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
机关事业在编在职人员不做事或违规领取待遇
吃空(kòng)饷,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不做事或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等待遇或由单位违规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及失踪、死亡(宣告死亡)人员的家属、遗属或他人直接或间接从单位、财政或社保经办机构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补助费、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养老金等待遇的行为。
历史发展
“吃空饷”起源于中国明朝,指从军队中冒领“饷银”的行为。“吃空饷”从军队冒领“饷银”延伸到了政府和事业单位了。比如一些官宦子弟在某单位有职位,但是从来没去上过班,工资照领。另外如一些单位领导,把只有30人的单位的工资总量上报为35人的,多出来的5人的工资就是空饷。
治理“吃空饷”与“吃空饷”之间的斗争更是有了很长的历史,如《明史·袁崇焕传》所说:“文龙一匹夫,不法至此,以海外易为乱也。其众合老稚四万七千,妄称十万,且民多,兵不能二万,妄设将领千。”也就是说,士兵只有四万七,却报十万,多吃了一倍的空饷。
2005年,中国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了清理“吃空饷”工作。2006年,原人事部出台《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2007年,中编办、监察部颁布实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2013年,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和规范公开招聘制度,研究制定治理公职人员“吃空饷”和解决超编用人、编外用人的政策措施
2014年“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截至9月25日,全国共清理清退 “吃空饷”人数为162629人。全国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9846辆,实际清理清退114418辆,占95.5%。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集中治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堵上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
2014年12月1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原因危害
吃空饷”现象却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少数官员为一己私利违背党性原则,不择手段损公肥私。二是对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缺位,对一些违纪违规现象熟视无睹。三是职能部门监督不力,把关不严,为所欲为。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对“吃空饷”者处罚不力,人事监管制度不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缺乏足够的惩戒力和威慑力。
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是刚性约束,“吃空饷”则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一方面,“吃空饷”就是不劳而获,只要挂个名不用做事就拿钱,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得?另一方面,对“吃空饷”的治理不到位,在执行政策制度的时候,没有执行到位,在处理“吃空饷”干部时,流于形式,违法成本过低,甚至成本为零。
探因:滥权养大“财政毒瘤
“吃空饷”现象频现,已成为侵蚀财政资金的“黑洞”。2013年河南省治理“吃空饷”,清理出2.2万人,查纠违纪违规资金1.19亿元。河北省2014年加大“吃空饷”资金追缴力度,2014年7月底,共追缴回资金上亿元,占应追缴额的55.12%。
“倍增”的数字背后,是谁让“吃空饷”者有机可乘,让这颗“财政毒瘤”越长越大。
有‘吃空饷’者,就有‘发空饷’者。一个单位的编制人数、出勤状况、工资发放情况都有账可查,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还是单位相关领导,难道不知情?“吃空饷”问题频出的背后是“权力包养”在作祟。
权力监管失范、查处不力、违规成本过低是主要原因。从以往情况看,对“吃空饷”行为查处重视不够,处理也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些所谓严厉惩处不过是党内处分、收缴所得等,这种“保护性”问责难以起到震慑“后来者”的作用,容易导致“屡禁不止、屡治屡冒”。
允许停薪留职催生吃空饷
中国曾经一度允许官员停薪留职,可以下海经商,并保留几年的工资待遇,之后再跟他脱钩。从这开始,就出现了“吃空饷”现象。
一些上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往往喜欢从下级借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仍然由原单位发放,这在客观上为‘吃空饷’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中国县乡两级对领导干部的年龄要求过于呆板,往往领导干部刚过50岁就要从第一线退下来,退到二线实际等于可以不上班了,但所有工资福利仍然按照在职对待。这也给‘吃空饷’留下了余地。
为什么“吃空饷”现象会在全国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不透明,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
从群众的角度看,对于那些光拿钱不做事的干部自然是气愤万分,而对于政府的形象则更是损害极大;从干部的角度看,吃空饷的干部会让其他正常上班工作的干部心中不平衡,从而工作效率、积极性等都会大幅度降低;从政府的层面看,这不仅仅会让国家的钱白白流失,更是作风建设的大漏洞。
表现形式
从一些地方开展清理和纪检部门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吃空饷”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长期不上班,仍足额领取工资;
二、有的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擅自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一人领取双份工资;
三、有的已亡故多年,仍由家属继续领取工资或离退休费和补助;
四、有的不符合条件,仍继续领取遗属困难补助;
五、有的单位对在编职工经商或亡故后,故意隐瞒不报,仍向财政部门领取工资及办公经费归单位所有;
六、有的受到党政纪处分或司法处理后,工资待遇并没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七、有的已调整工作单位,但由于原单位工资金额相对较高,故工资关系长期不转;
八、有的用少量工资聘用其他人顶岗,而自己兼职从事其他工作获取双份报酬;
九、一些人根本没有编制、人事关系和档案,却领着全额财政工资;
十、有的人长期不上班、自愿申请停发工资或已被单位报经财政部门停发工资,但仍占用单位编制。
存在形式、原因
1、这主要是在能够向上级要求拨付工资的单位中出现。比如教师。有的教师,想去做生意,又不想丢掉教师的饭碗,于是给单位的领导许以好处。单位的领导便默许他离岗,上级发的工资照常来到单位。教师本人照样领工资,只是不上班。在上级来检查时,单位领导给想方设法瞒哄。
2、还以教师为例,有的教师不干了,单位的领导照常隐藏教师信息,编个空岗,向上级报领工资。
3、有的单位人满为患,没有多少活干,可是,又不能把这些人,清除出去,只好照常发着工资。这种情况,多数是领导家属和子女。
4、本来不存在这个人,有的是死了,有的根本就没有这人,有的是不到年龄就用空名额参加工作,但是,在领工资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有人领工资, 这也是吃空饷。
“吃空饷”的七种表现形式
1.“旷工饷”:一些人无正当理由,长期旷工。前不久曝光的山西省侯马市国土局职工卢建平,“从未上过一天班,却以干部身份领了9年工资”。
2.“病假饷”:长期病事假或超假不归。在浙江永康公布的“吃空饷”名单中,涉及此类的人数最多,共69人,其中有57人仍领着工资。
3.“多头饷”: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擅自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一人领取双份工资。2011年,湖南永州市查出多个地区教师在编不在职,拿着财政薪水,却在从事第二职业,人数达数百名之多。
4.“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一些受党政纪处理的人没有相应地降低其工资,或受到司法处理的人仍领取原工资。2011年4月,山东省沂南县检察院针对当地发生的数起国家工作人员“带薪坐牢”现象开展专项调查,发现近三年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已判刑61件61人,有32人的工资没有变动。
5.“冒名饷”:一些本不属于财政供养的人员,冒用他人名义领取财政工资。在这一类中,“官二代”居多。2011年,重庆市万州区前任区长的“80后”女儿李某,在万州驻京联络处常年不上班却照拿工资。
6.“死人饷”:主要表现为在职离退休死亡仍领工资或多领遗属补助。2008年,安徽砀山县清理出在职离退休死亡98人,遗属补助人员死亡88人,占“吃空饷”人员的36.8%。
7.“编制饷”:主要变现为在职人员不在岗、不领工资,但仍占用单位编制的。
事件案例
2005年中编办决定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据公开报道,已完成此次清理工作的四川、海南、重庆、湖南、河南、宁夏内蒙古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
“吃空饷”人员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的数额是多少,各地不一,有媒体根据当时披露的有关数据测算,河南为7365元,湖南、重庆均接近5000元,四川为1700多元,陕西西安约为2万元。
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已完成此次清理工作的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年行政管理费接近405.6亿元,如果吃空饷者以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5000元至2万元算,上述7个省份一年共增加支出3.5亿元至14亿元。
2005年8月,四川南充全市清理出2323名“吃空饷”;
2006年,甘肃省发现“吃空饷”者908人;
2007年,山东省共清理出涉及违规人数11858人;
2011年,福建龙岩出现的“最牛公务员”事件,9年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工资却照发,被称为“吃空饷”的“杰出代表”。
2011年5月份,浙江永康市、江西新余市、山东济宁市任城区等地5起事业单位“吃空饷”事件被媒体曝光,一时间舆论哗然。
2011年6月11日,媒体报道江西武宁县清理出各类“吃空饷”人员85名。“吃空饷”是指公职人员不上班,却照样领工资,享受待遇。
2012年1月,山西静乐县委书记杨存虎之女王烨,被指连续5年“吃空饷”累计10余万元,事件仍在调查中。
2012年4月28日,山西文水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免去王辉的文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职务。山西吕梁“女商人吃空饷变身副县长”。经商15年后,王辉于2007年底又进入文水县政界。2010年4月升任文水县政协副主席。2011年6月改任副县长。此前王辉在文水县民政局15年间“从来不上班”,却一直领着工资,有“吃空饷”之嫌。
2012年5月,浙江省永康市的市委机关报永康日报》引起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该报刊登了《永康市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通报》,曝光、公示了该市192名因各种原因“在编不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吃空饷。
2012年5月2日,该省侯马市国土资源局职工卢建平连续9年吃空饷事件曝光。卢建平从2003年12月至2012年2月,都在侯马市国土资源局领取工资,而其本人从未在该局上过一天班。
2012年7月2日,,一篇《湖北武穴教育局超编200%》的报道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转发高潮。根据网友的举报,武穴市教育局人员严重超编,通过挪用下属单位的事业编制来弥补行政编制空缺,同时,占着编制名义上“退居二线”的官员不上班,“吃空饷”。武穴市教育电视台是该市教育局下属的二级事业单位。调查显示,本有51个编制的电视台,实际上只有3名工作人员,很多编制被只有23个行政编制的教育局占用,当天晚上,武穴市对外发布消息,称针对网上反映的武穴教育局超编200%的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组织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编办、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成立调查专班,于当日下午到市教育局调查相关情况,并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2013年,各地再掀清理“吃空饷”风暴,并交出了一份份“成绩单”—河南省直机关清理87人,查纠违纪违规资金63.8万元,省辖市清理22280人,查纠违纪违规资金1.18亿元;河北清理“吃空饷”2.76万人,涉及金额1.3亿元;安徽清理“吃空饷”,查处相关问题642个,清退人员24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48人;湖南清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4262名,等等。
2014年4月,黑龙江省政府统一部署开展了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专项清理工作。截至6月末,共清理出因疏于管理、人为造成的“吃空饷”人员7552人,已整改5825人,其中公开通报的6起典型案件(包括依兰县交通局原局长郭建立之女郭培桐“吃空饷”、鹤岗市公安局原局长林胜先被判刑后依旧“吃空饷”),对典型案件进行了严肃查处和责任追究。
黑龙江省明确要求,对此类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要引以为戒,对顶风违纪的,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又要追究领导的管理责任和监管部门不到位的责任。
被动吃空饷
2014年6月,湖南永州一名科级干部发帖举报自己吃空饷7年,诈骗国家20多万元。永州零陵区共有超770人吃空饷。
2014年9月,四省清理10万“吃空饷”人员河北清理5.5万人,四川清理清退2.8万人,河南清理1.5万人,吉林清理8600余人。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四省已有10万余“吃空饷”者现形。
2014年10月,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湖北省查处在公务活动和节日期间赠送、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问题80个,处分110人。第二批活动单位还专门整治群众办事难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湖北省第一批和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分别处理“走读”党员干部650人和530人;清理清退“吃空饷”640人和6573人。
2014年10月6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各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金融企业中管高校公务用车、“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发布情况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9846辆,实际清理清退114418辆,占95.5%。截至2014年9月25日,全国共清理清退 “吃空饷”人数为162629人。
在各省区市中,河北、四川、河南清理“吃空饷”人数位居前三位。其中河北共清理“吃空饷”人员55793人,四川清理清退“吃空饷”的人数为28466人,河南共清理清退“吃空饷”人员15022人。对比各省区市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可以发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天津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较少,分别为20人和94人。另外,辽宁和海南清理人数同为242人。北京共查找出涉及“吃空饷”人数531名,已完成327人的整改。上海和西藏未发现“吃空饷”的情况。截至记者发稿时,山东尚未统计出具体人数。
2014年10月6日报道,贵州通过专项整治、强化正风肃纪等措施,整风肃纪行动清退吃空饷官员1925人。
2014年11月2日报道,据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河北、山西、福建等地调研了解到,全国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已达16万多人,部分地区追缴资金达上亿元,其中教育、卫生系统是重灾区。河北省在教育、卫生系统共清理出“吃空饷”人员12750人,占全部“吃空饷”人员的45.9%。县级“吃空饷”人员占清理范围人员比例达1.33%,这意味着1万个属于清理范围的人员中就有133个“吃空饷”人员,经济状况较差县的情况更为严重。在编职工长期病事假的人员最多,占到总数的38.9%;其次是到龄未办理退休手续人员,占到总数的15.7%。浙江省永康市曾经对“吃空饷”人员进行自查自纠,清理的192名人员,涉及教育、卫生、交通等几十个部门,其中教育系统人员达88名,占到45%。
2016年1月29日,从湖北省两会上获悉,湖北去年通过集中治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行动,共清理“吃空饷”485个单位、“吃空饷”2965人,涉及资金8700万元全部追缴。
2022年10月3日消息,中纪委网站通报:查吃空饷者,也查漠视纵容发空饷者
“政府专项资金是为了扶持民生工程,不能让人钻空子、‘吃空饷’。”不久前,因在“千百人保洁再就业民生工程项目”中不正确履职,致使村委会干部亲属等人员“吃空饷”,上海市浦东新区纪委监委对某村村委干部万某某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江苏东台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顾剑峰告诉记者,党员干部常见的“吃空饷”形式有两种。一是故意欺骗组织,如行为人或通过虚构病情、伪造病假条等方式获准病假而骗取薪资,或以外调、借用等为名长期旷工,离岗经商办企业、长期在外进修学习或从事其他工作;二是隐形钱权交易,如行为人在外兼职而不在岗只领薪,所得部分空饷用于请托单位及相关人员放松监管,或是利用职务便利安排亲友在下属单位挂名不在岗,拿钱不干事,领取薪资实为权钱交易标的。
一是‘吃空饷’违规形式隐蔽。人事、财经制度不够透明,导致‘吃空饷’等贪腐行为较为隐蔽,难以察觉;此外,‘吃空饷’逐渐向安排就业领取高薪转化,增加审查调查难度。二是问责力度不严。存在‘吃空饷’问题的单位,往往人事管理松散,但处理时仅围绕直接责任者,而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领导者责任则轻描淡写。
督察组有关人员表示,从督查检查情况看,个别单位对“吃空饷”问题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观望态度;个别领导干部存在“老好人”心理,怕惹人,自查自纠“走过场”等。
2022年3月1日起,河南柘城县纪委监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吃空饷”问题专项整治,将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所有公职人员纳入整治对象,细化10类整治重点,靶向监督、精准施治,确保专项整治问题找得准、查得清、纠得实。
2022年10月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透露,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对“吃空饷”现象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在5年内清理清退“吃空饷”16.3万人。
集中治理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集中治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堵上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大力整治“吃空饷”问题,对于堵上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建设廉洁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集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行动。对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以及在单位挂名不上班、已终止人事关系但仍领取工资津补贴等各种名目的“吃空饷”,要坚决追缴资金,核减单位编制和预算经费,严肃查处责任人。对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顶风违纪的,要从严问责。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建立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
2014年12月1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吃空饷”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和财经纪律,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人民群众深恶痛绝。集中开展治理“吃空饷”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法治机关、法治单位、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机关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抓好“吃空饷”集中治理工作,一要明确治理范围,统一政策界限,规范认定情形,有的放矢、规范有序地开展。二要落实工作部署,明确各阶段目标,分级分步治理,确保按时完成治理任务。三要加大查处力度,对违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查处。四要坚持综合治理,完善人事、财政等制度建设,强化执行和监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治理方法
伴随着财政公共性、公开性、透明性和法治春天的到来,彻底遏制“吃空饷”现象并不复杂。一方面应公开编制人员、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让“吃空饷”无机可乘;另一方面,整治清理“吃空饷”常态化,定期大扫除。同时,加大对编制、人事、财务等日常监督管理,使其趋于法治化、规范化、完善化。
治理干部“吃空饷”势在必行,必须要对“吃空饷”的干部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真正给他们“治治病”。但更重要的是,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也就是说不能“就病吃药”,而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一方面,要严守干部管理关。对于财政供养人员,各地相关部门要心中有数,编制、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多个部门要联合起来,坚决把好干部的进出关;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治理“吃空饷”的重要性,对本单位的“吃空饷”人员进行坚决清理。
另一方面,要健全预防和治理吃空饷的制度法律。对于“吃空饷”人员要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对于这类人员依法进行严肃处理,不能仅停留在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更不能停留在说过就算、算了就忘、忘了又犯的表面惩罚,而是要加大“吃空饷”的违法成本,让他们受到法律的严肃制裁,更要以法律的严肃性来警示他们,加强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让干部不敢吃空饷、不愿吃空饷。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岗出勤测评思路
一、主要目的
强化财政供养人员在岗和出勤考核,预防“吃空饷、吃空编”,提高工作绩效,使绩效工资发放具有可操作性。
二、所需设备
各单位安装指纹签到机,通过互联网资源VIN方式连接市级纪检部门设立的数据服务器。
三、实施步骤
1、按照财政部门工资名册,由各单位采集全部人员指纹,统一录入在纪检部门建立基本数据库。
2、组织人事财政部门应把人员变动情况及时与指纹数据库更新,保持信息统一同步。
3、单位安装指纹签到机并接入专网。
4、必要时该网路与当地政府门户网站实现数据共享,接受社会对某单位在岗率或某工作人员出勤率的查询。
四、测评应运
1、采集数据主要用于统计单位人员在岗率及工作人员出勤率。
2、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对单位在岗率及人员出勤率做出说明。
3、出勤统计数据可以作为单位人员出勤考核使用。
4、人员出勤率可以作为绩效工资发放依据之一。
5、单位人员在岗率可以作为评先进依据之一。
问责应让“操盘手”现形
治理“吃空饷”,一方面应公开编制人员、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让“吃空饷”没有办法玩“潜伏”;另一方面,应把整治清理“吃空饷”常态化,定期“大扫除。要从严追究“以权为亲属熟人谋私者”责任,决不能让问责成为“橡皮筋”。
治理“吃空饷”从源头禁止“发空饷”更为重要。对于人事、财务等监督管理不力、失察渎职的相关责任人也要加大问责力度。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或侵吞公共财物,此类“吃空饷”行为,已涉嫌触犯刑法中的诈骗罪或贪污罪。治理“吃空饷”的关键,司法部门应介入惩处,让“操盘手”现形
从边上学边领钱的“娃娃官”,虽经几轮清退,但仍触目的数字,“官仓鼠”顽症曝出不少编制管理之乱,更成为侵蚀财政资金的“黑洞”,有的地方追缴资金动辄上亿元。人们关注整治“吃空饷”成绩单的同时,更期待问责能让背后的“操盘手”现形。
整理案例
2014年10月,针对各界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山西以“准狠韧”劲头,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第一、二批活动单位分别压缩会议、文件、评比达标表彰活动31%和20.18%,减少各类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构2553个,减少“一票否决”事项65个。清理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兼职999人,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3292人。
专项整治压缩“三公”经费,减少因公临时出国243批次,人数968人。第一批单位整治超标配备公车清理清退3160辆,调整清理办公用房面积647900平方米,两项清理清退比例均达100%;第二批单位清理清退公务用车3943辆,调整清理办公用房面积725994.99平方米;停建楼堂馆所87个,面积461045平方米。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关停会所24个。
对群众诟病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山西坚持镜头不换、力度不减。两批活动单位先后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425个,精简比例分别达60%和30.26%。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乡村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21663个;公开和简化办事程序的单位有4889个,占比88.55%;查处办事刁难群众典型案例507个;减少收费、罚款项目560项;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461个,钱款3330.0129万元。
两批活动共查处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7558个,人数11965人。大力整治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查纠城乡低保错保漏保75147人;查纠违规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245人;查处落实惠民政策优亲厚友、以权谋私问题207个。查处不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侵占挪用各种补助资金问题136个;查处对群众欠账不付、欠款不还、打白条耍赖账的问题151个。
媒体热议
吃空饷,就是侵占国家公帑,涉嫌诈骗,还貌似变相贪污,已经激起了社会的广泛痛恨。吃空饷的本质是利用公共权力满足私利,应该追究法律责任,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予以惩罚。基于此,除了严惩吃空饷的人,更要惩处导演吃空饷和为吃空饷者创造条件的人,正是他们的直接乱作为和不作为,才导致吃空饷现象泛滥。
实际上,对于“吃空饷”行为,完全可以“动刑”。《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吃空饷”往往以伪造等手段,骗取国家工资福利。“吃空饷”,少则“获利”几千元,多则数万元。由此来看,给“吃空饷”定性诈骗罪不算过分。
千龙网:“吃空饷”的背后是官员的“软腐败”
发生在各地的“萝卜招聘”、“冒名入学”以及“吃空饷”事件,都是已经在社会竞争中占得优势位置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为其子女辈谋利益。他们似乎已不满足于自己这一代稳做“人上人”,而且要利用手中的资源构筑“铁桶江山”泽被后人。然而,官员对“官二代”的过分关爱,必然导致公平正义的失衡,阶层流动的停滞,财富和地位上的悬殊加大,这不仅被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也是于社会和谐十分有害的现象。
国家不仅要预防和惩治官员贪渎的“硬腐败”,也要盯防官员利用职权向子女输送利益的“软腐败”。反腐没有终南捷径,严肃纲纪和刚化程序是出路。
法制日报:“吃空饷”凸显公共利益非法代际传递
虚构公职人员身份领“空饷”,这已涉嫌构成诈骗罪,相信幕后的操纵者对这一点不会不清楚,那么,为何为了那点看上去并不丰厚的利益,还要以身涉险呢。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并不怎么危险,所以才敢贸然进犯;二是看中了职位的长期收益,尽管收入很一般,但至少工作轻松而且还有上升潜力。而根治这两点其实就是老生常谈了,要确保权力的运行合乎法律规定,而不是堂而皇之地徇私枉法。
5月1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职工乔木发微博称,湖南卫视主持人何炅编制在北外,但“好多年没来上过班”,却依然领取工资。在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清理虚假编制风头正劲的当下,娱乐明星吃空饷当然引发各方关注。17日下午,北外官方微博宣布,何炅主动提出辞职,学校尊重其选择。
连日来,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即将涨工资的消息,引来另一条新闻的火爆。北外副教授乔木在微博上发文称,何炅的编制虽在学校,但已多年没来上班,却仍领取工资。对此,校方15日回应称,何炅目前仍在该校校友会、基金会工作,不属于“吃空饷”。涨工资和“吃空饷”两条新闻之所以能联系到一块,就因为,清理“吃空饷”是涨工资的前提,或者说是前奏。一方面,据5月12日有关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国机关事业单位近4000万名工作人员的工资将调整。一方面,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曾经表示,没有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的省份,不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资制度。在集体涨工资前夕,爆出明星“吃空饷”的传闻,想不吸引人们的眼球都很难。
可是,在一片激动的讨伐声中,也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作为活跃在娱乐荧屏第一线的知名主持人,何炅还会在乎这“吃空饷”的区区几千元月薪么?也就是说,这个“饷”相对于他巨大的无形资产实际收入,也许只能算九牛一毛,连鸡肋都算不上一块,为何却恋之不去呢?从逻辑上分析,这岂不十分可疑么?有人甚至怀疑何炅是被动“吃空饷”。
法律解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7月8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为准确理解和适用该解释。
《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总结了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类型受贿刑事案件中的主要法律适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处理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法发〔2007〕22号】第六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要求或者接受请托人以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为名,使特定关系人不实际工作却获取所谓薪酬的,以受贿论处。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安排亲属到某些单位工作,不实际到岗却领取薪酬。这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司法机关将这类腐败行为列入惩治范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司法实践中对某些似是而非的“吃空饷”行为,仍然需要根据事实和证据认真区分、鉴别,以免错误适用法律规定。
关于特定关系人“挂名”领取薪酬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刘为波认为国家工作人员要求或者接受他人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的情况较为复杂,且与直接接受财物有区别,能否定为受贿,应区分情况分别定性处理:(1)如果特定关系人是“挂名”领取薪酬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受贿数额为特定关系人实际领取的薪酬数额。(2)如果特定关系人虽然参与工作但领取的薪酬明显高于该职位正常薪酬水平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受贿数额为特定关系人实际领取的薪酬与正常薪酬的差额。(3)如果特定关系人是正常工作和领取薪酬的,对国家工作人员要求或者同意受益人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的行为一般不宜认定为受贿。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4:05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