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 带领齐、鲁、宋等八国的军队去讨伐楚国,但楚国毫不示弱,
齐国终未达到目的。 最后齐、鲁等国不得不和楚国在神前立誓,订立和约。文中对双方的描写都很传神:
管仲是在无理中找借口;齐侯则是一副霸主神气;楚国使者的对答,随机应变,使对方无懈可击,特别是
屈完的话, 不卑不亢,委婉中带着强硬,真是绝好的
外交辞令。
原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2):“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3),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何故?”
管仲对曰:“昔
召康公命 我先君大公曰(6):‘五候九伯(7),女实征之(8),以夹辅
周室。’赐我先 君履(9):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
包茅不入(11),王祭不共(12),无以缩酒(13),寡人是徵(14);
昭王南征而不 复,寡人是问(15)。”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 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16)。
夏,楚子使
屈完如师(17)。师退,次于召陵(18)。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19)。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
敝邑之 社稷(20),辱收寡君(21),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22),谁能御 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23),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24),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25)。
注释
(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
诸侯国的军 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
上蔡、
新蔡一带。
(2)楚子:指楚成王。
(3)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
(4)唯是:因此。风:
公畜和母畜在
发情期相互追逐引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涉:淌 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召(shào)康公:
召公奭(shì),
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 指姜尚,即
姜子牙,他是
齐国的开国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
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9)履:指所践履之地。
(10)海:指
渤海和黄海。河:
黄河。穆陵:地名,在今湖北
麻城北的穆陵山。无隶:地名, 在今河北隆卢。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入:进贡。
(12) 共:同“供”,供给。
(13)缩酒:用包茅滤酒,是祭祀仪式之一。
(14)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是征:征取这种贡物。
(16)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楚国地名。
(17)屈完:楚国大夫。如: 往,到,去。师:军队。
(18)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20)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徼(jiǎo):求。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1)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收:收恤,抚恤。
(22)众:指诸侯的军队。
(23)绥:安抚。
(24)方城:春秋时楚国所筑
长城,北起今
河南省
方城县北,南至今
泌阳县东北。池:
护城河。
(25)盟:订立盟约。
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
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 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太公说:‘五等诸侯和
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 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
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 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
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
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 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出处
《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
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
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
刘知几《
史通》
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
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
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
齐晋鞌之战、
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
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
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
西晋大学者
杜预撰《
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
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
洪亮吉撰《
春秋左传诂》、
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
杨伯峻撰《
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
刘向、
裴骃、
刘歆、
桓谭、
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相关人物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
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
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
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
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
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
编年史《
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
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
国语》重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