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礼
明朝初年将领
焦礼(1382年-1463年2月2日),字尚节,蒙古族。山后广宁卫(今辽宁省北镇市)人。明朝初年将领。
人物生平
借袭兄职
焦礼的父亲把思台,在元朝末年曾任右丞,于明太祖洪武(1368年-1398年)年间归附明朝,任通州卫(今属北京市)指挥佥事。把思台有三子,在他因老病致仕后,长子焦胜、次子焦谦相继袭职,而焦礼则是第三子。焦谦因功升任指挥使,又升至都指挥同知,在他死后,其子管失奴年幼,故而由身为弟弟的焦礼于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年)七月借袭通州卫指挥使,“备御辽东”。
守边年劳
宣德元年(1426年)三月,管失奴已成年,焦礼奉命还官。明宣宗认为焦礼在辽东“能效劳勤”,其父亲、兄长亦有功,应当加以优待,故而命焦礼改袭把思台的原职通州卫指挥佥事,管失奴仍袭官指挥使。
宣德二年(1427年)九月,焦礼升任通州卫指挥使,“往辽东操守”。
宣德九年(1434年)六月,经辽东总兵官巫凯奏请,焦礼被升授为都指挥佥事,仍在辽东“领队哨备”。
宣德十年(1435年)十月,明英宗因焦礼守边年久、多有劳绩,故而升他为都指挥同知。
正统六年(1441年)十一月,经辽东总兵官曹义奏请,英宗再升焦礼为都指挥使
正统七年(1442年)七月,有人奏报焦礼、曹义与都指挥使陈庆等残害军士,英宗命三人据实上奏。焦礼等服罪,被英宗下诏宽宥。
屡破三卫
当时,兀良哈三卫的骑兵经常越过新修的边墙,到宁远地区侵扰、抢掠边民。
正统八年(1443年),焦礼与都指挥佥事夏礼等在广宁、吴家坟等地击退入侵的朵颜三卫军,因功受赏。同年三月,辽东重镇宁远卫(今辽宁兴城古城)守备官空缺,提督辽东军务的右佥都御史王翱举荐焦礼骁勇,堪任此职,英宗于是命焦礼镇守宁远。
正统九年(1444年)正月,英宗命成国公朱勇、兴安伯徐亨等分兵四路,以讨伐朵颜三卫,辽东方面亦奉诏出兵配合。焦礼与义州守备施聚、都指挥使裴俊等随曹义出征,在老河击败三卫兵,立下战功。
正统十年(1445年),焦礼率军出境巡边,“远涉贼境”。王翱认为应“加赏劝”,英宗于是在同年七月升焦礼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仍守备宁远。
正统十二年(1447年),辽东文武守臣尽皆出塞巡哨,其中焦礼自宁远出兵,遭遇朵颜三卫军,将其击破,全军而还。此役,辽东各军共斩首三十二级、生擒七十余人,缴获马、牛、羊四千六百余只(头)。四月,英宗论功,升焦礼为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另加赏赐白金彩币等物。七月,焦礼仍奉命“守备辽东宁远地方”。
入援京师
正统十四年(1449年)四月,焦礼因擒获朵颜三卫军之功,升任右都督。八月,亲征瓦剌的英宗于土木之变中被俘,明军死伤惨重。兵败的消息传至京师,举朝震惊,郕王朱祁钰(即明代宗)奉命监国,并在同月授焦礼为辽东左副总兵官,与右副总兵官施聚协助曹义调兵防御。十月,新即位的代宗采纳吏科给事中姚夔的建议,命焦礼、施聚率辽东精兵三万入援京师。
焦礼等闻讯后,驰援京师,适逢北京保卫战于此年底结束,瓦剌退兵,辽东军于是暂驻于永平城内。至景泰元年(1450年)正月底,焦礼、施聚率军返回辽东。
老当益壮
焦礼备御宁远卫城二十年,在景泰(1450年-1457年)时期,仍数次击退抢掠边民的三卫骑兵。
景泰元年(1450年),焦礼于宁远卫的千家峪击破三卫军,在九月因功受赏。
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三卫骑兵两千余人进攻兴水县堡,被焦礼率军击退,生擒一人,俘获其马、牛一百余匹(头)。代宗赐玺书褒奖,并于十二月进升焦礼为左都督
景泰五年(1454年),焦礼在小团山(今辽宁兴城团山子村)击败三卫军,斩获颇多。
寿考令终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于夺门之变中复位。二月,英宗鉴于焦礼“久任边事,积有勋劳”,特封他为东宁伯,食禄一千二百石,允许子孙世袭。六月,加封勋阶为奉天翊卫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赐世袭诰券,“身免一死,子免一死”,并追封其父祖三代及妻子诰命
天顺二年(1458年)五月,英宗思念守边功臣,下诏让焦礼、施聚等进京,及至陛见后,赐以蟒衣、金帛等。随后,焦礼等返回辽东。
天顺三年(1459年)二月,兵部认为焦礼年近八十,不能独自让他守卫宁远,于是与辽东总兵官董兴商议,派都指挥使邓铎协同守备。但在同年五月,焦礼奏称邓铎“恣意妄为、僣分欺侮”,请求将自己调离宁远,或更换协同守备人选。兵部尚书马昂因而弹劾焦礼、施聚“年垂八十,老耄无为”,请求将二人召回京师养老。英宗派锦衣卫官前往调查,仍特加优礼,将邓铎调走,于七月改命通州卫都指挥佥事张俊接任。
天顺七年正月十四日(1463年2月2日),焦礼在宁远卫病逝,享年八十二岁。英宗闻讣讯,为之辍朝一日,遣使赐祭葬,并追封东宁侯,赐谥号“襄毅”。
主要成就
政治
宣德五年(1430年),宁远卫初建学宫,“然仅茅屋数楹,不称瞻仰”。至景泰四年(1453年),焦礼号召部下的官员捐资重修,为学宫(文庙)增建东、西两庑殿宇,至此“规制始立”。
景泰五年(1454年),焦礼组织兵民在宁远卫城中心建钟楼、鼓楼各一座。这样,不但使卫城的防御功能增强了,还有利于对城市的各项管理。
天顺四年(1460年),焦礼父子又修复了宁远的大悲阁,并重修琉璃佛。另据明末大学士孙承宗奏称,在“瓦窑冲(今辽宁省龙港区,瓦窑冲北距椴木冲约三十里)有东宁伯焦礼所创寺”,此处“可设山伏,以西应沙河,北应椴木冲,东南连罩笠山,以及于海……”,焦礼在这样重要的地区创建寺院,有利于稳定军民之心,使其协力边防。
天顺五年(1461年),焦礼父子又捐资重修了宁远的清凉寺(今辽宁省沙后所镇荒地村南山屯西山坳)。
军事
焦礼守备辽东数十年,镇守宁远卫(今辽宁兴城古城)二十年,骁勇善战,擅长以少击众,屡破朵颜三卫军,有“飞将军”之称。又善于抚恤军士,能使其效死力,故而使边陲安谧:
人物评价
朱瞻基:然(焦)礼在辽东,能效劳勤……父祖俱有功,子孙当俱优之。(《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
朱祁镇:冲当一面,勇敌万人。(《全辽志》引)
李贤:①平生尚气节,识大义,临阵奋不顾身。善抚士卒,人人乐为之用,以故所至成功,敌人畏之。时以比汉之飞将军。(《东宁伯赠东宁侯谥襄毅焦公礼神道碑》)②桓桓焦公,际我明代。展也长城,横亘紫塞。公在东镇,帝顾无忧。四十馀年,砺尔戈矛。献馘之功,幕府屡上。阃外威名,如古飞将。帝念公功,报典异常。金书铁券,垂裕无疆。寿考令终,边帅无几。帝恤公亡,笃是恩礼。勒铭于石,百世不刋。芳躅伟烈,海内式观。(《东宁伯赠东宁侯谥襄毅焦公礼神道碑》)
孙继宗:礼有胆略,精骑射,善以寡击边众,边方赖以宁谧者十馀年。(《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万安:逮公(焦亮)之考,秉心忠贞。殿厥封守,奇勋懋腾。厥声日振,厥位日隆。东宁赐爵,世享无穷。(《焦亮墓志铭》)
李辅:英勇善战。(《全辽志》)
查继佐:而焦礼之东控者迤二十年,独有开国久任功臣如叶旺、马云故事。盖礼既办,而用礼于三韩者,诚有略在也。(《罪惟录》)
张廷玉:礼有胆略,精骑射,善以少击众。守宁远三十余年,士卒乐为用,边陲宁谧。(《明史》)
人际关系
亲属成员
表格参考资料:
伯爵世系
焦礼在明英宗复辟后受封东宁伯,子孙世代承袭,共历六世八代,至南明而绝。
第一代:焦礼,天顺元年(1457年)封东宁伯,予世券。天顺七年(1463年)去世,追封东宁侯,谥号“襄毅”。
第二代:焦寿,焦礼之孙,天顺七年(1463年)袭爵。成化八年(1472年)去世。
第三代:焦俊,焦寿之弟,成化九年(1473年)袭爵。弘治十三年(1500年)去世。
第四代:焦淇(一作焦洪),焦俊之子,弘治十四年(1501年)袭爵。正德六年(1511年)去世。
第五代:焦洵,焦淇之弟,正德八年(1513年)袭爵。正德十四年(1519年)去世。
第六代:焦栋,焦洵从子。正德十六年(1521年)袭爵。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庄僖”。
第七代:焦文耀(一作文曜),焦栋之子,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袭爵。去世时间不详。
第八代:焦梦熊,焦文耀之子,袭爵年份无考,活跃于明神宗明思宗时期。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投降清朝
东宁伯世系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古穰集·卷十一东宁伯赠东宁侯谥襄毅焦公礼神道碑》
全辽志·卷四》
名山藏·卷四十二》
罪惟录·列传卷之十九·武略诸臣传》
明史·卷一百七·表第八》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1 18:1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