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原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军事学校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前身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之后国民党军队“国家化”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49年迁往成都后随着国民党溃败解散;1950年台湾当局在台湾省高雄市凤山区“复校”成立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至今。
军校历史
军校简称“陆军军官学校”(R.O.C. Military Academy)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是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原址设于中国广东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第六期有武汉分校),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之后国民党军队“国家化”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47年孙立人奉命在台湾训练新军,决定高雄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算入之前的黄埔军校时期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时期共办23期。蒋中正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中国国民党籍政府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1950年10月,学校在台湾高雄凤山镇以“陆军军官学校”之名“复校”。
黄埔教员
国民党员
蒋介石:首任校长
廖仲恺:曾任国民党代表
李宗仁:曾任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陈诚:曾任军校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李济深:曾任教练部主任
邓演达:曾任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
汪精卫:曾任国民党代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顾祝同:曾任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
陈继承:曾任教官,教育长
陈果夫:曾任招生委员会委员
刘峙:曾任战术教官
严重:曾任学生总队长
蒋鼎文:曾任学生队区队长
白崇禧:曾任校务委员
缪斌:曾任政治教官
王柏龄:曾任教授部主任
戴季陶:曾任政治部主任
邵元冲:曾任政治部主任
林振雄:曾任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曾任军需部主任
俞飞鹏:曾任军需部副主任
宋荣昌:曾任军医部主任
李其芳:曾任军医部副主任
杜景祺:曾任军医部主任
何应钦:曾任战术总教官;教育长;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胡谦:曾任教育长
王柏龄:曾任教育长
钱大钧:曾任兵器教官,参谋处长
石醉六:曾任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顾孟余: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徐谦: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方鼎英:曾任伍生部主任、教育长
张治中:曾任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
邵力子:曾任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程潜:曾任校务委员,长沙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林熏南:黄埔军校一期教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广东省防空副司令。
中共党员
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
张申府:曾任政治部副主任
周佛海:曾任政治部主任
包惠僧:曾任政治部主任
熊雄:曾任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曾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鲁易:曾任政治部秘书
恽代英:曾任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夏曦:曾任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项英: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阳翰笙:曾任政治部秘书,中共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总支书记
陈毅:曾任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共武汉分校校党委书记
董必武: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陈潭秋: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李达: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
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
毛泽覃:曾任政治部科员
瞿秋白:曾任政治教官
张秋人:曾任政治教官
萧楚女:曾任政治教官
张国焘: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高语罕:曾任政治教官
其他教员
许德珩: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章伯钧: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历任校长
第一任1946年8月~1947年10月蒋介石委员长
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关麟征中将
第三任1949年9月~ 1949年12月张耀明中将
(台湾当局“复校”后)
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罗友伦“中将”
第五任1954年9月~1957年3月谢肇齐“中将”
第六任1957年4月~1960年12月徐汝诚“中将”
第七任1961年1月~1965年3月艾叆“中将”
第八任1965年3月~1970年3月张立夫“中将‘
第九任1970年4月~1973年2月林初耀“中将”
第十任1973年2月~1976年3月秦祖熙
第十一任1976年4月~1977年12月言百谦
第十二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许历农
第十四任1981年7月~1983年6月卢光义
第十五任1983年7月~1985年6月黄幸强
第十六任1985年7月~1986年12月黄耀羽
第十七任1986年12月~1989年6月汤元普
第十八任1989年7月~1991年6月胡家麒
第二十任1993年9月~1996年7月马登鹤
第廿一任1996年7月~1997年7月童兆阳
第廿二任1997年7月~1998年1月丁渝洲
第廿三任1998年1月~2002年2月张岳衡
第廿四任2002年3月~2005年6月杨国强
第廿五任2005年7月~2006年6月王根林
第廿六任2006年7月~2006年8月,贾辅义中将
第廿九任2012年7月~至今刘得金“中将”
黄埔校友
黄埔三杰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团员,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
共产党军官
国民党军官
(注:含1946到1949年解放战争起义将领)
历史作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三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介石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5月,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後,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凤山“复校”
自1950年10月1日起撤销第四军官训练班番号,原址改组成立陆军军官学校
高雄市凤山区维武路1号,为陆军军官学校在台校址。此地东去高雄市区约10公里,地势开阔,在成片树荫的遮蔽下,占地面积3500多亩的陆军官校(陆军军官学校的简称,下同)如一片平地森林。
陆军官校往南,有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陆军步兵训练指挥部两所军校与之毗邻。作为现今台湾陆军的军事教育重镇,凤山陆军官校与北边的左营海军官校、冈山空军官校互成鼎足之势。
在日据时期,陆军官校现址是殖民政府的军事基地,日本人把这里作为南侵太平洋的据点。校内的基本房舍,大多仍为日造永久楼房,均系钢筋混凝土建筑,坚固耐用。
1945年台湾光复,在随后的国共内战中,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部司令孙立人负责编练新军。物色训练基地时,孙立人看中了这里:有日军留下的营房设施和训练场所,且远离大陆战场。
1947年10月1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成立,组织上隶属于成都本校,是其7个军官训练班中唯一选址在台湾的。
两年后,国民党兵败迁台,解放军占领陆军官校成都校本部,在撤退中,连关防印信都未来得及携出,在校的第23期学员也大多临阵起义。蒋介石将其视作“耻辱”,认为“这是国民革命军历史上一个最大的挫折”。
1950年8月8日,国民党在台湾刚站稳脚跟,蒋介石便饬令“国防部”,尽快恢复陆军官校,以培养军事干部,“俾担任未来反攻复国之前驱重任”,同时任命罗友伦为校长。
同年9月21日,台湾防务部门下令,自10月1日起,撤销第四军官训练班番号,在原址上改组成立陆军军官学校。
蒋介石说,军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攸关“党国”前途,“早就应该恢复”,鉴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军事失败,对校长的选任必须慎重,“校长一职,不能以任何人兼任,在人选未决定以前,军校的名称不愿恢复。”选中罗友伦,“事前是经过多方审慎的考虑才决定的”。
1951年4月1日,陆军官校举行第24期新生开学典礼,1001名学生中,自由报考者98人,其余均为军队保送。
复校后的陆军官校,在教育模式上取法美国西点军校。西点军校以“责任、荣誉、国家”为校训,校长罗友伦则大力提倡“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五大信念。在学生管理制度上,也效法西点,由高年级学生指挥低年级。
比如在日常演习中,高年级学生队长下命令:左脚穿鞋子,右脚穿袜子,回房之后,两三分钟内集合,然后又命令“左脚穿袜子右脚穿鞋子”,凡是穿错的,就罚跑步3000米,声色俱厉。罗友伦回忆,这样的演习,曾经在蒋介石面前表演,蒋介石看完之后哈哈大笑,罗友伦就报告说,这种训练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服从,蒋介石听后点点头,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
陆军官校自1950年10月凤山复校后,从第24期算起,3年内共毕业三期学生总计3025名。
当时所有学生统一加入国民党,军校里有党务组织,连长是那一级党部主委,每个班一个党小组,每月由班长组织一次小组会议。2000年,台湾地区实现“执政党”轮替,国民党成为“在野党”,党务系统从此退出军校,陆军官校的政训课程内容也开始变革,改为由校方邀请社会人士讲演环保、国际政治等议题。2007年,陆军官校原有的五大信念被删掉了“主义”与“领袖”两项,而今刻在校史馆外墙上的,只剩“国家、责任、荣誉”六个字,操场照壁上的标语,也由“矢志完成统一大业”改为了“矢志捍卫民主宪政”。2014年10月,值台湾地区政党“选战”正酣之际,陆军官校贴出告示,谢绝任何政党候选人和党务人员进入营区。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4 14:32
目录
概述
军校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