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又译为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出生于
奥地利的
英国知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1974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哈耶克生于
奥地利维也纳一个杰出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在政府的社会福利系统里担任医生,还发表过植物学论文。此外他还是哲学家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表弟。他分别在1921年和1923年于
维也纳大学取得了法律和政治学的博士学位,同时也对学习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极大兴趣。最初哈耶克相当同情
社会主义,但在他参加了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授课之后,经济思想开始逐渐转变。
工作经历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哈耶克在1923年至1924年之间,担任
纽约大学教授耶利米·精其(Jeremiah Jenks)的研究助理。接着他回到
奥地利,协助政府处理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留下的,
国际条约上有关法律和经济的问题。接着哈耶克创办了奥地利商业周期研究中心并担任所长,并在1931年应邀前往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在奥地利被
纳粹德国侵吞后,哈耶克不愿意再返回母国。他在1938年成为了英国公民,并终身使用这个公民籍。
在1930年代,哈耶克被广泛认为是最主要的
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之一,但他的
经济理论却和当时新崛起的
凯恩斯学派格格不入。两个
经济学派之间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日。哈耶克的理论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于美国和英国获得重视,支持哈耶克的政治家们开始在这些国家浮上台面(例如美国的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和英国的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芝加哥大学
1950年,哈耶克离开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往美国的
芝加哥大学担任社会思想委员会(Committee on Social Thought)的教授(由于他的
奥地利经济学派观点,他被当时经济学系里的某个人所阻挠而无法加入)。他在芝加哥也认识了其他突出的经济学家,如
米尔顿·弗里德曼。不过,从那时开始,哈耶克的兴趣逐渐转向
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虽然他也持续撰写经济学有关的著作,而且即使到这时,他的主要
经济学理论也尚未完全发表。
哈耶克和
芝加哥经济学派的
亚伦·戴雷科特来往甚密,后者曾说服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美国出版了哈耶克的著作《
通往奴役之路》。此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大量哈耶克的著作,包括《
致命的自负 : 社会主义的谬误》、《
自由秩序原理》等等。
弗莱堡大学
哈耶克在1962年前往德国担任
弗赖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的教授,直到他在1968年退休为止。
在1974年他取得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成为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开始获得重视的主因之一。1984年,在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的推荐下,他获得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授与
名誉勋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以表扬他对于经济学研究的贡献。之后哈耶克又担任了
萨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Salzburg)的客座教授。哈耶克在1992年于德国的
弗莱堡市去世,享年93岁。
学术思想
经济计算
哈耶克是20世纪学术界对于
集体主义的主要批评者之一。哈耶克相信所有形式的集体主义(即使是那些在理论上根基于自愿合作的集体主义形式亦然)最终都只有可能以中央集权的机构加以维持。
根基于早期米塞斯和其他人的著作,哈耶克主张道:在中央
计划经济里,某个特定的个人或团体必须决定资源的分配,但这些计划者永远都不会获取足够的资讯以正确的分配资源,这种问题又被称为
经济计算问题(economic calculation problem)。哈耶克认为有效的资源交换和使用只有可能经由
自由市场上的
价格机制加以维持。而在1945年的《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一书中哈耶克主张价格机制可以用以交流和协调个人的知识,使社会的成员能够达成多样化,借由自发性的自我组织原则来解决复杂的难题。他创造了交易经济学一词来称呼“
自我组织的自愿合作制度”。
在哈耶克的观点来看,国家的主要角色应该是维持法治,并且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介入其他领域。在《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他主张
极权主义独裁者的崛起是由于政府对市场进行了太多干预和管制,造成政治和
公民自由的丧失而导致的。哈耶克也对英国和美国因为受到
凯恩斯学派影响而建立的
经济控制制度提出警告,认为那将会导致相同的极权主义政府产生——而这正是凯恩斯学派所极力避免的。
哈耶克主张经济上的自由是公民和
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哈耶克认为,只要政府试着以政策来控制个人的自由(如
凯恩斯和
罗斯福主张的新政),相同的极权主义后果也可能发生在英国(或任何其他地方)。
自愿秩序
哈耶克认为
自由价格机制并不是经过刻意介入产生的(亦即事先由人们刻意加以设计),而是由“自发社会秩序”——或者称之为“由人类行为而非人类设计”产生的秩序所领导。也因此,哈耶克将价格机制的重要性提升至和语言同等重要。这样的思考使他开始推测人类的脑袋如何容纳这些行为。在1952年的《
感觉的秩序》(The Sensory Order)中,他主张是
联结主义的假设形成了神经网络和许多现代神经生理学的基础。
哈耶克在1988年的《
致命的自负》(The Fatal Conceit)一书中主张
人类文明的诞生是起源于
私人财产的制度。依据他的说法,价格是唯一一种能使经济决策者们透过
隐性知识和分散知识互相沟通的方式,如此一来才能解决经济计算问题。
商业周期
哈耶克对于资本、货币和
商业周期的著作被广泛视为是他对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更早时的《
货币与信用理论》(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1912)一书里已解释了货币和
银行业务的理论,将
边际效益的货币
价值原则套用至新的产业波动理论上。哈耶克以这本书为基础进一步地解释商业周期,这个理论在后来被称为“
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在他的《价格与生产》(Prices and Production,1931)和《资本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1941)中,他解释商业周期的起源是政府
中央银行在
信用扩张的过程中刻意压低利率导致资本被错误分配而造成的。
“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被许多
理性预期理论的支持者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所批评。哈耶克在1939年的《利润、利息和投资》(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一书中将他的理论与其他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家如米塞斯和
罗斯巴德等人作出区隔,首先他避免以货币理论作为商业周期的全盘解释,并提出一个根基于利润而非利息上的特殊解释方式。哈耶克明确指出大多数正确的商业周期解释方式都是注重于现实上,而非数据上的波动。他也注意到这种特殊的商业周期解释方式无法和其他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完全吻合。
社会政治哲学
虽然哈耶克最知名的是他对经济学的贡献,但在哈耶克的职业生涯后期他也对
社会哲学和
政治哲学领域作出许多贡献,大多是从他认为人类知识有限的理论上衍生而来,以及在他理论中自发性秩序
社会制度所扮演的角色。他主张一个以
市场秩序为轴心组织的社会(之中国家所扮演的角色仅只限于保护必要的市场和个人运作安全),这便是从他对于人类知识有限的
道德哲学理论所衍生的。在他的
科学哲学理论中,哈耶克大力地批评所谓的科学万能主义——错误地将科学研究方式强加于
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上,导致在实践上产生相反的结果。通常这牵涉到在哲学上强行要求明确验证,错误地认为所有
科学解释都可以简单地用二维的线形图表进行。哈耶克指出大多数科学都牵涉到复杂的多线形和多变量,而经济学和非设计秩序的复杂性则有如
达尔文的生物学理论一般,强加一般的科学研究方式只会造成错误的结果(《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 Studies in the Abuse of Reason,1952)。在(《感觉的秩序》,The Sensory Order: An Inquiry into the Foundations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1952)一书中他则发展出一套“赫比学习法”(Hebbian learning)的学习和记忆方式,哈耶克在1920年便已经构思出这个概念,甚至还早在他学习经济学之前。哈耶克延伸的“赫比突触”(Hebbian synapse)则对全球的人脑研究有相当大的贡献,并且持续在
神经科学、
认知科学、
计算机科学、
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界发挥影响力直到今日。
学术著作
(1)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 1929。
(2) Prices and Production, 1931。
(3) 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And other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fluctuations, 1939。
(4) The Road to Serfdom(《
通往奴役之路》), 1944。
(5)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自由秩序原理》),1960。
(6) The Fatal Conceit(《
致命的自负》), 1988。
奖项荣誉
他被广泛视为是
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他对于法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哈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论的对手
贡纳尔·默达尔一同获得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们在
货币政策和
商业周期上的开创性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经济、社会和制度互动影响的敏锐分析。”在1991年,哈耶克获颁美国
总统自由勋章,以表扬他“终身的高瞻远瞩”。
人物影响
在1947年,哈耶克和其他人一同创办了
朝圣山学社(Mont Pelerin Society),在他于1974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上,哈耶克指出人类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制度上的出错性之高,并称他对于经济学经常被误导为是和物理学、化学和医学一般的
精密科学感到忧虑,因为强加精密科学的研究方式在经济学上将会导致不可收拾的灾难性结果。
尽管对于这段关系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议,哈耶克一生中与科学哲学家
卡尔·波普尔保持了长期的友谊关系,两人也都是来自
维也纳。在一封写给哈耶克的信中,波普尔写道:“我想我从你身上学到的东西可能超过所有其他在世的思想家。”(Hacohen,2000)波普尔将他的《猜想与反驳》(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献给哈耶克,而哈耶克也将他的论文集《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研究》(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献给波普尔,并在1982年说道:“……自从他的Logik der Forschung在1934年出版以来,我彻底成为他的方法论理论的支持者。”(Weimer and Palermo,1982)波普尔也参加了培勒林山学会的开幕集会。尽管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互相赏识,但并没有改变他们两人在理论上的重大差异(Birner,2001)。
除了深刻影响
撒切尔的
经济政策以及
罗纳德·里根的经济顾问之外,哈耶克在1990年代于
东欧成为最受敬重的经济学家之一。
哈耶克的著作影响相当广泛,包含了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举例而言,哈耶克在《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对于极权主义制度的真相和谬误的讨论也影响了后来对
后现代主义的批评者(Wolin,2004年)。
即使是在他死后,哈耶克的理论依然持续发挥影响力,尤其是在那些他曾经任教的大学里: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芝加哥大学以及
弗莱堡大学。许多在他去世后才发表的著作也进一步发挥影响力。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个由学生组织的团体哈耶克社会便以他为名。在
牛津大学也有哈耶克社会组织。而美国
华盛顿特区影响力最大的
智囊团之一的
卡托研究所则将所内的一个演讲厅以哈耶克为名。
人物名言
1、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章的约束。这些规章使得个人可以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种情况下,会如何使用它的强制能力,再根据这种预见计划他的个人事务。——哈耶克《哈耶克谈论法治》
2、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的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人们还想象得出比这更大的悲剧吗?——哈耶克《
通往奴役之路》
3、自由,服从共同的抽象规则;奴役,服从共同的具体目标。——哈耶克《致命的自负》
4、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5、计划与竞争只有在为竞争而计划而不是运用计划反对竞争的时候,才能够结合起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6、竞争和集中管理二者如果是不完全的,都将成为拙劣的和无效率的工具,它们是用来解决同一问题的只能任择其一的原则,把两者混合起来就意味着哪一个也不能真正地起作用,其结果反而比始终只凭借二者之一的情况还要糟些。——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7、回顾以往,私人资本主义连同其自由市场的发展成了我们一切民主自由的发展的先决条件。——哈耶克
8、私有财产制度是给人得以有限的自由与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
马克思则希望通过消除这个制度来给与人们以无限的自由与平等。奇怪得很,马克思是第一个看到这一点的。——哈耶克
9、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仍比一个只有得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要好些。——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0、现代的计划者和他们的反对者之间的争论,不是关于我们是否应当在各种可能的社会组织之间明智地选择的争论,也不是关于我们是否应当运用预见和系统思考来计划我们共同事务的争论。——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1、无论何处,只要除去自由运用人类天才的阻碍,人很快就能满足不断扩大的欲望。虽然标准的提高不久便导致发现社会的最阴暗的污点,而人们不再愿意容忍这些污点,但是或许没有一个阶级没有从普遍进步中获得显著的好处。——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2、
经济活动的完全集中管理这一观念,仍然使大多数人感到胆寒,这不仅是由于这项任务存在着极大的困难,而更多地是由于每一件事都要由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心来加以指导的观念所引起的恐惧。——哈耶克《
通往奴役之路》
13、当代种种事件不同于历史之处,在于我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后果。——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4、我们已经见到了,各种
经济现象之间密切的相互依存使我们不容易使计划恰好停止在我们所希望的限度内,并且市场的自由活动所受的阻碍一旦超过了一定的程度,计划者就被迫将管制范围加以扩展,直到它变得无所不包为止。
15、人类的大脑对外部刺激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它们与来自人类身体各部位的反射行为的
刺激物的联系,而这种行为是由同一外部刺激物在未经大脑干涉的情况下引起的。——哈耶克《
科学的反革命》
16、我们的
中枢神经系统对外部刺激物的分类,很可能是高度“实用主义的”,也就是说,它不是根据外部事物之间的一切可观察的关系,而是强调
外部世界与我们身体之间的那些在进化进程中对物种生存有意义的关系。——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17、最能清楚地将一个自由国家的状态和一个在专制政府统治下的国家的状况区分开的,莫过于前者遵循着被称为法治的这一伟大原则。——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8、竞争经济的最后手段是诉诸法警,而
计划经济的最后制裁则诉诸绞刑官,这句话说得很好。
19、金钱是人类发明最伟大的自由工具,只有金钱会向穷人开放,而权力则将永远不会。
20、我们有可能关心的一切
社会现象都具有
自然属性,然而这不意味着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只能是自然事实。——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21、
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这不单是对有产者,而且对无产者也是一样。——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2、“肮脏的金钱”,也就是我们在经济上是否拮据一些或是否宽裕一些的问题,似乎没有多大重要性。——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3、经济变化往往只能影响我们的需求的边缘或“边际”。——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4、我们认为我们个人排列各种价值的顺序不仅是个人的排列顺序,而是在有理性的人们的自由讨论中,我们会使别人相信我们的顺序是正确的。——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5、在一个有计划的社会中,当局所掌握的对所有消费的控制权的根源,就是它对于生产的控制。
26、民主本质上是一种手段,一种保障国内安定和
个人自由的实用手段。它本身绝不是一贯正确和可靠无疑的。——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7、是由于在现在的社会中,必须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
经济问题的,乃是我们自已。
28、
经济价值对于我们之所以没有许多东西那么重要,正是由于在经济事务上,我们能够自由决定什么对我们比较重要,什么对我们比较次要的缘故。
29、独裁是强制推行各种理想的最有效工具,而且,集中计划要在很大程度成为可能的话,独裁本身是必不可少的。——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30、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信念将把我们引向何处,并不是某一党派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是一个有着最重大意义的问题。——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31、对财富生产的控制,就是对人类生活本身的控制。——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32、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善意铺成的。
33、钱是人们所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之一。在现存社会中,只有钱才向穷人开放一个惊人的选择范围――这个范围比在以前向富人开放的范围还要大。
34、假如我对自己数月不加修整的花园里的一块地,观察并记录它被杂草逐渐覆盖的过程,我就是在描述这样的一个过程,它在细节上的独特性不亚于
人类历史的任何时间.......
这一切工作的结果,就是对一种特殊现象的解释,然而它并不是一门花园内的地块如何被杂草覆盖的
理论科学。——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35、尽最大的可能保护私有财产,肯定是
人类社会延续最为重要的必要条件。——哈耶克《致命的自负》
36、一个特定的社会有可能认为它的各种制度是由神发明的,我们在解释这个社会的政治时必须接受这个事实;然而这未必能阻止我们证明,这种观点很可能是错误的。——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37、可以设想这样一种“
政治科学”,它说明了对社会性质持有某种观点的人会产生哪一类
政治行为,就这些行为而言,必须把这些观点作为素材。——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38、在某些背景下,被另一门社会科学仅仅作为有待修正和改进的理论的观念,也可以被当做素材看待。——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39、自由主义者对社会的态度,像一个照顾植物的园丁,为了创造最适宜于它成长的条件,必须尽可能了解它们的结构以及这些结构是如何起作用的。——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0、虽然失望的专家的激愤强有力地推动了对计划的要求,但如果让世界上每一方面最著名的专家毫无阻碍地去实现他们的理想的话,那将再没有比这个更难忍受和更不合理的世界了。——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1、从纯粹的并且真心真意的理想家到狂热者往往只不过一步之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2、试图指导私人以何种方式运用其资本的政治家,不仅是其本人在瞎劳神,也是在僭取一种无论如何也不能安心地授权给枢密院和
参议院的权力;由一个愚蠢和专断到幻想自己是适于行使这种权力的人掌握它,是再危险不过的了。——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3、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不幸是,自然科学令人称奇的进步所导致的对支配的兴趣,并没有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我们只是其中一部分的更大过程,或使我们认识到在不支配这个过程也不服从别人命令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不断地为共同的努力做着贡献。——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44、只有竞争普遍发生时,也就是说只有在个别生产者必得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价格的变化但不能控制价格的变化时,
价格体系才能完成这种职能。——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5、在社会演进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6、只有在
自由主义时代,法治才被有意识地加以发展,并且是自由主义时代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是自由的保障,而且也是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7、一个秩序之所以可取,不是因为它让其中的要素各就其位,而是在这个秩序上能够生长出其他情况下不能生长出的新力量。
48、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49、所有通往地狱之路,原先都是准备到天堂去的。
50、通过赋予政府以无限制的权力,可以把最专断的统治合法化;并且一个
民主制度就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建立起一种可以想象得到的最完全的专制政治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51、如果从长远考虑,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那么,从短期着眼,我们就是我们所创造的观念的俘虏。我们只有及时认识到这种危险,才能指望去避免它。——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52、在共同目标对人们并非一种终极目标而是一种能够用于多种多样意图的手段的地方,人们才最可能对共同行动达成共识。——哈耶克《
通往奴役之路》
53、在一个政府是唯一的雇主的国家里,反抗就等于慢慢地饿死。
54、在竞争中,在决定不同的人的命运方面,机会与幸运常常是和技能与先见同样重要的。
55、只要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被认为对所有人有
约束力,即大多数人关于是非曲直的信念能够阻碍个别发明家的道路,少数企图把机械发明更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的尝试,尽管其中有些非常先进,仍很快地被压制了,寻求知识的欲望也被窒息了。——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56、与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相比,精神的社会科学理论具有一个巨大优势。“知识的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对
自然现象进行
理论解释的困难,实际上不存在于社会科学研究之中。——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57、我们根本无法把“原子”和“
自然力”想象成一幅统一的图景,并且实际上我们总是把那些引起实际运动的、我们并不清楚的原因当成最终原因。——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58、对自然现象的任何一种精确的理论说明,都必须以“原子”和“力”为最基本的要素,而这种东西是无法靠经验观察到的。
59、自生自发秩序在处理正义问题时完全满足“
纯粹程序正义”的主要特征:“不存在判定正当结果的独立标准,而是存在一种正确的或公平的程序,这种程序若被人们恰当地遵守,其结果也会是正确的或公平的,而无论它们可能会是一些什么样的结果。”
60、自由的前提应该是:个人具有自己有保障的私人空间,在这一空间内,有许多事情是别人无法干预的。——哈耶克《
自由宪章》
哈耶克与保守主义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美国(
里根)和英国(
撒切尔夫人)的保守派政府崛起后,哈耶克的理论获得了更多注意力。在1979年至1990年间担任英国保守派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便是哈耶克理论的著名支持者。在撒切尔夫人得知自己成为
保守党领袖后不久,她“从她的公事包里取出一本书。那是弗里德里克·哈耶克所著的《
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她打断了台上演讲者的演讲,高举这本书让大家看见。‘这本书’,她坚定地说道,‘就是我们所相信的。’并且重重地将书敲击讲桌上。”在赢得1979年的大选后,撒切尔夫人指派了哈耶克派的基思·约瑟夫(
Keith Joseph)担任贸易及工业大臣,以矫正长期以来低迷不振的英国经济政策。同样的,许多罗纳德·里根的经济顾问也都是哈耶克的朋友。
不过,哈耶克写下了一篇名为《为什么我不是保守派》(Why I Am Not a Conservative)的论文,在文中他批评保守主义无能面对人类不断改变的现实,而且无法提出积极性的政策计划。他的批评首先是针对欧洲风格的保守主义,也就是长期以来基于社会稳定和传统价值理由而反对资本主义的
意识形态。哈耶克自认为是
古典自由主义者,但他也注意到他在美国几乎不可能以“自由派”一词自称,因为这一词在美国早已因
罗斯福的新政而被大众与
社会自由主义混淆。因此,在美国哈耶克通常被描述为“
自由意志主义者”,不过他自己则倾向于自称为“老辉格”(Old Whig)。
评价与争议
凯恩斯曾严厉批评哈耶克的《价格与生产》一书:“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为混乱不堪的东西,从第45页后,几乎没有一句健全的命题。这是一个最恰当不过的例子,证明了无情的
逻辑学家如果从一个错误的命题出发,最后如何会以进疯人院而终结。然而,哈耶克博士看到了一个梦境,尽管当他醒来的时候,他给梦中发生的东西安了一个错误的名字,让他的故事变得十分荒唐,他的忽必烈汗却没有任何魔力,一定能够使读者去思考他脑中那点还在萌芽状态的想法。”
这段话直到现在也经常有人引用,但是事实上称哈耶克逻辑体系混乱的很多指责是站不住脚的。如凯恩斯本人事实上就还被更多经济学家认为存在
经济逻辑的混乱,“对通论的不同章节强调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即便是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中也有不少人认为,通论晦涩难懂,因此用凯恩斯的说辞作为哈耶克没有经济学水准的证据是无力的。哈耶克的周期理论在当时不被接受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比较可能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其理论与当时
国家干预、经济学计量化的潮流不符合,二是
欧洲大陆的奥地利资本理论与后来成为主流的美英传统的资本理论差异太大。
而在现代很多人尤其是主流的经济学家对哈耶克持嗤之以鼻的态度则更多地处于一种数理偏见,不少有头有脸的经济学家甚至连哈耶克的著作、基本思想都不稍加了解,而是直接认定哈耶克是不懂数学、支持自由市场的极端分子。这种偏见完全是来自于主流
经济学范式的一种优胜姿态,即已经认定了数理化、计量化是经济学唯一正确的范式和发展道路,因此
主流经济学并不会关注经济学的过去和历史,对于像哈耶克这样的以及其他无法融入主流范式内的思想,一般的主流经济学家根本不会去了解,而与之完全相反的态度则是大量研究
经济思想史的经济学家对哈耶克级奥地利学派往往有比较正面的评价。
主流经济学家对于不用数学的思想的态度是不屑一顾或者直接无视,而哈耶克本人对于数学的运用一直持消极态度,还一直批评这种盲目崇拜自然科学中的简单现象的“
唯科学主义”。事实上,哈耶克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中就批评了
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下完全竞争模型、
不完全竞争模型对于均衡的追求以及
数学模型对于竞争过程本质的抹杀,这些洞见即使是现在也没有被主流的经济学超越,当然也没有引起任何的重视。此外,哈耶克和米塞斯、罗宾斯等人由于一道坚持计划经济不可行性并且事实上被当时的主流经济学视为“异类”,要知道当初支持计划的经济的经济学家占绝大多数,即使是熊彼特、萨缪尔森这些被认为是经济学界的一流人物同样站在奥地利学派的对立面,但最后时间证明了米塞斯、哈耶克等当初占极少数的末流文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可见哈耶克并无愧于一流的经济学家的称号,指责他经济学逻辑体系混乱纯粹是无知和傲慢。
马克思主义者、左翼
社会民主主义和
社会自由主义者也批判哈耶克的绝对的
个人主义体系,这同样也是不深入了解就乱扣大帽子的行为。实际上,哈耶克所持的“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个变种,它被用来与
经济分析时如
德国历史学派、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采用的集体主义相对应,而与通常饱受争议的如主流经济学的“
方法论个人主义”完全是两码事,将二者混为一谈并加以攻击,甚至说哈耶克的体系是“绝对的”完全是错置了对象。
反对哈耶克的经济学家指责他忽视民主对
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和为独裁作辩护。哈耶克在他的《
通往奴役之路》中说:“民主本质上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保障国内安定和个人自由的实用手段。它本身绝不是一贯正确和可靠无疑的。我们绝不能忘记,在一个专制统治下往往比在某些民主制度下有更多的文化和精神的自由。”反对者指责这是哈耶克的
极右主义。同样地这种指责也很片面,哈耶克不止一次强调过民主和自由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民主本义是多数人拥有绝对权力,它只保证了权力的来源却没有完成对权力的约束,这个绝对权力是有可能为恶的,如
苏格拉底就是被多数人投票裁决而死;而自由的含义是抽象平等的权利,这意味着对权力的限制。将哈耶克的观点与为独裁做辩护挂钩简直是不知所云,哈耶克毕生都在维护个人自由。
学术谱系
周德伟(1902—1986年),是哈耶克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在哈耶克指导下完成了研究货币理论的论文。曾任
湖南大学经济系主任、
台湾大学教授,
国民政府财政部关务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