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亦称飞机场、空港,较正式的名称是
航空站。机场有不同的大小,除了跑道之外,机场通常还设有
停机坪、航空客运站、维修厂等设施,并提供机场管制服务、
空中交通管制等其他服务。
发展历史
最早的飞机起降落地点是草地,一般为圆形草坪,飞机可以在任何角度,顺着有利的风向来进行起降,周围会有一个风向仪以及机库(因为当时的飞机一般是木及帆布制成,不能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之后开始使用土质场地域,避免草坪增加的阻力,然而,土质场地并不适合潮湿的气候,否则会泥泞不堪。随着
飞机重量的增加,起降要求亦跟着提高,混凝土跑道开始出现,任何天气、任何时间皆适用。
世界上最古老的机场有争议,但成立于1909年、位在美国
马里兰州的大学园区机场(College Park Airport)是世界上最老且持续经营的机场,虽然它只是个小型机场。
另一个被称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机场是位在美国
亚利桑那州的比斯比-道格拉斯国际机场(Bisbee-Douglas International Airport),此机场停放着美国史上第一架飞机。1908年,道格拉斯
航空俱乐部成立,
滑翔机也随之成立。那时的滑翔机是由两匹马拉动,飞过道格拉斯青年会大楼后方。1909年,飞机开始装设马达和
螺旋桨,亚利桑那州于是成为首架动力飞行的飞机的区域。该机场为美国第一座国际机场的地位经由
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证实,信里面总统宣布它为“美国的第一座国际机场”。
1922年,第一个供民航业使用的永久机场和航站楼出现于
德国柯尼斯堡,这个时代的机场开始使用水泥铺设的停机坪,允许夜间飞行和较重的飞机降落。1920年代后期,出现第一个使用
照明设施的机场,1930年代进场下滑
照明设备开始使用,因此飞机起降的方向和角度开始有了固定的规定。国际民间航空组织标准化了照明的颜色和闪光时间间隔。1940年代,坡度线进场系统开始使用,此系统包括两排灯光,形成了一个漏斗状图案,标示飞机在机场滑翔坡的位置,其他的灯光则表示不正确的进场高度和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机场数目需求大增,盟军利用有孔钢板铺设临时跑道组成一个个战地机场,主要供战斗机或轻型联络机使用。而在
太平洋战争期间,有不少战争是与机场争夺有关。最有名的当属亨得森机场(今
霍尼亚拉国际机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机场的设计越趋复杂,航站楼聚集在一处,而跑道聚集在另一处,这样的安排可方便机场设施的扩展,但也意味着乘客在登机时必须移动较长的距离。之后,机场所铺设的混凝土开始有了导水沟槽,与飞机降落的角度垂直,有助于排水,避免影响飞机起降作业。
1960年代后,机场的建设随着
喷气式飞机的增加蓬勃发展,跑道延伸至3000米长,利用滑模机筑出
连续性的强化混凝土跑道。1960年代初,现代化的机场航站楼开始使用
空桥系统,乘客不必走出室外登机。由于喷射引擎带来严重的噪音问题,使不少机场需要搬离市中心。
基础设施
机场可分为“非禁区”和“禁区”(管制区)范围。非禁区范围包括停车场、
公共交通车站、储
油区和连外道路,而禁区范围包括所有飞机进入的地方,包括跑道、
滑行道、
停机坪和
储油库。大多数的机场都会在非禁区到禁区的中间范围,做严格的控管。搭机乘客进入禁区范围时得必须经过航站楼,在那里可以购买机票、接受安全检查、托运或领取行李,以及通过登机口登机。
起降设备
规模较小的机场的跑道往往短于1000米,跑道种类为硬土、草皮或砂石跑道,而大型的机场的跑道通常铺有沥青或混凝土,长度也比较长,能承受的重量也比较大,是机场最重要的设备。
世界上最长的民用机场跑道是中国的
昌都邦达机场,长度为5500米,其中的4200米满足4D标准,同时它也是海拔最高的跑道,其高度为4334米。而世界上最宽的跑道在
俄罗斯的乌里扬诺夫斯克东方港机场,有105米宽。
某些机场,特别是军用机场,会有紧急着陆专用的长跑道,另外许多空军基地会铺设液压钢索刹车系统的跑道,提供高速飞机着陆时,利用飞机本身的挂钩钩住钢索,达到刹车的效果,这样的设计常用在
航空母舰上。
停机坪大多指的是飞机停放在航站楼旁的区域,方便乘客登机和运输行李,有时停机坪距离航站楼有一段路程,这时乘客需步行或搭乘登机用的巴士才能登机。
机场必须有
塔台,为了方便交通管制员看清楚机场内飞机的动向,塔台会设在高处。许多
国际机场由于载运量高且航班频繁,因此机场内有自己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
相关设备
航站楼,也称作
候机楼,供旅客完成从地面到空中或从空中到地面转换交通方式,是机场的主体部分之一。内有办理登机手续的柜台、候机厅、出入境大堂、海关和检疫设施等等,亦有提供前往市区的公共交通交汇站。
国际航班的机场普遍会设有海关和出入境设施,但是有些国家彼此有协议,对乘飞机旅行的乘客不需要接受海关和移民检查,因此这些设施并不是国际机场的必要设施。国际航班往往需要较高硬件设施安全品质,许多国家对于国际和国内机场都采用相同的安全水平。
航站楼内普遍会设置
免税商店和美食区,服务候机的乘客。机场内的饮食价格普遍地高于机场外的价格,然而有些机场已开始实行饮食价格控管,跟“民间价格”差不多,但是民间价格通常是制造商的建议零售价,没有折扣,所以还是比外界的价格来得高。另外,有些机场会贩卖当地的特色美食,让转机的乘客不需离开机场也能享受当地的食物或文化。
机场可能也包含贵宾服务,包括快速登机手续、专用登机柜台、专用的起飞或到达贵宾休息室、优先登机、独立登机
空桥和行李优先处理等服务。这些服务通常是保留给
头等舱和
商务舱的乘客、顶级飞行常客,以及航空公司俱乐部会员,增值服务有时可能开放给其他航空的飞行常客计划的会员。这有时是互惠协议的一部分,当多个航空公司都属于同一个联盟,或是竞争策略的一部分,以吸引顶级客户远离其他竞争的航空公司。此外,如果航空公司发生严重误点或是行李处理失误,有时会提供这些增值服务给非贵宾资格的乘客做为补偿。
航空公司贵宾室普遍会提供免费或低价的食物、酒精和非酒精饮料,并有座位、淋浴间、安静的休息空间、电视机、电脑、无线或有线网络和电源插座,更有一些航空公司聘请咖啡师、调酒师和厨师现场准备饮食。
有些机场还设有机场酒店,无论是独立一栋或是附属在航站楼里,相当受到欢迎,因为转机乘客可得到充分的休息且和容易就可到达航站楼。许多机场酒店与航空公司间签有协议,提供乘客隔夜住宿的服务。
货运
机场除了服务乘客之外,也负责货物24小时的运送服务。货运航空公司常常在机场内有自己的货物处理厂房,来配送货物。
支援服务
地勤营运机构大多提供飞机维修、
飞机租赁和机库出租的服务,在主要机场,尤其是枢纽机场,航空公司可能会有自己的配套设施。
联外交通
许多大型机场是位在
铁路干线附近,为了可
无缝连接多种交通方式,利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或其它非道路型的
公共交通系统来连接机场和城市,可避免因为
交通堵塞而错过航班的风险;大型机场通常也可经由高速公路连接。
运输
如果机场面积过大,乘客要移动的距离也相对较长,因此相当多的机场提供提供
电动步道和巴士,甚至是航站楼间的轨道系统,可载着乘客通过不同的航站楼和行李领取区。如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内的电车系统、
樟宜机场高架旅客运送车、
浦东机场捷运、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和
香港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等。
运作
航空管制
世界大多数的机场都有塔台,有自己的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塔台人员会利用无线电或其他通讯方式给予飞行员指示,导引他们进行起飞或降落的动作。这种
安全监督的模式能够加强飞行安全,加快班机
处理速度。空中交通管制通常分为
放行、地面管制、塔台管制、离场、
进近/进场,不过管制员可以同时管理这两个部分。
放行负责告知飞机起飞后的飞行路线和无线电号码,随后飞机交给地面管制。
地面管制负责所有机场地面交通指挥(
飞机跑道除外),包括飞机移动、行李拖车、
除雪机、
割草机、
加油车,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车辆。地面管制员会引导这些车辆上使用限定的
滑行道在机场内移动,在飞机通过时会告诉它们可通过跑道的时间,以及车辆停放的位置。此外,地面管制也负责通知飞行员使用哪条跑道,当飞机准备起飞时,会先停在跑道的起点,这时由塔台管制接手,告诉飞行员起飞的时机,飞机降落并离开跑道后,由地面控制接手。
塔台管制掌控跑道上以及接近跑道要降落飞机,他们使用雷达来定位飞机在空中的三维位置,或借着飞行员回报的位置和塔台人员的观察来判定。起飞后的飞机将交给离场。降落的飞机则交给地面管制。
离场负责管理升空后的飞机,告知飞机航向、高度、速度,直到飞机离开管制范围,交给区调(不归属在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管理。
进近/进场负责范围内抵达的本场飞机。当飞机进入负责范围内,进近会告知使用跑道并引导飞机进入
五边飞行的进场路线,指引飞机如何安全地加入路线。直到飞机准备落地,交给塔台。当受天气影响时,进近将引导空中的飞机盘旋等待时机降落。
起降模式
所有的机场都会使用五边飞行的起降模式来确保飞机起降的畅顺。这个模式由五个边形成一个矩形,跑道侧有两个边形成一面,其余的三个边形成另外三个面,每一边都有一个名称,地面的航管员会指示飞行员如何进入或离开这个模式。这个起降模式须在特定的飞行高度执行,通常是800至1000英尺的高度。标准的五边飞行模式都是逆时针方向,然而,因应各种障碍,避开山壁或减少对当地居民噪音,顺时针的模式也存在。这种预定的模式有助于交通畅通,因为所有的飞行员都遵循一样的模式,有助于避免空中相撞。
特大型的机场虽然会设定五边飞行模式,但通常不使用。长途的商业客机会在离机场几个小时的路程,甚至是起飞前,就向目的地机场发出进场请求,大型机场会有专属的无线电频道称为“Clearance Delivery”,供离港飞机使用,使飞机能采取最直接的
进场路径来降落,无需担心其他飞机的干扰。虽然系统让领空畅空并方便飞行员,它需要有班机的预定行程才能早先一步规划班机的起降计划,因此只有大型商业飞机上才能派上用场。该系统来非常先进,航管员已可早一步预测飞机降落是否会延误,甚至在飞机从原机场起飞前,如此一来,飞机可晚点起飞,避免浪费昂贵的燃料在空中盘旋等待降落。
助航标志
标准的目视进场下滑显示灯
跑道上会有若干个导航
辅助工具帮助飞行员着陆,如目视进场下滑显示灯。一些机场都有配备
甚高频全向信标,以帮助飞行员找到往机场的方向,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都会搭配
测距仪来确定飞机跟甚高频全向信标中间的距离。天气状况不佳时,即使飞行员看不到地面状况,他们仍可使用
仪表着陆系统来查找正确的飞行跑道和进场方法。此外,使用
全球定位系统来进行降落正在迅速增加,往后可能成为主要仪器降落的方法。
较大的机场有时也提供精确进场雷达(PAR),但在
空军基地比较常见。此系统利用雷达来追踪飞机的水平和
垂直移动,由飞行员进行目视着陆。
引导指标
机场
引导标志提供滑行的飞机跟地勤车辆在跑道区移动时所需的方向和信息,规模较小的机场可能只使用少量或未使用任何指标,而是依靠机场地图。
机场内的标志可粗分为两种类别,每一类别还能细分不同的指标意义:
操作引导指标
强制性指标
强制性
指示标志为红底白字,表示前方为
跑道入口或重要区域,车辆和飞机遇到此标志时必须停止,直到这地面管制人员允许才能通过。
照明
许多机场都有
跑道灯,在夜间、大雨或浓雾的情况下,引导飞机使用跑道和滑行道。
跑道上,绿色灯光代表降落的起点,而红色灯光显代表跑道的终点;跑道两侧边灯为白色,以一定的间距排列在跑道两侧,表明跑道边缘。一些机场有更复杂的跑道照明,包括
跑道中线灯,沿着跑道
中心线排列,以及进场辅助灯。低流量的机场会使用飞行员控制灯光,让飞行员在飞机上控制跑道的照明,可节省电力和人员成本。
除了跑道之外,滑行道也会有
指示灯,蓝灯代表滑行道的边缘,一些机场还会装设
绿灯代表滑行道的中线。
天气观测
天气观测对于飞机的安全起降是相当重要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绝大多数机场,无论大小,都要有
自动气象站、
气象观测员、或二者。这些气象观测,主要是
航空例行天气报告的格式,可透过无线电、
自动终端情报服务、空中交通管制或飞行服务站得知。
为了达到最佳
飞行品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许要注意风速和风向。因为飞行员在着陆过程中需要
即时信息,跑道旁的
风向袋能够迅速的指示风向。
要求
1.让飞机安全、确实、迅速起飞的能力。
2.安全确实地载运旅客、货物的能力,同时对于旅客的照顾也要求要有舒适性。
3.对飞机维护和补给的能力。
4.让旅客、货物顺利抵达附近城市市中心(或是由都市中心抵达机场)的能力。
5.
国际机场的话,则必须要有
出入境管理、通关和检疫(
CIQ)相关的业务。
8.跑道要有足够的强度,能抵御大型载人飞行器降落时对跑道的冲击和压力,并有较大的
安全冗余。
分类
机场一般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类,用于商业性航空运输的机场也称为
航空港(Airport),中国把大型民用机场称为空港,小型机场称为
航站。
构成
机场作为商用运输的基地可划分为飞行区,地面运输区和
候机楼区三个部分。飞行区是飞机活动的区域;地面运输区是车辆和旅客活动的区域;候机楼区是旅客登记的区域,是飞行区和地面运输区的接合部位。
飞行区
飞行区分空中部分和地面部分。空中部分指机场的空域:包括进场和离场的航路;地面部分包括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和
登机门,以及一些为维修和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设施和场地,如机库,塔台,救援中心等。
飞行区等级
技术标准采用飞行区等级指标Ⅰ(数字代号)和等级指标Ⅱ(字母代号)的方式。
飞行区等级指标Ⅰ:
根据机场飞行区使用的最大飞机的基准
飞行场地长度,分为1、2、3、4四个等级。
飞行区等级指标Ⅱ:
根据机场飞行区使用的最大飞机的翼展和
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的距离,从小到大分为A、B、C、D、E、F六个等级。
4F级机场,指在
标准条件下,可用跑道长度大于等于3600米,可用最大飞机的翼展在大于等于65m到小于80m之间,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距在14~16米区间的机场。
4E级机场,指在标准条件下,可用跑道长度大于等于3000米小于3600米,可用最大飞机的翼展52~65米和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距在9~14米区间的机场。
4D级机场,指在标准条件下,可用跑道长度大于等于2400米小于3000米,可用最大飞机的翼展36~52米和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距在9~14米区间的机场。
4C级机场,指在标准条件下,可用跑道长度大于等于1800米小于2400米,可用最大飞机的翼展24~36米和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距在6~9米区间的机场。
3C级机场,指在标准条件下,可用跑道长度大于等于1200米小于1800米,可用最大飞机同4C级机场。
候机楼区
候机楼区包括候机楼建筑本身以及候机楼外的登机机坪和旅客出入车道,它是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的结合部,是机场对旅客服务的中心地区。
登机机坪是指旅客从候机楼上机时飞机停放的机坪,这个机坪要求能使旅客尽量减少步行上机的距离。按照
旅客流量的不同,登机机坪的布局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单线式,指廊式,卫星厅式等。旅客登记可以采取从
登机桥登机,也可采用车辆运送登机。
(2)候机楼。
候机楼分为旅客服务区和管理服务区两大部分。旅客服务区包括
值机柜台,安检,海关以及检疫通道,登机前的
候机厅,迎送旅客活动大厅以及
公共服务设施等。管理服务区则包括机场
行政后勤管理部门,政府机构办公区域以及航空公司运营区域等。
地面运输区
机场是城市的
交通中心之一,而且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因而从城市进出空港的通道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型城市为了保证
机场交通的通畅都修建了从市区到机场的专用高速公路,甚至还开通地铁和
轻轨交通,方便旅客出行。在考虑航空货运时,要把机场到火车站和港口的路线同时考虑在内。此外,机场还须建有大面积的停车场以及相应的内部通道。
机场名称和命名
每个机场都自己独特的代码,
IATA的代码通常为机场名或是服务城市的缩写,如HKG代表
香港国际机场。机场有时在搬迁后,仍保留其以前的IATA代码,如
TAO之前代表
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如今代表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LYG之前代表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如今代表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
机场的名称可以是它的地点,如
旧金山国际机场;也可以是以
公众人物命名,特别是政治家,如
巴黎夏尔·戴高乐机场;或与该地区有关或在
航空史上的著名人物,如
诺曼·峰田圣何塞国际机场。有些机场有非正式的名称且广为流传,使得它的
正式名称鲜为人知。
中国大陆的机场使用
企业名称命名,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命名方式。四川
宜宾菜坝机场在搬迁后,改名为
宜宾五粮液机场,采用了企业名称命名。这种命名方式已经违反了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布的《
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中的条款,同时也起争议。
机场名称可能包括“国际”一词,指称该机场能够处理
国际航空运输,但也有机场虽然有国际一词却没有实际处理过国际航空,如特塞尔国际机场。一些有出入境设施的机场并未使用国际一词,如
新加坡樟宜机场。
飞行安全
机场的保安工作是十分严密的,人们不能随便闯入
停机坪、跑道等地方,否则可能会遭到检控;
航站楼内的安检措施亦十分严格,乘客所有随身物品和行李都先要经过
X光机检查,乘客也须走过
金属探测器,以防有心人士携带武器
劫机;乘客亦不能携带液体上飞机以及任何能做为武器的物品,需要放在
托运行李里。
天气方面,台风、雹、雷雨、
风切变等
天气现象亦会危害
飞行安全,因此机场附近大多设有一个或数个
多普勒天气雷达站,由当地气象部门或机场自身的气象机构负责管理,并定时发放气象讯息予飞行员或
空中交通管制塔的工作人员。
飞机噪音是机场的主要噪音来源,影响机场附近的住宅。如果机场有夜间和清晨的航班时,很容易影响睡眠品质。飞机噪音不仅来自于飞机起降时,
地勤的作业,包括
飞机维修和测试,也都产生噪音,对健康造成影响。机场联外道路的车辆交通也会产生噪音,并带来空气污染。
环境影响
建设新机场或跑道扩建往往受到当地居民的抵制,因为会对当地造成影响,包括历史遗迹、
植物相和
动物相;避免扰邻是
香港启德国际机场被迁走的重要原因。为避免
鸟类碰撞飞机造成飞机安全事故,大型机场会进行鸟类
控制计划,震慑或射杀机场附近的鸟类。
机场带给当地气候型态的改变已被证实,因为机场的占地广阔,就算是少雾的地区也很容易受到
浓雾的影响。此外,机场跑道大多铺设
沥青或混凝土,取代了植披的路面,造成排水模式的变化,导致更多洪水、径流和
土壤侵蚀情形。
一些机场的管理部门会编制和发布年度
环境报告,以呈现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
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这些报告包含了所有的
环境保护措施工作,无论是水、空气、土壤和
噪音污染,以及资源节约和机场附近
自然生态的保护。
经营管理
世界上大多数的机场是由国家、地区或当地政府所有,然后交由私人
机构监管整个运作,如
英国航空管理局有限公司(BAA)就管理了7座
英国的商业机场和一些英国以外的机场,德国的
法兰克福机场则为Fraport AG所管理。在印度,GMR集团通过合资管理
新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和
海得拉巴拉吉夫·甘地国际机场。
在美国和
加拿大,民用机场通常由政府直接经营或由政府成立的机场管理局管理。许多美国的机场仍出租部分或全部的设备给外面一些特定的公司管理,像是贩卖部或停车服务。
在美国,所有的民用机场跑道都是由
美国联邦航空局所认证,系根据联邦法规法典标题14第139条〈
商业服务机场认证〉,但据
联邦航空局规定,由当地机场负责管理维护。
虽然美国不愿将机场私有化(尽管
联邦航空局从1996年开始赞助机场民营化的计划),这种由政府所有、
外包管理的模式仍是世界大多民用机场的标准管理营运模式。
交通规则
和地面交通一样,天上也需要有一套
交通规则,用以规范驾驶员的驾机行为。同时还设有
空中交通管制员执行管理任务,从而创造一个安全、有序、高效率的空中
交通环境。
空中的交通规则叫飞行规则,是借鉴地面交通规则的经验制定的。它的核心目的是要保障机上人员和飞经区域的地面群众的人身和
财产安全。飞行规则分为通用飞行规则、
目视飞行规则和
仪表飞行规则三个部分,通用飞行规则是各类飞机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它的主要要求是:非经特殊允许,飞机不能在居民密集区域上空飞行,不能从机上向下抛任何物体。为了防止相撞,规定飞机在相对飞行相遇时,各自向右转躲避对方;在同向飞行时,如果要超越前方的飞机,后面的飞机要改变高度或从右侧超越。航向不同的飞机在空中交汇时,左方的飞机要为右面的飞机让路。空中的“
交通警察”——
空中交通管制员不像在陆地上执勤的警察可以在十字路口等地面对面地指挥汽车司机,他们靠飞机报告的所在位置和控制飞行的
时间间隔来指挥飞机。因此在通用飞行规则中,要求在航线上飞行的飞机事先要提供飞行计划,被批准后,飞机才能被放行。在飞行时要得到管制员的许可,而且在规定的
报告点向管制员报告飞经的时间、
飞行高度等。由于对时间的控制是空中交通管制的基础,所以空中交通体系包括飞机和管制塔台都统一使用
协调世界时,以保证空中交通管理的
精确度。
针对目视导航或
仪表导航的飞机分别制定了
目视飞行规则和仪表飞行规则。目视飞行时,驾驶员主要依靠视觉来判断和发现其他飞行物或地面障碍。目视飞行规则的基础就是飞机能“看见”和“被看见”。也就是飞机之间、飞机和地面管制员之间能相互看见,用以保证飞行安全。目视飞行规则对
能见度和天气情况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规定了目视
飞行气象条件标准。如果天气状况达不到这些标准,飞机就不能被放飞。小型低高度的飞机大多采用目视飞行;大型飞机在
气象条件许时,尤其是在机场上空,空中交通繁忙区域,因为目视飞行灵活,有时也采用目视飞行。在空中管制工作中,目视飞行只占其工作量的一小部分。
仪表飞行规则是专门为使用无线电仪表导航的飞机制定的。它规定了靠仪表飞行时的气象条件。在仪表飞行时驾驶员仅靠仪表观测和管制员的指示飞行即可,不需要看到其他飞机和地面情况,因此仪表飞行的气象条件要宽于目视飞行。仪表飞行大大降低了天气对飞行可能造成的影响。仪表飞行规则要求飞机上必须配置齐规定的
飞行仪表和无线电
通讯设备;相应的,驾驶员也必须具备熟练使用这些仪表和设备的能力。驾驶员只有在取得仪表飞行的
驾驶执照后才能进行仪表飞行。
乘机需知
购票
1.订座:出国人员为保证如期飞行,最好到航空公司
售票处当面订座,如拟乘坐的航班座位已满,又不可能改变时间,可申请列为候补,前两天下午到售票处购票。
2.购票:有网络购票、电话购票、售票点订票三种方式。定妥座位后,应按规定期限持护照、签证、定座单、支票、
中国银行出具的专购买机票用的外汇证明,自费者还需带
入学通知书复印件,
单位介绍信,审核机构证明,中国银行购票证明(可用
人民币证明)以及外币等。
登机
乘客到达机场后,请到出发大厅指定的
服务台凭客票及本人
有效身份证件按时办理乘机和行李交运手续,领取
登机牌。飞机离站前30分钟停止办理乘机手续。
乘客需在指定柜台买50元
人民币的
机场建设费,8小时内中转的旅客及12岁以下的儿童凭机票免交机场建设费。乘客还可自行决定是否购买保险。
安全检查
通过安全检查时,乘客应首先向工作人员出示登机牌、
有效证件和飞
机票。为了飞行安全,乘客及随身携带
行李物品必须接受安全检查。行李物品要做
X光机检查,旅客要走金属探测器门。
候机及登机
乘客可以根据登机牌所显示的登机口号在相应的候机厅候机休息,听广播提示进行登机。
中国民航机场
统计数据
截至2021年底,中国备案在册
通用航空机场370个。
2024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介绍,数据显示,五年来,民航运输机场达到259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超千万人次的机场38个。
《2023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境内运输机场(港澳台地区数据另行统计,下同)共有259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运输机场259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或地区)255个。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运输机场有:湖南湘西边城机场、河南安阳红旗渠机场、四川阆中古城机场、山西朔州滋润机场、西藏阿里普兰机场等。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的城市(或地区)有:湖南湘西、河南安阳、四川阆中、山西朔州、西藏普兰。济宁曲阜机场迁至济宁大安机场。2023年中国民用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597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2%,恢复到2019年的93.2%。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2124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8%,恢复到2019年的100.0%(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36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1.8%,恢复到2019年的48.9%);国际航线完成473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4.6%,恢复到2019年的34.0%。
2024年5月,民航局发布的《2023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境内运输机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259个,比上年底净增5个。2023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60亿人次、货邮吞吐量1683.31万吨、起降架次1170.82万架次,比上年分别增长142.2%、15.8%、63.7%;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含)以上的运输机场38个、年货邮吞吐量1万吨以上的运输机场63个。通用航空领域,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达449个。
2023年末,颁证民用航空运输机场259个,比上年末增加5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59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或地区)255个。2023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的运输机场102个,其中达到1000万人次及以上的运输机场38个。全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0000吨以上的运输机场63个。
建设规划
“十四五”期间加快枢纽机场建设。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推进天津、沈阳、济南、兰州、南宁、贵阳、拉萨等区域枢纽机场扩能改造,实施厦门、呼和浩特、大连、南通等机场迁建。建成投用湖北鄂州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优化完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郑州等综合性枢纽机场货运设施。研究提出由综合性枢纽机场和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共同组成的航空货运枢纽规划布局。
完善非枢纽机场布局。新建一批非枢纽机场,重点布局加密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机场。加强新建机场前期论证,做好项目储备。坚持经济适用原则,实施一批非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强支线机场通用航空保障能力,为国产支线飞机起降等配置相应设施,项目中要加强贯彻国防要求。审慎决策机场迁建,研究开展南阳、景德镇、黄山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鼓励毗邻地区合资合作建设规划内机场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推进存量设施提质增效。加强多机场、多跑道、多航站楼运行模式研究,注重空地资源匹配,探索运行新标准、新模式,充分挖掘设施潜力。支持有条件的机场优化改造跑滑系统,提升飞行区运行效率。适应旅客出行方式和需求变化,针对捷运系统、安检系统、行李系统等效率短板和流程堵点,推进既有机场航站楼空间重构和流程再造。
优化提升航油保障能力。结合机场建设同步推进航油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南等航油储运基地,提升支线机场航油保障能力,健全航油调度应急保障机制,确保航油供应安全。鼓励航油供应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