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来源先秦
肃慎汪谷截氏,汉语读作:wán yán。
凡姓完颜者,为
金朝皇族或
赐姓家族。灭国后多改为颜、王、陈、符、汪、完、顾、银、金、高等
汉姓完颜
满语拉丁文转写为:wanggiya
亦或wanggiyan,‘完颜’二字为古代
女真语音译。
历史发展
完颜[完颜,读音作wán yán(ㄨㄢˊ ㄧㄢˊ)]
姓氏起源
出自长白山完颜部和安出虎水完颜部,
上古时代称谷截,一作汪谷截、速谷截,皆是对古
肃慎语wangiya、suwangiyan的不同音译。世居长白山到
松花江中上游地区,属于以氏族部落名称为氏,或以居邑名称为氏。女真,或女贞,亦作“女真族”,源自三千多年前“肃慎”。汉朝至晋朝时期称“
挹娄”,南北朝时期称“
勿吉”,隋朝至唐朝时期称“
靺鞨”,
辽国至金国时期称“女真”,明朝末期至今称为
满族。女真民族在明朝初期分为
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女真、长白女真、
东海女真、扈伦女真四大组成部分。史籍《金史·世纪》中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
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
拂涅部,曰
号室部,曰
黑水部,曰
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
黑水靺鞨,
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辽天庆五年,金收国元年),
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金国;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后金天命元年),女真族首领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今辽宁省
抚顺市
新宾满族自治县二道河子畔的
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他传承了祖先完颜阿骨打的国称,国号为“金”,史称“
后金”;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顺治元年)女真族人(满族)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
封建王朝“清”。
清朝后期,完颜氏族人仍受尊崇。例如
完颜麟庆在
道光年间任
河道总督,其子
完颜崇实、
完颜崇厚均任
盛京将军。完颜崇厚还曾任三口通商大臣,后因与沙皇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基亚条约》而被罢官。完颜氏与满清皇室关系甚深,
清朝灭亡之后,其关联仍有增无减。例如,爱新觉罗·溥仪之六妹即下嫁完颜武贤为妻。完颜武贤又名
王爱兰,喜诗善画,后来是
北京画院的职业画家,尤喜画兰,其族兄完颜佐贤则擅长书法篆刻,熟悉北京掌故,有“北京通”之誉,还著有《康乾遗俗轶事饰物考》一书。
如今,完颜氏一族已经大多改为单字汉姓
高氏、
王氏、汪氏、
鄢氏、张氏、完氏、颜氏、苑氏、粘氏、
赵氏、
符姓、顾氏、瀛氏、魁氏、雍氏、艾氏,
银氏等。近年来,又有许多完颜氏后裔族人又纷纷申请改回“完颜”复姓,
民族属性亦改回为“满族”。此外,在
蒙古族、
锡伯族中也有完颜氏族人,乃金国灭亡之后完颜氏人加入元籍者,与满族完颜氏同源同祖。
迁徙分布
金代以来,因战争而动、而迁的完颜女真人以家族群聚式定居并成当地望族的地区有:
安徽肥东、福建
泉州、台湾
彰化、
甘肃泾川。从金代起,未东归的女真人多保留着自己的民族之别。安徽、福建、台湾的完、苑、粘姓者,经查证都是金代女真宗室的完颜氏后裔。而金朝灭亡以后,完颜守祥东归,其后世子孙得到后金(清)的认可,纳入
镶黄旗满洲.完颜氏多改汉姓为王或汪。
人口分布
据统计,全国共有完颜女真后裔11594人,其中
河南省6601人,占全国总数的57%,其中
南召县有众多
完颜氏后裔,
鹿邑县有5836人,占全国总数的50.3%。另外,
甘肃省
泾川县的
完颜村有3000多人,安徽
肥东县的完颜牌坊村有2000多人。
在老子故里
鹿邑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聚居着大金国的后裔完颜氏,他们在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上
繁衍生息了400多年。如今,5836名完颜氏村民共分布在该县的5个乡镇11个
自然村。而鹿邑完颜氏竟占全国11594名完颜女真后裔总数的50.3%。
郡望堂号
鹿邑
涡北镇完楼村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北4公里,在该村西北头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内,有一片墓地,鹿邑完颜氏的祖先完颜必重就埋葬在这里。墓地上的一块石碑立于明朝万历27年,因年久已经风化。1994年,完颜家族对这块墓碑进行了重修。“我们是完颜宗弼的后裔。”
马铺镇完老家村的完颜三坤说,
完颜宗弼就是金兀术。
完颜三坤是
鹿邑县完颜家族中的一个活跃人物,他曾担任过
马铺镇卫生院院长,鹿邑县卫校上班。据他考证,他们的祖先是明朝
万历年间从安徽
肥东迁徙而来的。元末明初,
金太祖四太子完颜宗弼的后代完颜佩跟随
朱元璋南征北战,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女真将军”,封地在安徽肥东县完颜牌坊村。
明万历年间,完颜佩的10世孙完颜必重由肥东赴京赶考中得探花,为官河南,落户鹿邑。曾任鹿邑县
建委副主任的完颜进有说,
新中国成立前,完楼村有占地50亩的完颜祠堂。完颜祠堂建筑为传统庙堂式,体现了金代
建筑风格,又具有
满族特色和皇家文化内涵。祠堂内正面挂着完颜世代
祖先画像,本地人称“影”。完颜家族把居住的村子均冠以
完姓,在鹿邑县,除涡北镇完楼村外,还有马铺、太清、贾滩、杨湖口4个乡镇的10个自然村也聚居着完颜氏村民。
据统计,全国共有完颜女真后裔11594人,其中河南省6601人,占全国总数的57%,鹿邑县有5836人,占全国总数的50.3%。另外,甘肃省泾川县的完颜村有3000多人,安徽肥东县的完颜牌坊村有2000多人。
为生存隐族易姓
从元朝到1987年这段时间里,鹿邑的完颜家族却是汉族,
单姓“完”。 《完颜氏家谱》记载,天兴三年,延续了119年的
金朝灭亡,那些达官贵族只得四处逃生。为了生存需要,他们隐族易姓,改
女真族为汉族,改复姓“完颜”为“王”姓。《金史国语解》中说:“完颜,
汉姓曰王。” 鹿邑的这一支女真族保留了“完”姓,在
金国100多年的历史中,完颜姓氏是女真族最尊贵的姓氏,只有天子及宗室
才姓完颜。他们冒着极大风险保留“完”姓,是要子孙记住,他们流淌的仍是皇族血脉。
上世纪80年代初,马铺镇完老家村的完颜后勤等人听说安徽肥东县政府批准了完颜牌坊村完氏的请求,将单姓“完”改为“完颜”,从汉族恢复成
满族的消息后,他们也向鹿邑县政府提出申请。1987年,鹿邑“金兀术后人”的单姓“完”改为复姓“完颜”,民族类别也从汉族改成满族。经过400多年的历史变迁,如今,完颜族人的祖训有的被改变了,但是一些
民间信仰仍深深地烙在他们心中,他们还不吃
马肉和
狗肉。
完颜三坤说,女真族是
游牧民族,马是他们主要的作战工具,所以,他们对马怀有深厚的感情。关于不吃狗肉则有这样一个典故,努尔哈赤幼年时,明朝总兵
李成梁要杀他,努尔哈赤匆忙中偷了一匹马,带着自己喂养的一条
大青狗逃出军营。在逃跑途中,马中箭毙命,努尔哈赤只好躲在一个大
草甸子里。李成梁放火烧他,他的大青狗飞快跑到河边,跳入水中,然后回到努尔哈赤身边打滚灭火,来往不止。最后,努尔哈赤脱险,而大青狗却被累死。从此,满族人敬狗爱狗,不杀狗不吃狗肉。至今,婚丧时,他们仍用红纸剪成马狗图案,张贴在门窗上。 满族人喜爱
喜鹊,视之为神,并把它当做本民族的图腾。完颜三坤说,鹿邑的完颜姓村民交往中还用“
抱拳礼”,年幼的向长辈行礼时,右手抱拳,左手从左边半抱着右拳,两个
大拇指并列平行。长辈还礼时,手势正好相反。春节时行
跪拜礼,跪姿为半跪式,眼正视,头端正。
另外,在土葬中,完颜村民沿袭着这样一个习俗,在棺材上放一把用柳条、麻绳和
高粱秆做成的弓箭,箭头正对着棺材前方。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完颜氏的祖先剽悍威武,勇猛桀骜。在采访中,记者接触了众多完颜氏家族的人,他们性格豪爽,质朴实在,勤奋好学,崇文尚武,人才济济。据鹿邑县宗教部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在鹿邑县5000多名完颜氏村民中,先后有300多人考取大中专、
本科院校,有3人考取博士、4人考取硕士。另有4人5次荣获河南省
劳动模范称号、1人荣获全国
民族宗教先进工作者称号。
完颜家族的人性格率直,不服输,爱打抱不平。在上世纪60年代,完颜家族习武之人众多。
夜幕降临后,他们在村里空地上练习武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习武的人也少了。 今年70岁的完颜三杰,自幼随父亲练习武术,年轻时会使用刀、枪、剑、棍等多种兵器。如今,年近七旬的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闲暇之时,他还教孙子们练习武术。据《
鹿邑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鹿邑完颜就出现了十几名武举人和文秀才,在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多名烈士。鹿邑烈士陵园的墓碑上就镌刻着7名完颜姓氏的名字。
曾任
鹿邑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完颜德福说,鹿邑的完颜姓村民有这样的
族规:不听不看《
说岳全传》,不唱《草坡面礼》、《
八大锤》、《
反徐州》等有关岳家将的戏曲,不看与
岳飞有关的电影。他们认为这些作品里边有侮辱先祖的内容。另外,
同姓同族不通婚,不与岳姓通婚。 新中国成立前,有一个剧团在马铺镇完老家村的邻村演《
朱仙镇》,完颜姓家族知道后,纠集一帮人赶到邻村把戏台子给掀翻了,双方为此险些发生打斗。 完颜三坤说,他在和甘肃省泾川县完颜村金兀术后裔交谈中,发现他们也遵奉“男人不能娶岳姓女子、女子不能嫁岳姓男子”的祖训。 由此可以看出,完颜后裔的族规、祖训是一脉相承的。 但是,鹿邑的这一祖训却被马铺镇完老家村的完颜三永改变了。
1992年,完颜三永和本镇邻村一位姓岳的姑娘偷偷相爱,正当他们准备结婚时,却遭到完颜三永父母的坚决反对,村里的一些族人也坚决反对。但是,完颜三永认为他们是干涉自己的
婚姻自由,据理力争。最后,村党支部书记完颜三合召集族人进行讨论。完颜三合和村里的一些开明人士认为,新社会婚姻法也明确规定,婚姻自由,再说不与岳姓通婚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了。最后,他们做通了完颜三永父母的工作,有情人才终成眷属,这是鹿邑完颜家族第一例和岳姓通婚的。2006年,本村的完颜立石也和一位姓岳的姑娘结了婚。
参加金源文化节 受到组委会“礼待”
2006年6月18日,完颜三坤应邀只身一人赴
黑龙江省
阿城市参加了上京国际第四届金源文化节,鹿邑完颜由此走进了公众视野,受到了金源文化节组委会的欢迎。
阿城市被称为“女真肇兴地,
大金第一都”。公元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帝国,曾定都于此。阿城市已找不到姓完颜的人了。金源文化节组委会对完颜三坤的到来非常重视,在祭祀
金太祖时,完颜三坤和溥迪领拜上香,他们这些正统的完颜家族的人行跪拜礼,其他的人则行躬拜礼。在海内外女真后裔礼祭金太祖雕像仪式上,他又和另外两人领拜上酒。之后,他还为新落成的完颜后裔馆剪彩。更让完颜三坤高兴的是,会上他见到了台湾粘氏
宗亲会会长、台湾亿丰集团董事长粘铭。闽台粘氏是金国开国元勋
完颜宗翰的后代。他邀请粘铭到鹿邑看看,粘铭对鹿邑很感兴趣,并表示
有机会一定到鹿邑参观。
2008年8月13日,完颜三坤接到第五届金源文化节组委会的邀请,让其赴阿城市参加第五届金源文化节。由于身体有病,完颜三坤未能参加。每当提及此事,完颜三坤就感到非常遗憾。他表示,今后再举办金源文化节,不管什么原因,他一定提前赶到,准时参加。
完颜历史文化得以弘扬
1994年10月,鹿邑完颜氏召开了完颜姓氏历史渊源研讨会,1997年10月,鹿邑完颜氏又举行了完颜姓氏联谊会,来自安徽、甘肃、北京、台湾、香港等地的120多名完颜后裔代表分别参加了这两次会议。为了弘扬完颜姓氏的历史文化,完颜三坤与完颜进有、完颜有福等十多名完颜后裔代表
四处奔波,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工作,2006年10月16日,经
周口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批准,周口完颜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当年11月,研究会又成立了《大金国皇室后裔鹿邑完颜》编纂委员会,决定编写《大金国皇室后裔鹿邑完颜》一书。
《大金国皇室后裔鹿邑完颜》一书有16万多字,经过编委会搜集大量资料,加班加点拟草,2017年年初终于完成初稿,后又三易其稿,终于1月出版发行。该书主要对鹿邑完颜的历史渊源、
民族特点、生活习惯等进行了详细阐述。采访结束时,完颜三坤还对记者说,在
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女真人也做出了贡献。
王村
静静的
泾河安静地淌过泾川县
王村镇。在泾河北岸、状如九朵梅花的
九顶梅花山山麓,聚居着5000多名女真族
完颜部后裔。这些世代以完颜为姓的守陵人后代,恪守着祖辈流下的传统;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完颜氏聚居区。走进完颜村,就如同走进一部女真族的鲜活的历史画卷。
完颜人家守陵人
王村镇有个完颜村。这个管辖着完颜东沟、完颜西沟的村庄,聚居着清一色的完颜人家。这些世代相传800年的守陵人,如今已经成为了最后的完颜部落。记者在泾川县政协副主席
张怀群的引领下走访了这个国内最大的完颜后裔的聚居地。完颜村在泾河的北岸,村子紧邻当地著名的九顶梅花山下。村里的老人介绍,完颜村人是金兀术长子
完颜亨的守陵人。据史载,完颜亨自幼随父征战,才勇过人,屡建战功。
金熙宗时,封芮王,后来被金兀术长兄之子
完颜亮杀害。
1161年,为了防止完颜亮赶尽杀绝,完颜亨的家属将完颜亨的坟墓迁到当时多为当年旧部留守的今
泾川。眼下,在泾川,完颜亨的坟墓被称为芮王坟,并留下了很多和完颜亨有关的地名,如芮王嘴、芮王坪等。由于完颜亨后来被追封为韩王,因此,当地人也把芮王坟称为韩王墓。今天的完颜村人,多是当时的守陵人的后裔。在完颜亨
改葬到金亡的70余年里,这些守陵人以祖墓为定居之本,自然繁衍形成了完颜氏的聚居区。他们学汉语,学汉族农耕技术,并别无选择地与当地汉族通婚,形成了从军到民、从守陵人到普通老百姓的转化。金亡后,他们成为地道的泾川土著。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被整村地一次性地登记为汉族。村内完颜邦说:“附近
镇原平泉至新城一带有完颜马场;属完颜村的耕地过去叫军坪、
官地,其中有相当大的面积不纳粮,所产供祭祖之用。1942年以前,完颜氏种地均不缴纳杂税。”
见识完颜村的隐秘传统
放马、放神鹰、放仙鹤、祭黄绳……完颜村居民们800年来一直恪守着这些
传统习俗。村里的老人介绍,从正式定居在泾河边开始,一些本民族的古老习俗便被继承了下来,一年年的不断重复,成为了隐居在此的完颜村人对本民族祖先的怀念和寄托。祭黄绳是完颜村最著名的祭祀仪式之一。祭祀开始以前,由村民将一根1000多米长的黄色绳子从山包上连到山下的完颜祠堂附近,然后将纸制的马、仙鹤和神鹰从山顶沿绳子一放而下。黄绳,是“黄神”的谐音,祭黄绳取的就是祭祀皇神,即祖先之意。这是完颜村人在隐姓埋名的时代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祭祖形式,同时也体现了完颜村人
萨满教的内涵。目前,完颜村人依然严格恪守着三大族规,守护着完颜民族的
文化符号和民间信仰:一是不听不看《
说岳全传》;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礼》《
八大锤》等戏曲;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外姓人不得进入完颜祠堂,外甥更是万万不能进入祠堂祭祖。
完颜村人至今仍时时记挂着自己的祖先。在完颜村里的完颜祠堂内,悬挂着“宋金兀术世代遗像”。这一遗像虽然是根据原有遗像的照片复制,但仍然栩栩如生。1936年6月,当时的泾川县县长
张东野得知“宋金兀术世代遗像”藏于完颜氏族中之后,亲赴阅览并
拍摄照片一张。现今照片存于
泾川县博物馆,并有题注:“遗像以布制于金代,明时已朽,又复制,长9尺,色彩鲜艳,笔画精工。每年除夕,完颜氏族全体悬像密祭,祭后密藏。”
神秘九顶梅花山留给后人不解之谜
完颜村人傍泾河依九顶梅花山而居。置身在九顶梅花山中,并觉察不出与其它普通的黄土包有何差异。而从泾河南岸的山头上看去,九个秀丽圆润的
山包大小相同,连在一起。故此有了九顶梅花山的称呼。当地传言是9座古墓,而王村镇的“王村”,就是王冢的口误而来。在九顶梅花山上散着数座王族之墓。在完颜村小沟东坪的东南部,坐落着完颜亨之墓,当地人也称为“芮王坟”“韩王墓”。就是因为这个金兀术长子的被害迁坟,才有了今天的完颜部落,也给当地留下了“芮王坟”“芮王嘴”等地名。
在完颜亨墓之后,按祖孙的
血亲关系坐落着金代最后一位皇帝
完颜承麟的坟墓。作为金兀术的曾孙,他在做了还不到一天皇帝后,就在今天河南的蔡县被元军围攻阵亡。其亲属及兵士抬上灵柩日夜兼行来到泾川,埋葬在
太平乡三星村
岭背后队的簸箕湾。因为泾河北有已经定居了60多年的完颜部守陵人,护送灵柩的完颜氏,也陆续在泾河北定居了下来。这一秘密保守了800多年。由于路途遥远不便祭奠,完颜族人于2003年12月,将完颜承麟之墓迁回了完颜村,按
祖孙关系藏于芮王墓之后。完颜斌在小时候曾经跟随父辈来到簸箕湾祭奠,他说:“祖辈口传下来簸箕湾有完颜承麟的墓。每年除夕去祭祀,村里都要杀几口大肥猪。我们小孩子跟着跑20多里地去烧纸,就为了分一口
猪肉解馋。”
历史,总是有着一些颇具
戏剧性的巧合。在九顶梅花山,还埋葬着另外一名韩王。在完颜亨死后的200多年里,明代朱元璋第20子
朱松封韩王,其子恭王就藩来
平凉,传20世。韩恭王死后,亲属看中了九顶梅花山的风水,将其葬于其中。两代韩王戏剧性地葬于一地。由于在清代和
民国多次遭到盗掘,明代韩王墓墓室已空并暴露在外,只保留有砖箍墓室和外部的多道用大型石条卡死的红漆石门。正是因为有许多王族墓葬的存在,九顶梅花山即是九座王族墓葬的说法在当地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认同。在九顶梅花山,历史留下了诸多谜题。
完颜人开始公开祭祖寻根
在隐迹了800多年后,完颜村人这些守陵人后代开始公开祭祖寻根。2004年
农历三月十五日(公历5月3日),是完颜村人800年延续下来的祭祖的日子。当日,在完颜村举行了这些守陵人定居泾川以来的首次公开祭祖活动,也是800年来规模最大和规格最高的一次祭祖活动。
2004年6月17日,完颜村完颜小英、完颜成贝、完颜怀绪和完颜杰代表完颜村的父老乡亲,专程赶到黑龙江阿城市,参加了第三届金源文化节千年寻根祭祖仪式。阿城是金代的开国都城,并且是建立金朝的女真完颜部的故乡。在祭祖仪式上,几位完颜村代表的一句:“我们回家了!”深情地表达了他们800多年后重新踏上祖先故土的激动之情。
姓氏名望