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元年(705年),
唐中宗复辟,将
武则天迁居
上阳宫,并十日一去朝见。卢怀慎时任侍御史,进谏道:“昔日
汉高祖称帝后,五日朝见
太公一次,是因为他以布衣取天下,故将尊贵归于父亲。如今陛下遵循成法、继承
皇统,怎可效仿汉高祖?应天门离提象门不过二里,骑马不能成列,乘车不能并行,陛下屡经于此,万一有愚人犯驾,又该如何?臣认为应该将太后接到
内朝奉养,不劳陛下出入。”唐中宗不听。
景龙年间,卢怀慎改任右
御史台中丞,又上疏朝廷,评论时政得失。他主要提出三条主张:
1、诸州
都督、
刺史、
别驾、
长史、
司马、
畿县县令任职不满四年,不能迁官。政绩优异者,可加赐车马裘服,可提高俸禄官秩,可派使节慰问,可下诏书劝勉,需到有公缺之时再加以提拔。对于毫无政绩、贪婪暴虐者,则免官放归
乡里。
2、将员外官中有才能可以担任地方长官或高级
僚佐的官员,加以升迁外放,由朝廷核查政绩。年老有病不能任职者,一并停罢。
开元二年(714年),卢怀慎代理黄门监。当时,薛王
李业的舅父王仙童侵凌百姓,遭到御史弹劾。李业为他向皇帝求情,唐玄宗便命中书门下进行复审。卢怀慎与
中书令姚崇奏道:“王仙童的罪状清楚明白,御史的弹劾并无冤枉之处,不能对他放纵宽宥。”唐玄宗遂命结案,从此
皇亲国戚都收敛气焰。
开元三年(715年),卢怀慎被正式拜为黄门监,并兼任吏部
尚书。当时,
姚崇因儿子去世,告假十余天,以致政务堆积如山。卢怀慎对此无从决断,惶恐不已,向玄宗请罪。唐玄宗道:“朕将天下之事委付姚崇,只是想让您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
开元四年(716年),卢怀慎病重,上表乞归骸骨,请求退休,得到唐玄宗的批准。同年十一月,卢怀慎病逝,并上遗表,向唐玄宗推荐
宋璟、李杰、
李朝隐、
卢从愿。唐玄宗感叹不已,追赠卢怀慎为
荆州大都督,谥号文成。
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在打猎时,途遇卢怀慎的家人在进行
大祥祭祀(去世两周年举行的祭礼),便赏赐
缣帛等物,停止打猎,停在卢怀慎的墓前停马注视,泫然流泪,让
中书侍郎苏颋草拟碑文,并亲自书写,又命官府为其立碑。
开元年间,卢怀慎与姚崇一同拜相。他认为自己的为政之道不如姚崇,每遇大事都推给姚崇处理。时人都称卢怀慎为
伴食宰相,讥讽他只吃饭不办事。后人便用“伴食宰相”比喻碌碌无为的官员。
刘昫:⑴怀慎清俭,不营产业,器用服饰,无金玉绮文之丽。所得禄俸,皆随时分散,而家无余蓄,妻子匮乏。⑵魏知古、卢怀慎、
源乾曜、
李元纮、
杜暹、韩休、
裴耀卿,悉蕴器能,咸居
宰辅。或心存
启沃,或志在荐贤,或出爱子为外官,或止屯田于
关辅,或不受
蕃人之赂,或坚劾伯献之奸,或广
漕渠以充国用:此皆立事立功,有足嘉尚者也。卢、李、杜三君子,又以清白垂美简书,
公孙弘之流也。
司马光:昔鲍叔之于
管仲,
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
孔子美之。
曹参自谓不及
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秦誓》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它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怀慎之谓矣。
王夫之: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而朝廷乃知有廉耻,天下乃藉以又安,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焉。
《
全唐文》收录其奏疏九篇:《谏十日一朝西宫表》、《遗表》、《请毁河桥奏》、《请按王仙童奏》、《诏赠
崔湜父官奏》、《陈时政得失疏》(三篇)、《夏州加兵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