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5年,
王潮、
王审邽、
王审知三兄弟于河南光州
固始县率领农民起义军入闽,统一
福建,鼎建
闽国,史称“开闽三王”。
简介
“三王”在世治闽四十一载,广施德政,保境安民,治发闽疆。
五代十国时,其他地方尚在战乱之中,
泉州、福州乃是一派繁荣景象。“开闽三王”还致力于拓展海上交通贸易,成为我省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王潮
王潮(846年——897年),原名王审潮,字信臣,
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唐末任固始县史。
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
寿州(今安徽
寿县)变民首领
王绪任命王潮为
军正。 中和五年(885年)随王绪转战
福建,因王绪多疑猜忌,遂发动兵变,囚王绪。次年(886年)攻占
泉州(今福建泉州),为福建观察使陈巖任命为泉州刺史。陈巖死后,
王潮命堂弟
王彦复、弟
王审知攻福州(今福建福州),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攻克。其后逐渐占领今福建省全境,先后受封为
福建观察使、
威武军节度使。 乾宁四年十二月初六(898年1月2日)去世,被唐政府追赠为
司空,弟
王审知继立。
王审邽
王审邽(858-904年),字次都,光州
固始(今
河南省
固始县)人。
唐·乾宁元年(894年)权泉州刺史,三年(896年)实授 ,
天祐元年(904年)卒于任,政绩显著。
唐末,与兄
王潮参加
王绪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光启元年(885年),随军渡江南下。入闽后,协助兄王潮治理泉州七年,任泉州刺史达12年。勤政爱民,自奉俭朴,轻徭薄赋,重视农桑,疏江治港,招引外商,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经济。流民回籍者,借给牛犁,以供耕耘;为修庐舍,让其安居。又革新制度,兴办
义学;奖励生产,不失
农时,年年丰收,足食足兵,社会安定。设招贤院,广纳名儒硕士,发展文教事业。政绩显著。累封工、兵、户三部尚书,授
威武军节度副使,封
开国侯,赐谥武
肃王。
王审知
王审知(862年——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军中号
白马三郎,光州
固始人。
五代闽国创建者,
王潮弟,唐末与潮从
王绪起兵,后部下兵变,众推潮为主,审知为副。入闽尽有闽地。潮卒,继为
威武军节度使。
后梁开平三年封
闽王,在位十七年。
唐中和元年(881年),随王绪渡江南下,进入福建,“竹林兵变”后,奉长兄王潮为帅。 光启二年(886年),王潮攻下泉州。
陈岩表其为泉州刺史。
景福元年(892年),王潮派审知率兵攻占福州。王潮为福建观察使,审知为副。 乾宁四年(897年),王潮卒,次兄
王审邽辞位,审知继任,后加
平章事,封为
琅琊郡王。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加授审知
中书令、福州大都督府长史,又封为闽王。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
辛未(十二)日(12月30日)卒,初谥“忠懿”,后立庙号太祖。后改谥号为昭武孝皇帝。葬于福州北郊,后移莲花山麓。
檀越王公祠
檀越王公祠,始建于五代末。地处
泉州承天寺西畔(今泉州南俊路71号),为福建省泉州市最重要名祠之一。因泉州刺史
王延彬献地千顷于承天寺,僧人仰德,建祠祀奉,又称“檀樾王公祠”。
初建于寺法堂之东,后毁于兵燹,
明万历间重建于此。岁月沧桑,风侵
雨蚀,历朝均有修缮。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被列入福建初中
乡土教材。
1999年重建后的“檀越王公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建筑 面积700余平方米,是一座悬山式、
燕尾脊、穿斗架构的砖木建筑。至今仍保存许多价值极高的历代石雕、木刻等原古
建筑构件及文物。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
红花等手法,精雕细琢,使整体建筑古色古香,是典型的
闽南古建筑力作。
主祠为上下落三开间,中有天井及
两庑。主祠墙体由闽南独有
红砖、花岗岩石砌成。左右石柱楹联“太原望族源三晋,
固始义师靖八闽”。门廊两边角牌保存的两幅“鹿雀同春”砖雕及其它石雕均为明、
清原建筑构件。祠厅两边石柱雕刻颂扬三王开闽治泉功绩的联文三对。灯梁及松梁
木雕狮子、梁柱木雕纹饰及斗拱花木,保存原建筑构件。厅堂中央雕花坐龛金碧辉煌,龛内供奉
王潮、
王审邽、
王审知雕像。祠厅前梁悬挂前
新加坡总理王鼎昌题赠“开闽第一”匾额,后梁悬挂宋·
米芾手迹之一“一本三宗”及台湾知名人士
王金平题赠“光前裕后”匾额,整体设置庄重肃穆。主祠外石埕西侧画廊,嵌有青石
影雕“五代
闽国三王史画”12幅,再现“三王”历史功绩。石埕南面建“开闽亭”;东侧有门通承天寺法堂,门额“檀樾王公祠”。“檀樾王公祠”匾是五代末承天寺法堂之东原祠构件,二十世纪80年代修建承天寺时出土。
附属建筑有垂花埕围大门、画廊、上下护厝,回向
花厅等。
檀越王公祠是
闽南泉州一道最亮丽
风景线,每天前来观光、祭拜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王氏宗亲络绎不绝:2009年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会长、全国
武警部队原政委张秀夫将军、全国政协常委、
机械工业部原部长邵奇惠、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钱树银上将、
中国警察协会副主席、公安部原副部长
罗锋亲抵王公祠并题词“开闽之祖,光耀千秋”;台湾王金平家族由胞兄王珠庆率团来泉寻根谒祖,于王公祠留下
墨宝“同根同族,
两岸一家”。2005年,固始县委县政府赠给泉州王公祠的一副寓意深刻的对联(书法):“人物出中原固邑三王功盖
八闽,丰碑铸南国泉州一族名场四海”,反映了两地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开闽三王”为福建的开拓发展,立下丰功伟业,后人尊崇为“开闽第一”;其裔孙繁衍于八闽大地,远播于海内外,被誉称为“开闽
人祖”。
开闽三王故事
唐末,朝政腐败,民生凋敝。以
黄巢为主要标志的农民起义风云激荡。僖宗光启元年(885),安徽寿州人
王绪率农民义军攻陷
光州(治所今
潢川),
固始东乡人
王潮、
王审邽、
王审知三兄弟奉母董氏率乡民5000人从义军入闽,揭开了光州固始向闽台移民的又一恢弘篇章。
入闽平闽,除暴安民:据《
新唐书》与《
十国春秋》:
王氏兄弟,本琅琊人,出身名门望族。秦将
王翦34代孙。其五代祖
王晔为固始令,善政多多,民爱其仁,勉留之,因迁家于此,遂世为固始人。王潮,字信臣,“沉勇有智略”;弟审邽,字次都,“喜儒术,善吏治”;审知,字信通,号详卿,状貌雄伟,方口隆准,喜读书,好骑射,常乘白马,号称“
白马三郎”。其时,“四海尽疲于征战”,“中原正苦于伤残”。审知“蓄慷慨之气,负纵横之才”,每或抚髀暗惊,弯弧自誓曰:“大丈夫不能安民济物,岂劳虚生乎!”唐末,僖宗入蜀,群盗起于江淮。黄巢义军之
寿州人
王绪,与妹婿刘行全,聚众万余而据寿州,自称将军。攻取
光州,纳收士民,以广队伍。其时,
王潮为
固始县佐史,与弟审邽、审知,以材气知名,邑人号曰“三龙”。王绪为网络人才,施以计谋,使王氏兄弟率5000乡民从军,并任王潮为军正,主廪庾。是时,蔡州节度史
秦宗权募士益兵,王绪附之。宗权任王绪为光州刺史,召其兵会击
黄巢,王绪迟留不行,宗权怒而发兵攻绪,王绪遂率众南奔。至赣境,略
浔阳、赣水;入闽地,取汀州、陷
漳浦,但皆未能据之。
王绪嫉妒贤能,“猜刻不仁”,凡才貌过己者,必暗除之,军中人人自危,“不保朝夕”,因而激起兵变,为部将所逼自杀,众推
王潮为主。“潮令于军曰:天子蒙难,今当出交、广,入
巴蜀,以干王室。于是,悉师将行”。王潮治军有法,军纪严明。深受刺史廖彦若贪暴之害的泉州百姓,喜闻
义师南下,奉牛酒迎潮。王潮乃引兵围泉州,自
光启元年八月始,历时一载,方拔泉州,遂有其地,并受任刺史。“潮既得泉州,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之”。
唐昭宗大顺二年(891),“潮乃以
从弟彦复为
都统,弟审知为
都监,攻福州,弥年不下”。义军颇得民心,各界捐粮筹船,劳军助战。《
通鉴》云:“民自请输米饷军,平湖洞及滨海诸蛮,皆以兵船助潮”。景福二年(893)五月,“潮入福州,自称留后”。“建州人徐归范以州应潮”,“
汀州刺史锺全慕举籍听命,岭海间群盗二十余辈皆降溃,潮乃尽有
五州之地”。乾宁初(894),黄连洞二万蛮众围汀州,
王潮遣将举兵破之,闽地遂定。
王氏兄弟率义军南北转战,历时9年,自此平定了闽疆,统一了全闽,结束了地方割据,盗贼四起的局面。昭宗在福州建
威武军,任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史,审知为副使。乾宁四年(897)底,王潮卒。审知欲将
剑印交与二兄审邽,谓“按辈次二兄当受。”邽固辞曰:“我若能将泉州治理好,便心愿已足,节度使之职,唯弟可任,幸勿却兄长之意!” 开平时,为潮立庙,称曰:“水西大王”。次年,朝廷任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
治闽兴闽,造福
八闽:唐前,福建经济、文化落后,及至
五代、宋,却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文荟萃。尤其福州,一派盛世景象,号称“
海滨邹鲁”。福建迈向文明之邦的历史大转折,始于
王氏三兄弟率义军入闽,平定闽疆;其关键人物是五代时期
闽国的创始人
王审知。
王氏兄弟不仅是智勇双全的出色将领,也是颇具谋略和才能,治闽兴闽、造福闽疆的功臣。《十国春秋·司空世家》称:审知之兄
王潮(846-698),“志尚谦恭,誉蔼乡曲,善于和众,
士多归之”。平定、统一全闽后,王潮主政十余年间,“乃创四门义学,还流亡,定租税,遣吏巡州县,
劝课农桑,交好邻道,保境息民,人皆安焉。”明代河南副使、泉州人
苏茂相曾赋诗赞颂王潮功绩:“鼙鼓中原沸似波,将军闽峤还横戈”,“事定千年无战伐,时清万户有弦歌”。
《
新唐书》载:审知仲兄审邽(858-904)“为泉州刺史,检校司徒。喜儒术,善吏治。器宇宏宽,仁厚爱民。流民还乡者借给牛犁,助其耕作;帮修庐舍,助其安居;修桥筑路,方便行旅;惠农惠工,奖励生产;兴办义学,授业童蒙;革新制度,移风移俗。中原动乱,公卿士人多来投奔,审邽遣子延彬设招贤院,一一接纳,以礼相待。如杨承休、
韩偓、归传懿、
杨赞图、郑戬等这些李唐朝廷官员、一代名士,在李唐灭亡前后举家归闽,皆受到礼遇和重用,因之无比感激,悉心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成为
王审邽治政兴邦的
智囊团。由此可见王审邽兄弟招贤纳士,以图大业的胸襟。审邽、审知偕处理政期间,“铲其讹弊,整其章条,三军无哗,
万姓有奉”。“至则积恶者屏去,为善者获安。”王审邽协助
王潮治理泉州,后其父子相继任泉州刺史,前后历44载,在泉州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光前裕后的里程碑。泉州与宋元时代成为世界最大海港城市,审邽兄弟、父子奠基之功伟哉大焉。
王审知(860-925)治闽,更是勋劳卓显,因而代颂其功,史不绝书。政治上,一是尊奉中央,维护统一;一是实行“睦邻保境,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治方略,巩固边疆海防,使福建免遭战乱之灾,百姓免受繁役苛赋之苦。尤其是在“四方窃据”,民富兵强,左右纷纷劝其称帝时,他力排众议,拒不称帝,始终不渝地坚持“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真心实意地尊奉拥有中央政权的唐王朝和
后梁王朝,“致君愈勤,述职无怠。万里输贡,川陆不系其赊;一心尊戴,风雨不改其志”。同时整顿吏治,广纳贤才,以巩固政权。在福州、泉州等地设“
招贤馆”,接纳中原各地避乱的知识分子,或委重任,或作幕僚,或使以执教。在其当政的30余年里,正置群雄纷争、武力割据的
五代十国初期。而福建从未对
外邦用兵,也未受外邦侵侮,境内一片升平,成为全国经济
社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最为安宁的地区。经济上,重视和鼓励发展生产。比如,劝农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亲自主持兴建或扩建了
福清、
长乐沿海大堤,泉州6里陂、9溪18坝,
连江东湖,
晋江40余华里灌渠,疏浚了受益幅员可达25
平方公里的
福州西湖等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同时
围海造田,扩大耕地。在平原推广
双季稻;在武夷山区开垦茶园,种植
茶树,达1000余处;因地制宜发展纺织、陶瓷、冶金、铸造等工业生产。在传播中原文明上,倡导文教,兴办学堂,培养人才,教化黎民,达到了府有府学,县有县学,乡间有私塾,使闽地成了学校层出,“童蒙来求,雅道靡靡,儒风优优”的礼仪之邦。迨至宋代,闽省已成文风昌盛之地,才俊辈出之乡,状元
亚魁、
进士及第超于中原,名臣贤相、科学巨擘、仁人志士层出不穷。《
十国春秋》称:此乃审知兴教之功也。在发展商业和
海外贸易上,可谓前无古人。免除杂税,奖励通商。躬身踏察海湾,修建码头,辟建港口。疏通百余里的
闽江水道,制造出可载六七百人的大船。两度扩展福州城区,使之7倍于老城。使福州、泉州由此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港口。
海上航线北至
新罗(今朝鲜),南至
南海诸岛,以及印度和
阿拉伯地区。泉州
城市规模也一再扩大,吸引很多阿拉伯商人和伊斯兰教徒来此经商或定居。到宋、元时代,泉州成为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一流大港,其功归审知兄弟,当之无愧。活跃的海外贸易,为福建
经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巨大活力。
上述为政兴闽之道,福泽七闽之邦:使“强者抑而弱者抚,老者安而少者怀”,“一年而足食足兵,再岁而知礼知义,方隅之内,仰止攸同”,“鸡犬相闻,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版图既倍”。
新、旧《
唐书》和《
资治通鉴》,对
王审知治闽“用仁信以御下,行慈惠以恤民”,宾贤礼士,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赋,息兵
养民,多有记述,评价甚高。如称颂审知“常
衣袖绔败,乃取酢袋而补之”。一次,有使者献一玩物,审知自掷于地。谓左右曰:“‘好奇尚异,乃奢侈之本’”。据《
十国春秋》载:钱昱《忠懿王庙》碑文,盛赞王审知当政治闽有“五善”:“外涵大度,内用小心,慎刑既及于精详,举事悉从于简略,犯则不赦,令比秋霜之严;恩本无私,惠如冬日之暖。惟民教化,吏以法绳”,此可称善为政。“非正词不入于聪,非公事不宣于口,居无声色之乐,平生以礼义自守。念十家之产者,躬行节俭……”此可称善立身。“兴崇儒道,好尚文艺,建学校以训诲”,“独振古风,郁更旧俗”,此可称善教化。“怀尊贤之志,宏爱客之道,四方名士,万里咸来”,此可称善招纳。“尊天事地,奉道飨神”,“事非为已,愿乃庇民”,“三十年间,一境宴然”,此可称善谋福。“功惟理乱,志在尽忠;安不忘危,常为持险之诫;小当事大,罔违与国之道……”,此可称善守位。
王审知“传册封者四五世,遗爱铭于人口,忠节出于国史。臣子之盛,不亦大乎!”
天复元年(901),昭宗封王审知为
琅琊王。梁开平三年(909),
梁太祖封王审知为闽王,闽正式建立。
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十二月,王审知病殁,皇上赐谥忠懿。后人为纪念闽王的功德,将他生前的宅第改建成
闽王祠,祠前立有
功德碑——唐《
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碑文记述了王审知家世及其生平事迹。祠内供有王审知塑像,祠堂门额上悬挂着一块四字
镏金大匾:“功垂闽峤”。建于泉州市的“五代
闽国三王文物史迹陈列馆”,向海内外观瞻者集中展示了三王
家史、生平和开闽业绩。
廊柱上赫然写着这样的楹联:“太原望族源三晋,固始义军靖
八闽”,“望出太原立德千载,支分固始流徽八闽”。
王氏入闽
唐朝末年,有一支来自河南
光州固始南下入闽的王氏分支,开疆创业,拓闽称王,建立
闽国,这就是后来形成闽粤、
港台以及海外大多数王氏所共祖的著名望族—— “
开闽王氏”。如今泉州城乡仍可以看到许多人家的大门匾额上镌刻着“开闽传芳”的醒目大字,您若感兴趣的话,随便打听一下这里的人家,主人一定姓“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泉州有句尽人皆知的俗语“
开闽王”,指的就是“三王”(
王潮、
王审邽、
王审知)入闽之事。
据《忠懿王氏族谱》记载,开闽王氏属
琅琊王的一个分支,其远祖乃
周灵王太子晋。当传至
王晔时,唐贞元中(785~804年)任固始令,遂家于光州固始。王晔生友,友生玉,玉生恁,恁生三子:潮、审邽、审知。王氏兄弟三人,
气度非凡,才华横溢,时人称之为“王家三龙”。时当
唐僖宗年间,
黄巢造反,天下群雄并起,
光州屠夫
王绪趁机聚众起兵,任用王潮为军正,审邽、审知也随兄入伍。光启元年(885年)王绪南下入闽,“王家三龙”率领
固始一批王氏族人和乡兵一同南下,并奉母随行。据说王绪其人性猜忌残忍,曾以军
中粮少而下令军人“以老孺需从者斩”,欲杀王氏之母。因此,
王潮先下手为强,在队伍开往
南安的途中发动兵变,擒缚王绪,取而代之。
王潮治军有方,整顿军纪,队伍发展很快。当时泉州百姓在刺史廖彦若的压榨下,民不聊生,于是派出
张延鲁等耆老前往邀请王潮引兵入泉,为民除害。王潮率军围攻泉州,经过一年战斗,于光启二年(886年)攻克泉州,消灭廖彦若,控制泉、漳二州。王潮被唐朝任命为泉州刺史。景福二年(893年),王潮又率众攻入福州,统一福建,被授为
威武军节度使。第二年王潮病逝,
王审知继任。后来,唐亡,
朱温称帝,国号梁,开平年间封王审知为闽王,这就是“
开闽王”的由来。当时中原战乱频仍,但王审知治闽30年间,却一派安康景象,又吸引了大批中原王氏族人南下安居福建。
《开闽传芳》歌曲
开闽三王的子孙后代
从中原入闽的太原衍派
咱厝有外多的优秀人才
为了前途打拼走遍四海
弘扬先祖的威望开拓未来
自由自在惦在成功的舞台
太原的衍派
互相关心鼓励团结友爱
心心相连创造幸福的将来
开闽三王的子孙后代
从中原入闽的太原衍派
咱厝有外多的优秀人才
为了前途打拼走遍四海
爱拼的气概
弘扬先祖的威望开拓未来
自由自在惦在成功的舞台
太原的衍派
互相关心鼓励团结友爱
心心相连创造幸福的将来
爱拼的气概
弘扬先祖的威望开拓未来
自由自在惦在成功的舞台
太原的衍派
互相关心鼓励团结友爱
心心相连创造幸福的将来
创造幸福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