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融资『Supply Chain Finance』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
货权及
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
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
综述
供应链融资和“
物流银行”、“
融通仓”相似,围绕“1”家核心企业,通过现货质押和
未来货权质押的结合,打通了从
原材料采购,中间及制成品,到最后经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
供应商、制造商、
分销商、零售商、直到
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供应链融资服务不同于传统的
银行融资产品,其创新点是抓住大型
优质企业稳定的供应链,围绕供应链上下游经营规范、资信良好、有稳定
销售渠道和回款
资金来源的企业进行
产品设计,以大型核心企业为中心,选择资质良好的上下游企业作为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这种业务既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须另行提供抵押
质押担保,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供应链融资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供应链管理是针对核心企业
供应链网络而进行的一种
管理模式,供应链融资则是银行或金融机构针对核心企业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而提供
金融服务的一种业务模式。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
中间产品以及
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
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
物流链、
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
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常为制造商。一方面,供应链表现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
网络结构,这就决定了供应链中配套企业的
资金实力与核心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匹配,配套企业处于资金链中弱势地位;并且,由于核心企业的强势导致配套企业在信息和谈判地位上处于劣势,这反过来又导致其
资金需求的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
固定资产只占配套
企业资产很少的一部分,
流动资金、库存、原料等是其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且配套企业的
信用等级评级普遍较低,这些情况使得配套企业很难获得以固定资产抵押
担保方式提供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服务。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三个要素,配套企业资金流的缺口将很难保持供应链的
连续性,更会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供应链融资”就是在供应链中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配套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
商业信用,促进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起长期
战略协同关系,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本质
综合中国在供应链融资领域内有着实践经验的相关单位和机构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供应链的几个本质。
1、供应链融资实际通过对有实力核心企业的责任捆绑,对产业链相关的资金流、物流的
有效控制,针对链条上供应商、经销商及
终端用户等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提供的以货物销售
回款自偿为
风险控制基础的组合融资服务。通过提供链式融资,推动整个产业链商品交易的连续、有序进行。
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链条”运转,使该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得以提升。借助
银行信用支持,为核心企业配套中小企业赢得更多与大企业合作的商机。
实际就是借助大企业良好
商业信誉,强大的
履约能力给
中小企业融资。
2、链式融资为组合关联授信,着重分析产业链内各企业主体执行合同的履约能力,围绕产业链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全过程分析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等不同主体融资需求,全方位融资融信,深入挖掘产业链的价值潜力,并有效控制银行信用风险。
3、供应链融资业务要求银行必须对企业所在行业运营规律进行深入了解和透彻分析,把“以企业为中心”的
营销理念贯穿于业务全过程,把营销工作做专、做深、做精、做细,与各企业主体(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保险公司、物流监管企业)等进行契约组合,提供量体裁衣式一揽子综合
金融服务方案。
4、在核心
企业责任捆绑项下,从核心企业入手分析整个产业链,着眼于合理运用银行产品,将银行信用有效注入上下游配套企业,满足其融资需求,适度放大其经营能力,推动整个产业链商品交易的有序进行,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核心企业真实履约为保障,控制产业链
关联风险。
以强势企业的强大
商业运作能力控制整个产业链的
融资风险。
5、供应链融资并非单一的融资产品,而是各类产品的组合序列,银行根据产业链各节点的资金需求特性嵌入相应的融资融信产品组合,包括票据及其
衍生产品、贷款融资及其关联产品、结算、托管、现金管理等非融资产品,形成产品
集群效应。
6、供应链融资重点关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交易的连续性、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业务的封闭运作与贷款的自偿性。它将贷款风险控制前移至企业的生产、存储及其交易环节,以产业链整体或局部风险控制强化
单一企业的风险个案防范。
供应链融资可称之为对重点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着眼于整个产业链对银行的价值,力图从整个产业链寻找对银行的价值回报,而绝非每个企业的个体回报。供应链融资紧盯企业所依托的经营现金流,银行的融资嵌入到企业的经营现金流血液中。
融资特点
1.供应链融资不同于传统的融资业务,其本质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贷文化的转变。
3.供应链融资并非单一的融资产品,而是各类产品的序列组合。
4.供应链融资着眼于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应链融资。
5.供应链融资的对象仅限于与核心企业有密切、
商品交易关系的配套企业。
6.供应链融资包括很多具体的业务模式,每种模式又包含不同的产品。
7.供应链融资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业务风险。
9.需要动态地分析企业状况。
10.从业务发展、防范风险的角度看,银行或金融机构应同核心企业建立
战略合作关系。
尽管供应链上产生利润的环节很多,但最高的利润回报总是来源于高附加值产品和终端产品。在供应链的
产品形态不断被加工制造转化的同时,银行或金融机构通过为配套企业安排优惠融资,实际上也就扩大了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同时,核心企业还可以压缩自身融资,从供应链整体增值的部分直接获利,实现“零成本融资”甚至“负成本融资”。
供应链上的“融资”行动,推动了供应链上的产品流动,实现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换;进而,可以向整个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产品要效益,提高产品的
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间接地为核心企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利益。
作用
供应链融资不仅仅让中小企业能够实惠,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也可以获得业务和
资金管理方面的支持,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质量和稳固程度,最后形成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多方共赢局面。供应链融资不仅有利于解决配套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促进了金融与实业的有效互动,使银行或金融机构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从更宏观的高度来考察
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关注静态转向
企业经营的动态跟踪,从根本上改变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观察视野、思维脉络、
信贷文化和
发展战略。
对于核心企业来说,则可以借助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为供应商提供
增值服务,使
资金流比较有规律,减少支付压力。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生产和销售,而且可以压缩自身融资,增加资金
管理效率。
对于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来说,融资所带来的收益成为核心企业的第一位收益,如
UPS的供应链收益已经成为
企业利润的头号功臣,核心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融资整合供应链上下游
企业资源,获得销量、价格、
付款方式、
账期、
股本升息等立体收益,从而叠加更多的
金融资产,并使资产和资源向核心企业集中。
对于银行来讲,因为核心企业本来就已经对自己的供应链有很强的过滤效果,所以银行可以通过原有的优质客户开发新的优质
客户群体。原先银行主要服务
大客户的时期,大客户往往拥有过于集中的
授信额度,对于银行而言,
贷款风险加大,并且有
过度竞争的危险,而中小企业却往往得不到贷款,国家的许多政策也无法落实。通过提供供应链融资,银行改变了过于依赖大客户的局面,从而培养出一批处于成长期的优质中小企业,有望会在未来带来更多回报。并且
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结合,能促使
新金融工具的
需求产生,如中国信用证、
网上支付等,使得银行的
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当然也对银行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银行或金融机构而言,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
企业信用要强,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的利率与
贷款成数是随着生产阶段而变动,并随着
授信风险而调整的。例如,订单阶段,因
不确定性较高,其利率较高,贷款成数相应较低,但随着
生产流程的进行,授信风险随之降低,利率调降,贷款成数调升。因此,风险与收益相互配合,完全符合银行或金融机构的风险控管与照顾客户的融资需求。并且,由于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结合,产生许多跨行业的
服务产品,相应地也就产生了对许多新
金融工具的需求,如中国信用证、网上支付等,为银行或金融机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运作思路
先理顺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
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银行和金融机构根据稳定、可监管的应收、
应付账款信息及
现金流,将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进行
信息整合;然后由银行或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业务服务。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
统一管理与协调,使参与者,包括供应链环节的各个企业以及银行或金融机构分得属于自己的“
奶酪”,从而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同时仓储物流公司通过对物资的
直接控制可帮助金融机构减少
信用风险。
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处于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或金融机构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进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供应链,从而能激活整个供应链,使该供应链的市场
竞争能力得以提升。供应链融资模式为: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中,传统的融资模式割裂地看待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分别授信、分别管理。然而上下游
企业规模不大,授信难度和风险都很大。而供应链融资是依托核心企业,将供应链上下游看作一个整体,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模式。其关键点在于,牢牢把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商业
业务模式,通过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合作伙伴的
数据共享,来降低
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提高银行
风险控制的
灵敏性。
发展前景
四个因素决定了供应链融资方案将长期存在。
首先,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
金融系统的不断改革和
外资银行的加速进入,
中国银行面临日益市场化的
金融市场和日益
同质化的金融产品,维系自己的
核心客户和开拓新的客户,都需要银行不断创新,尤其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而过度地开发和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将很难
控制风险,因此开发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是银行的必然选择。供应链金融产品依托核心企业,来开拓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更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产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市场,将获取大量的中小企业存款、代收代付等多种
中间业务。
其次,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现有担保体系不够完善且
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渴望金融机构能够开发一种产品,不需要太多的固定资产抵押,融资便捷且成本低,而供应链金融产品依托的是核心企业稳定的
经营能力和良好的信誉,依托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库存质押或
应收账款质押,为合作伙伴提供融资,填补了金融产品的空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再次,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的需要。伴随着
品牌打造、技术创新、兼并和重组,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企业在世界级供应链的分工中成为核心企业。以他们为核心的供应链的成长是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而有效的金融支持将促进和加速这些供应链的成长。
最后,中国已经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如IT领域的
联想、
华为、
中兴、
方正、同方、
浪潮、
爱国者、
烽火科技等,他们都是市场化经济中的佼佼者,遵从
市场运行规则,重视
商务谈判和合作,严格按照
商务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执行。对于上游供应商,可以给予基于
应收账款质押的融资产品。
基于以上的判断,
供应链金融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由于供应链融资属于新兴领域,在带给中小企业客户融资便捷的同时,有必要对银行存在哪些风险、哪些可以控制、哪些不能控制进行研究。
对融资难的启示
其一,由于供应链融资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
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高杰提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最大的金融利益会向核心企业集中,但其实风险也相对集中了。因为如果供应链的某一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那么其影响会非常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而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受到最大影响。所以这对其自身的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特别是中国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和资金
管理体系,而
供应链金融往往会对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提出很高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的金融灾难。
其二,中国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
信用体系。供应链成员相互之间以及与银行之间并没有相对可靠的
信用保证。同时银行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从而不能准确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这将使得银行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
其三,由于供应链融资提供的服务更加多样化,而且客户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同时企业各部门考虑重点不同,也会为银行的工作带来各种阻碍。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企业销售部门希望能增加销量,决策部门则要求保证现金流周转速度,资金管理部门则希望能保证安全性,这要求银行能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和服务。
其四,供应链融资这一业务形式通常还会涉及到对外贸易,如果不能处理好
汇率变动和保险等问题,也会为银行带来不小的损失。
案例分析
核心企业及合作伙伴的风险都来源于三个方面,
行业风险、
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行业
风险衡量企业所在行业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对金融机构产生的潜在风险;经营风险衡量企业内部的经营
管理能力,体现企业的付款能力;信用风险则衡量企业的付款意愿。合作风险来源于合同
本身缺陷带来的
合同风险,及双方存在的利益分歧而带来的
违约风险。
规避供应链
融资风险,需要企业、银行加强与物流公司合作由物流公司为供应链提供信息、仓储和物流等服务,银行则直接提供融资。这样银行可以利用物流公司对货物情况了如指掌的优势,降低自身风险,企业可以得到融资,同时,物流公司也取得收益。
案例一:基于
应收账款的供应链融资模型。家乐福是全球500强企业,运营稳健,对上游供应商有明确的付款期限且能按照合同执行,在全球有着数以万计的供应商。银行可以将家乐福作为核心企业,为其上游供应商设计供应链融资模型。结合历年的
应付款项和合同期限,综合评估后给予供应商一个授信额度,该额度在偿还后可以循环使用。银行需要家乐福将支付给上游供应商的款项,支付给银行,由此完成一个封闭的
资金链循环。该供应链融资模型能够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同时促进银行获取更多的客户。存在几个
风险点:
家乐福的风险:家乐福是否会出现经营、税务、人事变动等风险,如果出现,是否能够仍然按照合同支付供应商货款。在贸易公司中,违约支付货款的现象非常普遍。此类风险一旦产生,将严重影响
银行贷款的安全性。
上游供应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家乐福的供货规模是否稳定,产品质量是否稳定,以及经营的规范性能否承受税务、工商、消防、卫生等政府部门的
检查风险。由于上游供应商往往规模较小,经营的
稳健性和规范性并不能保证,承受政府的风险往往较低。因此根据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交易数据,
动态评估上游供应商的风险是必要的。
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合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合作是否出现问题。其中,供货规模的波动能够反映很多问题,因此及时了解家乐福和供应商的交易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二:基于库存的供应链融资模型。UPS(United Parcel Service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是 1907 年成立于美国的一家
快递公司, 如今已发展到拥有 360 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UPS在2001年收购了美国第一
国际银行,并将其改造为UPS
金融部门,推出开具信用证、兑付
国际票据等国际金融业务。UPS可以在
沃尔玛和
东南亚数以万计的中小供应商之间斡旋,UPS在两周内将货款提前支付给供应商,前提是揽下其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及一笔可观的
手续费。
出口商得到了及时的现金流,UPS则和沃尔玛进行一对一的结算。
UPS依托的是出口商的货物
质押权,依据出口商、UPS、沃尔玛之间的三方协议,明确货物质量、价格调整等问题的责任划分和相关规则。将风险分解到合作各方,谁能更有效地承担和消化风险,就应该由其承担该风险。UPS连接着沃尔玛和出口商,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于:
出口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造成沃尔玛不能及时支付,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沃尔玛不愿意及时支付。由于UPS
不能代替沃尔玛履行验货的职能,因此提前支付出口商的款项,必然面临货物验收不通过所带来的风险。尽管可以通过经验来判断哪些产品出现质量的风险较小,或者简单通过“免检”证明来判断,但依然存在这样的风险。此类风险必须在三方协议中加以明确,并转嫁给出口商。或者约定在沃尔玛验收合格后支付出口商货款,以屏蔽货物质量问题。
沃尔玛的风险类似于上述案例。沃尔玛和出口商的合作风险类似于上述案例。
以上两个案例是两类最为典型的供应链
金融产品,案例一依托的是
应收账款质押,案例二依托的是
库存质押。通过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核心
企业风险、合作伙伴风险以及核心企业和合作伙伴的合作风险。
从供应链融资风险的
层次分析中,可以看出影响供应链融资风险的主要因素是核心企业风险及其合作风险,而核心企业风险主要来源于其经营风险和
信用风险,而合作风险最主要是来自于合同风险。因此,其
风险控制策略如下:
持续动态评估核心企业的经营风险以便及时调整银行对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信贷。
持续动态评估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公司一贯的行为或者
资金周转困难及重大项目的产生,当核心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的
信贷风险要转嫁到上游供应商或下游经销商,他们是信贷的第一承担人。
上下游合作伙伴和核心企业的合同风险。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主体,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同往往不够公平,但合同必须不存在争议,尤其在
资金结算上。通过核心企业的数据共享,持续监控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销售数据,了解核心上下游合作伙伴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银行的信贷对象和信贷规模。
融资产品
建设银行
推出了十大供应链融资产品,据了解,这一系列融资产品受很多中小企业的青睐,许多中小企业均可以在此找到自己需求的融资产品。
建设银行供应链融资十大产品分别为
订单融资、
动产融资、
仓单融资、
保理、
应收账款融资、
保单融资、
法人账户透支、
保兑仓融资、金银仓融资、电子商务融资。
订单融资:企业持
购销合同和买方发出的真实有效的购货订单向建设银行申请融资,供应商解决了前期
资金短缺问题,可以提前得到资金,顺利完成订单合同。
动产融资: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其自有的建设银行认可的动产作质押,交由建设银行认可的仓储公司保管,向建设银行申请的授信业务。
仓单融资:企业以持有的
中国建设银行认可的专业仓储公司
仓单进行质押,向建设银行申请的授信业务。
保理:实质为应收账款买断业务,为卖方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融资、账款管理及买方
信用担保等。
应收账款融资:企业以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向建行申请融资。
保单融资:企业以其持有的中国
贸易信用保单向建设银行申请融资。
法人账户透支:建设银行给予客户在约定的账户、约定的额度内进行透支,满足客户临时性融资的便利。
保兑仓融资:供应链核心企业、经销商和建设银行三方合作,银行控制提货权,核心企业受托保管货物并承担回购责任,为经销商融资的产品。
金银仓融资:基于核心企业信用,通过订单融资、仓单融资和法人账户透支及
银行承兑汇票的
产品组合为经销商提供的
短期融资信贷业务。
电子商务融资:建设银行专门为互联网交易的电子商务客户量身定做的“e贷通”
系列产品,包括“网络联贷联保”、“大买家供应商融资”、“网络速贷通”。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建立了以“政采贷”、“商采贷”、“央采贷”为代表的三大
标准化产品,以
产品创新带动小企业业务发展。政采贷业务是面向巨大的
政府采购市场,仅仅依托企业的政府采购业务,并不要求企业提供实际抵质押;商采贷是利用小企业为商场超市供货时普遍具有的45天-75天的回款账期,成功设计出的以
房产抵押构建基础额度,辅以流水增信的标准化产品;央采贷是针对央企
供货商提供的融资产品,该产品通过明确的客户分级准入条件,对应设计了不同的担保方式,并辅以闭环的
资金监管和严格的
逻辑性检验,用以确保订单的真实、合同的履行和回款后的资金归还等众多环节。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针对企业的需求,在供应链中寻找出核心企业,并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环节中各方提供基于供应链流程的
贸易融资服务。截止2012年,中国银行已推出包括
融信达、融易达、订单融资、销易达、融货达、货利达、
通易达、融通达等在内的一系列供应链融资产品。
融信达:中国银行对卖方已向中国出口
信用保险公司或经中国银行认可的其它信用保险机构投保信用保险的业务,凭相关单据、投保信用保险的有关凭证、赔款
转让协议等为卖方提供的
资金融通业务,是中国银行研发的“达”系列贸易融资特色产品之一。
融货达:在贸易
结算业务项下,凭中国银行可接受的货物作为质押为客户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业务品种限于
进口开证/
押汇、
进口代收押汇、汇出汇款(限货到付款)项下和中国综合保理项下的融资业务,在条件成熟时可逐步扩展到其它类型。
通易达:应客户的要求,中国银行接受
开证银行或其指定银行(包括
保兑行)已承付的国际/中国
信用证(L/C)项下,或已经保付行保付的
承兑交单托收(D/A)项下应收账款为质押,为客户办理的各类贸易融资及
保函(含
备用信用证)授信业务(不包括
进口保理、中国综合保理(买方)和融资类保函/备用信用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