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3年,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研究生院,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心区。首任院长系“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著名法律史学家
张晋藩先生。
发展历史
大业奠基
1952年,
燕京大学的法律系,
北京大学法律系、政治系,
清华大学政治系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合并组建
北京政法学院,著名法学家、
社会活动家钱端升博士担任首任院长。
1954年,北京政法学院积极贯彻
过渡时期哲学社会科学
高等教育的方针,开启
研究生教育的摸索。
1955年,北京政法学院决定在全国招收有一般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为研究生,以培养
民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
刑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
司法鉴定等专业的
高层次人才。同年9月,首批75名研究生到校园报到入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9年秋,在校各届学生先后离校。
崭新征程
1978年8月5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复办北京政法学院。1979年,重新开始研究生高层次教育。
1983年5月,以北京政法学院为基础组建的
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大会在中国公安部礼堂隆重举行。按中央的要求:“既要把中国政法大学建成我国政法教育的最高学府,又要使它成为我国政法教育研究和政法图书
情报资料中心。”
同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承担培养以法学各学科为主干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高层次人才。著名法学家
张晋藩(2001年10月,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
终身教授”称号)出任研究生院首任院长。
作为中国大陆最著名的法学、
政治学院校,建校以来,从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
物权法》、《反分裂国家法》,中国政法大学参与了共和国每一部重要法律的论证和起草。办学以来,学校已有100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主要
法律规范的起草工作。引领中国法律变革和
法治理念的革新。被誉为“中国法学的最高学府”。
中国政法大学是列入中国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
985平台”、“
2011计划”以及“
111计划”项目
重点建设的
高水平大学。是全国75所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88所国务院确立的全国
重点大学之一,33所拥有“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顶尖
行业特色型大学之一,是国家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中国教育部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心基地。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全国最高培养
法学、法律人才的学府和最大的法科精英人才孵化基地,已为外界培养输送了20余万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的研究生绝大部分已经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务工作者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工作者。
办学规模
专业设置
经过多年的改革、建设与发展,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正逐步成为拥有
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等涵盖
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生重点
教育基地。
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
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点:
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 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师资力量
自诞生于院系调整时期开始,中国政法大学就汇聚了来自
燕京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和辅仁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的一流学者,诸如
钱端升、
王铁崖、
费青、
吴恩裕、
曾炳钧、
龚祥瑞、
楼邦彦、
芮沐、黄觉非、
严景耀、
雷洁琼、
张锡彤、徐敦璋、汪瑄、
阴法鲁、杜汝楫、
朱奇武、程筱鹤、余叔通、
张国华、张子培等。中国政法大学因拥有一大批这样的名师而自始就显得与众不同,也是这些大师和先哲们创造了研究生
精英教育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在中国政法大学现有的一千名师资中,有五百余名是法科出身。在
研究生导师有中像
江平、
陈光中、
张晋藩、
李德顺、
应松年、
王名扬、
潘汉典等造诣高深的学术大师,也有像
巫昌祯、
朱勇、
王卫国、
卞建林、
马怀德、
王人博、
郑永流、
舒国滢、
莫世健、
米健、
赵旭东、
王灿发、于志刚、
丛日云、
刘纪鹏等杰出学科、学术带头人。
研究生导师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参加国家各项立法工作和司法咨询活动。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学期间即跟随导师参加
国家立法、司法咨询、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在高端活动中锻炼自己。
培养模式
与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政府部门、律师事务所建立博士生、硕士生挂职、
实习基地,每年有大量博士生和硕士生到合作基地挂职、实习。
设置“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
学位论文培育”等项目,鼓励、支持研究生在项目研究
中提升自身的
创新能力。研究生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每年派出大批研究生出国出境游学、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或
联合培养。
2014年9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国政法大学合作,旨在培养学者型人才以及擅长办理网络
信息犯罪、
证券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等各种新型案件的专门型人才的“高端公诉人才
法学硕士研究生班实施方案”正式启动。
2015年3月,应最高人民法院要求,中国政法大学派遣第一批优秀
法学专业在校研究生赴中国最高法院开展全勤实习工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部署,中国政法大学每年都将派遣法学领域研究生赴最高法院实习,以提高中国法院系统队伍建设和深化人民法院和法学
院校的全面合作。
校园环境
地理位置
研究生院又称中国政法大学
学院路校区,位于
北京市
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地处
北京市中关村高等学校和
科学研究机构中心区,北临久负盛名的“
燕京八大景”之一——“
蓟门烟树”,东沿
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小月河、野松林。水波荡漾,松涛起伏,底蕴深厚,人文荟萃。
基础设施
2016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教学图书综合楼项目通过
北京市结构
长城杯评选委员会的检查和验收,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质奖”。
结构长城杯是北京市建委发起的
建筑结构方面的创优奖项,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防控施工危险和提高
大型工程质量。金质长城杯为北京市
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机构设置
研究院所
此外,
中国政法大学设有
比较法学研究院、法律
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
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
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
公司法与
投资保护研究所等11个在编
科学研究机构。
还设有资本金融研究院、仲裁研究院、
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绿色
发展战略研究院、制度学研究院、国家监察研究院、网络法学研究院、
法治经济研究院、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国际法治研究院等10个新型研究机构。
职能部门
设有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培养办公室、学位办公室、
专业学位办公室、研究生
质量监督办公室、综合科和
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公室等7个院属职能部门。
现任领导
国际合作
中国政法大学先后与45个
国家和地区的185所
著名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近千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三百余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
2008年建立的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
欧洲联盟在
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随着该项目的实施,中国政法大学培养国际型法学、法律人才的格局、规模已经初步形成。
中国政法大学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
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2012年以来,中国政法大学先后在英国、
罗马尼亚、
巴巴多斯建成3所
孔子学院。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