城邦的实力也进一步增强。
马拉松战役可以说是雅典,也可以说是整个希腊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退波斯的一场会战,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光辉无比的成就而言,马拉松战役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的台阶。然而,对于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而言,马拉松战役的胜败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希波战争一直到前449年方始结束。
关于长跑
马拉松战役是希波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雅典人闻悉10万波斯大军将在马拉松登陆时,立即倾其全部兵力前往阻击。雅典将军米太亚得将1万重装步兵、1千邻邦援军配置成中央弱、两翼强的长方阵。激战时,雅典军的两翼如钳子似的合拢,一举击溃了波斯军。擅于长跑的费里皮德斯奉命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了42千米,抵城时只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便力竭倒地而死。后人为纪念马拉松战役和费里皮德斯的壮举,设立了马拉松长跑这一运动项目。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设,并定名为“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费里皮德斯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才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4 16:22
目录
概述
环境
双方实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