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中心(Cloud Computation Center)是与云计算伴生的一项基于超级
计算机系统对外提供
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服务的机构或单位,以
高性能计算机为基础面向各界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
建设状况
截止至2014年12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只有5家
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天津、深圳、长沙、
济南、广州。
其他各地拥有云计算中心的城市还有:成都、
无锡、上海、北京、
青岛、吕梁等。华
云数据拥有全云能力;其中,中国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长沙中心、
济南中心、广州中心4家由国家科技部牵头,深圳中心则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而
天津中心的
天河一号和广州中心的
天河二号在投用时均为世界最快的
超级计算机。所以,可以理解为:“云计算中心”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中国
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是一个较窄的概念。
源由: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要掌握千万亿次
高效能计算机研制的
关键技术,并将“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
服务环境”列为“十一五”期间”863重大课题。
而之前于2000年即已建成的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也已开始部署曙光超级计算机,以及由
国防科技大学与
吕梁市人民政府共同构建的中国·吕梁云计算中心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积极建设云计算中心的趋势。由企业建设云计算中心,也是有据可查的:2008年,
IBM在无锡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2008年12月,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
阿里软件于2009年初建立国内首个“
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2009年,全国首家
云计算产业协会在深圳成立,2010年国家发改委同工信部
联合发文,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无锡5个城市先行开展
云计算服务发展创新试点示范工作;2011年云计算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的发展重点。
主要服务
云计算的供应商可以提供四类服务:
从根本上来看,云计算的技术中的很多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产生的。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正式提出(
Google公司
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2006年),标志着这一技术的革命性:不再是由超级计算机来完成所有运算,反而是将数量庞大的廉价计算机放进
资源池中,用
软件容错来降低硬件成本,通过将云计算设施部署在寒冷和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节省
电力成本,通过规模化的共享使用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国家级中心
现有国家级的云计算中心5家:
天津云计算中心(2009年)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是由国家科技部于2009年5月批准成立的第一家超算中心,由天津
滨海新区和国防科技大学共同建设。
天津超算中心座落在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泰达)外包服务园5号楼,占用
房屋面积约8,500平方米,共建有2个大型机房共约4,000平米,其中一个机房用于安放“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第二个机房用于云计算和系统扩充。另外建有变电站、制冷站,变电站供电能力为13,600KVA,制冷站供冷能力为9,600KW,具有较强的配套保障能力。
天津超算中心的主业务计算机是 “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由科技部
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项目支持,由国防科技大学与
滨海新区于2009年9月联合研制成功第一期系统;后经采用自主CPU和自主的高速互联
通信系统,以及全面优化,于2010年10月,研制完成了“天河一号”二期系统。“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2010年11月世界超级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荣获世界第一。
天津超算中心
高性能计算的主要
应用领域包括:
生物医药、石油
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动漫与影视渲染、新材料新能源、
高端装备设计与仿真、
航空航天、流体力学、
天气预报、
气候预测、
海洋环境模拟分析等等。
2009年5月批准成立,2011年6月
安装调试,同年11月,超算中心
投入运行启动仪式;2012年6月,正式向社会提供
高性能计算业务的
商业服务;截止至2014年5月,
计算资源使用率已超过55%,高性能计算用户达到1,056个,云计算个人用户超过1,750,000人,机构达到13,221家。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
深圳云计算中心)是国家在
深圳布局建设、深圳建市以来单个
投资额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础项目。该项目是
国家863计划,
广东省和深圳市重大项目,同时也是深圳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具体行动。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
主机系统于2010年5月经世界超级计算组织实测确认,运算速度达每秒1,271万亿次,排名
世界第二。同时配备高达17.2PB的
海量存储及来源于各大运营商、教育网的丰富
网络带宽资源。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介绍,超算中心的
土建工程相对复杂,机房楼
精密空调、
冷水机组、冷却塔、
高低压柜等
设备安装量是相同面积普通建筑的10倍,工程配置了光缆30公里,6类网线200公里,大楼内强电电缆达15公里。超算主机等设备
冷却水日用水量超过1,000立方米,接近一个标准游泳池容量。
超算中心采用
不间断电源为主机供电,仅电池就有2,874组,相当于2.3万块
汽车蓄电池总容量。工程自2010年9月进场施工,实际工期仅一年零三个月。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
深圳云计算中心)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服务
华南、港、澳、台及
东南亚地区,开展各种大规模
科学计算和
工程仿真、
动漫渲染等计算业务,同时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为社会提供
云计算服务,将建成功能齐全、平台丰富、高效节能、国际一流的
高性能计算研究开发中心和云计算
服务中心。
长沙云计算中心(2011年)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2011年试运行,2014年11月4日,揭牌正式运营。继天津和深圳之后获批建设的第三家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与国内其他超级计算中心不同的是,长沙超算中心完全依托高校运营。
选址:
湖南大学校区内,采用国防科技大学“
天河一号”
高性能计算机,按每秒1000万亿次
运算能力规划建设,
总投资7.2亿元。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一期工程
规划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计划于2011年底全部建成竣工,建成后运算能力将达每秒300万亿次,由湖南大学负责运营,国防科技大学提供计算设备和
技术支持,坚持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原则,为社会和公众提供
高性能计算应用服务。
该中心自2011年试运行以来,已为气象、国土、水利、卫生/医疗、交通等
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了高性能的
计算平台服务。该中心与国内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和动漫渲染领域机构建立了
战略合作关系,已在省内外一些大型企业平台进行试用,正式运营后,将面向全国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大规模仿真设计公共服务。
于2010年11月奠基开工,按照“政府主导、军地合作、省校共建、市场运作”的模式积极推进
项目建设。项目主机设备于2011年6月在国防科大全面上网试运行,项目主体建筑工程于2013年7月竣工一次验收合格,同时,主机设备从国防科大搬迁至湖南大学新址,并完成安装调试,已具备了正式启动运营的
基本条件。
济南云计算中心(2011)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是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全国4个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之一,总投资6亿元,建设主体为
山东省科学院,并由其下属单位
山东省计算中心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
济南中心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当年10月27日落成揭牌并对外提供计算服务。济南中心的建设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处理器构建千万亿次超级
计算机系统的国家。经国家权威机构测试,济南中心的
神威蓝光超级计算机系统
持续性能为0.796PFlops(PetaFlops,千万亿次
浮点运算/秒),
LINPACK效率为74.4%,性能功耗比超过741MFlops/W(百万次浮点运算/秒·瓦),
组装密度和性能功耗比居世界先进水平,
系统综合水平处于当今世界先进行列。
济南中心依托
山东省科学院组建了一支集
技术研发、计算服务和技术支持于一体的科研和服务团队,并与国内外专家、应用单位等密切合作,面向
海洋科学、现代农业、
油气勘探、气候气象、
药物筛选、金融分析、信息安全、
工业设计、
动漫渲染等领域提供计算和技术支持服务,承接国家、省部等重大科技或
工程项目,为我国
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平台支撑。中心定位:公益性
高性能计算技术和咨询服务机构。
广州云计算中心(2013)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由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共同建设,是
广州市
重点建设的科技一号工程,是助推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国家
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成为融
高性能计算、
海量数据处理、信息
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世界一流超算中心,为广州、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广州中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
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校区,
总建筑面积42332平方米(地上5层,约32332平方米),其中机房及
附属用房面积约17500平方米,包括
主机房、存储机房、高低压
配电房、冷却设备用房及附属用房等功能用房。
中国·吕梁云计算中心(2014)
吕梁云计算中心是在国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背景下,国防科技大学和吕梁市人民政府结合优势特色首批重点建设项目,按照“立足吕梁,服务山西,辐射全国”总要求。中心积极打造面向全国的高性能计算平台、面向山西及周边省份的
云服务平台和面向
华北地区的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全面服务于地区的科学研究、
经济建设、政府公共管理和信息安全,将逐步成为
中西部地区科学创新、
产业转型的重要IT基础设施。
各地计算中心
北京云计算中心
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位于
北京怀柔雁栖经济开发区,由北京市和中科院合作共建,于2014年6月宣布将正式对外提供超级云计算服务。
北京超级云
计算中心一期提供每秒300万亿次
计算能力,2015年的计算能力将达每秒2000万亿次。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主任
迟学斌表示,该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深化中科院与
怀柔区的合作,并加快中科院高精尖成果在怀柔区的转化落地。
2009年12月28日,
成都云计算中心开机
启动仪式在成都市高新区隆重举行。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敬刚,成都市委常委刘超,成都市副市长
白刚,成都市
市长助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韩春林等当地政府领导以及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杰,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裁
历军等共同出席了此次开机仪式。
无锡云计算中心
无锡城市云计算中心成立于2011年1月,由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心使用了诸如曙光“星云”计算机、
龙芯防火墙、国产Cloudview云操作系统等多项
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建设“
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云计算中心,提供“自主、安全、可控、高效”的云 计算服务。无锡城市云计算中心定位于区域标志性的IT基础设施和国家级高技术服务产业
示范基地。中心致力于通过在信息网络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提升无锡城市管理和
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区域制造业等
传统产业升级以及
物联网、
软件服务等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无 锡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的建设步伐。
吕梁云计算中心
吕梁
云计算是在国家推动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背景下,国防科技大学和吕梁市人民政府结合优势特色首批
重点建设项目,按照山西
省委书记王儒林提出的“吕梁云计算中心立足吕梁,服务山西,辐射全国”的总要求,打造面向全国的
高性能计算平台、面向山西及周边省份的云服务平台和面向华北地区的数据
容灾备份中心,服务于地区的
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政府公共管理和信息安全,将逐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科学创新、产业转型的重要IT基础设施。
中心部署的业务主机为“天河二号”,该
主机系统采用
国防科大自主研制的
CPU和操作系统,
运算速度为3280万亿次/秒。服务器
集群系统包括1216台X86
服务器集群和4096个飞腾服务器。中心现有存储总容量为7PB,未来将扩展到10PB;在网络保障方面,中心接入
联通、电信、移动、
教育网四线网络,并依托运营商直接接入国家
西北地区骨干网,
独享带宽可最大拓展到50G。整体来说,吕梁云计算中心具备高配置硬件及先进的
云计算技术,计算能力强、
存储空间大、
网络接入能力多维,同时,中心依托国防科技大学建立了高度可靠的信息
安全体系,用户的
数据安全有保障。
发展前景
所谓各地都在建云计算中心,是有其合理需求的,如果一概把它说成是重复建设并不切
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尽管一个大的数据中心可以存储非常多的数据,但是这些
数据采集的基础工作必须由各地自己去做,因为各地的需求不一样。对此曹健林进一步举例说,北京交管局可能没法让上海交管局的数据中心按照北京的模式去做,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对北京来讲,解决交通拥堵可能是城市管理者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但对西部的某些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可能是公共卫生问题。云计算概念作为方便公众应用的公共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只能各地自己去建。
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些专家所说的避免重复建设与
资源浪费也有其道理。云计算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重视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通过
技术进步,使整个建设能够尽量用自己的装备,形成自己的标准,同时也减少重复和浪费。
云计算被称为继
大型机、
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浪潮,已成为全球未来
信息产业发展的
战略方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尽管如此,不少人对究竟什么是云计算依然有些“云里雾里”,对此,曹健林说“云计算从核心思想上来讲不是什么
新鲜事物”,它的发展基于两大技术:一是计算技术,二是
通信技术。
中国的“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云计算,加快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作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从政策、技术、税务、金融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对于被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的
云企业,
所得税从一般企业的25%降到15%,根据粗略统计,2012年中国对于这类高新技术企业的免税值估计近千亿。
对于“中国云”的发展,首先应当承认与
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同时更要看到中国的
云计算产业有着很好的
发展潜力。当前云计算还处于创新
发育期,世界上还没有形成一统天下的技术与标准,中国还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为此中国必须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同时加强推广应用。
云计算的标准一直是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未来的云计算标准应有几大特点,一要支持中国的自主创新,支持产业的发展,二要能
促进技术的进步;
三要有一定的公益性。
对于公众广泛担忧的云
安全问题,是影响云计算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要发展
信息安全技术,保证相关信息不被泄露,同时要健全相关法律,保证造成的损失有人负责。
中国缺少云计算领域领军人物,缺乏像乔布斯那样的领军式创新创业人才。为此他提出从学校人才的教育培养到
人才环境的培育,都要鼓励创新鼓励尝试,同时要大力吸引全世界创新创业人才到中国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