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卜哈利沙漠(
阿拉伯语:الربع الخالي),是世界上最大的
流动沙漠,由于其面积占据
阿拉伯半岛约四分之一而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覆盖了整个
沙特阿拉伯南部地区和大部分的
阿曼、
阿联酋和
也门领土。又称
阿拉伯大沙漠。
简介
الربعا لخالي
Rub Al Khal,Desert
亦作ar-Rabal-Khali。
在
地下水位较高处,有局部
绿洲,形成良好的牧场。西部沙漠海拔100-500米,多为
砾漠,沙丘间沼泽、盐湖广布。整个沙漠均属典型的
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夏季最热
月均温在白昼时达70-80℃,夜晚则降至30℃,冬季最冷月气温也达40℃以上,年均
降水量不足50毫米,许多地区两次降水间的间隔需要数年。
阿拉伯半岛南部
构造盆地内的大沙漠。面积约650000平方千米。该盆地主要在
沙特阿拉伯境内,小部在
也门、
阿曼和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境内。为世界上连续沙漠地区中最大者,占沙特阿拉伯领土的1/4以上。
包括东部(ash-Sharqiyah)省的南部和纳吉阿(Najian)省的大部。地形多样。西部海拔610米,沙粒细软;东部海拔183米,有沙丘、
盐沼和小沙原,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区之一,几乎无人居住并未经考察。
1975年在此发现世界上最大油田之一盖瓦尔(al-Ghawar)。为方便起见,人们以城镇名称为油田中的不同地点命名。
成因
地处
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鲁卜哈利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
流动沙漠,其沙丘的移动主要由季风引起,并且由于风向和主流风的差异,沙漠的沙丘被分成3个类型区,即东北部新月形沙丘区、东缘和南缘
星状沙丘区、整个西半部线形沙丘区。
对于鲁卜哈利沙漠的成因,国内外一直缺少系统的研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气候、地形、
古地理等自然因素是影响鲁卜哈利沙漠形成的主要因素,人类的影响不明显。
地质结构
沙漠的地表覆盖的是一层很厚的细沙状的沙子和沙滩是一样的.只不过形成的原因不同,一个是水的长期作用,而另一个是风的长期作用,沙漠的地表是会自己变化和移动的,当然是在风的作用下,因为沙会随着风跑.沙丘就会向前层层推移,变化成不同的形态。
沙漠地区温差大,平均
年温差可达30-50℃,日温差更大,夏天午间
地面温度可达60℃以上,若在沙滩里埋一个鸡蛋,不久便烧熟了。
夜间的温度又降到10℃以下。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贮存糖分,所以
沙漠绿洲中的瓜果都特别甜。
沙漠地区风沙大、风力强。
最大风力可达10-12级。强大的风力卷起大量浮沙,形成凶猛的
风沙流,不断吹蚀地面,使地貌发生急剧变化。
值行人们警惕的是,有些沙漠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为造成的。如美国1908-1938年间 由于
滥伐森林9亿多亩,大片草原被破坏,结果使大片绿地变成了沙漠。
苏联在1954-1963年的
垦荒运动中,使
中亚草原遭到
严重破坏,非但没有得到耕地,却带来了沙漠灾害。
地形
多山的高地隆起于汉志西北部、阿西尔地区、
也门以及
阿曼。内陆较小的山岭是由侵蚀形成的。18片火山区散见于西部,主要分布在汉志,其中7片面积大于25900平方千米。
高原是沙漠的一个共同特征。
死海之东的
约旦是一个隆起适中的高原。在东南面,图拜克(At-Tubayq)山较高,犹如被许多
旱谷(间断水道)深深切割的巨型
沙岩。再往东南,
泰布克(Tabuk)、
泰马(Tayma)、泰维勒(Tawil)、侯夫拉(Al-Hufrah)和胡季(Al-Huj)这些高原,直抵北部沙漠
内夫得沙漠(an-Nafud,大内夫得)的西缘。
在内夫得东南的中央
内志高地,一系列
西向陡坡成为石灰岩
单面山(一边是陡面另一边是
缓坡的低矮山岭)的标志,这些单面山延伸到南部的哈德拉毛(Hadhramaut)高地,焦勒(al-Jawl)高原也在该地。
在高原下面,广阔的平原伸展开来,其上遍布石头、
燧石(由致密的微晶石英组成)或
砾石,表面在干燥的气候下得以良好地保存下来;一些平原为一层由盐形成的土壳所覆盖,光滑坚固的表面由地下水层的沙砾黏接形成。
典型的多石平原为哈马德(al-Hamad),从内夫得向北延伸进
叙利亚沙漠。 当
阿拉伯半岛在
亚洲大陆最终形成期间脱离非洲之时,阿拉伯台地被大大抬高,而破坏先前的水系模式。
岩浆伴随半岛的隆起和裂缝或断层的出现而大量喷涌,拥塞谷地并覆盖山岭。阿拉伯台地向东北倾斜,沿其西缘从叶门到
约旦形成一条显著的地区
分水岭。 鲁卜哈利沙漠的沙盖以具有不同尺寸和复杂性的沙丘形式出现,或在低地表面形成薄薄一层地膜。
除了极少数例外,沙子并不汇聚成平面,而是形成沙丘山岭或巨大的复合体。
阿拉伯沙漠沙丘样式和尺寸的种类不计其数。许多形式还没有用文字表述过。
早期欧洲探险家们说,当地除了一个无定形的沙海外一无所有。而沙漠沿着系统的路线发展,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模式。毗邻地区的沙丘之间还具有清晰的演变关系。在诸如鲁卜哈利沙漠(Rubal-Khali)这样巨大的沙区,沙丘形式的演变可从简单的沙丘追溯到较为复杂的类型。
鲁卜哈利沙漠是阿拉伯的最大的沙体。
内夫得沙漠面积为6.4万平方千米;鲁卜哈利沙漠面积为65万平方千米。其间是两个几乎平行的或多或少连续着的沙丘之弧。向东面凸出的外弧是
代赫纳沙漠(ad-Dahna),长约1300千米,宽约48千米。
内弧较短也不太连贯,包括6个延伸出去的沙漠,坐落在中央纳季得西向石灰岩陡坡之间的低地。这两个主要的沙弧为巨大的单面山图伟克(Tuwayq)山脉所分开。
气候
沙漠从北纬12°-34°线整整跨越22个纬度;尽管沙漠的大部在
北回归线以北,它还是被视为热带沙漠。夏季酷热,有些地方气温高达54℃(129℉)。内陆干热,尚可忍受。然而,
沿海地区和一些高地受夏季高湿度制约,夜间或清晨有露水或雾。
整个沙漠的年降雨量平均不足100公厘(4寸),但其多寡幅度却在0-500公厘(0~20寸)之间。除了冬季断续降雨、春季阴霾或
尘暴之外,内陆天空通常是晴朗的。
倾盆大雨偶然淹没主要水系流域。冬季凉爽,令人心旷神怡,最冷的天气出现在高海拔地带和最北部。1950年在塔普林
输油管(Tapline,横贯
阿拉伯输油管)旁的图赖夫(Turayf)记录到的最低温为零下12℃,并有数寸降雪和池塘1寸厚的冰。鲁卜哈利沙漠夏季降雨随来自
印度洋的季风到来。在北鲁卜哈利沙漠可能出现冬季降雨。
阿拉伯沙漠最干燥的部分似乎在鲁卜哈利沙漠的西缘,达瓦西尔河(Wadi Ad-Dawasir)以北。
风主要从
地中海吹来,次第刮到东部、东南、南方和西南,画出一个巨大的弧。多风的季节出现在12至翌年1月和5-6月。此称为热尘风的时期持续30-50天,风速平均每小时48千米。能够考验困在风中的人们的耐性的热尘风,是运载大量沙尘并改变沙丘形状的干燥的风。
每一场风暴都将数百万吨的沙子携入鲁卜哈利沙漠。被吹动的沙子离地不过数尺,只有在被旋风、
尘卷或区域
沙暴卷起时例外。风在中央内志和鲁卜哈利沙漠的西南部依次从四面八方刮来。强劲的
东南风每次一连数日扫过大沙漠,将热尘风对沙丘形成的作用逆转过来。
动植物
植物
沙漠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是
旱生的或盐生的。春雨之后,长期埋藏的种子在几个小时内发芽并开花。通常荒芜的砂砾平原
变绿了。即使
燧石平原也会在深冬初春为骆驼和
绵羊长出
牧草。
这些平原曾是驰名的
阿拉伯马的故乡,然而牧草总是过于短缺,难以供养大量
马匹。当然,所有的牧区均被
过度放牧,因而导致如今广泛的荒芜地带的形成。生长在
盐沼的
盐生植物包括许多
肉质植物和
纤维植物,可供骆驼食用。
在沙质地区生长的
莎草是一种根深的强韧植物,有助于保持土壤。在绿洲边缘往往可以看到柽柳树,其有助于防止沙子侵入。
稀有灌木拉克(raq,亦称阿拉克〔araq〕),以“牙刷灌木”知名,其枝条被阿拉伯人依传统用于刷牙。整个沙漠到处生长,为贝都因人所熟知,他们将这些草用于食品调味和防腐、熏衣和洗发。能产生馥郁的
乳香和
没药的灌木可见于
阿曼佐法尔(Dhofar)地区的较低海拔地带。
东鲁卜哈利沙漠一般被认为干燥不毛,但在巨大沙丘的侧翼却养育着许多植物,包括一种叫做纳西(nasi)的
甜草,为如今稀有的
大羚羊(一种
非洲羚羊)提供主要草料。许多绿洲种植
海枣,海枣本身为人和
家畜提供食物。可提供建筑物及制作
井架和古式辕杆的木料;树叶作为
手工艺品和缮盖房顶。
绿洲还出产许多水果和蔬菜,诸如水稻、苜蓿、
散沫花(一种能产生棕红色
染料的灌木)、
柑桔、
甜瓜、洋葱、
番茄、大麦、小麦及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有桃、
葡萄和
仙人果。
动物
动物多样而独特。沙漠
昆虫包括
苍蝇、
疟蚊、蚤、
虱子、蜱、
蟑螂、蚁、
白蚁、
甲虫和能把自己伪装成
树叶、树枝或卵石的
螳螂(食肉昆虫)。还有清除粪便的
蜣螂、无数的蝶、蛾和
毛虫,而曾经破坏
自然环境的有害的
飞蝗已得到控制。
蛛形动物(一纲节肢
无脊椎动物)包括大食蝎虫、蝎和
蜘蛛。食蝎虫可以生长到20厘米长。蝎也可以生长到20厘米,有黑、绿、黄、红和灰白诸色。
蝎的毒刺可使幼儿致命。绿洲水塘中有小鱼。有一些两生动物,诸如
蝾螈、
蝾螈类、
蟾蜍和蛙。
爬虫类包括
蜥蜴、蛇和龟。一种生活在平原上尾巴肥大的蜥蜴,长度可达1米。这是一种草食动物,颌上没有牙齿,其尾巴烤熟后是贝都因人的佳肴。长达1米的
巨蜥,以飞蝗和其他昆虫为食。
许多
蜥蜴,包括石龙子、
壁虎、
鬣蜥和
有领蜥蜴,都可以在沙漠中找到。 在蛇类中,沙
眼镜蛇──
海蛇的亲戚──纤细,呈沙色,有毒。阿拉伯人怕所有的蛇。夜间活动的
蝰蛇在沙和岩石之中很多。
居民
贝都因人过去以饲养骆驼、
阿拉伯马和绵羊来适应沙漠
游牧生活;但他们也种植
海枣和其他作物,通常雇佣他人从事
农业劳动。除了围捕马和骆驼之外,寻找水草是贝都因人的主要事务。游牧民也通过
宗教仪式(如到
麦加朝觐)、长途贸易和交换诗歌以及其他文化活动与定居人口相互影响。贝都因世袭部落集团声称某些土地是他们的部落领土,
畜群可以在那里吃草饮水。由于国际边界已在沙漠中画定,各国政府日益限制部落移动。沙乌地当局鼓励贝都因人在绿洲定居下来,而在1925年之后,沙乌地统治者阿布杜勒-阿齐兹(Abd al-Aziz)阻止部落间的侵袭。部落忠诚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但在诸如婚姻一类领域却依然有意义。现代化带来许多变化,对于已经定居的贝都因人尤其如此。许多人迁入城市地区,纯
游牧民族的数量只占沙漠全部人口的一小部分;其他先前的游牧民在村庄或其附近定居,从而能够自由抉择过部分时间的
游牧生活。
随着在1936年发现石油,西方文化的影响加速并导致诸如飞机、电话和电视一类现代生活便利设备的引进。卡车对于贝都因人特别重要,他们将卡车用在多种用途,包括将绵羊运往市场,将饲料和水运到放牧这些养来以供肉食的
牲畜所在之地,将少量牲畜从一个牧区运到另一个牧区,以及用于城乡之间的旅行工具。
资源
最大
自然资源是地下水供应,地下水──由于降雨量低,它实际上无从得到应有的补充──其实由
更新世时代的水组成,正在被人开发出来。阿拉伯各国政府已经采用现代
技术开发水资源和灌溉农用土地。沿海岸建设的
海水淡化厂从海水中生产大量淡水,使得
阿拉伯半岛成为世界上使用这一技术的主要地区之一。
如上所述,石油于1936年在
沙乌地阿拉伯东部被发现,但在1938年之前没有实现商业生产。自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许多新油田和
炼油厂在整个地区得以运转;其
生产潜力可用每天数百万桶为单位计量,而储量则是巨大的。天然气储备也大规模的利用。虽然产量水平一般已经很高,但却受到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和地区政治动汤的制约──显著的如1990-1991年间
伊拉克与
联合国军队的冲突。
交通运输。今天在
阿拉伯沙漠旅行迅捷便利。汽车取代了缓慢的驼队,呼啸着穿越沙漠地区。喷射机从头顶飞过,火车在数小时内就可从
波斯湾的
达曼到达
利雅德。铺设的
多车道公路穿越沙漠,将沙乌地的主要城市连接起来,而较窄的路则将几乎所有城镇和村庄与国家公路网连接在一起。
传说
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升高极快,形成下层热上层冷的
温度分布,造成下部
空气密度远比上层密度小的现象。这时前方景物的光线会由密度大的空气向密度小的空气折射,从而形成
下现蜃景。远远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酷热干渴,看到下现蜃景,
常会误认为已经到达清凉湖畔,但是,一阵风沙卷过,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种景象原来只是一场
幻景。 沙漠有一种“碎石圈”很奇妙。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
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世界纪录
世界上最大的
流动沙漠:鲁卜哈利沙漠海面积约为65万
平方千米,不仅是阿拉伯沙漠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
毗连区。(
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