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善玉,女,1962年1月10日出生于
上海市。国家一级演员。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沪剧代表性传承人。
演艺经历
1974年考入上海沪剧团
学馆,1979年毕业后留团(今
上海沪剧院)担任主要演员。曾先后主演《
一个明星的遭遇》、《
姊妹俩》、《血染姊妹花》、《魂断蓝桥》、《牛仔女》、《碧海青天夜夜心》、《
今日梦圆》、《董梅卿》、《石榴裙下》、《大红喜事》、新版《家》、《龙凤逞强》和《雷雨》、《生死对话》、《敦煌女儿》等剧目。还在《璇子》、《
姊妹俩》、《牛仔女》等
沪剧电视连续剧中担任主演。她的表演清新自然,富有灵气,唱腔圆润甜美,情深味浓。之后在戏路上又有新的开拓,展现了她
艺术创造新的天地。
1983年获第二届《
大众电视》“
金鹰奖”最佳
女主角奖;1984年获全国
现代戏会演一等奖;1984年获
上海市青年演员会演特等奖;1984年获第二届《
中国戏剧》“
梅花奖”;1984年登陆
央视春晚清唱《燕燕做媒》,1989获首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1995年获第四届
中国戏剧节优秀主角奖,1995年获上海第七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曾获上海市“
三八红旗手”称号。
在2013年2月1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通过为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5年9月29日,茅善玉当选
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2021年4月22日,当选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主席。5月12日,主演的沪剧《敦煌女儿》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在剧中饰演樊锦诗。
2022年10月6日,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上海
首映,茅善玉饰演樊锦诗。
2022年,出演原创大型沪剧《
陈毅在上海》,饰演张茜。
担任职务
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主要作品
参演电视剧
参演电影
出版图书
由中国文联、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此奖前身为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后取“
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
2005年12月28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廿八日,19时15分:纪念
袁滨忠先生逝世38周年“风雨送春”
沪剧演唱会举办
纪念沪剧
袁派创始人袁滨忠的“风雨送春”沪剧演唱会在上海
逸夫舞台举办,自12月28日至12月30日,举办三场。
由于袁滨忠
英年早逝,门下弟子人丁并不兴旺,但这次沪剧界“总动员”,沪剧界名家名角和优秀青年演员悉数登场,使得这台名为“风雨送春”的演唱会阵容可观,越剧演员
赵志刚、
方亚芬等也登台亮相。
演出剧目
《拔兰花·赠花》(程臻,黄爱忠)
《少奶奶的扇子·赞扇》(洪立勇)
《红色娘子军·分界岭》(金玉明)
《红珊瑚·岛遇》(张杏生)
《年青一代·读遗书》(徐伯涛)
《桃李颂·党啊,我的母亲》(吴斌)
独唱:徐蓉,沈惠中,钱思剑
2006年1月20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一日,晚:“
钱程似金”滑稽演唱会举行
1月20和1月21日晚,“
钱程似金”滑稽演唱会于
美琪大戏院举行。在钱程从艺25周年时,为了展示25年来的艺术成长过程,钱程特地选择了个人演唱会的形式,并邀请了
何赛飞、茅善玉、张达发、
李九松、
嫩娘、
黄静慧等名家加盟。
演唱会上,钱程与诸位名家分别合作表演
独角戏、
沪剧、
锡剧、
滑稽戏、
淮剧、
甬剧、越剧、说唱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唱段。此外,他还与妻子
孙勤圆登台合作
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演唱会的最后以歌舞小品《前程似锦》结束。
2006年1月29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19时:2006南北演艺名家迎春戏曲大反串晚会播出
2006南北演艺名家迎春戏曲大反串晚会在东视文艺频道播出。
节目有
京剧演员马长礼的
白派京韵大鼓以及他和
李炳淑演唱的黄梅戏经典唱段“
天仙配”,上海滑稽表演艺术家
周柏春的评弹《小飞蛾自叹》,
黄豆豆、吴昊、陈琳、
李颖的京剧《
四杰村》,南北话剧名家
严翔与
雷恪生的京剧联唱,倪琳、马晓晖、小荷的
沪剧联唱,张达发、张咏梅、
萧雅的淮剧联唱,
蔡正仁、
晓林的真人秀,
计一彪、
朱俭、
朱桢分别用
苏州话、上海话、
东北话演绎的喜剧小品《拾玉镯》。参加
越剧旦角流派联唱的,有唱
王派的
史依弘,唱
吕派的沈籦丽,唱袁派的倪迎春等。唱傅派的方佩华;茅善玉演唱的
周派《送凤冠》;还有
反串四大名旦的京剧老生
范永亮和
李军,古稀高龄的评弹名家
赵开生将
荀派的经典形象
红娘学得维妙维肖。
李家耀、
谭义存的
评话《武松打店》,
盛小云的唐明皇和张军的杨贵妃;
秦建国、孙徐春、
关栋天三人扮演的帕瓦洛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一曲《
饮酒歌》,马秀英的
沪剧《罗汉钱》,孙小梅的
豫剧《花木兰》,
余红仙的京剧《
珠帘寨》,孙正阳的扬州《
空城计》等。
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
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
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
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
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
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
袁雪芬、
傅全香、
范瑞娟、
徐玉兰、
王文娟、
张桂凤、
周宝奎、
毕春芳、
张小巧、
吕瑞英、
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
中坚力量钱惠丽、
单仰萍、
方亚芬、
章瑞虹、
王志萍、
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
茅威涛、
吴凤花、
陈飞、
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此外,晚会现场还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葆玖、尚长荣、
绍剧名家
六龄童父子、
电影表演艺术家
谢芳、
严顺开、音乐家
何占豪、影视明星
李玲玉等倾情参与,共襄盛举。上海本地其它剧种的艺术家们更是当仁不让,粉墨登场,淮剧名家马秀英、
昆剧名家
梁谷音、
沪剧名家马莉莉、茅善玉、影视明星
杨昆等都将反串
越剧流派大联唱,祝贺越剧百岁。见证了越剧百年发展的老艺人——94岁的“
小歌班”艺人
张荣标老先生还亲临晚会现场为观众们献唱一段。
2006年4月8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十一日:茅善玉、马莉莉、万智卿提议
紫竹调为
上海城市标志曲
沪剧演员茅善玉、马莉莉和沪剧作曲家万智卿在“
东方讲坛·经典沪剧音乐艺术系列赏析”讲座上一起提议,希望
优美动听的“紫竹调”成为上海城
市标志曲。一位名叫潘妙根的花甲老人上台呼应,宣读了一份
倡议书,许多听众当场签名,共同推荐。
茅善玉说,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既有
江南水乡的
吴侬软语,又有
海派文化的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
悦耳动听,并且歌唱性很强,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
地方戏沪剧和滑稽也都将“紫竹调”作为基本调。
2006年6月10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十五日:六代沪剧演员录制首个文化遗产日庆祝晚会
为庆祝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六代沪剧名家在
上海电视台高清
演播室录制了一台“同唱一台戏”的庆祝晚会。此次演出是上海沪剧界的一次难得的盛会。沪剧老艺术家代表
邵滨孙、
杨飞飞、
王盘声悉数到场。中青年演员茅善玉、马莉莉、
陈瑜、孙徐春、
陈苏萍、
华雯等献上了诸多
沪剧经典。
昆曲表演艺术家
计镇华、京剧演员张达发、越剧演员
王志萍、淮剧演员
梁伟平也客串了一把沪剧。与沪剧一同被列入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江南丝竹和
锣鼓书的艺术家们也参加了
现场展示。
2006年6月14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十九日:中国
戏曲剧种保护发展座谈会举办
“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同时,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
评剧表演艺术家
谷文月等近30位著名
戏曲表演艺术家将他们珍藏的个人音像资料捐赠给
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该院《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的永久收藏。
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布的“全国
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显示,中国戏曲剧种剧团发展面临四大困境:
国营剧团负担重,生存艰难。国营戏曲剧团大多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
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后,原先的政府
财政全额拨款改为
差额拨款,许多院团经费紧张,难以改善
艺术生产和
演职人员生活条件,创排新戏更是力不从心。于是,经营差的院团纷纷解散,能维持下去的也是困难重重。
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由于剧团
经济状况拮据,在职人员
基本工资都很难保证,常年下乡演出生活条件又十分艰苦,不少演职人员难安其业,很多人另谋出路。艺术学校的状况也不景气,国营院团的萧条和艺校的高额学费严重影响生源。
戏曲遗产有失传的危险。中国现存戏曲剧种267种,比
新中国成立初减少上百种。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仅福建发掘的
传统剧目就有15600多种,曲牌100多种。这些剧目和曲牌,只有少数整理、编印出来,相当一部分或存放于老艺人的箱子里被虫蛀,或存于老艺人的记忆中,或流散在外,因缺乏经费而无法征集、收购,进行妥善保护。
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获奖剧目得不到普及推广。许多投资几十万元
人民币、上百万元的“
梅花奖”“
文华奖”“
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剧目在大城市受到专家好评,但在基层演出市场却备受冷落。
2006年6月28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初三日:
上海沪剧院首演《生死对话》
上海沪剧院创作的现代戏《生死对话》首演。作为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祝贺剧目,改编自20世纪50年代
王愿坚小说《党费》的《生死对话》,并尝试在
沪剧舞台上用影视剧的手法叙事抒情。
《生死对话》由赵化南改编,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出演女主角
黄英,女儿妞妞由陈丹妮饰演。
2006年11月25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五日:上海沪剧院首演《舞龙人》
现代沪剧《舞龙人》在逸夫舞台首演,该剧以三林镇一支舞龙队崛起的经历为题材,再现当地人为
世博园区动迁顾全大局的精神。三林镇的舞龙队曾多次在国内重大舞龙赛中夺冠,沪剧《舞龙人》讲述了舞龙队借申博成功的东风再度崛起的故事。该剧由孙徐春、茅善玉主演。
2007年5月12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六日,19时15分:《春色2007——孙徐春
沪剧金曲演唱会》举行
《春色2007——孙徐春沪剧金曲演唱会》月5月12日、5月13日在逸夫舞台举行。
一、《昨夜情》系列
“为你打开一扇窗”、“思柳”、“沿
竹林”、“
月光似水”、“读信”(孙徐春,
倪幸佳)
二、《金曲经典》系列
《小巷之花》“向往”(孙徐春)
《东京三丽》“闻义卖”(孙徐春)
《小镇之恋》(孙徐春)
《田园梦》(孙徐春,华雯)
三、《家》系列
“洞房”、“别梅”、“诀别”(孙徐春,茅善玉,程臻)
2007年5月14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八日,上午:
上海沪剧院2007年集体拜师收徒仪式举行
上海沪剧院集体拜师收徒仪式在上海沪剧院
排练厅举行。王丽君拜杨飞飞为师,吉燕萍、赵隽晴拜茅善玉为师,程臻拜马莉莉为师,朱俭拜孙徐春为师,徐蓉、王嫣拜
陈瑜为师,滕一茗拜
韩玉敏为师,
吴争光拜汪华忠为师。王盘声、
小筱月珍等出席。
2007年7月8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四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8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
钱思剑,程臻,
朱俭,
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
陈瑜,居峰,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7月9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五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9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钱思剑,程臻,朱俭,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陈瑜,居峰,
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7月10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六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10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钱思剑,程臻,朱俭,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陈瑜,居峰,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7月11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七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11日演出
逸夫舞台由上海沪剧院演出沪剧。
演出剧目
《瑞珏》(茅善玉,钱思剑,程臻,朱俭,王清,金玉明,吕贤丽,李建华,陈瑜,居峰,王惠钧,王立海,藤烨茗)
2007年9月26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十六日,晚:上海
青浦区外国友人中秋戏曲欣赏晚会举行
由上海
青浦区对外经济委员会、青浦区
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青浦工业园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青浦区外国友人中秋戏曲欣赏晚会在上海大观园大观楼隆重举行。参加本次晚会的外国友人有部分驻沪领事、落户工业园区的
欧美企业老总及其家人等50余人。
本次活动旨在结合中秋节这个中国的
传统节日,通过古典名著《
红楼梦》的场景——大观园,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京剧、昆剧、越剧、
沪剧等
文化瑰宝。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外国友人对
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加深相互的友谊。
2007年12月28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九日,19时15分:海上戏曲花似锦——上海六大戏曲院团迎新展演沪剧专场
海上戏曲花似锦——上海六大戏曲院团迎新展演在逸夫舞台举行,为沪剧专场,由
上海沪剧院演出。
参演演员
杨飞飞携弟子王丽君
韩玉敏携弟子藤一明
马莉莉携弟子程臻
茅善玉携弟子吉燕萍、赵隽晴
沈仁伟携弟子居峰
汪华忠携弟子吴争光
钱思剑
洪立勇
2008年6月2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廿九日,19时30分:“让我们和你在一起——上海
沪剧界情系
汶川大型义演”举行
由
上海沪剧院、宝山沪剧团、长宁沪剧团、勤苑沪剧团等联袂推出的“让我们和你在一起——上海沪剧界情系汶川大型义演”于美琪大戏院举行。本次义演专场的全部收入捐献给
上海市民政局,用于抗震救灾工作。
此次义演,上海沪剧界几乎全体出动,王盘声、杨飞飞、韩玉敏、
陈瑜、马莉莉、茅善玉、
陈萍、华雯、孙徐春、汪华忠、
张杏声、徐伯涛、王明道、
王明达、王珊妹、沈仁伟、
陆敬业、沈惠中、刘银发、顾春荣、张爱华、黄爱忠、
吴梅影、王勤、杨音、
平雪瑛、倪幸佳、
钱思剑、
朱俭、程臻、赵隽晴、王丽芳等近50位沪剧老中青演员一起登台参加演出。
获奖记录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入选全国文化和
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名单。
2022年9月,茅善玉凭借沪剧《敦煌女儿》荣获第十七届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