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七品分正七品和从(cong)七品。正七品是
品级的十三级。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朝,同一职官,由于任职人民族之不同,而有品级等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任该职官的满、汉人上。如太常寺的赞礼郎,满人赞礼郎提高为正七品,汉赞礼郎仍为正九品。同为鸿胪寺的鸣赞,满人鸣赞提高为正七品,汉人鸣赞仍是从九品。
同名职官,设在不同机构,品级也不同。主要是管文职杂务的“首领官”及某些“杂职”。如典籍,内阁典籍厅的典籍,正七品;而国子监典籍厅的典籍,则是从九品。主簿,主簿厅的主簿,设于太仆寺者,正七品;设于光禄寺者,从七品;设于鸿胪寺者,从八品。典簿,典簿厅典簿,设于太常寺者,正七品;设于光禄寺者,从七品;设于国子监者,从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