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无论在理论方面或政策方面,都支配着学术界的经济思想。凯恩斯本人也是在古典经济学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简介
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它是“30年代
大萧条”的直接产物。
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和传播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是以马歇尔、
庇古(A.C.Pigou)等人为代表的
传统经济学。而
凡勃仑在1900年第一次用“新古典”一词来描述
马歇尔经济学。后来经济学普遍接受“新
古典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这些固定含义的用语来称马歇尔、庇古等人和他们的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里面的
就业理论,继承了
重商主义的
国家干预学马尔萨斯的
有效需求不足学
孟德维尔的
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学说和
霍布森的
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学说。
生平著作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
剑桥市。父亲是马歇尔的早期弟子,母亲曾任剑桥参议员和市长。
在少年时代,凯恩斯的数学成绩突出,14岁那年获得了
伊顿公学奖学金。1902年被保送进入
纽卡斯尔学院学习数学。1909年3月,凯恩斯的论文《概率论》顺利通过。经过修订之后,于1921年出版。
1908年,凯恩斯应马歇尔之聘任经济学讲师。1911年,由于马歇尔的推荐,28岁的凯恩斯出任《经济学杂志》主编。这一杂志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季刊,凯恩斯负责这一杂志长达30多年之久,并为它写了不少文章。
1913年,印度的经济问题十分严重。凯恩斯这一年出版的《印度的
通货和财政》,是他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他因此而成为英国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会员,参加政府的重要工作。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凯恩斯在这一年进财政部工作,主要职责是处理
协约国之间的金融问题。1919年,他担任
英国财政部出席巴黎和会的首席代表,并以顾问身份出席四强会议。1925年,凯恩斯跟逃亡英国的
俄国芭蕾舞演员莉迪娅.露波可娃结婚。他们曾数次去过俄国。
凯恩斯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是对货币理论的研究。1923年,凯恩斯出版《货币改革论》,这是他将1922年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经过修改、编纂而成的,主要是讨论战后的
经济政策。凯恩斯研究货币理论的另一部著作是1930年出版的两卷本的《
货币论》。这部著作的上卷是货币的纯理论,下卷是货币的应用理论。凯恩斯向传统经济学挑战的是他第三部著作:《就业、利息和通货膨胀》(简称《通论》)。《通论》是在30年代
大萧条爆发以后孕育的,于1936年问世。
《通论》出版后不久,凯恩斯患了
心脏病。此后,他著作不算很多。1937年发表了《
就业通论》一文,说明他的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1940年,凯恩斯出版小册子《如何筹措战费》,这是他为
财政大臣提出的战时
财政计划,销路很广。
1946年4月21日,凯恩斯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去世。
观点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凯恩斯所说的扩大
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
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调节消费倾向,目的在于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目的在于刺激投资。
有效需求是由
消费需求和
投资需求组成的,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效需求。
凯恩斯还指出,政府最聪明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由
社会控制投资率,增加投资;另一方面,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不过,凯恩斯强调说,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
刺激消费和投资,可以采用
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凯恩斯指出,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主要应当依靠财政政策。关于财政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
国家预算平衡的观点,而是指出
赤字财政有益。关于货币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内
价格水平稳定的观点,而是指出温和的通货膨胀无害。
发展
(一)新凯恩斯学派的由来和发展
凯恩斯主义曾在
宏观经济学领域长期处于
主流经济学地位。但是,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凯恩斯主义由于不能解释
滞胀现象而受到与其对立的主张自由经济的学派的批评。凯恩斯主义无力应付现实和理论的挑战而陷入困境,从主流派正统经济学宝座上跌落下来。
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潮席卷宏观经济领域,凯恩斯主义日趋衰微。
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2.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
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
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
原凯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打击后,汲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3.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和特点
非市场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设,这一假设来自原凯恩斯主义。但是,两者的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是:
(1)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十分慢,须耗费相当的时日。
(2)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增添了原
凯恩斯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一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二是理性预期。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否认新古典的
二分法,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
完全性是重要的。
新凯恩斯主义的
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
名义价格粘性论;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
有关
菜单成本论的文献很多,其中
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
经济周期论;近似理性
经济周期模型;
实际刚性和
货币非中性论等。
交错调整理论认为,在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为了实现
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交错而不是同步方式调整价格。
2.实际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实际价格粘性论,除了上面提到的“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外,还有: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对称性论、
投入产出表理论、
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
(三)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致命的缺陷,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
市场非出清的信条。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
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是
名义工资粘性论;二是
实际工资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名义工资粘性的代表性理论有:
交错调整工资论和
长期劳动合同论等。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实际工资粘性的理论比较多,其典型理论有:
隐含合同论、
效率工资论和局内—局外人理论。
隐含合同论包括
公开信息隐含合同论和
非对称信息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效率工资和
劳动市场;效率工资的
微观基础;效率工资和失业。
失业滞后论也包括三方面:纯局内人的
工资调整;有局外人压力的工资调整;失业的
持久性和工资调整。
新凯恩斯主义
信贷配给论从
信贷市场中信息
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
贷款抵押的
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
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
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是指,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收益的直接影响。利率还对厂商有激励作用,能改变厂商对待风险的态度。
银行利用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作为检测机智,可以辩识出厂商稀罕风险的程度和将贷款给不同厂商的
风险性。
银行
最优利率通常不等于
市场出清时的利率,所以,信贷市场出现配给。信贷市场出现配给,是自由信贷市场中银行依据
利率的选择效应,为实现
利润最大化目标、理性行事的结果,不是国家干预的产物。
贷款抵押品有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前者是指,当信贷市场存在
超额需求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
抵押品水平来增加还贷款的可靠性,减少
坏帐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同时,还抑制了借款者对贷款的需求。后者是指贷款抵押品水平的递增会增加贷款的风险,降低还款的可靠性。银行可以根据这两者确定最佳抵押品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配给论指出,由于信贷市场中利率机智和配给机智同时起作用,信贷市场会出现
多重均衡态,
市场机制失灵,通过政府干预才能纠正
市场失灵。
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
价格粘性,使价格
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
市场机制,稳定
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
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
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
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干预
劳动合同,在
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
(1)货币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者指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最应当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
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
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
市场利率,使那些有
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