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吉(1600年-1659年)字修之、六谦,号铁山,
高邮人,历仕明朝、清朝两代,
贰臣。与
吴伟业(吴梅村)交好。
简介
天启五年(1625年)
进士,授大田知县。
崇祯初,改仁和知县。历迁饶州推官、
户部郎中。十四年(1641年),任通州兵备道。十五年,超擢以右佥都御史巡抚
山东。平龙山、沧海渊诸山寨。清兵第六次入塞,十六年掠至山东,永吉堵御无术,辖地尽失,匿而不闻。及清兵退,乃率兵复空城,以恢复报。召对,永吉引罪,上(崇祯帝)谕以图功,不为罪,升永吉以兵部侍郎总督蓟辽,驻遵化。
十七年,永吉与辽抚黎玉田、总兵
吴三桂等疏请弃孤城宁远,并撤兵民入关,辅臣极阻,未成。3月,李自成兵逼京师,上命永吉、三桂等弃宁远入卫。永吉驰出关,与玉田、三桂等徙宁远五十万众,日行数十里,十六日入关,二十日抵丰润,而京师已陷矣。永吉间道南下归里。(明)安宗继,以泽清、史部尚书徐石麒荐,永吉贿首辅马士英,命以戴罪总督山东、河北等处军务,驻徐州。12月,改总督防河镇将。
弘光元年(1645年),兼巡抚凤(阳)、淮(安)、庐(州)、扬(州)四府。
清兵南下,永吉与泽清、总漕御史田仰等同入海。未几,与泽清同降清。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
大理寺卿。顺治四年(1647年),擢
工部侍郎。永吉疏辞,上(
顺治帝)责其博虚名,特允之,并谕永不录用。久之,起户部侍郎,上治河等策。十年,擢兵部尚书。十一年,与刑部尚书巴哈纳分赈直隶
八府灾。转左都御史,擢秘书院大学士。永吉在兵部时,鞫德州诸生吕煌匿逃人行贿,谳未当,下王大臣诘问,永吉厉声争辨。事闻上,谕曰:“永吉破格超擢,当竭力为国,乃因诘问,辄至忿怒,岂欲效
陈名夏故态耶?”谪仓场侍郎。十二年,授国史院大学士。寻加
太子太保,领吏部尚书。十五年,以兄子树德科场关节事发,左迁太常少卿。改左副都御史。
十六年,卒,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
明朝崇祯时期
崇祯初,调浙江
仁和知县。任上建设漕仓、惩刁讼、筑悍海塘,咸著异政。
后迁江西饶州推官,擢户部郎中。
崇祯十四年(1641年),任
通州兵备道。任上按地编丁、按丁征徭,民困以苏。岁旱,设法劝赈,全活甚众。之后王永吉擢山东巡抚去之日,民为立祠。
十五年(1642年),超擢以右佥都御史巡抚
山东。当时京畿、山东、河南等地连年大旱、蝗灾,瘟疫流行,民大饥,官府又横征暴敛,饿殍遍地。崇祯十四年时,先有山东李廷实、李鼎铉等人起义,克高唐州、东平府,被山东巡抚王国宾平定。后有
李青山等人也率民众起义,阻断漕运,被总兵
刘泽清等人于次年正月间平定。之后王永吉到任,接替王国宾。王永吉刚到任,就攻打占据龙山、沧海渊诸山寨的义军余部,率领三百骑与之战斗,未
浃月,次第歼其渠首,赦免协从者,收缚散遣殆尽。一时王永吉誉满京城,有北史(可法)南王(永吉)之称。
四月,
崇祯帝以山东饥困,手诏就抚之,民各归本土,务农耕作,发帑银二万给王永吉以赈之。
九月,李自成围攻开封,官军决黄河堤,水冲毁开封城,黄河改道。王永吉上疏言:「黄河决汴城,直走睢阳,东南注鄢陵、鹿邑,必害亳、泗,侵祖陵,而邳、宿运河必涸。」
崇祯帝令总河侍郎黄希宪急往捍御,希宪以身居济宁不能摄汴,请特设重臣督理,乃命工部侍郎周堪赓督修汴河。
十六年(1643年),清兵杀掠至山东,王永吉堵御无术,不阅月连失七十余城,所管辖的济南、兖州、东昌三府州县尽失,匿而不报。率兵尾随清兵,待清兵兵退出一城,便率兵收复空城,以“恢复失地”上奏朝廷。之后
召对,王永吉引罪自劾,崇祯帝谕以图功,并以王永吉“收复失地”有功,不以为罪,擢升王永吉以兵部侍郎总督蓟辽,驻遵化。
十月,清兵屯山海关外;
蓟辽总督王永吉趋山海关、永平,崇祯帝发内帑银八万两、户部银十万两资饷。
十七年(1644年)正月,蓟督王永吉与辽抚黎玉田、总兵吴三桂等上疏:「辽东前后屯卫复失,宁远孤悬二百里外,四面阻敌,势孤难守,且寇氛日迫,三辅震惊。宜撤宁远兵民,入守关门。即京师猝有寇警,关门之援,旦夕可至。」崇祯帝问内阁辅臣陈演、魏藻德等,二人怕如果支持弃地回防,之后反而会被皇帝怪罪,因此十分反对,言:「无故弃三百里,臣等不敢任其咎。」并引汉朝弃凉州的事情为证。之后又集科道九卿会议德政殿,支持王永吉提议者,惟大学士范景文、兵部尚书张缙彦、兵部侍郎金之俊、左都御史李邦华、翰林学士倪元璐、吏科给事中吴麟征等人,尤其吴麟征十分支持,但是内阁坚执如初。于是此事便搁置了。
二月,李自成率大兵自陕西渡过黄河入山西北征。二十六日,陕西总督余应桂请调诸将,并上疏:「贼众号百万,非天下全力剿之不可。请调天下镇将如左良玉、吴三桂,并高杰、唐通、周遇吉、黄得功、曹友义、马科、张天禄、马岱、刘泽清、土国宝、刘良佐、葛汝芝,及副将丘磊、惠登相、王光恩、孔希贤、金守亮等,齐赴军前,会师真保之间。督抚之外,加一督师,如史可法、王永吉其人者,赐以尚方,悬公侯之赏,以鼓励之,庶贼可灭也。」崇祯帝未用。二十九日,陈演去职,王永吉上疏力诋其罪,请置之典刑,给事中汪惟效、孙承泽亦极论之。
三月初四日,钦天监奏帝星下移,诏百官修省。诏:「封各总兵
吴三桂平西伯、
左良玉宁南伯、
唐通定西伯、
黄得功靖南伯,给敕印。
刘泽清实升一级,
刘良佐、
周遇吉、
高杰、
马岱、
马科、姜瑄、
孔希贵、
黄蜚、葛汝芝、
高第、
许定国、王承胤、
刘芳名、李栖凤、曹友义、杜允登、赵光远、卜从善、杨御藩,各升署一级。督抚
马士英、王永吉、
黎玉田、
李希沆,分别应实署。」初六日,因大顺军势如破竹,畿辅震动,崇祯帝始命弃宁远,并征调王永吉、吴三桂、唐通、刘泽清等率兵入卫。之后诏书传至王永吉驻地遵化,王永吉请严居庸关守御,并立即疾驰出关,与驻守宁远的吴三桂、黎玉田等人徙宁远五十万军民(五十万军民或许应该包括之前被济尔哈朗攻破的前屯卫、中后所、中前所等地逃奔宁远的难民。)入山海关。初十日,真定、宁武相继陷落,崇祯帝又命王永吉节制各镇镇将,一切调度机宜,进退将吏,赏罚功罪等,俱听便宜行事,令吏、兵二部给发空札五百张军前应用,敕印即行拨铸。王永吉、黎玉田、吴三桂等人从海、陆两路徙兵民入关,吴三桂指挥海船往返渡民入关。陆路日行数十里,五十万兵民井然有序,未有损失,安全入关,并被分别安置到永平府的滦州、昌黎、乐亭、开平卫等地,全赖总督王永吉、巡抚黎玉田、总兵吴三桂指挥得当。王永吉先率兵入卫,吴三桂则率精锐殿后。十六日,王永吉入山海关,二十日抵
丰润,二十三日到达距离京师两百多里的
盘山(今
天津蓟州
盘山),而京师已经被
李自成攻克四天了。王永吉便与之后引兵前来的吴三桂会合同归山海关。
四月十七日,王永吉率领三十骑,戎装乘马,
间道南下归乡。
明朝弘光(南明福王)时期
六月,东平侯刘泽清上疏推荐起用王永吉、郭景纯、张捷、邹之麟、
张孙振、刘光斗等人。
八月,史部尚书
徐石麒推举
朱大典、王永吉。内阁辅臣
马士英票旨『永吉身任督师,致北都沦陷;朱大典赃私狼籍,先帝严追未给;何得朦胧推举?』其实这道旨是
马士英以贿赂没有送到,所以才拟旨切责。没多久贿赂送至,之后二人得以擢用无碍。
高宏图、
何应瑞二人合词请用王永吉,允之,起王永吉戴罪总督山东、河北等处军务,同陈洪范等料理酬北事宜,且驻河上,择险要地方暂料理山东、河北战守事宜,俟陈洪范等还日奏请进止。
九月,勒王永吉驻徐州。又命王永吉填塞黄河在开封的决口。
十月,马士英奏赐王永吉一品斗牛服色,以隆接待北使(清朝使者)之礼。
十一月,御史沈宸铨弹劾张缙彦、王永吉、何谦、邱祖德、黄希宪、鲁化龙等人,弘光帝命张缙彦、王永吉勿问,何谦等法司提究。
十二月,改命王永吉总督防河镇将。十八日,命王永吉防(黄)河北、张缙彦防(黄)河南。
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因高杰之前死于睢州之变,弘光帝下谕史可法:『河上防御,责成王永吉、卫胤文料理。』王永吉派人侦得建州精骑(清兵)尽往陕西征闯(李自成大顺政权),北直、山东一带皆单虚,向朝廷建议:『臣近闻西安已破,流贼败走汉中,不胜踊跃,继又不胜忧疑也。虏乘虚击贼,所向披靡,其气必骄。向屡入内地未逢敌手,今见国家新创,半年以来未能出门一步,其心必懈。骄与懈皆犯兵家之忌。若简骁劲马步一枝,直走开、归,进窥曹、单,防其抄袭淮阳,为正兵;以骁劲马步二枝,疾趋沂、济,为奇兵,电击星驰,计日而可复二城。若二城既复,衮、济、临、德遂成破竹。军声一振,青、齐豪杰响应,土兵民马、铳炮军资,远近辐辏,联络犄角,攻其无备,必建奇功。盖当此内外凋敝时,须破釜沉舟决一死斗。倘欲动出万全必胜之策,实无此策。臣不胜踊跃者此也。若谓长河、长江,未必直称天堑;一番挑激,彼必速来,殊不知奴虏虎视中原,意欲并吞天下。特与逆贼相持,不暇倾巢压境耳。今西安破陷已真,虏既入陕,寇复入川,宣、云、秦、晋、东豫、荆、襄,胡马进退自由,前无所牵,后无所掣,全副精神总在江南,纵不挑而激之,能保其不投鞭而问渡哉!臣不胜忧疑者此也。乞敕下部议:如当决战,便须乘此机令速挑马步数万、备办粮饷,分道进兵;若兵马、钱粮不能应急,先宜固守,亦须处处坚牢、事事著实。防江者当代防河者筹画;河如长在,便可作江上藩篱。若从晋、豫上流渡过开、雒,则徐、砀、颍、亳俱是平原,安得有河可守?司饷当代司兵者焦劳,士马饱腾,则战气自然百倍。今长戍荒原,在在枵腹;一或溃决,更以何兵为守!昔齐人有「乘势待时」之说;今有势可乘、无时可待,过此以往,事变愈多,日益忙乱矣。』
四月初一日,左良玉死后其子左梦庚继续统兵东下,南京震恐,急调史可法统兵南下防御。而此时清军已经往江南进犯,兵至河南。王永吉疏报:『清兵已过黄河,自河南归德至(镇江)
象山共八百里,无一兵防御,扬(州)、泗(州)、邳(州)、徐(州)等地势同鼎沸。』清兵连破亳州、砀山,明廷才让史可法率兵还师防御。此后,王永吉又奏报:『徐镇孤危援绝,势不能存。乞敕史可法、卫胤文共保徐州,方可以保全江北』。而徐州守将
李成栋已经弃城南逃。王永吉再次疏报:『弃徐万分可惜,乞敕刘泽清固守淮安,勿托勤王移镇』。十八日,命王永吉以总督防河兼巡抚凤阳、淮安、庐州三府,提督三府军务;钱继登兼巡抚扬州一府。钱继登辞命,命王永吉并抚扬州。尔后,清兵由清朝豫亲王
多铎率领,大举南下,围攻扬州,王永吉则逃入刘泽清军中。
五月,清军统帅固山额真
准塔自山东向南进攻。二十八日,兵临刘泽清驻地
淮安。刘泽清将原管淮安、海州等十一州县土地、人民、兵马、钱粮留交总兵柏永馥代理守卫,自己同总督王永吉、总漕都御史
田仰等带着一批文武官员、士兵乘船沿黄河东下,自
安东卫(今
涟水)逃往海上。联同王永吉在内的这一批人进入大海后,打算全部向南走,但是遇到了海上飓风,王永吉与刘泽清等人被迫向北返回,船队停泊在当时的黄河入海口庙湾。而田仰则率领总兵张士仪、张鹏翼等人再次南下,去往崇明岛抗清。而清朝也屡次招降王永吉、刘泽清等人。
闰六月,刘泽清、王永吉率领泽清麾下总兵马化豹以及副(总兵)、参(将)、游(击)刘旺、韩应杰、艾怀英等人,并裹挟降清后听闻
明安宗继位于南京复归明朝的原任明朝石城岛总兵马登洪、专程从朝鲜渡海到明朝抗清的总兵朝鲜人
林庆业以及兵两千、船三十艘降清。
清朝顺治时期
顺治二年(同年,1645年)十一月,以顺天巡抚宋权推荐,授
大理寺卿。
四年,奏请遣官往直隶省恤刑。六月,擢工部右侍郎。永吉疏辞,
顺治帝以其实非恬退而徒尚虚名,特允之,并谕永不录用。(顺治帝谕:『有心愿居官而徒尚虚名,或一次再次控辞者,皆是踵明朝故套。已有明上谕,再有控辞者即允所辞永不录用。王永吉何得不遵明上谕?著革职永不录用。』)
罢职归家数年,有诏起用废员,复至
京师。八年闰二月,
吏部疏荐赵开心、熊文举、王永吉、李元鼎。八月,起授户部左侍郎。九月,条奏三事:『一、查卫所屯地分上中下三等,拨上田予运丁以济运费。二、各项折色银两仍令官收官解,其本色物料动支折价采买,如旧额不足,酌加数倍,以苏民累。三、洲田丈量重,为民害。请将芦课并入各州县考成,酌定五年一次丈量,则芦政可以不设敕。』
九年三月十五日,王永吉与大学士希福、范文程、额色黑、洪承畴、宁完我、陈之遴,学士伊图、蒋赫德、能图、叶成格、刘清泰、白色纯、张端,侍读学士索诺木、魏天赏,侍读叟塞,吏部尚书高尔俨,礼部尚书郎球,吏部侍郎熊文举,礼部侍郎恩格德,户部侍郎赵继鼎,兵部侍郎李元鼎,刑部侍郎孟明辅,工部侍郎李迎晙,礼部启心郎董卫国,礼部理事官杨鼐,礼部主事卜颜、喀代为殿试读卷官。
王永吉居家时,究心黄河下游
阏壅为害,曾建议修泾河闸,疏浚射阳湖。七月,条奏治河事宜:『黄水自邳、宿而下至清河口,淮、泗之水聚于洪泽湖亦出清河口,淮、黄交会,东入于海。然黄强淮弱,势不相敌,淮、泗逼而南趋,直走四百馀里,出瓜州、仪真(今
仪征)方能达江。一线运河,收束甚紧,即有大小闸洞沿途宣泄,而海口不开,下流壅塞。所以河堤溃决,修筑岁费金钱,九载以来、八年
昏垫,海口之当开,固刻不容缓者也。查海口之在兴化、泰州、盐城境内者,俱被附近居民将闸门填塞。乞敕河、漕重臣相度疏濬,复其故道。淮、泗消则黄河势亦减。』
是时直隶、河南、山东、山西、皆报大水,江南、江北、湖广、浙江皆称大旱,屡诏蠲赈。而湖广、四川、福建、广东诸镇待饷甚急。永吉疏请下廷臣筹足饷救荒之策,上命永吉详具以闻。永吉因言:『各省老弱、病废、罪革、占冒之兵当清,而老病、弱毙、缺额之马亦当清,十汰其二。以百万之饷计之,岁可省二十万。即以裁省之项,酌定直省灾伤分数,诏谕蠲赈。则兵清而赋亦减,赋减而民安。』皇帝欣然采纳。会畿辅奸民有借投充旗下横行不法者,王永吉请敕禁王大臣滥收人投旗,以息诸弊。
十年二月,擢兵部尚书。四月,坐“
任珍案”,降一级,罚俸一年,仍供原职。
十一年,二月与刑部尚书
觉罗巴哈纳等分赈直隶八府。三月,转都察院左都御史。奏言:『
郑成功盘踞漳)(州)、泉(州)、潮(州)、惠(州)之间,乞谕督抚诸臣制器练兵,不可因郑成功已经受抚心生懈怠,更不可显露张皇,以致疑畏反侧。』又奏请以江宁总兵昂邦章京
管效忠移驻镇江,苏松常镇提督总兵
张天禄移镇
吴淞,苏州总兵王燝移镇
浏河,皇帝皆从之。
虚与委蛇,拖延时间借以筹饷招兵,整顿兵马。王永吉这道奏疏正是在此段时间内上奏,也可以看出清朝并没有放松对郑成功的警惕。果不其然,郑成功在同年11月再攻漳州府城,战端再起。)
四月,授内秘书院大学士。之前永吉在兵部任职时,审理德州诸生吕煌藏匿
逃人并行贿案,由于王永吉审案、结案
稽迟,又不
题参德州知州,编假话替窝藏逃人的一方解释,还想通过
吓诈来判逃人主家的罪。于是下诸王大臣诘问,永吉厉声争辨。皇帝知道了结果,下谕曰:『王永吉破格超擢,简任机密,当竭忠为国以图报称。昨诸王大臣会议吕煌一案,诘问情由,辄张威忿怒,全无小心敬慎之意,岂非欲效陈名夏故态耶!负恩殊甚,宜加重处。姑从宽革去大学士,降一级调用,罚俸六个月。』八月,罢职。
九月,降补
总督仓场户部左侍郎。王永吉具疏谢恩,皇帝谕曰:『王永吉初擢内院时曾有感恩图报等语,乃行不顾言以致获罪。人臣果有为君为国实心,当见诸实事,似此空言何用?』仍命通行申饬。任上,王永吉疏奏:『运官领运之后,将漕米盗卖、侵蚀,发追不完。欠一分者,革职。二分者,杖一百,徒一年。三分者,杖一百,徒三年。四分者,发附近卫所充军。五分者,发边远卫所充军。六分者绞,七分者斩,俱监候。八、九、十分者立决,籍其家产人口。』户部
议覆实行。
十二年二月,授内国史院大学士。三月,殿试,王永吉与大学士金之俊、成克巩、傅以渐,学士张悬锡、胡兆龙、梁清宽、李霨,詹事陈爌,尚书李际期,侍郎卫周祚、王弘祚、李呈祥、袁懋功,左都御史龚鼎孳,通政使朱鼎延,大理寺少卿霍达充汉读卷官。加王永吉
太子太保,管吏部尚书事。永吉疏辞
宫保,不允。十月,王永吉与大学士巴哈纳、车克、金之俊、陈之遴、刘正宗、成克巩、傅以渐,学士能图、叶成格、石图、禅代、张长庚、麻勒吉、铿特、胡兆龙、张悬锡、李霨、白允谦,尚书戴明说、胡世安、卫周祚,侍郎袁懋功,左都御史龚鼎孽,左通政董国祥,大理寺少卿杨义充武殿试读卷官。十二月,坐“
顾仁案”,降一级照旧管事。
十三年四月,王永吉上疏言:『嗣后考选本部(户部)司官,遇各省缺出,于外取俸深有荐及卓异推知,于内取中行评博及五部主事,未经考选者,一同选试。』
议行。
十四年四月,旱。
疏奏言:『入夏以来,亢阳不雨,皇上竭诚祈祷,恭祀圜丘,甘霖旋沛,真千载仅见之盛事也。然诚敬格天,不在升中告虔之日,而好生大德自足以上答天心。即钦差满汉大臣清理刑狱一节,便可以通帝座而协休徵矣。盖从来沉郁之气最能感召灾沴,故三年不雨、六月飞霜,史册记之。今直隶各省,俗未还醇,讼狱繁兴,承问者怵于功令方严,稍一哀矜恐蹈徇情之罚,更苦时日甚迫草草结局。附以深文,未必准律合情,无门控诉。况当耕耘力作之时,关摄勾提恐妨农业。乞请敕下直隶督、抚、按,于文到之日作速清理狱囚。如有殊常枉屈,奏请上裁。其赎徒以下,保释宁家。庶解泽弘敷,不崇朝而遍四海矣。』下
所司议行。
十月,王永吉因地震具疏引咎,皇帝下谕:『灾变示警大小臣工,正当实图修省,不必引咎。』几日后,顺治帝于南苑集部院三品以上汉官及翰林、科道阅武。期间,皇帝对诸臣说:『尔等不思朝廷擢用之恩,留心部务以图报效,乃徇庇为奸竟成积习,此岂人臣之谊!嗣后宜痛改前行勉图效力,更宜自爱身名无致陨越。至于各官,一蒙擢用益当兢兢业业,思如何报答主恩,如何殚尽职业,乃为善类。若甫获升迁,便扬扬自得毫无敬畏,便是小人耳。朕所嘉者尽职之人,所恶者虚言之辈。前因地震,朕深自惕励,兼命诸臣共加修省。王永吉身为大学士,即宜实加修省,反虚饰具疏认罪。若云具疏则为修省,不具疏则不为修省,是修省止永吉一人。诸臣俱不然矣,似此徒博虚名,何如尽心实事耶!朕此谕非即欲加罪尔等也,特开示朕怀,冀尔等改行易虑矢诚效力,各勉为良臣耳,今后若复违朕谕,国法具在决不少宥。』诸臣顿首谢。十二月,吏部议覆王永吉疏言:『凡部院无世职之汉
启心郎、副理事官,考满称职系旗下者,应升转部院理事官。系
包衣牛录者,应遇各衙门不系旗下理事官缺,与旗下汉启心郎、副理事官一并酌量升转。』报可。
十五年,以兄子王树德通科场关节事发,降五级调用。九月,
谪授太常寺少卿。十月,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十六年二月,卒。顺治帝以王永吉勤劳素著,命予优恤,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照一品例给予祭葬十三次、立碑,荫一子(王明德),遣官护丧归里,
谥号“文通”。吴伟业亲自为王永吉撰写墓志铭。
其他记载
有现代学者认为引
清兵入关的主谋是王永吉,而非
吴三桂。因为王永吉当时身为明朝蓟辽总督,为山海关附近的明朝最高官职者,是吴三桂的顶头上司,所以推论认为是王永吉在背后决策者,而吴三桂则只是被推在台前与清军接洽者。但是这些都是推测,无直接史料证据。(个人质疑:王永吉虽然当时是官职最高者,但是吴三桂身为辽东”关宁军“集团的领袖人物,真正掌握兵权,大权在握。并且在前有
祖大寿等一批前”关宁军“投降清朝后得以授官封爵,后有李自成攻破京城、皇帝自缢的情况下,”关宁军“势力集团只能由自己内部商议,做出有利选择,而不可能去听从一个空有官职,而没有实权的外来户命令。就算吴三桂个人愿意听从王永吉指示,想必”关宁军“集团会整体抛弃吴三桂而另立领导。王永吉有可能提出过”借虏剿寇“的策略,但是能拿定主意的还应当是吴三桂以及其背后的”关宁军“集团这些真正的实权派。)
家族成员
曾祖父:王木
祖父:王焕
父亲:王自学
妻:邹氏、赵氏
子:长子 王明德 等七人
孙:六人
王明德,字亮士、金樵,高邮人。顺治十六年,父王永吉卒,王明德以
荫生入国子监。康熙初,任通政司经历。累官刑部陕西清吏司郎中。以律例关系民命,著《
读律佩觿》八卷传于世。十二年,以督理通惠河道,驻潞河。后迁汉阳知府。十九年,
谭弘从吴三桂反清,王明德督粮人川,为敌所执,招降不从,削发为僧。二十年,谭弘败死,王明德得还。于万县行夜路,跌落深崖,摔成重伤,回家不久即因伤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