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麦肯兹·奥格威(David MacKenzie Ogilvy,1911年-1999年),英国西霍斯利人,曾被称为“广告怪杰”的人已经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广告教父”(又称广告教皇,“The Father of Advertising”),其创办的
奥美广告公司今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
个人经历
曾经当过见习厨师、推销员、农夫。
1960年代的美国广告三大宗师中,奥格威的风格最朴实。有调查显示它通过广告卖出去的产品数量是威廉·伯恩巴克和
李奥·贝纳加起来的6倍。
其著作《
奥格威谈广告》(Ogilvy on Advertising),在全球
被作为广告人的基本教材之一,颇受欢迎。
奥格威生于1911年6月23日,英国West Horsley。先后受教于
爱丁堡Fettes College及
牛津大学。然而他没有毕业,而是像他后来所说“被扫地出门”。他称这段经历“是我一生中一次真正的失败……我本可以成为牛津的一颗明星,但是却因为屡次考试不及格而被轰出了校门。”
之后,奥格威转道巴黎,在皇家酒店厨房工作。厨师长雷厉风行的作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由此衍生了他后来倡导的
管理原则。1972年,在谈及
领导原则时,他如此回忆Pitard厨房里的高昂士气:
“我亲眼看到厨师长开除他手下的厨师,只是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没有把蛋糕烘好,完全不留情面。我当时非常震惊,然而其他厨师却引以为傲,认为自己在为世界上最好的厨房工作。如果在
美国海军服役的话,他们简直可以为军争光。”
回到英国之后,奥格威受雇于Aga
厨具公司,成为一名上门
推销员。1935年,他为Aga的推销员写了一本推销辅导手册,后来被《
财富》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推销员手册”。当时,他年仅24岁,却已写出经久不衰的推销名言。
“
产品信息谈得越多,推销的可能性越大,拿到的订单越多。但是不要以为
电话推销的数量就等同于推销产品的质量。”
1936年,他的兄长为他在
伦敦一家广告公司谋得实习的机会。该公司送他到国外学习美国
广告技术,为时一年。这一年,他收获颇丰,不仅
学业有成,而且邂逅了18岁的女学生。
二战爆发的那一年,他们喜结连理。25岁的他宣称:“每一个广告必须讲述完整的营销故事,文案中的每一句话都要掷地有声。”
1938年,大卫·奥格威移民美国,受聘盖洛普民意
调查公司,在其后的三年中辗转世界各地为
好莱坞客户进行调查。盖洛普严谨的
研究方法与对事实的执著追求对奥格威的思想影响巨大,并成为他行事的准则之一。二战期间,他受命于英国安全部,出任英国驻美使馆二秘。战后,他与
宾夕法尼亚州阿们宗派为邻,以种烟草为生。后举家迁至纽约,并决定开创自己的广告公司。由于资金问题,他向外界寻求帮助。
这个38岁的男人,失业,
大学肄业,曾做过厨师、销售、外交官和农夫;对市场一无所知,从未写过一篇文案。38岁尚未正式涉足广告业,只有5000
美金原始资金……哪个广告公司会启用这样一位人物?然而,一家英国公司却慧眼识君子,投资4万5千元助他开业。奥格威与Anderson Hewitt,一位他1941年相识的会计师一同开创了Hewitt Ogilvy, Benson & Mather,(
奥美前身),从此凭借独创的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勤谨的作风引领着公司一步步走向壮大,3年之后,这个一度黯淡的男人已名扬业内,犹如创造了一个奇迹。
生平
早年岁月
1911 - 1938奥格威在牛津大学时因为成绩太差,被退学。他也做过厨师。
在盖洛普的岁月
1938年,奥格威来到美国,并加入了盖洛普调查公司。
在奥美的岁月
1948年,奥格威创建
奥美广告公司 (Ogilvy & Mather),奥格威于1973年退休。
与WPP在一起
1989年,奥美集团被由英国人控股的
WPP集团以8.64亿美元收购。此次收购WPP集团同时获得了很多其他的广告公司,包括著名的
智威汤逊(J.Walter Thompson),WPP集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集团。奥格威本人曾在WPP做了三年的
非执行董事。
做厨师的岁月
1911年6月23日,奥格威出生于苏格兰的
小镇西赫斯利,巧的是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在这一天出生的。奥格威的母亲是漂亮的爱尔兰人,但脾气古怪,她不立奥格威做继承人,理由是,奥格威能挣到很多钱,不需要家里的帮助。
50岁时的奥格威谈起父亲,几乎使用了人性中所有美好的字眼:“父亲是个仁慈、有耐心、和蔼、直爽、无私、热情的人,体格强壮得像牛一样。”他总是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们,包括他们犯的错误。6岁时,父亲就要求奥格威每天喝一大杯生血,后来又让他喝
啤酒,为了增强心智,他每周还要吃三次小牛脑。血、脑,还有啤酒,都是贵族式的生活体验,奥格威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强壮、聪明的人。奥格威从他父亲那儿继承了两大习性——抽烟斗以及遇到最讨厌的事也丢不掉的
幽默感。
奥格威心目中的大英雄是他的祖父。祖父14岁辍学,后来移民
阿根廷经营农场。他参加过
巴拉圭战争,农场经营失败后成为无业游民。为了养活一大家人,跑到
新西兰淘金又一无所获。最后,他回到伦敦,在一家银行做了书记员。4年后,这个没受过多少教育的牧羊人成为一家银行的经理,他把7个孩子都送进了
私立学校和大学。
1929年,奥格威进入
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奥格威没有选择
剑桥,是因为他的父亲和哥哥当年在剑桥都很有名气,他不想让自己生活在父兄的阴影之下。其实,奥格威选择牛津是很冒险的——如果他拿不到奖学金,他根本负担不起牛津的学费。然而,虽然他的
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他却拿到了奖学金,因为基督教会学院的理论是:考试中得高分的学生很可能是社会上二流的人才,奖学金应该颁发给将来会有长足进步的学生。
然而,奥格威在牛津的表现却令人失望。
哮喘病让奥格威彻夜难眠,他早上可以打网球,下午可以骑马,每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饭,但是白天上课的时候,他永远昏沉沉的,只要考试,他一定不及格。他太向往学校之外的生活,对学业没有兴趣。两年之后,奥格威退学了。奥格威把在牛津的日子称作“不快乐的时光”,这段生活导致他日后成为
填鸭式教育的积极反对者。
离开牛津,奥格威来到巴黎的皇家饭店,
学习烹饪。巴黎的厨师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年,却使奥格威不仅练就了享用一生的烹饪手艺,成为
美食家,也让他爱上了
法兰西,即便后来跑到美国打天下,他还是常常来法国避暑度假,和妻子一起骑着
脚踏车四处旅行。1967年,奥格威在法国买下了多佛古堡,从奥美退休之后,他隐居在那里,直到离世。
推销员的时光
1932年,21岁的奥格威结束厨师生涯,回到苏格兰,开始推销
将军牌炉具。奥格威每天穿梭在大饭店、古堡、
修道院之间,用他的唇枪舌剑和老到的
烹饪技法,所向披靡,大获成功。
多年以后,奥格威偶然发现了自己27年前写的一份推销
计划书,他顺手摘录其中的一部分寄给
董事会,并附了一个说明:“由这段文章看来,它证明了两件事:一,我在25岁时就已绝顶聪明;二,在往后的27年里,我根本没有学会任何新东西。”
1971年,
《财富》杂志在一篇报道奥格威的文章里,提及这篇计划书,称其为“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销售手册”。
这份销售手册出炉的背景是这样的:鉴于奥格威推销将军牌炉具成绩卓著,公司指定他写一份指导其他销售人员的手册。奥格威也借此总结出自己的一整套推销“战略”:
全英国总共有1200万户居民,其中有100万户拥有汽车,但是只有一万户家庭拥有将军牌炊具。一个家庭如果买得起汽车,就买得起将军牌炊具。
——这是销售手册《前言》中的第一句话,即使现在看来,也是一段精彩的广告用语。
推销计划书分《前言》、《出击》、《防卫》三大部分,各章又列出若干细则,比如《出击》篇分为:概论;
经济效益;随时待命;清洁干净;烹饪艺术;对厨师的诉求;对男士的诉求;对特殊阶层的诉求;厨房专用暖气与
空调设备;说
俏皮话。
拜访原则:
仪容整齐,衣着朴素,切勿戴圆顶高帽,从后门出入(大部分的业务员都不择手段地从
前门进入,这种方式最为主妇和仆人所憎恶);
说话原则:对前来开门的人坦诚简短地说明来访目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捏造不实的借口进入顾客家门。在介绍产品时,语言要准确、诚实,避免夸张的语气,使人产生戒意;
时间原则:中午是禁忌时间,晚饭后登门较易成功;
自信原则:除非你懂得若干烹饪知识,而且能表现出比实际还懂的样子,否则别想卖出一套将军牌炊具。
奥格威几乎把能想到的所有细节、处境、困难都制定出应对的办法,其周密、细致之极,显示出奥格威天才般的推销本领,而其中的趣闻也比比皆是:
奥格威卖了一只将军炉给大卫·麦克唐纳,麦克唐纳是圣安德鲁和
爱丁堡的罗马天主教大主教。
炉子装好后一星期,这位圣人跑来找奥格威,希望他能造访其他教区内的所有女修道院。接下来的3个月,奥格威开车跑遍苏格兰,敲遍所有女修道院的门。
每一间修道院的主持修女都在等待着奥格威的造访,她们手里拿着笔,准备在购买合约上签字。
1935年,奥格威把销售手册的副本寄给了伦敦美瑟—
克劳瑟广告公司,并声称自己“不曾写过任何
广告文案”,但是希望能在广告行里闯出一番事业。没想到,他还真被录用了,依然做推销,不过是改成了广告推销。
1938年,奥格威受公司委派,前往美国学习广告业务。当
曼哈顿的
摩天大楼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不禁喜极而泣。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不久,他移居美国。
他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普林斯顿盖洛普博士的
受众调查所为好莱坞制片商做民意测验,调查
电影明星受欢迎的程度、预测故事情节的吸引力、预测电影未来的走向等等。虽然奥格威的周薪只有40美元,但他说,如果让他给盖洛普博士付学费他都乐意,因为他从这份工作里学到的东西太多了。
1944年,奥格威担任英国驻美使馆
二等秘书,奥格威每天的工作就是给
外交大臣或首相发送电报。1945年6月,奥格威向伦敦和重庆发送了一封电报:
中国已处于对日抗战的第8年,这场战争给大部分中国人带来了不幸与贫穷。已经有超过300万的中国人阵亡,据称更有5000万平民无家可归。
中华民国这个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伟大国家尽可能早地走上战后恢复之路,符合国王陛下的
政治利益。
当天深夜,奥格威接到大使馆的电话,指责他没使用密码就把电报发到了重庆,电报因此被中国当局截获了。英国官方极少表示如此这般的亲华立场,奥格威想,中国方面一定以为他们是为了讨好才故意不使用密码的。
67岁时奥格威评说自己“最愚蠢的坏毛病就是,不怕麻烦地走得远远的,以避开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不合我意的社会”。
二战结束后,奥格威和妻子来到宾夕法尼亚州的
兰开斯特县,来到阿米什人那里,过起了农耕生活。其实,奥格威迷恋上阿米什人的生活,是在盖洛普事务所工作的时候,那时,他和妻子经常在周末的时候,跑到这里住几天。
阿米什教徒是18世纪中叶为了寻找
宗教自由,从德国迁徙到这里来的。他们离群索居,远离尘世的变迁,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按照教规行事,种植烟草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有人把这里形容成“一座宏阔的乡村修道院”。
几年之后,奥格威越来越明白了一个事实——他永远无法以务农为生:他没有健壮得能够胜任农活的身体,诸如给烟草
掐尖等等农活乏味得让他无法忍受,而夏季里或大或小的雨水又总是让他忧心忡忡。后来,一个想法让奥格威又一次激情澎湃起来——祖父当年就是从一个失败的农夫转而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的,我为什么不以他为榜样,为什么不成立一家广告公司呢?1949年,奥格威离开他热爱的阿米什人,去了纽约。晚年的奥格威回忆起在
兰开斯特的日子,说那几年是他一生中“最珍视的时光”。
创建奥美
38岁的奥格威在纽约的
麦迪逊大道创办了奥美广告公司,挂牌营业那天,他发表了一个办事公告:
本公司新近成立,力求生存,一段时间内,我们大家须超时工作,工资则低于一般水平。
本公司重点招聘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我不用阿谀奉承、惯于谄媚的人。我寻求有头脑、有教养的人。一家公司规模的大小,取决于下功夫的大小。公司初建,资金并不雄厚,但在1960年前,我们要把它发展成一家大公司。
第二天,奥格威写了一个单子,单子上列出他最想争取到的5家客户:通用食品公司、布里斯托—迈尔药厂、康宝汤业、利弗兄弟公司、
壳牌石油公司。当时,奥格威面临的竞争对手有3000家之多,以奥美6000美金的家底想拿下这5家鼎鼎大名的客户在外人看来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奥格威对自己的目标充满信心。首先他认为自己对广告有很深的了解,在盖洛普博士事务所的
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他读完了当时已经出版的所有关于广告的书籍,领略了
霍普金斯、凯伯斯、
兰伯特等广告先驱的思想精华,只要他把这些知识与经验运用在行动中,再加上想像力,他坚信自己能够创造出一系列的广告活动。而广告业的发展规律也将为他提供成功的机会——每隔几年,就会有大公司衰老下去,他们的创造之火熄灭了,成了
死火山,它开始把客户拱手让给有生命力的、勤奋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在
广告创作、处于上升状态的新公司。但他也清楚,如果他以正规的方法经营他的公司,恐怕要用20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目标。他急于求成,没有时间等待。
初始时期,这个广告天才使出了一些招数:他发表演说,评说广告业的各种问题,在麦迪逊大道制造尽可能大的骚动;他与媒体合作,不断地把奥美公司的动作暴露给他的目标读者;发挥他的外交才能,利用他的社会关系为他制造社会声望;他经常把公司的进展报告发送给他挑选的600人——各个行业的目标客户首脑。
当时在麦迪逊大道,只有两个人说话是带英国口音的,麦迪逊大道把英国人做广告看成是一件荒唐的事。为了迎合世俗的偏见,奥格威从广告巨头智威汤逊公司挖来了美国人安得森·休伊特做他的老板。安得森和奥格威是奥美最初仅有的两名员工。那时,他们能争取到什么客户就接什么客户,他们曾为玩具乌龟厂、专利发刷厂之类的商家做过策划。他们把很大的精力花费在为那些有希望争取到的目标客户做产品调查,拿出广告方案进行投标,
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海伦娜·鲁宾斯坦(注:与雅诗兰黛齐名的化妆品帝国女王)就是这样争取来的。
奥格威每周工作6天,每天从黎明工作到深夜。后来,奥格威应他的属下之约总结自己的缺点时,把他在纽约当
创意总监时写了太多的广告也列为自己的一条缺点。
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广告撰文者,奥格威的那些
经典之作被一代又一代广告人传诵着:
在时速六十英里时,这辆新款
劳斯莱斯汽车上的最大噪声来自它的
电子钟。——劳斯莱斯汽车
多芬香皂不但能深层清洁皮肤,同时它对皮肤还有保护和润泽作用,洗澡特别舒服。——多芬香皂
而那条著名的海撒威衬衫广告,则成了广告界绝无仅有的一个范例——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
广告预算,让默默无闻了116年的海撒威制衣厂一夜走红。海撒威衬衫的广告预算只有3万美金,奥格威为海撒威衬衫做了18种
设计方案,“让模特戴上眼罩”本来是最后一套被大家否决了的方案,但在去摄影棚的路上,他忽发冲动,钻进药店,花1.5美元买了一只眼罩。连奥格威自己也不明白它为什么会大获成功。
创业之初,许多大广告公司经常对奥美提出合并的建议。1955年,互众公司的哈珀试图出价50万美元收购奥美股份,把奥美并入旗下;智威汤逊公司也曾两次试图收购奥美;
李奥·贝纳则想把奥美变成李奥·贝纳纽约的分公司。
拒绝来自四面八方的提议对奥格威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BBDO公司的总裁包查理对奥格威说:“如果
你来BBDO,就可以继承
我的职位。”BBDO公司的规模比奥美大5倍,
有机会去经营一家大公司,让奥格威无法不心动。
奥格威用一个戴眼罩的男士穿着海撒威衬衫,表示衣服与众不同,个性独特。
后来回想往事,奥格威说:“最根本的理由还是我太爱奥美了。我认为奥美是个相当卓越的公司,我喜欢这儿的气氛,我不想看到别人
插一脚进来搅和。我相信它会逐渐演变成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广告代理商。”
观点
“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这个观点是奥格威对传统广告业的一个反叛。奥格威坚持广告不是艺术,它惟一正当的功能就是销售。这种论调对于当时并不被人尊敬、又不甘下流且羞答答的广告业来说,似乎扮演了《
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孩子的角色。从推销的立场出发,奥格威善于使用视觉效果强烈的画面,并配以简明生动、具有说服力的文字来突出产品的质量。这种实用、朴素、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的
广告设计风格给奥格威带来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在
麦迪逊大道,奥格威所具有的几乎独一无二的优势,使他能够抢占先机——他从市场调查的立场,从消费者的角度,从客户的角度思考创意,从而推举出吸引人的广告活动;而作为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争取
新客户一直是他的看家本领。
《如何超越对手》:在奥格威看来,为
竞争对手贴上负面标签的目的,就是为自己树立正面的形象。多年前,
红牌伏特加为美国的竞争对手贴上了“美国制造”的负面标签,称其竞争对手是“假冒的
俄国伏特加”,为自己建立起“正宗俄国伏特加”的定位。
壳牌石油
奥美公司的大批客户,都是奥格威亲自出马,凭一己之力得到的。每当奥格威参加各种会议、晚宴、
茶会或
鸡尾酒会时,他总是有办法察觉出是否有潜在的广告主顾置身其中。
有一回,奥格威出席了一个
苏格兰协会在纽约举行的午餐聚会。那是由将近10个苏格兰人组成的一个
小团体。奥格威发现里面有不少现成的
广告客户,比如迈安鞋业的老板,
英国旅游局纽约负责人。不久,奥美就成为这两家公司的
广告代理商。也是在这个午餐会上,他结识了
壳牌公司的总裁贝麦思先生。
奥格威加入了“苏格兰协会”。大家每两个月有一次午餐聚会,奥格威和贝麦思碰到一起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谈到广告。
后来,贝麦思决定开除
壳牌的广告代理商——
智威汤逊公司,他们和智威汤逊公司已经有30年左右的合作关系。贝麦思在公司内部成立了甄选广告代理商的委员会。候选名单有4家,贝麦思把奥美也列入其中。甄选之后,委员会挑中的是B&B(BentonBowles)。贝麦思对委员会的成员说:“你们一定都疯了!你们挑中的是一家和智威汤逊一样半斤八两的
广告代理商。”然后他加上一句:“为什么不试试用奥美呢?”
“壳牌”发给所有参加甄选的代理商一张问卷。奥格威一向是不回答客户送来的问卷的,这回他却认真地一一作答。听说贝麦思在伦敦,奥格威决定去伦敦见他。
贝麦思当时住在“客来居”饭店,奥格威打了几次电话,都没有回应。他只好在饭店里痴痴地等待着。
正当他几乎不抱希望的时候,贝麦思给奥格威打来了电话,奥格威赶紧对贝麦思说:“我今天要和苏格兰国会下院的国务卿共进午餐,你愿不愿意过来?”贝麦思欣然同意,并如约前来。当他们一起往回走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贝麦思没带伞,奥格威撑着自己的伞,他们边走边谈。同在一把雨伞下,他们谈得更加亲切。
当
壳牌石油的史孟提打电话告诉奥格威,奥美已经得到了壳牌石油这个客户的时候,奥格威正在
马萨诸塞州度假。听到这个消息,他脱口说道:“这是上帝在助我!”
事后,贝麦思说,让奥格威争取到壳牌石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奥美为劳斯莱斯所做的广告活动。贝麦思认为,那是一套用尽心思,尽显才情的佳作。奥美为劳斯莱斯所做的广告活动一年的广告投入只有10万美金,它却使奥美赢得了一个
大客户——壳牌石油,这个订单使奥美的
营业额翻了一番,并开始向海外发展。
奥格威坚持奥美寻求的客户,一定是能够制造出
好产品的商家,不但自己觉得为它作广告是件引以为傲的事,同时也会非常乐意推荐给家人使用。
劳斯莱斯
劳斯莱斯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名牌汽车,奥格威却辞退了这家客户,起因就是质量问题。
当时,汽车开始装备
自动排挡设置,而
劳斯莱斯本身的自动排挡不过关,他们用的是克来斯勒汽车公司的产品。美国分公司经理到港口领走了一批从英国运来的新款劳斯莱斯汽车。他绕着
中央公园试开起一辆装有冷气设置的新车,还没走到一半路程,车窗就开始起雾,白茫茫一片,几乎看不到外面。
奥格威非常气愤,他写了一封信给劳斯莱斯公司——信的开头用“废物”作标题,坦白地告诉他们:“贵公司最近运到美国的汽车,完全一无是处。我不愿意再站在推荐的立场鼓励别人购买它们。”
不过,劳斯莱斯倒是很有风度,一点都没动怒,当时劳斯莱斯的负责人是位工程师,他写了封回信给奥格威:“我一点都不怪你,我认为你有道理。”
更有意思的是,随后的许多年里,当他们一碰到难题时,就会跑来征询奥格威的意见。
广告没有大创意,如同夜晚航行的船只无人知晓。
1959年,奥格威向撰文部发出了一张备忘录,上面写的是:
请各位为我准备下列东西——挑出6张从你加入奥美后表现最好的作品(平面或电波
媒体广告);如果可能,再加3张你以前做过的最佳广告。无论是广告样板还是草图都可以。
我希望在明天傍晚前,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这些作品。
第二天奥格威发火了,他说,我注意到公司里大多数广告,虽然在定位和承诺方面无懈可击,但都缺乏大创意。要么太过于单调,根本无法穿透消费者为抵抗广告泛滥在脑袋里树立的
过滤网;要么太无趣,没有人记得住;要么太乏味,不能为品牌建立形象;要么太烦人,无法帮助销售。
“除非广告源自一个大创意,否则它将如同夜晚航行的船只无人知晓。”这是奥格威的一句名言。每时每刻都强调“创意”,是奥格威创立的一条
基本原则。他要求主管人员不容许员工提出草率的计划或平淡无奇的
广告作品。在竞争激烈的广告业,接受二流的工作成绩无疑等于自掘坟墓,死路一条。奥格威要求的有“创意”的广告,即让人耳目一新、看了忘不了的“杰出”之作。他说:“广告公司的作品好,赚的钱就多;作品差,赔的钱自然也多。”
他有一个雄心,要奥美世界各分公司的创意指导能创造出全美国甚至全世界最“杰出”的广告;在新客户面前,至少要能提出4套使对方感到震撼的广告活动。这样,才能使奥美的作品具有“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奥美广告公司在100个
国家和地区设有359个办事机构,拥有1万多名员工,为众多世界知名品牌提供专业性的策略顾问和传播服务,而奥格威当年写在名单上的那5家
目标客户早在1960年之前已经被他揽入囊中了。在奥美的几百家客户名单里,我们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名字:
美国运通、
福特、壳牌、
美国政府、英国政府、
法国政府、西尔斯百货、
雅芳、庞氏、
强生、麦斯威尔、
IBM、
柯达…
管理理念
在一次董事会上,每个董事面前都摆了个俄罗斯娃娃。董事们面面相觑,不知何故。奥格威说:“那个就是你,打开吧。”
于是,他们把娃娃打开,里面是一个小了一号的娃娃。当他们一个一个地打到最后,在最小的娃娃里面,放了一张奥格威写了字的纸条——
如果你经常雇佣比你弱小的人,将来我们就会变成一家
侏儒公司。相反,如果你总是雇佣比你强大的人,日后我们必定成为一家
巨人公司。
奥格威认为,广告业是需要大量注入天才的行业,而天才是从那些不受清规戒律约束、持独特见解、略带反叛性格的人群中产生出来的。奥格威说:“如果你根本分辨不出这群潜力非比寻常的年轻人,无法适时给予升迁与
奖赏,他们不久即会掉头而去。失去一个杰出的人才,对公司的损害如同失去一个客户一样惨重。”奥格威的做法是,当发掘出一个比自己还杰出的人才时,立即聘用他。必要时,不妨付给他比自己还高的薪水。
1963年,奥格威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奥格威把这本书的版权送给儿子做21岁的
生日礼物。他原来以为这本书最多可以卖掉4000册,结果,这本书的销售量已经超过100万册,成为
欧美广告
专业学生的
必读书。
奥格威在这本书里写道:“经营广告公司可不是花天酒地的事情。干了14年之后,我的结论是,最高领导人的最主要的职责在于创造一种氛围——让那些有创造才华的人有用武之地。”
营造一种充满振奋、创新、自由的工作气氛,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奥格威要求公司各部门的主管“不要让员工墨守成规地做事”,应该领导他们做开路先锋。他鼓励部下不怕出错,他说:“我们是一群无拘无束的企业家,随时准备冒险从事新计划。”在奥美,公司上下不分等级直呼其名的作风一直延续。就像奥美的企业色——大红色一样,在奥美的办公室里,总是能感受到那种热情洋溢的气息。他努力使所有奥美人都认为他们是在世界上最好的广告公司工作,这种以工作为荣的感觉会使员工的创造力大放光彩。
创业之初,奥格威和每个员工朝夕相处,这个喜欢回忆的人常常记起当时办公室里充满活力的景象,特别是那股冲劲,那种繁忙和振奋的气息。他曾经热情地评价过他的得力助手们——“来自
丹麦的波吉,是一位永远受人尊崇的排字专家;在纽约工作长达34年的佩吉,是头号反对
偶像崇拜的财务长;喜好漂泊的英国籍
艺术指导威尔森,是我们有史以来最有趣的人物;还有毕克兰,他曾带领几千名员工历经各种不同的
训练课程;拉斐尔森是《观点》(奥美
内部刊物)的编辑、撰文高手、神灯系列的编辑、出色的
影子作家。这些都是我们的英雄。”
公司发展
尽管奥美发展顺利,三年之后资产已达900万,但是他的创始人仍有些许遗憾。他需要一项设计来展现他无限的创造力。1951年,一家小制衣厂老板,C.F.Hathaway登门寻求帮助。于是,“戴黑色眼罩的男人”跃然而出,为产品增添了
神秘感,激发读者对狂野的想象力。 “传达一种特别的信息以取悦读者的智力”,连续25年仍魅力不衰,成为奥格威最著名的广告创意之一。接着,便是Schweppes Co.,一家生产
苏打水与
混合饮料的英国公司。公司执意要用他们的
广告经理,
Edward Whitehead作广告模特。“Whitehead先生留着胡须,神采飞扬;举手投足中都流露着精心修饰的优雅,架子十足。围绕他设计的系列广告片在电视里播出,反响巨大。这个英国男人对精细生活甚至女人的执著追求态度俘获了美国人的心。”(McDonough-1998)。时至1952年,大卫·奥格威已盛名远扬。“生来的公众追逐的目标,特有的非凡气度,魅力无穷,脑子里充满奇思妙想。”
奥美公司承接的另一决定性的广告业务便是来自
劳斯莱斯公司。彼时劳斯莱斯只拿出5万预算,希望奥格威能做一项低收益,高成效的广告设计。著名的“钟表”文案由此诞生。“每小时六十英里的时速,坐于劳斯莱斯之中,所能听到的最大噪音,是来自
电子表的嘀嗒。”这则广告注定了奥格威的风格与盛名。在一次广告年会上,奥格威称他的设计为“书面广告的艺术”。“我发现我感兴趣的产品往往容易用文字来阐释。几乎从生下来,我便对劳斯莱斯车钟爱有加,所以我才会尝试着去写它们。”1963年,奥格威著书《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自此,他的事业攀至了顶峰。印刷百万册,共被译为14种文字,畅销全球。后来,他又发表《血,思想与啤酒》与《
奥格威谈广告》,两本书对现代广告业的影响同样深远。
1965年,奥格威辞去奥美公司董事长职务,专心从事创新设计,一干便是十年,随后“退休”。名为退休,实为继续勤奋工作。在他的帝国之中,他的影响力深广依旧,直至1999年最终逝去。
出版图书
人生哲学
奥格威自信十足,绝对是个张扬的人物。对广告设计,对公司管理,对做人,奥格威有着自己的一套哲学。而他的哲学渗透到现代广告业,尤其在他自己缔造的帝国之中,影响之深远广泛,令人称奇。他的名言在广告的世界里被广为流传,有若定律一般。他凭借着独特的
人格特征与洒脱的世界观征服了许多人。到底他的魅力(甚至威力)何在?不妨让我们走进他的思想世界,亲身领略一番这个奥美开山鼻祖的风采。
他是“人们所能见到的最勤奋的人”,“每晚
公文包里塞满了文件,都快爆出来了,剩下的装到信封里,一并带回家。第二天来到公司的时候,已全部处理妥当。”
他视广告设计为己任,并依自己的感觉创建了一个自己的帝国。他相信“教化这个世界,是一名睿智与善良的精英的权利与责任。”他不断重述他的标准,并将重任交与他的手下,让他们信守成功广告的原则,并做到从不违背。
奥格威认为,广告的功效应是信息的媒介,而不是某种艺术的形式。他鄙夷那些竞争对手,将广告装扮得“拗口、花哨、哗众取宠”;并且喋喋不休地教授所谓知识的益处。奥格威提倡对一切加以检验——“创意、标题、预算以及媒体宣传”。对
政治广告,他深恶痛绝,认为它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他生来最鄙夷阿谀奉承者,说:“我最痛恨擅长拍马屁的人。这些人通常是那种同时欺负下属的人”。为杜绝这种不良风气的滋长,奥格威会优先雇用“身边最能干的优秀的人。”并尽力营造一个文明、诚实与友善的公司氛围。
在员工的眼中,他真诚、可亲,责任感强,虽然吝啬赞誉之词,但是每当他诚意赞美下属的时候,却是字字为真,令人自豪得甚至陶醉……
名言
“不要设计那些你甚至不愿你的家人看到的广告。”“广告业需要注入大量的天才。而天才极有可能在不循规蹈矩者、特立独行者与反叛不羁者中产生。”
“最重要的决定是如何定位你的产品。”
“我们认为,每一个品牌都是一个产品,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品牌。”
“除非你的广告建立在伟大的创意之上,否则它就像夜航的船,不为人所注意。”
“我欣赏那些亲切待人的彬彬有礼之士。”
“如果你发现一个比你优秀的人——雇请他。与他重金,如果需要,甚至可以超过你自己的薪酬。”
“顾客不是白痴,她是你的妻子。”
“鼓励创新。变革是我们的生命源泉;停滞是为我们鸣响的
丧钟。”
出身英国的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1911-1999),是现代广告业的大师级
传奇人物,他一手创立了
奥美广告公司,确立了奥美这个品牌,启蒙了对
消费者研究的运用,同时创造出一种崭新的
广告文化。
奥格威早年做过厨师、炊具推销员,后移居美国,跟随
乔治·盖洛普博士做调查工作。二战期间先后在英国安全协调处和英国驻美
大使馆任职。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做农夫。
1948年,奥格威在纽约以6000美元创办了奥美,随后以创作许多富有创意的广告而赢得盛誉。他的作品机智而迷人,但最重要的是:他坚持它们必须有助于销售。他把广告业的经营和专业化推向顶峰,他的价值观造就出了一个全球性的传播网络,他睿智隽永的风格不但塑造了
奥美广告,同时更深深影响着整个广告业的发展。
奥格威被《
时代》周刊称为“当今广告业最抢手的广告奇才”,被《
纽约时报》称为“现代广告最具创造力的推动者”。美国重要的广告行业刊物《广告周刊》说:“奥格威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对
传统观念的抨击照亮了整个广告行业,令任何广告人都无法企及”。法国一家著名杂志称他为“现代广告的教皇”,并将他与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并列为对
工业革命最有贡献的人物。
过去的50年里,奥美与众多全球知名品牌并肩作战,创造了无数市场奇迹,它们包括: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
西尔斯(Sears)、福特(
Ford)、壳牌(Shell)、芭比(
Barbie)、
旁氏(Pond's)、
多芬(Dove)、麦斯威尔(Maxwell House)、IBM、柯达…… 1991年,奥格威在写给中国读者的文章中强调,他对广告的
原则性意见在今天的市场仍起作用,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正确。在回忆录中,他写道:“除开广告之外,我是一个可怜的笨蛋。我读不了
资产负债表,不会使用电脑,不会滑雪、打高尔夫,也不会画画。但是一说到广告,《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说我是‘广告业的创意之王’。《
财富》(Fortune)发表过一篇关于我的文章,把文章的题目定为:‘奥格威是个天才吗?’我要我的律师就那个问号起诉编辑。后来没有多久,我成了一座熄灭了的火山……我被麦迪逊大街的喧嚣喂肥了,跑到了法国的中部,在那里搞点园艺……
奥格威对今天的广告业有尖锐批评,他认为广告面临着三个具有危机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制造商们花在打折销售上的钱是他们花在广告上的钱的两倍。他们用打折的办法获取销量,而不是使用广告来建立强有力的品牌。这是任何一个傻瓜蛋都可以做到的。
他在一次演讲中呼吁:“靠打折促销建立不起无法摧毁的形象,而只有无法摧毁的形象才能使你的品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个问题是,广告公司受到把广告看成是一种前卫
艺术形式的人的骚扰。他们一生里什么也没有卖出去;他们的野心是获得
戛纳广告节的奖项;他们诱骗不幸的客户一年花几百万来让他们展示他们的
独创性;他们对他们宣传的产品不感兴趣,还认为消费者也不,所以,他们几乎一点不提产品的优点。他们充其量是些让人找乐的人,而且是很蹩脚的。奥格威愤怒地举例说:“我在一次午餐会上听到一位愤怒的制造商把这些自命不凡的蠢才叫做装模作样的
娘娘腔。按照我受到的教育,要是我没有花5年时间挨门挨户地推销炊具的经验的话,今天我也会落进这个陷阱里去的。”
第三个问题是,广告公司依然在浪费他们客户的钱来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奥格威曾在一次10个小时的
火车旅行中,读了3本杂志里的广告。它们大多数违反了他多年以前就发现的基本原则。创作这些广告的文案撰搞人和艺术指导都是些无知的票友。
作为唯一一个从干调查起家的“创意”高手,奥格威留下了最后的愿望和宝贵的经验:(1)创作成功的广告是一门手艺,一部分靠灵感,但是基本上是靠知识和勤奋。如果你具备一定的天赋,而且知道什么技术对收银机有作用,那你就能长久地干下去。
(2)去逗人乐而不是去销售的诱惑,是一种接触
传染疾病。
(3)一个广告和另外一个广告之间的差异是用销售力的尺度来衡量的,它可以是19∶1。
(4)在你动手写你的广告之前,先研究产品是值得的。
(5)成功的关键在于允诺给消费者好处——诸如更好的味道、清洗得更白、每一加仑可以多跑些路、肤色更好等。
(6)绝大多数广告的职责不是劝说人们来试用你的产品,而是劝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比使用其他品牌产品更多地使用你的产品。
(7)在一个国家里有效的方法,几乎总在其他国家也有效。
(8)杂志编辑是比干广告的人更好的传播人员。拷贝他们的技术。
(9)大部分广告方案都太复杂。它们反映了太多目标,而且试图迎和太多的
客户主管的不同的看法。企图涵盖太多的东西,就什么事也成不了。这样的广告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委员会的
会议记录。
(10)不要让男人写妇女们购买的产品的广告。
(11)好广告可以使用多年而不会丧失销售力。
奥格威认为“标题代表着为一则广告所花费用的80%”,他最喜欢的标题——1、治疗脱发的
羊毛脂广告:你见过不长毛的羊吗?2、
痔疮药广告:给我们寄钱来,我们给您治痔疮;要不就留着您的钱,也留着您的痔疮。
创意观念
品牌形象论(Brand Image)是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创意观念。
品牌形象论是广告创意策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此策略理论影响下,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成功的广告。他认为品牌形象不是产品固有的,而是消费者联系产品的质量、价格、历史等,此观念认为每一则广告都应是对构成整个品牌的长期投资。因此每一品牌、每一产品都应发展和投射一个形象。形象经由各种不同推广技术、特别是广告传达给顾客及
潜在顾客。消费者购买的不止是产品,还购买承诺的物质和心理的利益。在广告中诉说的产品的有关事项,对
购买决策常比产品实际拥有的物质上的属性更为重要。
广告准则
广告文本信条
1. 绝对不要制作不愿意让自己的太太、儿子看的广告。诸位大概不会有欺骗自己家人的念头,当然也不能欺骗我的家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在美国一般家庭,每天接触1518件广告,要引起
消费者注意,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大众倾听广告者的心声,则其心声必须别具一格。
3. 广告是推销技术,不是抚慰,不是纯粹美术,不是文学,不要自我陶醉,不要热衷于奖赏,推销是真刀真枪的工作。
4. 绝不能忘记——你是在花
广告主的钞票,不要埋怨
广告创作的艰难。
5. 不要打“短打”,你必须努力,每次都要全垒打。
6. 时时掌握主动,不要让广告主支使才去做,要用出其不意妥协的神技,让他们惊讶。
7. 一旦决定广告活动的实施,不要徘徊,不要妥协,不要混乱,要单刀直入地进行,彻底地猛干。
8. 不要随便地攻击其他地广告活动,不要打落鸟巢,不要让船触礁,不要杀鸡取卵。
9. 每一个广告,都是商品印象(brand image)地长期投资,丝毫不允许有冒渎印象的行为。
10. 展开新的广告活动以前,必须研究商品,调查以前的广告,研究竞争商品的广告。
11. 说什么比如何说更重要,诉求内容比诉求技巧更为重要。
12. 如果广告活动不是由伟大的创意构成,那么它不过是二流品而已。
13. 广告原稿,必须是具体地表现商品的文案规范(copy platform),堂堂地、明确地传达商品的功用、寻找商品最大功用是广告作业中最大的使命。
广告文本原则
(1)不要期待消费者会阅读令人心烦的散文。
(2)要直截了当地述说要点,不要有迂回的表现。
(3)避免“好象”、“例如”的比喻。
(4)“最高级”的词句、
概括性的说法、重复的表现,都是不妥当的。因为消费者会打折扣,也会忘记。
(5)不要叙述商品范围外的事情,事实即是事实。
(6)要写得像私人谈话,而且是热心而容易记忆的,也像宴会对着邻座的人讲话似的。
(7)不要令人心烦的文句。
(8)要写得真实,而且要使这个真实加上魅力的色彩。
(9)利用名人推荐,名人的推荐比无名人的推荐更具有效果。
(10)讽刺的笔调不会推销东西。卓越的
撰文家,不会利用这种笔调。
(11)不要怕写长的文本。
(12)照片底下,必须附加说明。
(1)平均而论,标题比本文多5倍的阅读力,如在标题里,未能畅所欲言,就等于浪费了80%的
广告费。
(2)标题向消费者承诺其所能获得的利益,这个利益就是商品所具备的基本效果。
(3)要把最大的消息贯注于标题当中。
(5)唯有富有魄力的标题,才能引导阅读
副标题及本文。
(6)从推销而言,较长的标题比词不达意的短标题,更有说服力。
(7)不要写强迫消费者研读本文后,才能了解整个广告内容的标题。
(8)不要写迷阵式的标题。
(10)使用情绪上、气氛上具有
冲击力的语调。如心肝、幸福的、爱、金钱、结婚。家庭、婴儿等。
(1)据统计,普通人看一本杂志时,只阅读4幅广告。因此,要引起读者之注目,越来越困难。所以,为了使人发现优越的插图,我们必须埋头苦干。
(2)把故事性的诉求(story appeal ),放进插图中。
(3)插图必须表现消费者的利益。
(4)要引起女性的注目,就要使用婴孩与女性的插图。
(5)要引起男性的注目,就要使用男性的插图。
(6)避免历史性的插图,旧的东西,并不能替你卖东西。
(7)与其用绘画,不如用照片。使用照片的广告,更能替你卖东西。
(8)不要弄脏插图。
(9)不要去掉或切断插图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