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古镇
重庆市巫山县境内的古镇
大昌古镇位于重庆巫山县境内小三峡风景区(国家5A风景区)滴翠峡口北上10千米处、巫山县北的大宁河东岸。距巫山县城水路60公里,巫大高速陆路24公里,海拔210米。大昌古镇是小三峡黄金旅游区和巫山北部旅游观光走廊的中心,国家重点镇、重庆市最具人文气息美丽小镇,同时也是三峡库区最大的三期移民重镇。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大昌古镇始建于晋,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三峡地区保存完整的古城。古镇占地约10公顷,东西主街长约350米,南北长约200米,是一座“四门可通话,一灯照全城”的“袖珍古城” 。古镇地处渝、鄂交通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冬,贺龙率红军转战川鄂湘边区,曾驻大昌古镇。
原大昌镇是重庆市内保存最为完整和最为久远的古镇,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的文物都有发掘。在古代巴国时期,食盐价值巨大,大昌正处于盐道上,这里自然兴旺发达起来。移民搬迁后的新镇建筑保留了明代的风格建筑,砖木石结构,建筑样式独特,虽无廊腰幔回,但有檐牙高啄,勾心斗角,无论檐、门、窗都显得古色古香。原南门拱形城门,就是南门通济门。这通济门的来历,是说大昌古城的南门,正对大宁河,直通码头,是货物运输的咽喉。
远古时期,巫山地区曾经先后建有“巫咸国”和“巫臷国”两个部落联盟,都是以“巫”命名。专家推断,他们的活动中心当在大昌一带。
夏商周时期,大昌一带有众多人类活动,属于庸国(都邑在湖北竹山一带)管辖。
春秋战国时期,大昌一度是“巴墟”(巴国都邑)。战国中期,楚国攻占巴国峡江地区,设置巫郡,大昌成为郡治。战国末期,秦国攻占巫郡,改置巫县,大昌成为巫县的治所。
到了东汉末年,巫县一分为二,将北部划出成立北井县(治巫溪城厢或宁厂),南部仍置巫县。
三国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国灭亡蜀国,将巫县改置建平都尉,10多年之后,改建平都尉为建平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刚刚统一三国的西晋王朝,从建平郡划出部分区域,设置泰昌县,以大昌为县城。
北周初年,泰昌县在建立277年后,更名为大昌县。原因是泰昌县的“泰”字与北周开创者宇文泰的“泰”字相同,遵照名讳礼制,应当避讳,也就是说,皇帝用的名字,其它地方和人,都绝对不能再用。
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元年(566年),废北井县(今巫溪县)并入大昌县,改设永昌郡,大昌古镇成为为郡治。不久,永昌废郡,仍为大昌县,大昌仍为大昌县城。
北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大昌县下辖4乡1镇(含巫溪县),并在大昌县盐泉所设置大宁监(治今巫溪县)。大宁监,是管理产盐区而专设的县级行政机构﹐兼理民事。
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大昌县改属大宁监管辖,大昌不再作县城。
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知监张彧清复还大昌于旧县”,大昌县重新移治大昌镇。
元朝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宁监升级为大宁州(治巫溪),大昌县因民少而省入大宁州。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和永乐初年(1403年),两度复置大昌县。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陷大昌,总兵官张令战死”。从此,大昌发展势头急转直下。
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因连年战争、钱粮无几,民众寥寥,大昌县并入巫山县,大昌置县历史结束。
随后,清朝实施“湖广填川”政策,外地移民不断移住,大昌人口不断增加。光绪年间,设置仁厚、仁善、丰乐三里。
民国元年(1912年)后,设大昌镇,隶属第二区。大昌之所以设镇,主要是因为盐业发达、人口稠密。
搬迁复建
大昌古城搬迁复建工程于2005年2月21日动工,2007年5月31日全部完成,2008年4月21日,通过了专家评审组的验收合格。古城现已原样整体搬迁复建至大昌新城西堡岭。搬迁复建的建筑共48处,其中古民居43处、庙祠 2 处、古城门3处,建筑面积达 7621 平方米,项目用地 46.68 亩,投入经费1841.7万元。搬迁复建的大昌古城,依旧保留了三门(东门朝阳、西门永丰、南门通济)、三街(东街、西街、南街)、一牌坊(城北)的总体格局。
古镇文化
“巴墟”之谜
早期巴国的国都,很大可能就在大昌。原因很简单,早期巴人以盐立国,而巴国盐业的加工和转运中心,就在大昌。《山海经》中记述“巫臷国”“不绩不经,不稼不穑”和“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的乌托邦,究竟是巫山先民的传说还是遥远的事实?显然,这个记述不会是空穴来风。
1964年,大宁河发大水,在大昌西坝的双堰塘冲出来两个战国时期的编钟。由此引出双堰塘春秋战国文化考古,接着发掘出大型石磐和商代礼乐重器若干。
1986年,在大昌西坝的李家滩河床上,一农民涉水过河,感到水底有东西硌了脚,用脚试探发现不是石头,干脆下水把其挖出来,居然是一个商代的铜尊!这尊古代盛酒的大型祭器,高42.8厘米,口径41厘米,重达1.5公斤。
大昌西坝双堰塘李家滩河坝一带,是以商周时期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考古界称为双堰塘遗址。这是三峡重庆库区规模最大、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西周时期巴文化遗址。
盐业中心
大昌一带,之所以早期出现“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的繁荣,发掘众多商周文化遗址,后来又建县设郡,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盐业。
巫溪宝源山产盐卤,但是当地场地狭小,生产能力有限,不得不修筑大宁河栈道,输送盐卤到大昌一带熬制。以大昌为中心的大宁河两岸,是古代三峡地区的盐业中心,除大昌盐厂之外,还有上游的宁厂盐厂、巫溪盐厂,旁边的龙溪盐厂、洋溪盐厂等。
徽派建筑
大昌古城的建筑,与其它巴蜀古镇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建筑风格不是典型的巴蜀建筑,而是以徽派建筑为主。
大昌古镇的建筑特色,可以归纳成三看:形看“三绝”——牌坊、祠堂、民居;艺看“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人看“三身”——官、商、儒三种身份集于一体,彰显仁义经商的儒商思想。
红色文化
1932年冬,贺龙率领红三军,沿川鄂陕边境向北转移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穿越于崇山峻岭的大巴山之中,日夜兼程,12月19日,从巫溪进入巫山县境内,攻占大昌。
交通信息
主要河流有大宁河、洋溪河、马渡河,大宁河四季通航。
巫大高速于2018年7月21日开工建设,起于沪蓉高速公路巫山互通,改造巫山互通为龙井枢纽互通与G42沪蓉高速公路相接;经龙雾坝,设龙雾互通,路线止于钱家坝,设大昌互通;出大昌互通后与已建的巫大快速路相接,终点处预留与大昌至巫溪段高速的接线条件。
巫大高速2022年通车,从巫山县城至大昌古镇将由之前的2小时缩短为30分钟,从巫山至湖北大九湖也只需要2小时。打通了县城经大昌到神农架景区的旅游快速通道,形成巫山—巫溪—奉节“小金三角”和巫山—神农架—三峡大坝“大金三角”旅游环线。
主要景点
南门黄葛树
古城南城门,这里有一棵树龄60多年的黄葛树。南门黄葛树,既是大昌古城的风景树,还是当地老百姓的祈福树。
丁字街
搬迁复建的大昌古城,保持了原大昌古城“丁字街”的布局,由东街、西街两条街道连成一条街道,再和南街垂直整体保持了“坡屋面小青瓦木门窗、双层屋檐、封火墙”的建筑风格。有连通朝阳门的东街和西接永丰门的西街,总长度245米。有与东街和西街垂直的南街,南街长135米,平均宽5.8米,街道两旁的古建筑扩展建设了部分仿古建筑
温家大院
大昌古城南街,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便是温家大院。
温家大院建于清代早期,系坐西向东的二重四合院,东西长38米,南北长14.4米,占地面积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78平方米,重檐硬山式坡屋顶,水平二级跌落和一级跌落混合封火墙,青瓦覆盖,屋脊两侧饰鸱(chī)吻,平面呈纵向不平行的长方形,后半部略向北转折偏离中轴线5度左右,厅、堂、房、廊等空间处理主次分明,错落有致,颇具深宅大院的气派。
按功能区分,一重四合院有门厅、天井、右左厢房及正厅;二重四合院有天井、左右厢房及后堂。整个大院转角连做,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不规则的双重四合院体。
整个温家大院青砖黛瓦,白墙飞檐,古朴幽雅,独具风姿。正立面采用双披檐形式,其他三面以砖墙围合,两侧山墙多用阶梯式马头墙,高出屋面约一米,其中南侧山墙有损毁,而北侧山墙保存完好。
关帝庙
大昌古城西街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关帝庙。据专家考证,关帝庙于清朝嘉庆二年(1797年)进行过大修,始建时间应该更早,距今至少有200余年的历史了。
关帝庙规模宏大,院落较多,为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东西长42.0米,南北长26.0米,占地面积1092平方米。面阔9间,由三个四合院并列组成,以中院为中轴线,各列院落进深为二重院,既在正立面独立成门,又在中部留有通道,相互通达,具有气势宏重、院中有院、曲折深幽、舒朗宽敞等特色。
帝主宫
大昌古城的东街,长度85米,平均宽7米。东街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帝主宫。
帝主,是湖北、四川、重庆一带民间信仰的赐福神灵。复建后的帝主宫坐北朝南,东西面阔19.5米,南北进深22.4米,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
帝主宫有一大一小两个院落,院落内都有天井。我们现在是在大院的门厅中,门厅内的墙壁上嵌有3通碑刻,其中一块上载明帝主宫建于乾隆己丑年(1769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了。
奇树无患子
古城内有棵古树,本地人都叫它“梅麻子树”,但在《中国植物志》里,却找不到“梅麻子树”这个名称,它的学名肯定不是梅麻子树。
其实,它的真实名称叫无患子。“无患子”之名,还可以溯源至佛教中的“木槵子”。木槵子,是最早的佛珠,又称鬼见愁、打鬼木,用作饰品时,俗信可驱邪避灾,保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为什么大昌人叫它“梅麻子树”,因为无患子树的果实形状、数量、颜色与梅子、麻子有相似之处,因而当地人称它为“梅麻子树”。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
大昌湖湿地公园位于大昌湖内,总面积1464.7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020.59公顷,湿地率为69.68%,是三峡库区最大的湖泊,三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宣传教育、湿地合理利用的重要示范基地
境内水域开阔、水体清澈,河流两岸高山峡谷幽深、峰峦叠嶂、岩壁如削、怪石林立,西侧部分山体植被完好,秋冬季节霜叶分外迷人。水生生物丰富,是众多湿地鸟类的栖息、繁殖场所。
当地特产
大昌雪枣:雪,形状似枣,但它不是水果枣,它是以糯米、蜂蜜为原材料,经过3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特色小吃。雪枣的形状如雪白的大枣,表面白粉穿衣,内瓤如丝,故名雪枣。
古镇原址
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蓄水,大昌镇的海拔为141米。2009年,三峡库区的水位上升至175米。三峡蓄水至一百七十五米水位后,古城大昌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繁华城镇与万亩良田沉入水底,古镇周围上至水口、下至手扒岩大桥、北至洋溪村的地方最终会形成一个接近十二平方公里的宽阔湖面,成为整个三峡库区最大湖泊——大昌湖(泰昌湖)。
大昌湖面积近12平方公里的湖面,这也是三峡库区最大的淡水湖,成为三峡旅游的一道新景观。大昌湖上至福田镇的水口村,下至手扒岩大桥,分为东西两湖,面积11.8平方公里。湖周青山环抱,湖面碧波荡漾,是小三峡旅游的一道新景观。
大昌湖是丰富的水上游乐和“世外桃源”景观,集休闲度假、水上垂钓、竞技娱乐为一体。提升了“千年古镇、旅游名镇、移民大镇、库区重镇”在中国国的知名度, “一湖一城”的全新包装,使大昌成为大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等旅游景点的有机延伸,也是巫山、巫溪至神龙架环形旅游热线途中的浏览中心。
参考资料
大昌古镇.巫山旅游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5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