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九畴自幼聪慧。七岁时,父亲教授《
大学》,经过四天,耿九畴背诵全文,一字不漏,父亲非常惊奇。二十岁时,补
弟子员。
正统十年(1445)正月,耿九畴被起用为
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连妇孺都知道他的名字。
正统十六年(1448),耿九畴遭到诬陷,被逮捕审问,罪名被洗清后,留他为
刑部右侍郎。不久,边境有警报,命留守京城。他屡次辨办疑案,不屈不挠。
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
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女婿、
给事中王汝霖很恨耿九畴,与同僚
叶盛、
张固、
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
王永和死于
土木堡之变,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当时
明代宗新立,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
凤阳发生灾荒,盗贼将要起事,明代宗
敕令他前往巡视招抚。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
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
两淮之地自从耿九畴离任后,盐政多废。景泰元年(1450),仍任命耿九畴兼理。不久敕令他审理各府的重犯,他平反了许多人。十月,命他兼任
巡抚江北各府。
景泰三年(1452),进
通议大夫。三月,他取代
陈镒镇守
陕西。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卒,耿九畴弹劾他们。诏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的,都报告上来。边将请求增加
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常迁入塞内。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业,用将帅干什么?”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便治守将之罪。
景泰四年(1453),
布政使许资说:“
侍郎出任镇守官,与
巡按御史不相统辖,事情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
宪职为便。”于是耿九畴转为
左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
都御史之衔,即从耿九畴开始。有圣旨要买羊角为灯。耿九畴引用
宋朝苏轼谏阻
宋神宗买浙灯的事,明代宗于是作罢。明代宗因有灾异而征求意见,耿九畴请明代宗延揽
硕儒,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明代宗
优诏答复他。
天顺元年(1457),耿九畴入京师议事。明英宗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把他留下任
都察院右都御史。耿九畴的儿子
耿裕时任
给事中,耿九畴进言父子同在
法从,非宜。于是耿裕改任
翰林。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提出此事,于是每天供给一升,并定为法令。后来,他上书请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
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事情。皇上都嘉许采纳了。
同年六月,
御史张鹏等人弹劾权臣
石亨、
曹吉祥。石亨等人认为耿九畴是主使,便把他也投进监狱,贬为
江西右
布政使,不久调任
四川左布政使。
天顺二年(1458),
礼部尚书空缺。明英宗问
李贤,李贤说:“论老成而清廉,莫如耿九畴。”于是明英宗把他召回。耿九畴到京后,明英宗看到耿九畴已经年老,改为南京
刑部尚书。
彭时:
居官莅政,以忠勤为本,所至有惠于民。廉洁正直之操,终始不渝。所上
章疏,多经国大体,诗文雅正,类其为人。
《
国朝献徵录》:九畴天性
廉介,自奉
俭约,
敦崇古道,慕赵清献公(
赵抃)为人,严毅不挠,权贵敬惮。虽累遭谗困,而不变所守,自号恒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